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樑國易主

這天晚上,樑孝帝沒有離開勤政殿。阮祥試圖勸說皇上回去就寢,每次剛往門裡跨進一隻腳,就聽見黑暗中傳來皇上的厲喝:“出去”

阮祥不敢造次,只好在門外蹲守。三月初的天氣,春寒料峭,阮祥凍得縮成一團,想到皇上亦無任何禦寒之物,又着急又心疼。熬到下半夜,實在等不下去了,斗膽跑去鳳儀宮,把皇后從熱被窩裡叫了起來。

誰想皇后心急如焚地趕來,進金鑾殿後不僅沒勸出皇上,自己反而在裡面陪了半宿。夫妻倆一會兒低聲交談,一會兒嚶嚶哭泣,慌得阮祥拼命豎起耳朵,仔細諦聽每一個細小的動靜,就怕這兩人一時想不開,相約着在金鑾殿上自盡了。

不是他多想,實在是情勢危急。

陳致遠的西北軍已在前幾天拿下函玉關,樑瑾瑜的靖軍又於昨日攻下了通城,那是京郊最後一道屏障,估計到這會兒,兩軍已完成了對京城的合圍。

雖然如此,也不等於上京就完了呀。

這裡是皇城,從樑開國以來,年年投入大筆銀錢修築防禦工事,護城河一再加寬,牆體堅固高峻,樓頭三步一堡五步一哨,易守難攻。尤其最近一兩個月來,皇帝自知終有一日叛軍會兵臨城下,命士卒日夜加固城防,緊急囤積物資,上京城外數百里之內,幾乎連地皮都給颳去了三尺。照皇帝的話說,這樣既可以充實府庫;又免得讓叛軍就地徵募,以戰養戰。

城外百姓被搜刮一空的結果,是城內軍糧儲備達到了空前的充裕,據說,儉省一點的話,能支撐四五個月之久。那時西域之路早已恢復通行,犬戎和羯胡對中原虎視眈眈,探知陳致遠率軍遠征,定會趁虛而入。陳致遠無力兼顧,只能撤離,留下靖軍獨立支撐,攻勢大減,皇上再號令各地勤王之師馳援,樑未必不能轉敗爲勝。

阮祥自我安慰的時候,不敢深究兩點:其一,所謂的“勤王之師”真的有嗎?其二,陳致遠走了,趙軍會不會來?

難熬的一夜終於過去,天邊現出了魚肚白,帝后二人互相攙扶着出現在勤政殿的大門口,皇后神色慌張地說:“去傳太醫,就說皇上病了。”

“是”,阮祥剛要吩咐小太監,就聽咚地一聲,皇上已經倒在地上昏了過去。

本就虛弱不堪的樑孝帝,因爲在金鑾殿上捱了一夜凍,病體沉痾難愈,不能視朝,詔令由六皇弟楚王攝政。

楚王,顧名思義,封邑在楚地。可惜他的封地一小半與靖毗鄰,一大半與安南接壤,趙、靖自立,他的封地全被那兩國佔去了,他成了光桿王爺。要不是跑得快,連身家性命都難保——也有人說,是趙延昌故意放他走的,他寸土皆無,難道白養着一大家子廢物啊。

楚王拖家帶口回到上京,靠着樑孝帝的賞賜和族親們的接濟度日,別提有多窩囊了。也因此,他對趙、靖兩國的恨意特別深,成天咬牙切齒的,給樑孝帝上了無數的摺子,提出了無數種對付叛軍的方案。可每次朝會,商議派誰出戰時,他一徑做縮頭烏龜,屁都不敢放一個,頗爲臣下譏評。

就這樣一個人,卻被任命爲攝政王,誰會服氣?幾位素有名望的宗室親王在公開場合毫無顧忌地抱怨:“皇上真是病糊塗了”

樑孝帝在病榻上得聞,朝自己的皇后冷笑:“聽聽,都跟你一個腔調。”

皇后忙跪在踏板上賠罪:“是臣妾糊塗,不懂皇上的深意。”

樑孝帝嘆了一口氣說:“你起來吧,朕並未怪罪於你。你以後就知道了,他們不滿纔好,朕就怕他們沒意見。”

見皇后面露疑惑,樑孝帝也沒解釋,命阮祥取來一隻尺來長的盒子,親手交給皇后,鄭重吩咐:“這個你拿着,待朕駕崩後,你再打開,依言行事。”

皇后垂淚道:“陛下春秋正盛,怎做此等不吉之語?”

樑孝帝無所謂地笑了笑:“生死由命,註定短命之人,便天天被人山呼‘萬歲’,又有何益?”

皇后和阮祥相顧失色,俱垂頭不敢迴應,就怕勾得皇上說出更多的喪氣話。

樑孝帝閉上眼睛,朝皇后揮了揮手道:“你下去吧,以後凡事自己多拿主意,別總聽你爹的,他心心念念只爲曹氏一門的榮華富貴,未必真爲你着想。我言盡於此,信不信在你。”

聽着皇帝嘴裡說出類似遺言的話,皇后死死地捂住嘴,不敢哭出聲。

卻說皇后捧着密旨回到自己的寢宮,數度手癢,想打開看看密旨裡寫了什麼。到底是受過多年三綱五常薰陶的人,不敢違逆君旨和夫令,默默地把密旨藏入牀頭暗閣裡,然後坐在牀上發呆。

直到很晚皇后才躺下,剛有點睡意,就聽到外面傳來哭喊驚叫。皇后倉皇起身穿衣,腰帶尚未繫好,宮女衝進來告訴她,皇上業已駕崩,六王爺被殺,五王爺景王自稱已受遺詔,就等明早在勤政殿接受羣臣參拜了。

皇后反而鬆了一口氣,還好不是叛軍打進來了。

痛哭一場後,皇后抖着手從暗格裡拿出皇上——現在已是先帝——給的盒子,打開一看,裡面竟有兩份密旨。

上面一份是早就擬好的傳位詔書,只是在“傳位於幾皇弟”那兒空了一格,也就是說,可以是任意哪位皇弟,誰有本事篡位就填他。

樑孝帝排行第二,上面大皇兄早歿,能繼位的,只有皇弟,所以這份,是通用詔書。

皇后到此方悟,皇上會任命一個窩囊廢做攝政,就是爲了引人不滿,引人篡位,因爲,那天晚上在勤政殿,皇上反覆唸叨的一句話就是:他決不做梁氏皇族的千古罪人,他決不做樑末帝

皇后抱着密旨泣不成聲:皇上,您終於達成了自己的心願,不做末帝不做降君您解脫了,臣妾卻如何是好呢?

待哭泣稍定,匆忙打開另一份密旨。只掃了一眼,皇后就驚住了,這份竟然是下旨查抄威遠侯沈府的詔令,且註明,待沈府之人下獄後,全部秘秘密處死,一個不留。

爲什麼呢?皇后並不是憐惜沈家人,而是有點想不通。

若說沈家通敵叛國,並無明證,至於通敵嫌疑,上京豪族世家有嫌疑的多了去。像沈家的姻親劉家,就有個女兒在趙宮爲妃,不是比沈家更有通敵嫌疑嗎?爲什麼皇上獨獨容不下沈家,臨死之前都要特意留道密旨將沈家滅門?

皇后並不笨,用排除法將其他理由一一排除後,就只剩下了一種可能:小太子還活着,而且跟沈涵淨在一起,此刻正躲在某個安全的地方韜光養晦、靜待時機。

所以,要先滅掉沈家,免得有一日,沈家挾太子以令諸侯。

想通了其中的關節,對已死的樑孝帝,皇后不免有些怨恨:既然不放心沈家,不爲什麼不乾脆連沈涵淨一起殺了,還讓她護着太子出宮?太子從幾個月起就養在自己身邊,認她爲母,皇后自認比沈涵淨更能照顧好太子,孃家也更有勢力,能扶持太子在異地繼位,慢慢收復京師。

納悶之餘,皇后恍然了悟,樑孝帝也許不信任沈家,但他更不信任曹家他沒有下令抄沒曹家,是因爲他知道,一旦上京淪陷,皇后和皇后的孃家曹氏一族,絕無生理。

至於沈家,他們曾收養過趙太子妃,無論靖帝還是趙太子,都會對沈家網開一面,甚至會派兵保護沈宅,因爲那裡有趙太子妃的故居。

此時又有宮婢進來通報:“娘娘,景王爺帶着人往這邊來了。”

皇后收起第二道密旨,將第一道密旨迅速填好,同時指揮宮婢幫她換上禮服。

當景王跨進鳳儀宮時,就見明如白晝的殿堂中,他的皇嫂腳登鳳頭履,頭戴鳳冠,一身朝服立在鳳座旁,手裡託着一道黃燦燦的聖旨,高聲唱禮:“遺詔在此,景王還不下跪?”

景王臉色數變,當着滿殿太監宮女和身後幾位親信的面,又不能公然抗拒遺詔,只得不情不願地跪下。

遺詔上的內容卻讓他喜出望外。他會來此,本就是要請皇嫂明晨上金鑾殿,親口唸出他僞造的那份“遺詔”,好讓他名正言順地登位。沒想到,皇嫂手裡居然有真遺詔。

他還有些不敢相信,接過遺詔看了又看,確實是他皇兄的御筆,惟有“五”字似乎顏色略有不同。他疑惑地望望皇嫂,皇后樂得讓他欠個大人情,暗暗以手勢告訴他,那裡本來是個“三”字,被她臨時改成了“五”字。

景王對皇后投出感激的一瞥,喜滋滋地帶着遺詔走了。

皇后頹然倒回鳳座,剛剛這一幕,她表面上看起來很鎮定,其實心都快跳出來了。

她爹曹忱,仗着國丈的身份和手裡的兵權,在朝堂上橫行霸道,和年輕氣盛的景王素來不對盤。但願靠着這點“恩情”,能苟全曹氏一族的性命,她能爲曹家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分隔線————————————

這兩天精神狀態不怎麼好,總像感冒了一樣,暫時只能1更,明天看能不能2更。

第17章 琴動春心第35章 出門遇匪(一)第214章 故人到訪第123章 一顧茅廬第155章 書香門第第162章 臨別贈言沈涵淨番外一第35章 端午籌謀第163章 客棧傳信第150章 玉人紅衣(一)第20章 婆媳鬥法(一)第262章 靖國良妃第225章 無良男人第159章 朝廷來人第38章 不歡而散第184章 年前瑣事第226章 風雨交加(續)第33章 各出奇招第197章 探子與賊(一)第204章 狐狸父皇第33章 各出奇招第149章 永不言憂趙思堯番外二第111章 匆匆離去第211章 誰先下手第一百九十二章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59章 姐妹之爭第35章 出門遇匪(一)第288章 前狼後虎第54章 靜觀其變第111章 匆匆離去第327章 哭笑不得第266章 母子分離第197章 探子與賊(一)第28章 會錯了意第253章 準備撤離第129章 天各一方第201章 誰家相公第103章 徹底回絕第321章 難解糾葛第261章 閨房之樂第191章 瓜熟蒂落第145章 沈鶴上門第18章 黃花魚宴第138章 婚禮前夕第227章 不肯放手第266章 母子分離第69章 牆外相見第98章 茶樓少東第79章 婚旨來由第81章 脫身之計第323章 亡國之後第326章 江中遇險第210章 炎夏之日第157章 自力更生第230章 異鄉遇親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277章 沈氏父子第214章 故人到訪(二)第7章 因緣巧合第221章 誰是兇手第95章 住進別苑第33章 各出奇招第118章 悲憤難抑第163章 客棧傳信第84章 謊言成真第94章 謊言穿幫第324章 何事驚惶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315章 皇帝態度第189章 世子回城第8章 社日辯冤第57章 各有各忙第270章 鹹魚皇后第24章 被相親了第32章 夫妻閒話第16章 狹路相逢第93章 寒夜深宵第120章 父子傾談第184章 年前瑣事第329章 曇花一瞬第209章 留你攪局第148章 攜手並行第78章 計議離府第94章 謊言穿幫第130章 銷聲匿跡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4章 書館偶遇第148章 攜手並行第10章 學堂派系第326章 江中遇險第63章 裴氏示好第36章 出門遇匪(二)第248章 見賢思齊第134章 父王允婚第77章 不得清靜第95章 住進別苑第262章 靖國良妃
第17章 琴動春心第35章 出門遇匪(一)第214章 故人到訪第123章 一顧茅廬第155章 書香門第第162章 臨別贈言沈涵淨番外一第35章 端午籌謀第163章 客棧傳信第150章 玉人紅衣(一)第20章 婆媳鬥法(一)第262章 靖國良妃第225章 無良男人第159章 朝廷來人第38章 不歡而散第184章 年前瑣事第226章 風雨交加(續)第33章 各出奇招第197章 探子與賊(一)第204章 狐狸父皇第33章 各出奇招第149章 永不言憂趙思堯番外二第111章 匆匆離去第211章 誰先下手第一百九十二章第185章 喜慶新年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59章 姐妹之爭第35章 出門遇匪(一)第288章 前狼後虎第54章 靜觀其變第111章 匆匆離去第327章 哭笑不得第266章 母子分離第197章 探子與賊(一)第28章 會錯了意第253章 準備撤離第129章 天各一方第201章 誰家相公第103章 徹底回絕第321章 難解糾葛第261章 閨房之樂第191章 瓜熟蒂落第145章 沈鶴上門第18章 黃花魚宴第138章 婚禮前夕第227章 不肯放手第266章 母子分離第69章 牆外相見第98章 茶樓少東第79章 婚旨來由第81章 脫身之計第323章 亡國之後第326章 江中遇險第210章 炎夏之日第157章 自力更生第230章 異鄉遇親第220章 祖孫嫌隙(二)第277章 沈氏父子第214章 故人到訪(二)第7章 因緣巧合第221章 誰是兇手第95章 住進別苑第33章 各出奇招第118章 悲憤難抑第163章 客棧傳信第84章 謊言成真第94章 謊言穿幫第324章 何事驚惶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315章 皇帝態度第189章 世子回城第8章 社日辯冤第57章 各有各忙第270章 鹹魚皇后第24章 被相親了第32章 夫妻閒話第16章 狹路相逢第93章 寒夜深宵第120章 父子傾談第184章 年前瑣事第329章 曇花一瞬第209章 留你攪局第148章 攜手並行第78章 計議離府第94章 謊言穿幫第130章 銷聲匿跡第127章 深山秘營第4章 書館偶遇第148章 攜手並行第10章 學堂派系第326章 江中遇險第63章 裴氏示好第36章 出門遇匪(二)第248章 見賢思齊第134章 父王允婚第77章 不得清靜第95章 住進別苑第262章 靖國良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