第251章 書院之行

衢州書院座落在城北牆根下。牆那邊就是起伏的山巒,據說山頂有座蘭若古寺,常常可見金色的祥雲圍繞,在信衆心目中,這是“佛光普照”,殊勝非凡,所以香火很旺盛。山下的書院也被稱作“蘭若書院”,聞其名,似有禪意,但從學生的激烈表現,可看不出受過佛理薰陶的淡然出塵。

州府書院,簡稱“府學”,是官辦四公學之一,學員的待遇比京城的國子監和太學差一點,比縣學又好一點。學生除了地方官和富家子弟外,也有一部分從縣學錄取上來的秀才,但以官家和富家子弟爲主。他們會反對趙氏,當衆高喊“亂臣賊子”也就不稀奇了,因爲他們害怕改朝換代會損害他們的切身利益。

想讓書院的學子們不再有牴觸情緒,只能從這方面着手。要讓他們相信,趙國軍隊只會幫着維持秩序。安撫居民,不會驚擾百姓,更不會燒殺擄掠,徵收的賦稅也不會比原來的多。除了皇帝換人做,他們的生活不會有什麼改變,該上學的還上學,該經商的還經商,甚至各級地方官,只要他們肯歸順趙國,都可以繼續留任。

事實上,自開戰以來,樑國已經幾次增加賦稅比率和賦稅名目,不斷地加重百姓的負擔。爲了說服這些士子,俞宛秋昨夜特意做過功課,把兩國的賦稅做了詳細的比對,基本上滾瓜亂熟了。

她從不認爲自己聰明,但記憶力真的很好,只要是看過的書,就算沒到過目不忘,重要的或有意思的段落差不多都記得。以前讀中學時,文科類的歷史政治,每次都恨不得考滿分。穿越到古代後,她出的很多主意,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靈機一動,其實都是記憶中那些知識的潛移默化,或直接“複製”。

俞宛秋乘坐的鸞轎到達時,書院門前擠滿了人。有學子,也有百姓。對這位年輕絕美的太子妃,大家都好奇得緊,每次她出現在什麼地方,那裡的人就會奔走相告,最後總是觀者如堵,甚至造成擁塞。她再親民,有時候也不得不派出護衛清宮除道,否則沒辦法脫身。

鸞轎終於停下,本來鬧哄哄的圍觀現場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圓了。等轎中人露出那張人比花嬌的臉,大家的眼睛瞪得更圓,連嘴巴也成了圓形。

“外面下着雪呢,都進去吧,小心凍着了”,霏霏細雪中,曲柄黃蓋傘下,美人兒笑吟吟的,言語溫柔,聲音軟糯,讓聽的人像被小毛刷子輕輕刷過。形容不出那股癢酥酥的舒爽勁。

“還不快見過太子妃!”不知是誰呵斥了一聲。

於是一干人如夢初醒,身不由己地跪倒在溼冷的青石板上:“見過太子妃,太子妃千歲千千歲!”

俞宛秋忙道:“快請起,地板上很冷的。”

不是十足官腔的“平身”,而是“請起”,態度親切有如鄰家女,句句都在關心他們的冷暖,大夥兒對太子妃的印象更好了。

人羣讓出一條通道,可惜在他們後面,有位鬍子花白的老先生當路而立,表情冷厲倨傲,也不見禮,也不讓路。

俞宛秋早就聽戚長生說起過,這位叫宋謙之的府學大人原是正三品的御史中丞,因爲直言敢諫,多次冒犯聖顏,先帝把他一貶再貶,由御史臺貶至翰林院,最後貶成了七品府學。真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使到了這步田地,那人依然喜歡強出頭。

要不是來的時候俞宛秋一再叮囑不許動武,硬脾氣的老先生早被人老鷹捉小雞捉走了。如今看他不知死活地擋路,戚長生正要上前,俞宛秋搶先開口道:“大人的意思我已明瞭,是要我先拜孔聖人吧?”

沒想到,從宋謙之後面又跳出來一個瘦得像猴子的人,尖聲抗議道:“女人不能拜孔,這是書院的規矩。”

俞宛秋臉上帶着揶揄的笑意,慢條斯理地說:“這樣啊。那請問,聖人的慈親是女人吧。”

猴子支吾起來,俞宛秋又道:“聖人肯定是孝敬慈親的。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子曰,‘今之孝者,是爲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聖人之意,對慈親,要既孝且敬。聖人如此孝敬之人的同胞,你說不能拜孔,聖人若能復生,必以你爲繆。”

猴子氣得大喊:“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聖人孝敬的只是他的慈母,並不及別的女子。”

俞宛秋還是不急不徐:“那我問你,這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出自什麼典故?聖人是在何種情形下,針對誰而言的?”

猴子又支吾起來。人羣中有人說“南子”,俞宛秋馬上接過話頭:“對,南子,因爲楚國君夫人南子對聖人百般刁難,他才發出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聖人針對的只是南子,並不及別的女子。若真要追究起來,這句話可不只針對女子,還針對男子。這位先生。你認爲自己是真君子嗎?若不是,那你也不能拜哦,因爲孔子也罵了小人。”

猴子憤然道:“鄙人行得正,坐得穩,當然是君子!”

俞宛秋冷冷一笑:“既是君子,應該心胸開闊,海納百川,決不會無緣無故地爲難別人。”

這時從裡面又冒出幾個人,俞宛秋定睛一看,正是上回混在鬧事百姓中喊口號的那幾位,他們站在吳謙之身後嚷:“怎麼叫‘無緣無故’?你們侵佔我們的國土,屠殺我們的百姓,現在又來愚弄這幫未經世事的學子。”

俞宛秋便問:“殺了哪個百姓?我們的軍隊從不對付平民,自我們接手衢州城防到現在,還沒殺過一個人。”

“就是破城那天殺的!”

“在哪裡被殺?”

“從城門口到街心,到處都是!”

“破城的時候,我們曾高聲提醒,讓百姓緊閉門戶,不要隨便出門,那些人爲什麼不聽?如果他們在樑趙兩軍對壘的時候出來幫着樑軍殺我們的士兵,難道我們該伸着脖子讓他砍?他們既然加入到樑軍隊伍中,就不再是百姓,而是軍人!軍中死於戰場上是意料中的結果,和你說的屠殺百姓是兩回事,你可以指責,只要你有理有據,但不要信口開河,不要污衊。”

幾位“義士”面紅耳赤地爭辯:“是你們侵入我們的國土,我們的百姓想趕跑侵略者,何錯之有?”

“那請你先搞清楚,到底是誰搶奪了誰的江山,誰纔是侵略者”,爲了說得更順溜,下面這段話俞宛秋曾在紙上寫過,“第一任安南王乃是高祖嫡長子,高祖惑於後妻,廢長立幼。天下誰不知道安南趙氏本爲高祖皇帝的長房嫡系,你所謂的‘侵略者’,不過是被後孃趕跑的可憐嫡子的後代,這江山本該是安南趙氏的,上京皇宮裡的那個纔是真正的鳩佔鵲巢。”

“義士”們無法否定這個歷史事實,只得從別的方面入手:“爲人子者,當以孝爲本,不言長者過。”

俞宛秋順着他們的話說:“就因爲如此,安南初祖,即使被逐出家門,改爲它姓,亦不敢有絲毫怨言。只是後代子孫心疼初祖的遭遇,想爲他討回公道。作爲人子,爲父輩伸冤,讓他含笑九泉,難道不是最大的孝?”

“義士”們卡殼了,猴子出言聲援:“婦人女子,就該在家相夫教子,出來拋頭露面,甚至參加軍事會議,成何體統?”

俞宛秋淡笑回道:“吾夫在軍中,吾隨軍。吾夫召集部衆議事,吾作陪,這不是相夫是什麼?至於吾子,前幾天才送回南都,因爲他年幼體弱,受不了北方的酷寒,等幾個月就會接回身邊。總之,本太子妃隨軍,正爲了相夫教子。莫非這位先生認爲,太子在前線浴血奮戰時,太子妃留在宮裡享清福,這樣才叫‘相夫教子’?”

圍觀的人羣爆發出一陣鬨笑。

雖然被堵在大門口,俞宛秋卻欣慰地發現,對她出言不遜地其實只有幾個人,絕大部分的都沒吭聲,而是饒有興致地聽着,有的面帶微笑,有的目露癡迷。不管他們是什麼神情,只要不是敵對就好。

終於,前御史中丞宋謙之矍瘦如刀削的臉上露出了一個幾不可察的微笑,拱手道:“太子妃請進。”

俞宛秋微微頷首,再不讓進去,她懷疑自己要昏倒了,昨晚爲肺結核的事,她輾轉難眠,就怕這病會傳染到更多的人。若非書院這邊也急需安撫,她今天會去醫館坐鎮,而不是浪費寶貴的時間和一幫無聊文人鬥嘴皮子。

之所以會在孔子牌位前發生爭執,說到底,是宋謙之有意刁難造成的。他發動這些人出來,表面上看起來是隆重歡迎,實際上是給她下馬威,她若口才差一點,今天這場“太子妃訓學記”,就成了衢州百姓口耳相傳的笑話。

她原就懷疑,書院士子敢去鬧事,多半是書院裡有人暗中支持。喊口號的那幾個人,一看就只有十幾歲,年輕單純,容易頭腦發熱,容易被人利用。

本來她幾乎確定是宋謙之搗鬼,但一番接觸下來,卻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宋謙之就是個倔脾氣的老頭,人倒是挺正直的,因爲她在門口“舌戰羣儒”,對她的態度大大改觀,居然變得好相處了。

那麼,背後的操縱者又是誰呢?

第101章 世界真小pk票投票說明第289章 皇后宣戰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46章 師徒鬧翻第77章 不得清靜第169章 再吃一癟第156章 請醫會診第311章 謠言煙幕第260章 恩人姑娘第265章 雪夜圍爐(二)第280章 小牛成婚第26章 陰差陽錯(二)第317章 就要禍害第181章 京城變故第261章 閨房之樂第64章 無遮法會第290章 兩手準備第8章 社日辯冤第98章 茶樓少東第28章 會錯了意第109章 媒人進牢第207章 準備和談第314章 懼內風波第252章 衢州之危第111章 匆匆離去第183章 準軍需官第42章 隔牆花影第157章 自力更生第267章 突來轉機第319章 樑國易主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135章 密林失散第218章 缺了門牙第149章 永不言憂第125章 如此幸福第47章 事不過三第54章 靜觀其變第329章 曇花一瞬第一百九十二章第282章 疑點重重第326章 江中遇險第97章 歪打正着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22章 主僕合計第87章 願君平安第92章 險惡居心第145章 沈鶴上門第一百九十二章第216章 來意爲何第90章 擦肩而過第5章 流言四起第131章 也曾咫尺第306章 太子贏了第187章 約見秦決(一)第142章 深山一日第265章 雪夜圍爐(二)第60章 一波三折第96章 初到江南第136章 婚期在即第246章 冰雪之城第309章 因愛生怖第144章 紗窗儷影第266章 母子分離第129章 天各一方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151章 玉人紅衣(二)第7章 因緣巧合第70章 君似烈焰第268章 廟會見聞第46章 師徒鬧翻第223章 婚事瑣記(一)第131章 也曾咫尺第300章 心思如塵第39章 尚宮刁難第38章 不歡而散第164章 重歸自在(一)第128章 鬱悶端午第207章 準備和談第59章 姐妹之爭第129章 天各一方第303章 當堂逼婚第19章 互相安慰第128章 鬱悶端午第194章 祖孫鬥法第26章 陰差陽錯(二)第20章 婆媳鬥法(一)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148章 攜手並行第86章 世子侍疾第149章 永不言憂趙思堯番外二第57章 各有各忙第76章 夜探佳人第135章 密林失散第33章 各出奇招第168章 喜憂相繼第42章 隔牆花影第195章 東宮女官第324章 何事驚惶
第101章 世界真小pk票投票說明第289章 皇后宣戰第233章 潞州之夜第46章 師徒鬧翻第77章 不得清靜第169章 再吃一癟第156章 請醫會診第311章 謠言煙幕第260章 恩人姑娘第265章 雪夜圍爐(二)第280章 小牛成婚第26章 陰差陽錯(二)第317章 就要禍害第181章 京城變故第261章 閨房之樂第64章 無遮法會第290章 兩手準備第8章 社日辯冤第98章 茶樓少東第28章 會錯了意第109章 媒人進牢第207章 準備和談第314章 懼內風波第252章 衢州之危第111章 匆匆離去第183章 準軍需官第42章 隔牆花影第157章 自力更生第267章 突來轉機第319章 樑國易主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135章 密林失散第218章 缺了門牙第149章 永不言憂第125章 如此幸福第47章 事不過三第54章 靜觀其變第329章 曇花一瞬第一百九十二章第282章 疑點重重第326章 江中遇險第97章 歪打正着第245章 皇帝忽至第22章 主僕合計第87章 願君平安第92章 險惡居心第145章 沈鶴上門第一百九十二章第216章 來意爲何第90章 擦肩而過第5章 流言四起第131章 也曾咫尺第306章 太子贏了第187章 約見秦決(一)第142章 深山一日第265章 雪夜圍爐(二)第60章 一波三折第96章 初到江南第136章 婚期在即第246章 冰雪之城第309章 因愛生怖第144章 紗窗儷影第266章 母子分離第129章 天各一方第108章 清瀾心事第151章 玉人紅衣(二)第7章 因緣巧合第70章 君似烈焰第268章 廟會見聞第46章 師徒鬧翻第223章 婚事瑣記(一)第131章 也曾咫尺第300章 心思如塵第39章 尚宮刁難第38章 不歡而散第164章 重歸自在(一)第128章 鬱悶端午第207章 準備和談第59章 姐妹之爭第129章 天各一方第303章 當堂逼婚第19章 互相安慰第128章 鬱悶端午第194章 祖孫鬥法第26章 陰差陽錯(二)第20章 婆媳鬥法(一)第180章 探子與賊(二)第148章 攜手並行第86章 世子侍疾第149章 永不言憂趙思堯番外二第57章 各有各忙第76章 夜探佳人第135章 密林失散第33章 各出奇招第168章 喜憂相繼第42章 隔牆花影第195章 東宮女官第324章 何事驚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