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節 新加坡解圍

二業威的致信,雖然並沒有汝到他預期的目撫,但在另罰面,還是多少產生了一點影響。

馬歇爾爲了儘量避免派出陸軍直接參戰。終於鬆口願意從調往歐洲的部分物資中,抽取一部分送到中國戰場。

但是這抽調,可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

設在華盛頓的軍援分配聯席會議,雖然沒有中國代表,但是卻有英國和蘇聯的代表,很多美國的軍援物資,還沒列上對外援助清單,就已經被兩國的代表牢牢鎖定,這一次馬歇爾竟然還想從清單上抽調物資,那兩國的代表怎麼可能答應。

“總統先生,我也同樣關切中國的反攻進展,既然美國政府準備大力支持那位中國獨裁者的軍事行動,我和大英帝國政府,肯定也願意配合。就從援助東南亞英軍的物資中,抽調一百噸的輕型裝備給中國吧,但是歐洲方面的物資,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登陸戰場,絕對不能有所動搖,”

英國方面的反應很快,丘吉爾親自致電羅斯福這個老朋友,出面交涉。而假惺惺的表示願意讓出一百噸的物資,讓羅斯福只敢無奈。

但是英國方面,他也確實覺得不好動。

既然這樣,那已經守住莫斯科的蘇聯,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了。反正在這位總統先生看來,俄國人本來就是一個最佳的防禦盾牌而已。斯大林再囂張,也不可能打電話來罵自己不給他們物資。

所以經過幾分交涉,原本運往蘇聯的十船軍事物資,在海上被勒令調轉航線,直接駛往仰光。

這個決定作出的時候,時間還是啦年心月,等到那滿載着武器和物資的美國船隊,堪堪抵達緬甸的時候,時間已經即將進入,嚨年底了。

美國方面一確認中國駐緬遠征軍收到武器,就立刻催促老蔣起攻勢。

但是老蔣態度很強硬,生怕再次出現美援物資被英國人攔截,或者半途被中國其他派系軍閥掠奪的可能,堅決要求這些物資和武器交到東部戰線的中央軍手中,才願意正式起攻勢。

雖然現在緬甸和中國之間。已經有了正式的鐵路運輸,甚至從雲南一直到重慶,也同樣有鐵路幹線。但是從重慶到東部的武漢、南京等地,卻還是隻能走船運。那絕對是一個漫長和繁瑣的過程,估計等到真正武器抵達,還要到吶年的三月份左右,而能否在多雨潮溼的春季起反攻。就更是難以確定的事情了。

所以這一次,很多美國人在收到消息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又被中國那位光頭獨裁者耍了一把。

由此帶來的影響,就是美國參謀部不得不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呂宋方向。幾乎所有的軍事考慮都指向下述的路線:攻佔呂宋,跳過臺灣,不考慮中國海岸上的港口,而繼續躍向沖繩。在參謀長中,現在只有金氏一人還繼續主張跳過呂宋而執行臺灣南部和廈門作戰。

由於知道軍事和政治因素都對他不利,海軍上將遂採取一種新的辯論戰術,對呂宋作戰本身提出反對意見。他說照麥克阿瑟的計劃,爲了保護呂宋灘頭陣地和運輸船隊。太平洋艦隊的所有快航空母艦兵力將會凍結在那裡至少達六星期之久。使航空母艦停留如此長久的時間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宣稱美國海軍不能接受老麥的計劃。

麥克阿瑟的副參謀長馬紹爾少將,此時恰好在華盛頓接洽公務。他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麥帥,使其來得及提交資料以供陸軍方面對金氏的最後攻擊作有力的反駁。老麥告訴參謀長們,他對航空母艦的惟一要求就是在突擊登陸之後,把一小羣護航母艦留在呂宋海外約幾天的時間,直到其工程人員在灘頭上建好一個可供陸軍飛機起降的機場時爲止。麥帥又指出,只有第一批突擊船隊需要快航空母艦兵力的保護。以後的補給與增援都可由陸上基地飛機保護而不再需要海軍的航空母艦。簡言之,麥克阿瑟並不需要長期佔用快航空母艦兵力,很快他就可以讓尼米茲將其調走。最後,他又反駁說。假使執行臺灣南部和廈門作戰,則快航空母艦兵力被凍結在某一特殊地區中的時間將會更長,尤其當呂宋還在日本人手中時更是如此。

金採納了尼米茲的建議,但仍作了一項最後的保留。他認爲在向呂宋進攻時,突擊船隊必須通過呂宋與臺灣之間的水域,所冒的危險相當大,所以此種行動必須由參謀長聯席會議直接批准。他對於太平洋艦隊的快航空母艦兵力在同一狹窄水域中作戰也表示類似的反對。不過,聯席會議中的其他三位成員馬歇爾、李海、阿諾德一致主張把這些問題交給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去作決定,而金最後也同意這樣解決。

參謀長聯席會議始終不微消對中國臺灣的作戰計出”他們只是將其擱胃不作聯而已,此後在華盛頓的較高層計劃會議中也就不再有人重翻舊案了。事實上,美**事當局所作的決定是入侵呂宋。跳過臺灣,並以沖繩代替臺灣。

但這一決定的作成並不輕鬆容易。從頭說起,參謀長們幾乎都相信攻取中國臺灣及華南港口同時跳過呂宋是聯軍在西太平洋中的最佳戰略。

但最後,他們不得不面對下述的事實:至少在歐洲戰爭結束之前,他們是不可能獲得執行此種戰略時所必要的資源。他們也不可能暫時停止向太平洋的前進以坐待德國的崩潰。最後還是後勤考慮迫使他們作成放棄進攻中國臺灣的決定。不過其他的軍事現實和政治因素也都產生相當影響作用。

戰略決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大事,與其失之於輕率則母寧失之於鄭重。所以在決策過程中必須經過反覆辯論。實屬理所當然。尤其是像美國所採取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度,其決定作爲過程更是曲折遲緩。但其所規定的必須所有出席成員一致同意的原則還是正確的,由此可知孫子所云“兵者國之大事”在此已獲印證。

戰略計戈也不是在真空中作成的,必須要考慮到許多的客觀因素。所以從紙上談兵的觀點來看戰略,實不免有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危險。理論上被認爲是最佳的戰略。卻往往缺乏實際可行性。在戰爭中,也像在人類其他任何活動中一樣,意外因素的出現非常普遍而且事先無法預測和避免,但結果卻可能使原定計劃功虧一簣。這對於負責計劃和決策的人實乃莫大的困擾小惟一的對策就是儘量保持冷靜,適應現實而萬不可固執己見、缺乏彈性,否則將會帶來嚴重的損失和災難。

範哈兒和麥克阿瑟在曼谷敲定的合作解圍新加坡計劃,頗費了一番周折。光是調集兵力。建立指揮部,設計攻擊預案等等。就花費了兩個月時間,等到英國從印度抽調的殖民地部隊抵達曼谷,真正開始實施新加坡作戰的時候,新加坡的局勢,卻出現了讓人哭笑不得的變化。

因爲雷太鵬軍在半年前進攻金蘭灣,致使日軍抽調了大部分在法屬印度支那部隊前去解圍。雖然成功了將金蘭灣保住了,卻並沒有將雷太鵬部剿滅,而隨後範哈兒不斷增兵雷太鵬部,致使日軍的圍剿一直沒有徹底成功。

這樣一來,對新加坡日軍的物姿支持,僅僅依靠本土的海軍支持。立刻變得捉襟見肘起來。而且他們本身進攻力量就不足。所以一直算是賴在新加坡,存心噁心那些同樣筋疲力盡的新加坡英軍而已。

但等到範哈兒和麥克阿瑟並不太過保密的攻擊計劃一出臺,山下奉文就再沒了別的選擇。

就在遠征軍於仰光港口裝船小準備配合已經前進到馬來亞的中美英三國盟軍部隊起對新加坡日軍夾擊的時候,山下奉文卻突然代表日軍馬來亞方面部隊,宣佈對新加坡的圍困已經徹底成功,從本日起徹底撤離新加坡外圍陣地,日軍決定正式繞道北上馬來亞,直接打通和法屬印度支那的通道。

持續將近一年的新加坡之圍,在沒有再爆激烈戰事的情況下。因爲日軍的主動撤退,而成功解除。

新加坡日軍的撤退,對於正在進行的太平洋作戰來說,絕對具有指標意義。

對於熱衷於戰略研究的美國參謀部來說。尤其如是。

西方人對日本動戰爭經過的研究幾乎都是以喇年的珍珠港事件爲。事實上”咕,年的“九一八”纔是日本踏上武力侵略不歸路的第一步。日本侵華本是以解決經濟問題爲目的,至少也是以此爲藉口,但由於中國的英勇抗戰使戰爭延長,結果其不但未能解決經濟問題。反而使經濟壓力日益沉重。到,解,年侵華戰爭仍不能結束,經濟情況則更形惡化,尤其石油儲量日益耗竭,而美日關係也毫無改善希望。在此重重壓力之下,日本當局遂終於作成“一不做,二不休”的決定,動太平洋戰爭。日本人的行爲雖然荒唐,但又並非沒有計,而且還自信成功機率頗大。

日本的戰爭計哉分爲兩方面:一方面迅攻佔東南亞重要地區。以實現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鼎,的夢想;另一方面利用太平洋島嶼建立一個大三角形的“國防圈。來確保其所征服的地區的統治。依照日本人的計算。美國在進入戰爭之後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始能充分動員其潛力。等到美國開始反攻時。日本至少已有侶個月的時間來完成一切準備。到那時。其在西太平洋的防線將可固若金湯,足以擊敗任何反擊。

日本領袖對於蘇聯也有不同的期待:文人們希望蘇聯幫助日本繼續戰爭;他們主張以東南亞的資品卞二換蘇聯的石油和飛機,其系千割讓十地也在所不惜叭更妄想蘇聯可能加入日本方面對美作戰,至少也會嚴但事實上,日本並未積極進行對蘇外交,而蘇聯也幾乎毫無反應。

若與歐洲戰場作一比較。太平洋戰爭的確可以說是一個距離的戰爭山北?太平洋是天下第一大洋,對於陸海空三軍的作戰,在空間上都構成極大的障礙。所以就其整體而言,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戰略計戈就只有一叮,目的。即逐步縮短其打擊兵力與日本之間的距離。

時間進入鴨年,元旦的這一天,從遠東獅城傳來的好消息,讓整個美軍高層,都爲之興奮不已。

因爲日軍的撤退,是一個指標意義的跡象,從此美軍獲得主動之後。可以開始企圖從距離最近的基地向日本動反攻。

參謀部很快開始制定預案,即便是歐浙意志論者的馬歇爾,對此也非常感興趣。

美國海軍動大規模的反攻,其工具即爲潛艇,其目標即爲日本的商船。潛艇是一種比較不受空間限制的兵力,甚至在戰爭初期,美國潛艇即已能深入敵方水域作戰。美國對日本的潛艇戰可以說是戰果極爲輝煌,其主因爲日本的經濟本來具有高度的易毀性。日本所需的基本原料有乃%都來自海外,其海運能力有限,在開戰時即已達到飽和;其造船工業也無力補負船隻的損失。尤其是日本海軍從來就不重視反潛和護航的作戰?最初,由於航程的遙遠和若干技術問題尚待解決,所以潛艇的作戰效率還不算太高。但從鵬年之後,效率即迅提高,經常執行巡航,任務的潛艇數字在,嚨年每天平均爲艘。鵬年爲舊艘。

海塵的封鎖對於日本經濟所造成的毀滅效果非常可怕,但不能夠立即生效。因爲日本在戰前已經儲積大量原料。但根據情報部門預估,最多到咖年年底,美國陸航軍尚未動戰略轟炸之前。日本工業即會因原料缺乏而開始減產。如果潛艇戰持續到,曬年,到時日本的物資輸入實際上已會完全中斷,而最重要者即爲石油?日本所需石油有的仰賴海外供應,美國海、航空軍也以油輪爲優先攻擊目標,最多到,曬年初之後,美國海軍即能確保無一滴石油輸入日本。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陸軍和空軍,但這些因爲現實條件關係,還沒有足夠成熟起攻擊。

僅僅是海下的攻擊,就足夠可起日本人的惶恐了。

在當時的日本政治制度中,只有極少數的文人對戰爭政策能揮影響力。這些文人中包括相、外相以及若舉元老重臣,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相。在此又必須指出,所謂文人者又包括退役大將在內刊小礬和鈴木。而且他們都與軍方有密切關係,否則,也根本不可能組閣或入閣,因此,他們對軍人也就不能形成強大的對抗勢力。

先要指明的一點是,這些文人對老百姓的死活並不十分關心。當美國飛機的轟炸所造成的損毀日益嚴重,平民易毀程度已由低級升至高級時。日本政府雖然表示重視人民所受的痛苦,但並未改變其絕對不考慮投降的立場。

對比着說。他們對軍事易毀性的升高卻遠較敏感。

儘管如此。日本陸軍當局仍相信,最後勝利雖然已無可能,但日軍重創美軍的戰略仍能成功。其參謀本部認爲:“假使我軍能在九州擊敗敵軍或使其損失慘重,即足以使其認清日本軍民的堅強戰鬥精神。果能如此,則可希望在比較有利條件之下結束戰爭?”

日本人的死硬堅持,爲今後的持久作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日本政治制度中,天皇雖然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他深居簡出,對於國事並不實際過問。對於政府中的爭執最多隻是一仲裁人而已。在曬年2月以前,日皇對於和戰的問題可以說是置身事外。但在2月日皇卻開始與元老重臣舉行一系列的會議,討論戰爭情況和未來計劃。有人指出情況嚴重。但無人建議投降,日皇也未作任何反應。

在日本的決策過程中,軍人所享有的權力最大,而陸軍又比海軍遠佔優勢。在陸軍中。從陸軍大臣阿南和參謀總長梅津開始,全軍上下幾乎無人不主張奮戰到底。海軍內部則意見比較分歧。譬如說海軍大臣米內屬於主和派,而海軍軍令部長豐田則屬於主戰派,由於內部分裂,而且日本的國防一向維持陸主海從的原則,所以,海軍並不能對陸軍構成重大的反對勢力。

第179節 雙十二事7941第5節 變成父女了第二七十八節 包圍和反包圍第339節 中途島第364節 讓印度赤化吧第89節 商會第218節 退出佳境來了第3節 決斷第62節 整軍訓練第29節 初步敲定第120節 借道第208節 最後調解失敗第279節 蘭封第234節 勳章第51節 哈同夫人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171節 涉藏談判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276節 奪取第98節 得償所願第96節 聯合調查第348節 歷史重演第241節 合圍第276節 奪取第1節 我是師長第177節 海上匯合第293節 二戰前夜第228節 火箭武器第346節 新加坡解圍第313節 範哈兒赴緬第103節 目標六盤水第306節 遠東艦隊第156節 中日推第321節 投降?做夢第375節 越來越多的物資第326節 美軍的轟炸第233節 重奪制空權第128節 顧問第199節 優勢不再第296節 水雷外交第121節 白銀問題第338節 海戰結果第32節 代理人第23節 檢閱部隊第177節 海上匯合第324節 終究是第二序列第146節 逼婚第214節 軍長級鬥毆第132節 提前培養日奸第106節 遵義和會第186節 開戰了第122節 嚴令第155節 派系第95節 行刺第239節 收穫和付出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259節 裝甲部隊抵達第238節 報復性轟炸第170節 成功第23節 檢閱部隊第33節 找大學第16節 範哈兒缺錢第331節 整編反攻第1節 我是師長第270節 教科書般的襲擊第71節 以槍換兵第292節 諾門罕的變化第344節 消極怠工第285節 國際承認第120節 借道第7節 影響和思考第176節 論斷第240節 關門打狗第147節 猶太人東來第326節 美軍的轟炸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296節 水雷外交第45節 訓太太第5節 變成父女了第140節 約會第225節 死守南京第241節 合圍第127節 合作發展第221節 全城大撤離第121節 白銀問題第85節 賑災善後第198節 日本援軍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35節 福特卡車第137節 美人魚楊秀瓊第120節 借道第251節 新武器研發第124節 北上抗日第340節 又一次勝利第221節 全城大撤離第219節 升任戰區長官第342節 聯合行動第205節 裝甲汽車發威第214節 軍長級鬥毆第200節 去炸日本行不
第179節 雙十二事7941第5節 變成父女了第二七十八節 包圍和反包圍第339節 中途島第364節 讓印度赤化吧第89節 商會第218節 退出佳境來了第3節 決斷第62節 整軍訓練第29節 初步敲定第120節 借道第208節 最後調解失敗第279節 蘭封第234節 勳章第51節 哈同夫人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171節 涉藏談判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276節 奪取第98節 得償所願第96節 聯合調查第348節 歷史重演第241節 合圍第276節 奪取第1節 我是師長第177節 海上匯合第293節 二戰前夜第228節 火箭武器第346節 新加坡解圍第313節 範哈兒赴緬第103節 目標六盤水第306節 遠東艦隊第156節 中日推第321節 投降?做夢第375節 越來越多的物資第326節 美軍的轟炸第233節 重奪制空權第128節 顧問第199節 優勢不再第296節 水雷外交第121節 白銀問題第338節 海戰結果第32節 代理人第23節 檢閱部隊第177節 海上匯合第324節 終究是第二序列第146節 逼婚第214節 軍長級鬥毆第132節 提前培養日奸第106節 遵義和會第186節 開戰了第122節 嚴令第155節 派系第95節 行刺第239節 收穫和付出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259節 裝甲部隊抵達第238節 報復性轟炸第170節 成功第23節 檢閱部隊第33節 找大學第16節 範哈兒缺錢第331節 整編反攻第1節 我是師長第270節 教科書般的襲擊第71節 以槍換兵第292節 諾門罕的變化第344節 消極怠工第285節 國際承認第120節 借道第7節 影響和思考第176節 論斷第240節 關門打狗第147節 猶太人東來第326節 美軍的轟炸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296節 水雷外交第45節 訓太太第5節 變成父女了第140節 約會第225節 死守南京第241節 合圍第127節 合作發展第221節 全城大撤離第121節 白銀問題第85節 賑災善後第198節 日本援軍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35節 福特卡車第137節 美人魚楊秀瓊第120節 借道第251節 新武器研發第124節 北上抗日第340節 又一次勝利第221節 全城大撤離第219節 升任戰區長官第342節 聯合行動第205節 裝甲汽車發威第214節 軍長級鬥毆第200節 去炸日本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