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母子分離

樑孝帝景泰元年,皇長子週歲,據說這位皇子在抓週時直接撲抱住傳國玉璽不撒手,還用剛長出的小嫩牙猛啃明黃包裹,一副誓將玉璽直接握在手中的樣子,喜得樑孝帝當場擬旨,冊立皇長子爲太子。

俞宛秋正感嘆沈涵淨“苦盡甘來”,以及威遠候府的崛起在望,沒幾天又傳來一個消息:皇長子生母沈氏於去冬染上風寒,纏綿病榻數月後,竟不治而逝。

立子殺母,劉野豬玩過的陰損招數?

俞宛秋實在想不出樑孝帝有何理由要這麼做,沈家數代之前的確是以軍功起家,可自受封建府以來,早就舍了軍權,棄武從文,凡族中子弟出仕爲官的,若非襲爵,便是科舉進身。一不沾軍權,二無攬政之能臣,這樣一個被排擠在權力核心之外的外戚家族,對皇權根本不構成威懾,爲何還要來這手“釜底抽薪”?沈涵淨好歹是他的女人,又爲他誕下了唯一了皇子,說死就死了,她可不信沈涵淨的身體有那麼不濟,得個風寒就能死人。

趙佑熙午後巡視回來,見小妻子皺着眉頭呆呆地坐在窗前犯嘀咕,走過去把她拉到熏籠旁坐下,握住她的手,想開解幾句,又不知從何說起。因爲他對沈家人實在沒什麼好印象,縱然以往兩府來往密切,沈涵淨和自己還扯得上親戚關係,可想到沈家對俞宛秋一慣的態度,尤其是沈鶴父子後來做的那些缺德事,沈家幾個小輩到江南後的鬼祟舉止,都讓他對沈家人越發厭惡。想了想,甕聲勸道:“她費盡心機生下皇長子時,就該想到這個結果。”

“爲什麼?”對宮廷的黑暗,俞宛秋自認不是無知小白兔,可還是不明白沈涵淨爲何一定要死。

趙佑熙的語聲中帶着淡淡的嘲諷:“你那表姐是什麼樣的人,你既跟她做過同窗,還能不瞭解?你覺得她真的甘心把自己辛苦生下的兒子交給皇后嗎?”

俞宛秋恍然而驚:“你的意思,沈涵淨的死,不是樑帝,而是樑後所爲?”

趙佑熙點點頭:“多半是,沈涵淨不是甘於人下之人,留着她,將來皇子登基,樑後不過是養母,壓不壓得住這位野心勃勃的生母是個問題。更何況,沈家也算名門世族,還有沈鵬、沈鵠、沈湛,這幾位都是有點能耐的人物,一旦給予機會,照樣能把持朝政。各方面通盤考慮下來,皇子生母還是早點死了的好,趁着孩子小,對生母毫無記憶,養大了也不會有後遺症。”

“那,樑孝帝就睜隻眼閉隻眼。”

趙佑熙嗤笑一聲道:“他光應付我們就夠手忙腳亂、焦頭爛額了,哪有功夫管後宮女人之間的那些爛事,你表姐又不是什麼得寵的嬪妃,聽說早就被降爲才人了。才生下皇子就被貶,樑孝帝本就沒打算讓她母以子貴,樑後能得手,焉知不是得到了他的默許?”

俞宛秋半晌沒言語,乍聞一個不過雙十年華的昔日同窗落得如此下場,心裡只覺得悽慘。沈鶴夫妻固然可恨,如今一雙兒女都沒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想想也是可憐。

她轉頭看着自己的夫婿,試探着懇求:“等你攻下上京,可不可以放過沈府的人?”

趙佑熙笑着迴應:“當然,畢竟你是在那裡長大的。”

沈府當年“撫孤”之舉人人皆知,說沈府是他妻子的“孃家”都不爲過,沈家老太君慣會做表面文章,對俞宛秋一口一個“丫頭”,叫得比自家嫡親的孫女兒還要親熱,若有女客留飯,必定叫俞宛秋出席。外人只看到了這些,至於背地裡侵佔小孤女家財,散佈謠言污衊打壓之事,誰又知道?說出去也沒什麼證據。

基於以上種種,有朝一日他領兵攻進了上京,不僅不能打擊沈府之人以泄憤,還要儘可能禮遇,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們夫妻倆有多念“舊情”,有多懂得“感恩”。表面功夫,沈家人會做,他照樣會。

提到沈涵淨的兒子,俞宛秋就想起了自己的兒子,兩個孩子差不多大,如今一個是樑國太子,一個是趙國皇長孫,生下來就是敵對立場。當年和沈涵淨同在靜齋就學時,怎麼也想不到會有今天這番局面,眼中不覺有了惆悵之色,輕聲謂嘆:“都幾個月沒見到堯兒了,那麼小的孩子,只怕都不認識我們了吧。”

趙佑熙察言觀色地問:“你想把他接來嗎?”

“我……”她當然想!這幾個月,都快思子成狂了,可在軍營中經歷了幾次危機後,她對自己當初的想法有了猶疑。

以前她總想着,一家三口無論如何也要守在一起,生生死死都在一起,即使真的遭遇不測,也好過天各一方,生離死別。

真等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才發現,自己怎麼樣倒在其次,孩子的安危纔是最重要的。他們夫妻,也算看過了世間繁華,愛過,並且修成了正果,還生兒育女。可堯兒呢,他的人生纔剛剛開始,什麼都沒經歷,她有什麼權力拉着這麼小的孩子跟他們一起在戰場上奔波?雖說跟着祖父,不能在父母身邊長大是一種遺憾,起碼比在戰場上安全。聽說皇帝公爹親自照顧,他們也不用擔心孩子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抱去撫養,將來被當成謀取什麼的工具。能夠這樣,是在目前情勢下,已經是所能有的最好安排了。

人活在世上,無時無刻不在面臨取捨,她選擇追隨擔任軍中主帥的丈夫,而不是留在後方,留在宮中照顧孩子,就得忍受跟孩子的分離。

此時的趙國皇宮,啓泰殿的皇帝內寢,趙延昌正喜極而泣,因爲才十一個月大的皇長孫模模糊糊地喊出了第一聲稱呼:爺爺!

張懷安在旁邊左手搖着撥浪鼓,右手揮着小木劍誘導:“是皇爺爺,小郡王乖,再叫一聲,皇爺爺。”

他自以爲是糾錯,卻得到了皇帝老子的白眼:“叫爺爺多親啊!什麼皇爺爺,還是我的堯兒寶貝最貼心,你給我一邊去。”

他親手帶大的孫子,果然跟他最親,爹媽都靠邊站了,聽聽,堯兒寶貝最先喊的是爺爺對不?

趙延昌越想越美,嘴巴快咧到耳根後面去了。

第39章 尚宮刁難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65章 世子回京第152章 再次分離第287章 兩難選擇第305章 氣壞太子第282章 疑點重重第219章 祖孫嫌隙(一)第96章 初到江南第173章 王爺到來第103章 徹底回絕第19章 互相安慰第170章 相逢相悅第134章 父王允婚第295章 如此“國丈”第177章 夜語默默第91章 亂作一團第221章 誰是兇手第93章 寒夜深宵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152章 行蹤暴露第143章 惹惱太妃第10章 學堂派系第144章 紗窗儷影第76章 夜探佳人第16章 狹路相逢第159章 朝廷來人第59章 姐妹之爭第43章 玉人難至第67章 宛秋心緒第286章 主動出擊第174章 拒之營外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298章 冬至狂歡第218章 缺了門牙第63章 裴氏示好第3章 靜齋家塾第171章 事出有因第287章 兩難選擇第267章 突來轉機第69章 牆外相見第226章 風雨交加第32章 夫妻閒話第234章 別樣溫暖第260章 恩人姑娘番外二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二第256章 還是盟友第183章 刺客風波第271章 落翅太后第276章 樑帝現狀第150章 玉人紅衣(一)第213章 半夜遇襲第169章 再吃一癟第200章 民情民意第58章 山水迢迢第194章 祖孫鬥法第30章 心如裂帛樑瑾瑜番外一第264章 雪夜圍爐(一)第29章 蹊蹺文氏第194章 祖孫鬥法第68章 後園鬧賊樑瑾瑜番外二第180章 山雨欲來第295章 如此“國丈”第152章 行蹤暴露第19章 互相安慰第129章 天各一方沈涵淨番外外一章第80章 回程安排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211章 誰先下手第193章 差點氣跑第175章 秦決身世第124章 意外相遇第217章 中秋家宴第51章 佈置暗衛第25章 陰差陽錯(一)第123章 一顧茅廬第103章 徹底回絕第163章 客棧傳信第237章 招募女兵第221章 誰是兇手第286章 主動出擊趙思堯番外二第111章 匆匆離去第147章 以牙還牙第16章 狹路相逢第260章 恩人姑娘沈涵淨番外外一章第181章 京城變故第259章 意外得救第255章 扭轉危局第328章 處境堪憂第125章 如此幸福第13章 安南舊話第69章 牆外相見第147章 以牙還牙第165章 重歸自在(二)
第39章 尚宮刁難第154章 病歸祖宅第65章 世子回京第152章 再次分離第287章 兩難選擇第305章 氣壞太子第282章 疑點重重第219章 祖孫嫌隙(一)第96章 初到江南第173章 王爺到來第103章 徹底回絕第19章 互相安慰第170章 相逢相悅第134章 父王允婚第295章 如此“國丈”第177章 夜語默默第91章 亂作一團第221章 誰是兇手第93章 寒夜深宵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152章 行蹤暴露第143章 惹惱太妃第10章 學堂派系第144章 紗窗儷影第76章 夜探佳人第16章 狹路相逢第159章 朝廷來人第59章 姐妹之爭第43章 玉人難至第67章 宛秋心緒第286章 主動出擊第174章 拒之營外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298章 冬至狂歡第218章 缺了門牙第63章 裴氏示好第3章 靜齋家塾第171章 事出有因第287章 兩難選擇第267章 突來轉機第69章 牆外相見第226章 風雨交加第32章 夫妻閒話第234章 別樣溫暖第260章 恩人姑娘番外二郡王殿下的皇帝保姆二第256章 還是盟友第183章 刺客風波第271章 落翅太后第276章 樑帝現狀第150章 玉人紅衣(一)第213章 半夜遇襲第169章 再吃一癟第200章 民情民意第58章 山水迢迢第194章 祖孫鬥法第30章 心如裂帛樑瑾瑜番外一第264章 雪夜圍爐(一)第29章 蹊蹺文氏第194章 祖孫鬥法第68章 後園鬧賊樑瑾瑜番外二第180章 山雨欲來第295章 如此“國丈”第152章 行蹤暴露第19章 互相安慰第129章 天各一方沈涵淨番外外一章第80章 回程安排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211章 誰先下手第193章 差點氣跑第175章 秦決身世第124章 意外相遇第217章 中秋家宴第51章 佈置暗衛第25章 陰差陽錯(一)第123章 一顧茅廬第103章 徹底回絕第163章 客棧傳信第237章 招募女兵第221章 誰是兇手第286章 主動出擊趙思堯番外二第111章 匆匆離去第147章 以牙還牙第16章 狹路相逢第260章 恩人姑娘沈涵淨番外外一章第181章 京城變故第259章 意外得救第255章 扭轉危局第328章 處境堪憂第125章 如此幸福第13章 安南舊話第69章 牆外相見第147章 以牙還牙第165章 重歸自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