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節 油田保衛戰計劃

在麥克阿瑟的幫助下。澳大利亞政府也在美國國會山遊說和在美國報刊上宣傳“太平洋第一”的主張。在這方面,他們和中國以及範哈兒,都有共同的利益選擇。

即便現在的中國實力增強了好幾分,即便範哈兒熟知很多內幕,但他畢竟不是神人,能夠僅憑他一己之力,在短短几年間,就力挽狂瀾,獨力拯救這個國家。在範哈兒和中國領導人的心中,都認定只有幾個同盟國攜手合力,才能徹底的擊敗日本。

在這個時空,因爲自身和日本的國力對比產生了變化,老蔣和最高統帥部的很多人,也已經有信心提出徹底擊敗日本,贏得最終的勝利了。即便現在國內仍有部分人士,認爲日本是在代表整個亞洲與歐美作戰,所以只要日本能體面歸還中國的被佔領土就可以真正和解,但是老蔣他們心中,卻已經和歷史上停留在口頭的徹底決戰不同,他們看到了重建亞洲新秩序,重提中國國際地位的大好機會。所以不管是內心還是口頭,都真正決定將和日本的決戰進行下去。

這一點變化,就造成了上層人物大多都在真正執行抗日政策了。

當麥克阿瑟從菲律賓到達澳大利亞的時候,人們把他當作英雄來歡迎——但他卻發現,他預料已經集結好了的、只等着他在打敗日本的戰役中予以指揮的同盟國陸軍和空軍部隊,事實上壓根就不存在。

他急於興師收復菲律賓,在墨爾本的孟席斯飯店建立了司令部。他雖然沒有一支軍隊,卻極孚衆望:國會的壓力迫使總統授與他榮譽勳章,在美國各地,一些街道、大壩、公共建築、兒童、甚至一種舞步,以這位將軍的名字命名,民意測驗表明,多數美國人認爲他是一位戰爭英雄。民意測驗還表明,美國人希望他回到陸軍部,有人還要求他當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麥克阿瑟精明地利用了這些支持,他舉行記者招待會,向澳大利亞議會發表講話,在廣播電臺發表演說,藉以表示他要求得到提升的強烈願望。他要求得到足夠的軍隊和足夠的物資來向日本人發動進攻。

整整一個月,這位悶悶不樂的將軍——《時代》雜誌恰如其分地稱他是“一位坐冷板凳的英雄”——等待着華盛頓的參謀長聯席會議解決他們的戰略分歧。

相對而言,此時倫敦的丘大胖子,在發現美軍已經以實際行動,在執行歐洲第一的戰略時,心情還是十分舒暢的。

只是當處於第二戰鬥序列的亞洲,有一個最新消息傳來的時候,這位大胖子也還是忍不住勃然大怒。

甘地,這位印度人眼中的聖人。說必須眼前利用這場戰場來推進獨立。

日軍的快速逼近,英國的迅速敗退,在讓印度讓發現大英帝國的外強中乾,同時在這個危險的境地,“他們還永遠不會心甘情願地平等對待我們……”的時候,印度人的反抗意志,頓時高漲。

在隨後的一個月中,甘地呼籲全印國大黨拒絕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代表團,儘管代表團保證英國人在戰後將考慮印度的自治。“英國必須放棄對印度的控制,”甘地宣佈,他堅持認爲英國在次大陸的存在等於“向日本發出邀請”。

對於新德里的軍、政當局來說,印度國大黨領導人屢不妥協,是在面臨着外部的實際危險時來自內部的一個威脅。

丘吉爾並不畏懼鬥爭,不管敵人是來自外部還是內部,他都以牛的精神,進行了狠狠的回擊。

印度的獨立運動,在殖民當局採取高壓措施後,慢慢的開始轉向低靡。

在這一個月中,亞洲的戰事卻毫不停息的在進行。

最沒有變化的是巴丹半島戰役。

日軍在發現巴丹半島美軍獲得了有限補給後,就已經放棄了進行幾次全面進攻而贏取勝利的夢想,轉而實實在在的打起了攻堅戰。

大炮轟擊、飛機轟炸。這就是巴丹半島的主體作戰。

在整整一個月的戰鬥中,巴丹半島的美軍勢力日漸萎縮,但還是後勤和兵源補給不斷的情況下,頑強的堅持了下來。只是隨着更多日軍南下部隊的到來,加上畏懼日本空中力量而不斷減少空中補給次數,這些美軍的好日子,也終於到頭了。

很多人都明白,在麥克阿瑟離開巴丹後,這座本來作爲英雄戰場的巴丹半島,將不可避免的迎來星條旗的降落。

與此同時,新加坡的那些英軍在得知正面進攻自己的日本陸軍僅有三萬餘人後,卻是立刻像打了雞血一樣不要命的展開反擊。

而事實上,雖然這些英軍的戰鬥效率極其低下,並且戰鬥意志也極不堅定,但在面對人數優勢,同樣又有堡壘可以堅守的防禦作戰,對於驍勇不拍死的日軍,也還是能夠勉強應付的。

這整整一個月時間的戰鬥中,日軍不僅只突破了英軍兩道防線,而且還因爲傷亡慘重,不得不停息了全面進攻,轉而進行重點突破,以圖達到以點破面的結果。

這樣的戰術,在英日之間的戰鬥中極爲有效,不過英軍還是仗着人數優勢,勉強維持了陣線不馬上被突破,足夠時間讓他們等到援軍的到來了。

在經過五六天艱苦的行軍之後,範哈兒的三個師遠征軍,終於穿過了緬甸和暹羅間茂密的山林。來到了暹羅和法屬印度支那的交界地帶。

這兒迎接他們的沒有大規模的軍營,僅僅是一個人口不過千人,土地貧瘠,商貿不發達的小鎮而已。暹羅人的原鎮名遠征軍沒人在乎,他們在穿越森林抵達這個小鎮,終於長長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就立刻把這兒叫做了苦盡鎮,取苦盡甘來的意思。

這個小鎮很荒僻,但正是遠征軍所想要的。

暹羅和法屬印度支那交界的幾個人口衆多大城鎮,現在早已經成爲了日軍和中暹盟軍關注的重點,雙方同時駐重兵防守對方,不敢輕易發起戰事。即便這時候日軍已經穿越了暹羅的北部地帶,進入緬甸對中英盟軍發起進攻,但是出於某些原因,兩邊同時在暹羅邊界保持了沉默,僅僅維持高度戒備而不開戰。

這原因當然很簡單,暹羅剛剛經歷內戰,實在不願冒着國家被入侵的危險和日軍全面開戰,而日軍已經同時開闢了三四處戰場,即便那是早就做好準備的戰鬥,但因爲局部陷入僵持,也已經讓日軍無能力再開闢第無處戰場了。

但範哈兒留下三個師防守仰光到雲南的中緬交通線,同時三個師準備轉移前往救援新加坡的時候。剩下的三個師,還是按照原定計劃,來到了暹羅邊界,準備釜底抽薪的直接對法屬印度支那來個攔腰一擊。

簡陋的營帳中,暹羅遠征軍軍長雷太鵬正關注着看着桌面上的地圖,旁邊是一羣忙碌但有序工作中的參謀。

“軍長,司令讓我們在抵達苦盡鎮後,儘快發起對越南日軍的進攻。現在已經五天了,情報收集和陣地構建已經全部完成,我們要再不行動,會不會受到司令的責罰?”

一個參謀小心的看向結束思考了的雷太鵬。

這次範哈兒的西南聯盟。總共出動了九個師的東南亞遠征軍,分別由三位軍長率領,而雷太鵬,無疑是這三個軍長中最年輕的。但是範哈兒,卻把正面進攻越南日軍的任務,交給了這位最年輕的軍長,在軍中,其實還有多少有些議論的。

但也正是因爲這些議論,讓雷太鵬這位科班出身的軍人,對即將進行的戰事愈加慎重。

“無妨,範司令授予我全權處理進攻事宜,現在僅僅五天,司令肯定不會見外。不過,我們的進攻機會,也快要來臨……”

雷太鵬並沒有詳細解釋,但是他 的目光,卻是看向了地圖上,代表自己這個軍箭頭所指方向的位置。

那兒,是個中文名叫金蘭灣的地方。

範哈兒當然不會責罰雷太鵬,在得知了雷太鵬的進攻計劃後,範哈兒反而希望自己手下這個軍長能夠謹慎謹慎再謹慎,千萬不要爲了一個目標而盲目犯險。

在擔任了緬甸、暹羅和法屬印度支那戰區司令,中國遠征軍總司令後,範哈兒現在直接坐鎮仰光,和英軍守城將領史密斯一起,直接負責緬甸境內的戰事。

因爲緬甸對於中國和英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可以扼守重鎮,不像其他戰場一樣基本上是移動指揮部,所以範哈兒這個遠征軍司令坐鎮這兒自然極爲合適。

他一面協調者雷太鵬軍的行動,一面卻是和東南亞艦隊的陳策司令官,在商量對荷屬東印度巴板地區的增援。

眼下東南亞戰場最危險的不是巴丹半島,也不是新加坡,而是還沒真正進行大規模作戰的荷屬東印度婆羅州油井地區。

這兒是日軍必攻之地,同時也是範哈兒西南地區的石油大動脈。

範哈兒可以不在乎巴丹半島,可以不理會丘胖子救援新加坡的要求,但是絕對不會忽視了自己的油田。所以這位遠征軍司令上臺後,所提的第一件時間不是緬甸、暹羅的戰鬥怎麼打。而是提出怎麼確保荷屬東印度的盟軍油田。

在和陳策聯繫後,範哈兒得出一個很明顯的結論,僅憑東南亞艦隊的實力,根本不是南雲艦隊的對手。

“必須儘快和金海軍上將還有麥克阿瑟聯繫,僅憑我們無力進行確保油田區,而如果按照美國陸軍參謀部的計劃直接將油田毀壞,那絕對是一個愚蠢的主意。”

範哈兒並沒有直接展開單方面行動,而卻決定聯繫麥克阿瑟他們。

而此時的麥克阿瑟跑到華盛頓後,過的很不如意。

當他得知華盛頓決定堅持“歐洲第一”的戰略重點,並且不會任命一位最高統帥來指揮太平洋戰爭的時候,麥克阿瑟更加懊惱了。如同多數美國人一樣,他認爲他從科雷吉多爾島調回來就是爲了擔負這一要職的,但是陸軍和海軍之間的衝突使這一任命成爲不可能。金海軍上將拒絕接受由一位陸軍將領向他的海軍將頓發號施令,理由是既然海軍的作戰將決定抗擊日本的戰爭的進程,尼米茲必定是當然的人選。但尼米茲的軍銜比麥克阿瑟低,資歷也比他淺。

對日作戰的指揮權將由陸、海軍平分,尼米茲擔任太平洋地區總司令,這個地區包括新西蘭、薩摩亞、斐濟,西至一百六十度黃經圈,這便是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管轄區的東部界限。蘇門答臘、馬來亞、緬甸和印度洋仍由英國人控制。

麥克阿瑟立即發現自己的職務原來是“澳大利亞新幾內亞所羅門暨菲律賓盟軍陸、海、空軍總司令(與尼米茲職位相等)”。

他仍然深信不疑的是,在有關這場戰爭的所有錯誤決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沒有建立太平洋的統一指揮。

他對華盛頓的“海軍陰謀集團”本來深懷怨恨,曾經罵它剝削了他在菲律賓的增援部隊,現在對它更嫉恨在心。他認爲正是這個小集團使他不能擔任太平洋的最高統帥。他很沮喪地發現,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命令剝奪了他的統帥權,這道命令把很大部分的指揮權保留在參謀長聯席會議手中,以避免太平洋的幾個管轄區日後發生競爭。麥克阿瑟因此不得不向馬歇爾將軍彙報並從他那裡接受命令。尼米茲將通過金海軍上將接受指示,他們之間的任何分歧將由參謀長聯席會議解決。

最使麥克阿瑟惱火的是,他發現他不能直接指揮任何一國的部隊,也不能左右戰略,西南太平洋盟軍的陸軍部隊由澳大利亞將軍托馬斯?布萊邁指揮;美國艦隊澳新海區海軍司令赫伯特?利裡海軍將軍負責海上作戰。盟軍空軍最初由喬治?佈雷特將軍指揮——後來麥克阿瑟設法撤掉他,換上自己的“巴丹幫”中的人,這個人已在澳大利亞建立了司令部。

麥克阿瑟眼前還不能說服馬歇爾將軍,後者還堅持要把溫賴特將軍提升爲四星上將,以便讓他統率仍在菲律賓進行戰鬥的所有美國部隊,包括游擊隊,麥克阿瑟對此提出抗議也不管用。

就在麥克阿瑟和金海軍上將在華盛頓遭遇不如意的時候,亞洲的一份電文,卻是讓他們突然來了希望。

範哈兒致電兩位美國將軍,希望通力合作,進行在荷屬東印度油田的保衛作戰。

油田是一個對於盟國來說同樣十分重要的存在,之前美英兩國,都以重點進行歐洲序列爲由,不願意全力保護那片油田區,但是現在突然出現一批中**隊,表示願意主動進行保衛作戰,這讓麥克阿瑟和金海軍上將怎麼不興奮。

如果這一次戰鬥打好了,就可以掐斷日本企圖快速獲得石油資源的期望,到時必然對他們的國民經濟和軍事資源產生極大的鉗制,而這也必然讓華盛頓和國會山的那些老爺們看到了太平洋戰場速戰速決的希望。

“……所以這一戰必須打,就算華盛頓不願意提供支持,我們也要動用我們手上所有可以動員的物資,和那位中國的遠征軍司令一起,攜手進行好這一次戰鬥。”

已經和金海軍上將結成聯盟的麥克阿瑟,立刻得出了這一結論。

兩人商量後,決定讓金海軍上將繼續在華盛頓的遊說,而麥克阿瑟,直接快速返回澳大利亞,動員自己手上僅存的軍事力量,和範哈兒一起,進行荷屬東印度的保衛油田作戰。

麥克阿瑟手上的軍事力量不多,並且直接可以動用來到荷屬東印度作戰的兵力,更是極爲稀少。何況根據範哈兒的計劃,這一次作戰的主要兵力,應該以海軍爲主,以阻止日軍登陸爲第一目標。如果讓日本陸軍登陸了,那就算盟軍自己不破壞油田,在戰鬥中,也難免會損壞油田區,繼續作戰意義已經不大,所以盟國陸軍在可能的戰鬥中實際用處不大。

幸好,這次麥克阿瑟拉上了金海軍上將的關係。

這位太平洋海軍司令兼任海軍作戰部長手上,還是有幾艘可以動用的艦艇的。

當麥克阿瑟纔剛剛抵達澳大利亞,還沒和範哈兒會和的時候,人在仰光的範哈兒,就從盟軍聯絡處得知,美軍的三艘巡洋艦和兩艘潛艇,已經達爾文港起航,準備前來仰光和他的東南亞艦隊會和,共同參與荷屬東印度的油田保衛作戰了。

這幾艘軍艦數量是少,但戰力當然已經足夠強大了,在小規模的海上戰鬥中,足以改變戰鬥的最後結果。

如果不是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在進行另一項軍事行動,恐怕金海軍上將還可以抽調出更多的軍艦來。

因爲自從珍珠港事件以來,羅斯福就一直在敦促他的軍事計劃人員尋找轟炸東京的辦法。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我是師長範哈兒 豆豆小說閱讀網”

第177節 海上匯合第346節 新加坡解圍第345節 臺灣第321節 投降?做夢第235節 緊迫的一年第194節 戰果統計第347節 最後的準備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354節 再次出擊第54節 大屠殺提醒第八十三節第360節 琉球問題第74節 戰事進展第207節 戰役結束第86節 鐵路第333節 大戰形勢第210節 工事防禦第243節 鬆井的暗棋第27節 買股票第62節 整軍訓練第232節 提前的飛虎隊第17節 要錢還是要房第266節 俘獲杉山元第57節 公然行賄第187節 第七軍離第289節 虛假和平第78節 血戰涪江第293節 二戰前夜第366節 意見稿第二七十八節 包圍和反包圍第289節 虛假和平第164節 奧運開幕第51節 哈同夫人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227節 接手防務第60節 初會戴笠第376節 華北大決戰第221節 全城大撤離第17節 要錢還是要房第214節 軍長級鬥毆第66節 萬縣的工廠第361節 撇開蘇聯第85節 賑災善後第239節 收穫和付出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318節 空運救巴丹第316節 太平洋戰區第169節 說服第359節 對日決議第67節 告狀的縣長第311節 海戰後的吞併第213節 拼物資拼消耗第65節 索要好處第217節 一退再退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314節 一退再退的盟軍第77節 聲望大增第59節 敢敲詐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139節 失敗就是契機第170節 成功第86節 鐵路第362節 痛並快樂的進攻第194節 戰果統計第147節 猶太人東來第252節 坦克第225節 死守南京第84節 遂寧和談第81節 劉文彩來了第二七十八節 包圍和反包圍第273節 南下廣州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41節 孟小冬第60節 初會戴笠第117節 西南武裝力量第28節 購軍火第41節 孟小冬第53節 接手軍火生意第168節 外交博弈第280節 另一邊第123節 紅軍突圍第361節 撇開蘇聯第335節 東南亞開始緊繃第160節 七七準備第73節 首戰第11節 名聲大振第196節 影響和計劃第126節 中運一號第68節 飛行隊第159節 洛克希德馬丁第195節 鏖戰第312節 協戰香港第147節 猶太人東來第181節 提前的統一戰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165節 聽演講和感受第58節 醫院和醫生第222節 統籌準備
第177節 海上匯合第346節 新加坡解圍第345節 臺灣第321節 投降?做夢第235節 緊迫的一年第194節 戰果統計第347節 最後的準備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354節 再次出擊第54節 大屠殺提醒第八十三節第360節 琉球問題第74節 戰事進展第207節 戰役結束第86節 鐵路第333節 大戰形勢第210節 工事防禦第243節 鬆井的暗棋第27節 買股票第62節 整軍訓練第232節 提前的飛虎隊第17節 要錢還是要房第266節 俘獲杉山元第57節 公然行賄第187節 第七軍離第289節 虛假和平第78節 血戰涪江第293節 二戰前夜第366節 意見稿第二七十八節 包圍和反包圍第289節 虛假和平第164節 奧運開幕第51節 哈同夫人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227節 接手防務第60節 初會戴笠第376節 華北大決戰第221節 全城大撤離第17節 要錢還是要房第214節 軍長級鬥毆第66節 萬縣的工廠第361節 撇開蘇聯第85節 賑災善後第239節 收穫和付出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318節 空運救巴丹第316節 太平洋戰區第169節 說服第359節 對日決議第67節 告狀的縣長第311節 海戰後的吞併第213節 拼物資拼消耗第65節 索要好處第217節 一退再退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314節 一退再退的盟軍第77節 聲望大增第59節 敢敲詐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139節 失敗就是契機第170節 成功第86節 鐵路第362節 痛並快樂的進攻第194節 戰果統計第147節 猶太人東來第252節 坦克第225節 死守南京第84節 遂寧和談第81節 劉文彩來了第二七十八節 包圍和反包圍第273節 南下廣州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41節 孟小冬第60節 初會戴笠第117節 西南武裝力量第28節 購軍火第41節 孟小冬第53節 接手軍火生意第168節 外交博弈第280節 另一邊第123節 紅軍突圍第361節 撇開蘇聯第335節 東南亞開始緊繃第160節 七七準備第73節 首戰第11節 名聲大振第196節 影響和計劃第126節 中運一號第68節 飛行隊第159節 洛克希德馬丁第195節 鏖戰第312節 協戰香港第147節 猶太人東來第181節 提前的統一戰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165節 聽演講和感受第58節 醫院和醫生第222節 統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