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

泰定帝坐收漁利

公元1323年,元英宗在南坡之變中被殺,地處漠北的晉王也孫鐵木兒漁翁得利,輕鬆登基,成爲元朝第六任皇帝。不過,他被視爲自立的非法君主,死後沒有得到廟號和諡號,後世只得以其第一個年號,稱他爲泰定帝。

泰定帝的父親叫甘麻剌,是真金太子的長子、忽必烈的皇長孫。甘麻剌率軍南征北戰,立有軍功,真金太子死後,本來他最有資格繼承皇位。可忽必烈不喜歡他,想立次皇孫爲繼承人,不料次皇孫死了,忽必烈又讓三皇孫元成宗繼承了皇位,皇長孫甘麻剌則被封爲晉王,遠遷到漠北。元成宗死後無子,又由次皇孫的兒子海山、壽山先後繼位。甘麻剌作爲長孫的這一支,卻始終與皇位無緣,因而長期耿耿於懷。

泰定帝出生在漠北,從小在漠北草原長大,後來繼承了父親的晉王爵位。漠北是蒙古族的大本營,漢人很少,泰定帝不熟悉漢文化,是元朝皇帝中漢化程度最低的一個。漠北與中原路途遙遠,來往不多,泰定帝在漠北草原,過着封閉的遊牧生活。

鐵失等人陰謀政變的時候,商議事後由誰當皇帝。當時,三皇孫元成宗一支已經絕嗣,也不可能再讓次皇孫元英宗這一支的人當皇帝了,唯有皇長孫這一支的人合適。於是,鐵失派使者去漠北,將這一情況告知泰定帝,表示願意擁戴他登基。

泰定帝屬於長子一系,卻始終不能繼承皇位,本來就怨恨在心,如今見有從天上掉下來的好事,自然滿心歡喜。可是,泰定帝爲人謹慎多疑,又不瞭解朝廷內部的情況,擔心政變不成,會惹禍上身,於是想了一個萬全之策。

泰定帝扣壓了鐵失派去的使者,又派親信慢吞吞地去給元英宗報信邀功。泰定帝是做了兩手準備,如果政變成功,他就登基稱帝;萬一政變不成,他扣壓了使者,又派人報警,也是有功勞的。結果,親信不慌不忙地去報信,還沒有走到,元英宗就被刺殺了。

鐵失等人政變成功,立即派人帶着皇帝玉璽,到漠北草原迎接泰定帝去大都當皇帝。泰定帝大喜,可是,他十分謹慎,沒有貿然去大都,而是在漠北他的地盤上宣佈登基稱帝。

泰定帝向天下頒佈了即位詔書,即位詔書強調了他的嫡系長孫的地位,盛讚了祖父、父親的功績,以顯示繼位的合法性。泰定帝還下發詔令,表彰鐵失等人維護蒙族利益的功績,對他們加官進爵。鐵失一夥興高采烈,得意洋洋。

過了一段時間,泰定帝見局勢穩定,沒有什麼危險了,便率領數萬軍隊南下,到了大都,正式當了皇帝。可是,泰定帝到都城以後,看到的、聽到的卻是另外一種情況。

鐵失等人使用暴力手段弒君,這在大蒙古國以及元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絕大多數人都十分憤慨,包括許多蒙古貴族也不能容忍,他們紛紛給泰定帝進言,要求嚴懲犯上作亂者。

漢族大臣們語言更是犀利,說鐵失一夥大逆不道,窮兇極惡,他們今天能夠殺害元英宗,明天也能刺殺別的皇帝,邪惡不除,必爲後患。這話戳中了泰定帝的軟肋。

面對羣情激憤,泰定帝翻了臉,下令將鐵失等政變骨幹全部誅殺,把參與政變陰謀的五個宗王削去爵位,予以流放,鐵失一夥的勢力被一網打盡。元英宗臨死前說得沒錯,鐵失一夥確實不得好死。鐵失等人做夢也沒有想到,最終竟然會落得如此下場。

泰定帝一舉誅滅亂黨,平息了民憤,也得到人們擁護。可是,泰定帝並沒有治理天下的能力,甚至連他統治的天下有多大,都不清楚。泰定帝在京城沒有根基和勢力,他相信和依靠的,都是從漠北帶來的舊臣,對原來的蒙古貴族和漢人大臣,全都保持着警惕,不敢放手使用。

泰定帝從維護蒙古貴族利益出發,對元英宗的新政全部予以推翻。泰定帝一心只想過安穩日子,不想有什麼作爲,因此,他的兩個年號,分別叫泰定、致和。但朝廷弊端不解決,社會是不會安定平和的,反而會使各種矛盾更加激烈。

泰定帝自幼長在漠北草原,不熟悉漢文化,甚至聽不懂漢話,自然不會重用漢人,漢族大臣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漢族大臣向泰定帝提出了許多條建議,泰定帝一條也不採納。

後來,泰定帝逐漸感覺到,治理由漢人爲多數的大元朝,不懂漢話是不行的,於是也開始學習漢文化。可是,漢文化不是那麼好學的,何況泰定帝已經三十多歲了,力不從心。泰定帝表面上也尊儒,在宮中開設講堂,請名儒到宮中講解儒家經典。不過,泰定帝根本不知道儒學爲何物,更談不上按照儒家思想治天下了。大元朝有這樣一個文盲皇帝,自然就衰落下去了。

泰定帝自幼過着遊牧生活,只知道放牧羊馬,不熟悉農耕,更不懂得發展經濟。偏巧這個時候天災不斷,水災、旱災、蝗災、地震頻發,糧食歉收,各地爆發饑荒,人們飢寒交迫。可是,泰定帝對此束手無策,毫無辦法。

元朝自建立以來,一直實行南糧北運,元仁宗、元英宗爲了緩和南方矛盾,逐步予以減少。可是,泰定帝時期又大幅增加,而且創造了元代的最高紀錄。江南民衆不堪重負,反抗之勢又起,雲南、四川等地也發生少數民族起義,元朝進入了多事之秋。

泰定帝在任五年,由於他缺乏治國能力,又不懂得漢文化,致使自元仁宗以來推行的漢化和新政全部夭折,改變了元朝正常的發展走向,反而有些倒退,致使經濟社會停滯不前,各種矛盾激烈尖銳,大元王朝進入了衰落和混亂時期。

公元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病逝,時年三十六歲。

泰定帝死後,各種矛盾開始爆發,發生了元朝歷史上著名的兩都之戰,大元王朝亂成了一團。

兩都之戰元朝混亂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經歷了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等五任皇帝。這五位皇帝,都崇尚漢文化,實行以儒家思想治國,因而保持了元朝六十多年的穩定發展。這是元朝正常的發展趨勢,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元朝是會興旺強盛的。不料,蒙古貴族保守派突然發動政變,刺殺了年輕有爲的元英宗,扶持不懂漢文化的泰定帝上臺,改變了元朝發展走向,大開歷史倒車,元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泰定帝即位不久,封自己年幼的兒子爲皇太子,明確了他的繼承人身份。泰定帝在位五年,他連漢話都聽不懂,無法治理一個龐大的元朝,導致矛盾叢生,趨於激烈。

公元1328年7月,泰定帝在巡遊上都時病逝。當時右丞相倒剌沙在上都主政,把持大權。倒剌沙是泰定帝在漠北時期的舊臣,長期受到寵信。可是,倒剌沙也不懂漢文化,更不會治國理政,只知道專權跋扈,作威作福,排擠賢良,反對漢化。泰定帝死後,倒剌沙爲了專權方便,遲遲不讓年幼的皇太子繼位。可沒有想到,這給了別人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元武宗過去的舊臣燕鐵木兒見有機可乘,趕緊派人去請元武宗的兩個兒子,打算擁立他們爲帝。

元武宗傳位給弟弟元仁宗的時候,曾經有過約定,將來要元仁宗把皇位傳給武宗的兒子,可元仁宗食言,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元武宗的兩個兒子十分不滿,後來分別流落到漠北和江南。元武宗系的宗王貴族以及舊臣們,全都忿忿不平。

燕鐵木兒從少年時期就跟隨元武宗,關係十分密切,後來擔任樞密院事,掌握兵權。他見泰定帝死後,專權的倒剌沙遲遲不立新皇帝,皇位出現了空缺,便與元武宗系宗王和舊臣聯絡,在大都發動政變,囚禁了泰定帝的親信,控制了朝廷,然後分別派人去漠北和江南,請元武宗的長子和世㻋、次子圖帖睦爾回來,讓他們登基當皇帝。

次子圖帖睦爾當時在江南,路途較近,最先回到了大都,於是,燕鐵木兒等人擁立他登基爲帝,被稱爲元文宗。元文宗成爲元朝第七位皇帝,時年二十五歲。

在上都的右丞相倒剌沙,見大都發生了政變,元文宗上臺,頓時慌了手腳,於是,匆忙扶立八歲的皇太子登上皇位,被稱爲天順帝。按時間算,天順帝是元朝第八位皇帝,不過,他在位時間很短,而且徒有虛名。

這樣,元朝同時出現了兩個皇帝,一個在大都,一個在上都。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兩都之戰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朝廷出現了兩個皇帝,蒙古貴族和朝廷大臣自然也分成了兩派。上都的天順帝雖然年幼,但似乎屬於正統,因而支持他的人多一些。當然,也有不少人在猶豫觀望。

倒剌沙仗着人多勢衆,首先發兵南下,攻擊大都。上都軍隊起初比較順利,一舉攻破居庸關、山海關、古北口等險要關口,進入關內,向南挺進,進逼大都,似乎處於有利狀態。

大都兵力較少,但燕鐵木兒執掌兵權,他緊急徵調河南五萬兵馬來援,又在都城召募新兵萬餘人。燕鐵木兒在大都部署好防禦以後,親自率主力北上,迎戰上都的軍隊。

上都軍隊入關以後,兵分四路,分別攻打通州、檀州、薊州、涿州等地,企圖合圍大都。但四路兵馬各自爲戰,缺乏統一指揮,不能協調一致。燕鐵木兒具有軍事才能,富有謀略,他看準了敵軍這一弱點,並不分兵抵禦,而是集中優勢兵力,力圖各個擊破。

上都的軍隊和大都的軍隊同屬於元軍,彼此有不少熟人,因而並不想打內戰,更不願意以命相博,往往是一看對方人多,扭頭就跑,跑不掉時便投降,所以,戰鬥並不十分激烈。這有利於燕鐵木兒集中優勢兵力,逐一擊潰敵軍。

結果,上都的軍隊打了敗仗,紛紛逃了回去。燕鐵木兒乘勝追擊,收復了居庸關、古北口等地,向北挺進,進逼上都。形勢急轉直下,又對元文宗一方有利了。

眼見元文宗一方佔了優勢,一些猶豫觀望的宗王貴族紛紛倒向元文宗,天順帝一方的人也不斷倒戈。東路蒙古元帥以及齊王等人,也紛紛表態,公開支持元文宗,並派兵攻打上都。

燕鐵木兒等人的軍隊包圍了上都,守城將士皆不願意拼死抵抗,不少人投降或逃散。倒剌沙見大勢已去,只好獻上皇帝玉璽投降。爲期兩個多月的兩都之戰,以元文宗的勝利而告終。

倒剌沙投降以後,被押至大都,最後仍被處死。那個小皇帝也被殺了。可憐的天順帝,只當了兩個月掛名皇帝就喪了命,一點也不順。

兩都之戰結束了,可是沒有想到,元文宗與哥哥和世㻋的爭鬥又開始了。

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68、朱元璋勢力崛起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44、海外用兵受挫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41、元朝也有“蘇武”66、陳友諒弒主稱帝60、元末農民大起義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64、紅巾軍威震天下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45、江南反抗迭起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13、經略中原木華黎29、蒙軍第三次西征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43、蒙古諸王叛亂43、蒙古諸王叛亂49、元仁宗推行漢化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42、華夷一統大元朝67、明玉珍佔據巴蜀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26、蒙哥爭得汗位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60、元末農民大起義19、窩闊臺試行新政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47、元成宗守業有成2、北方興起蒙古族8、蒙滅西夏之戰42、華夷一統大元朝65、徐壽輝摧富益貧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68、朱元璋勢力崛起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58、元惠宗先明後暗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67、明玉珍佔據巴蜀43、蒙古諸王叛亂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25、乃馬真後攝政45、江南反抗迭起49、元仁宗推行漢化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19、窩闊臺試行新政32、忽必烈建立元朝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48、元武宗創治改法14、神箭手哲別45、江南反抗迭起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68、朱元璋勢力崛起68、朱元璋勢力崛起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13、經略中原木華黎26、蒙哥爭得汗位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42、華夷一統大元朝19、窩闊臺試行新政56、元惠宗剷除權臣12、忠心耿耿博爾術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
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68、朱元璋勢力崛起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44、海外用兵受挫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41、元朝也有“蘇武”66、陳友諒弒主稱帝60、元末農民大起義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64、紅巾軍威震天下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45、江南反抗迭起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13、經略中原木華黎29、蒙軍第三次西征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43、蒙古諸王叛亂43、蒙古諸王叛亂49、元仁宗推行漢化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42、華夷一統大元朝67、明玉珍佔據巴蜀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26、蒙哥爭得汗位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60、元末農民大起義19、窩闊臺試行新政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47、元成宗守業有成2、北方興起蒙古族8、蒙滅西夏之戰42、華夷一統大元朝65、徐壽輝摧富益貧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68、朱元璋勢力崛起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58、元惠宗先明後暗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67、明玉珍佔據巴蜀43、蒙古諸王叛亂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25、乃馬真後攝政45、江南反抗迭起49、元仁宗推行漢化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19、窩闊臺試行新政32、忽必烈建立元朝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48、元武宗創治改法14、神箭手哲別45、江南反抗迭起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68、朱元璋勢力崛起68、朱元璋勢力崛起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13、經略中原木華黎26、蒙哥爭得汗位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42、華夷一統大元朝19、窩闊臺試行新政56、元惠宗剷除權臣12、忠心耿耿博爾術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