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江東亂(一)

就在王離大軍剛剛到達陳郡的時候,大秦最南部同樣有一場混亂正在徐徐展開。

會稽郡,戰國時期吳、越兩國故地,大秦劃分郡縣之後設立會稽郡,以吳縣(蘇州市姑蘇區)爲郡治,大致所轄今南京市、浙江西北一隅及安徽東南之地。

故楚後期世族項氏一族的族人如今正潛藏在吳中之地。

如今項家的族長是故楚大將軍項燕的兒子項梁。項梁作爲故楚大將軍項燕的兒子,也曾經是楚國的年青大將,始皇帝三十年,項梁和項羽叔侄兩人因殺人被緝拿獄中。

也許是命中註定,項梁叔侄兩人賄賂了當時的獄監從而逃出生天。

項梁自逃回江東故地就完全改變了對大秦的方略,不再試圖謀劃暗殺復仇之類的惹眼事件,而是隱姓埋名帶領項氏一族置買田產在吳中住了下來,紮紮實實地暗結人力。

項氏作爲楚國後期大族,有兩處封地,一個封在淮北項地,一個封在江東吳中。項梁認爲淮北故地過於靠近中原,不利隱身,因此,他將項氏一族的隱身之地選擇在了會稽郡的吳中老封地。

項梁曾是楚軍的年青大將,流竄天下數年,對天下大勢的認知已經清醒了許多:只要始皇帝這一代君臣在,任誰也休想顛倒乾坤做復辟夢,身爲亡國世族後裔,只能等待時機。

可以說項梁的認知還是很正確的。當然,與其說項梁的等待忍耐有一種預料,不如說他的這種等待忍耐全然是無奈之舉絕望之舉。

在項梁逃亡的歲月裡,始皇帝針對六國遺族暗中圖謀復辟的行動的打擊猶如排山倒海強勢異常,賢良信義的皇長子扶蘇又是天下公認的儲君,誰也看不到大秦崩潰的跡象。

從事復辟密謀的六國世族及其後裔,惶惶不可終曰地忙於流竄逃命,唯一能做的便是散佈幾則流言或時而策動一次暗殺,如此而已。

項梁不是韓國世族公子張良,一味地癡心於暗殺始皇帝,一味地四海流竄散佈流言。

項梁曾身爲統兵大將,天下大局還是有一定的見識的,一旦碰壁立即明白了其中根本:殺幾個仇人殺一個皇帝,非但於事無補,反而逼得自己四海流竄隨時都有喪命的可能,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而坐待時機積蓄力量,則是一種更爲長遠的方略,一旦時機來臨,便能立即大舉起事。

當然如果終生沒有時機,天亡我也,也只能認了。這便是始皇帝后期歷經逃亡之後的項梁最清醒的認識。

只是項梁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夢寐以求的時機來得如此之快。

去年九月,驟然傳來始皇帝暴死於沙丘而少皇子胡亥即位的消息,項梁亢奮得幾乎要跳了起來。上天非但叫始皇帝暴死了,還讓少皇子胡亥做了二世皇帝,這不是上天分明叫大秦滅亡麼?

項梁曾在關中秘密流竄過兩三年,既知道扶蘇,也知道胡亥,一聽到二世皇帝是那個胡亥,立即奮然拍案:“天意亡秦也!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緊接着,扶蘇死了,胡亥登基開始寵信趙高,大肆興修宮殿、陵寢,然後蒙恬和蒙毅被胡亥囚禁,馮去疾和馮劫被胡亥禁足在家,凡此等消息傳來,項梁每每都是心頭大動。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項梁立即開始了一連串的起兵部署。

首先,項梁立即讓親信族人將自己的真實身份在吳中封地的民衆中散佈開來,使那些至今仍在懷念項燕父子的江東人士知道:項燕的後人還在,而且就在吳中!

其次,項梁安排自己的侄子項羽立即開始秘密收攏聚結江東子弟,秘密開始訓練,以便起兵發動時可以隨時於大秦前來剿滅的軍隊而戰。

項梁在讓項羽訓練江東子弟的同時,也開始拋頭露面隱瞞身份與吳中等地的縣令郡守投其所好刻意交往,沒過三兩個月,便與縣令郡守成了無話不說的官民交謅。

項梁能如此快的得到會稽官吏的信任有件事就不得不說。從胡亥登基以來,徭役徵發異常頻繁,讓大秦幾乎所有的郡守縣令都叫苦不迭,此刻大秦四分之一的百姓基本上都在服徭役,到哪還能徵發如此多的人丁出來?

會稽郡守同樣也在苦苦思謀着應對朝廷的辦法。

而項梁這時就對會稽郡守和吳中縣令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每遇朝廷下令徵發徭役,在期限最後一天,就向上稟報如數完成;然後等過個半個月之後,立即向上稟報說徭役於途中逃亡。

走投無路的會稽郡守縣令試了一次,果然如此,除了被嚴詞申飭一通,竟沒有罷黜問罪。這就讓會稽郡守和吳中縣令對項梁更是信服莫名。

由此,郡守縣令食髓知味接連效法,如此既保住了官爵,又嬴得了民心。郡守縣令如是對這個吳中黔首大是敬佩,幾次要舉薦項梁做郡丞,項梁都婉拒了。

很快地,郡守縣令也從民衆流言中知道了這個布衣之士就是故楚名將項燕的兒子項梁。

但是郡守非但沒有緝拿項梁,反而愈發地將項梁當做了座上賓,從此以後每當有大事必然先問過項梁才做決定。

至此,項梁已經明白:郡縣離心,天下亂象已成,反秦的時機已經不遠了。

從張耳陳餘起兵反秦的消息傳到江東,項梁馬上意識到這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一個絕好機會,立刻就派出細作前去陳郡、泗水等郡探查消息。

所以在九江的吳芮剛剛得到消息不久,項梁隨後就收到了細作加急送回來的張耳陳餘不僅沒有被大秦剿滅,而且已經攻佔陳縣復立魏國的消息。

項梁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幾乎要興奮的跳起來,項梁覺得自己必須要立刻起事了。

想要起事,軍隊當然是首要必備的,此刻項羽並不在江東,而是在一個小島上訓練秘密投奔而來的江東子弟。

就在項梁招呼下人去召喚項羽回來共議起兵大事的時候,一個老家人來報郡守相邀。

“你即刻去召少將軍速速回府。另告知郡守家僕可先行回府,我隨後就到!”項梁不知道這個時候郡守邀自己做什麼,但是他馬上意識到這是自己起兵的一個大好時機。

第153章 大軍進城第84章 百家現第113章 掌控第2章 遼陽郡中第134章 造勢第144章 救援第260章 引頸待戮第10章 嗅到的危險第216章 鄒嫣月之殤第4章 月氏出兵第171章 阿房宮賞月第132章 居心叵測第252章 意外第194章 前因後果三十一章 破局第43章 腄縣第157章 老卿出馬第207章 異象第156章 二十年前之事第238章 援軍至第3章 冒頓之謀第38章 初見蒙恬蒙毅第15章 異變第77章 紅色信報第37章 兵臨湟溪關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102章 玄武利第82章 兵至下邳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49章 壽春易手第118章 郡卒徵召第43章 土地之議(一)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217章 四路大軍第85章 堵不如疏第31章 咸陽燃燒的八卦之火第266章 我問你答第175章 你若安好第185章 紅綠家邦的覆滅第191章 試射第290章 遴選官員第219章 大戰將至第44章 土地之議(二)第10章 春色第290章 遴選官員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130章 誘惑第85章 堵不如疏第44章 神之一族第76章 江東亂(二)第78章 詭局第249章 尉僚之策第54章 賜姓第101章 南下和東出第18章 皇帝真是個好職業第228章 馮劫的怨念第3章 流言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23章 候補學子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42章 鞭責之爭第43章 土地之議(一)第3章 冒頓之謀第283章 夜襲第65章 蒙毅北上第六十七章第100章 其心可誅第50章 鞭責第192章 展望第56章 處置第90章 雨夜第87章 項梁北上第5章 陰謀陽謀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290章 遴選官員第179章 算計第93章 河西郡和安南郡第143章 人爲第194章 前因後果第126章 項梁到第279章 歸程(二)第231章 殺氣沖天第46章 死戰第87章 項梁北上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163章 求索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7章 誅殺趙高第209章 師傅第35章 再臨灞宮第33章 踏足東北第20章 城下變幻大王旗第82章 武舉第185章 紅綠家邦的覆滅第32章 除夕夜第17章 審之,用之?第183章 君臣之誼第137章 投石機第23章 騰蛇軍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
第153章 大軍進城第84章 百家現第113章 掌控第2章 遼陽郡中第134章 造勢第144章 救援第260章 引頸待戮第10章 嗅到的危險第216章 鄒嫣月之殤第4章 月氏出兵第171章 阿房宮賞月第132章 居心叵測第252章 意外第194章 前因後果三十一章 破局第43章 腄縣第157章 老卿出馬第207章 異象第156章 二十年前之事第238章 援軍至第3章 冒頓之謀第38章 初見蒙恬蒙毅第15章 異變第77章 紅色信報第37章 兵臨湟溪關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102章 玄武利第82章 兵至下邳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49章 壽春易手第118章 郡卒徵召第43章 土地之議(一)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217章 四路大軍第85章 堵不如疏第31章 咸陽燃燒的八卦之火第266章 我問你答第175章 你若安好第185章 紅綠家邦的覆滅第191章 試射第290章 遴選官員第219章 大戰將至第44章 土地之議(二)第10章 春色第290章 遴選官員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130章 誘惑第85章 堵不如疏第44章 神之一族第76章 江東亂(二)第78章 詭局第249章 尉僚之策第54章 賜姓第101章 南下和東出第18章 皇帝真是個好職業第228章 馮劫的怨念第3章 流言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23章 候補學子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42章 鞭責之爭第43章 土地之議(一)第3章 冒頓之謀第283章 夜襲第65章 蒙毅北上第六十七章第100章 其心可誅第50章 鞭責第192章 展望第56章 處置第90章 雨夜第87章 項梁北上第5章 陰謀陽謀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290章 遴選官員第179章 算計第93章 河西郡和安南郡第143章 人爲第194章 前因後果第126章 項梁到第279章 歸程(二)第231章 殺氣沖天第46章 死戰第87章 項梁北上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163章 求索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7章 誅殺趙高第209章 師傅第35章 再臨灞宮第33章 踏足東北第20章 城下變幻大王旗第82章 武舉第185章 紅綠家邦的覆滅第32章 除夕夜第17章 審之,用之?第183章 君臣之誼第137章 投石機第23章 騰蛇軍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