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朱溫賦能

秦宗權被打敗了,朱溫就成爲這個地區的霸主。

朱溫是有野心的人,周邊的各節鎮都是他的敵人,打敗了秦宗權,他又想要吞併鄆州天平軍、兗州泰寧軍。

這兩個地方分別由朱瑄、朱瑾兩兄弟佔據,更何況這兄弟二人都曾經救援汴州有恩,朱溫沒有攻打的藉口。

由於朱溫的軍士作戰勇猛,朱瑄、朱瑾就私下招募他的軍士,這引起了朱溫的不滿。

887年八月,朱溫就以朱瑄、朱瑾招募他的軍士爲藉口,寫信責備朱瑄引誘宣武軍的軍士,而朱瑄給朱溫的回信也不客氣。

朱溫就派遣將領朱珍、葛從周襲擊曹州,殺死曹州刺史丘弘禮。朱溫的軍隊接着又進攻濮州,雙方在劉橋展開激戰,鄆州、兗州的軍隊戰敗,朱瑄、朱瑾逃走。至此,朱溫與朱瑄、朱瑾兄弟決裂。

到了九月,朱珍又率軍攻打濮州,朱瑄派弟弟朱罕帶一萬人增援濮州。九月二十一日,雙方在範縣交戰,鄆州的朱罕戰敗,被擒獲後殺死。

朱珍再去圍攻濮州城,十月初七攻克濮州城,濮州刺史朱裕逃回鄆州。

朱珍率軍又追到鄆州,鄆州的朱瑄見硬戰不行,決定智取。他讓朱裕寫信給朱珍,朱裕在信中假裝表示投降,願意做內應迎接朱珍進城。

朱珍信以爲真,夜裡引兵趕赴城邊。朱瑄讓人開門放汴州軍入城,然後關閉城門甕中捉鱉,殺死了幾千個汴州軍士,朱珍急忙撤軍而逃。朱瑄隨後收復了丟失的曹州及濮州地區。

秦宗權前番戰敗後,決定搶奪其他地方的地盤。887年十月,他派遣弟弟秦宗衡帶領一萬人渡過淮河,企圖爭奪廣陵(揚州),委任孫儒爲副將,將官張佶、劉建鋒、馬殷以及秦宗權的堂弟秦彥暉都隨軍行動。

十一月初二,秦宗衡率領人馬抵達廣陵城西部。此時,從廬州來的楊行密帶領軍隊已佔據了廣陵城,蔡州軍隊搶奪了楊行密在城外的營寨,楊行密軍隊沒有運進城內的器械、糧草等物,都被蔡州軍隊繳獲。

不久,秦宗權又要求秦宗衡率軍回蔡州抵抗朱溫,副將孫儒認爲秦宗權將來沒有前途,以有病爲託辭拒不回去。

秦宗衡多次催促,孫儒很生氣,當與秦宗衡一起喝酒時,孫儒在酒宴上趁機殺死秦宗衡,並把他的首級獻給朱溫。

秦宗權此時仍然還具備一定的軍事實力,十一月三十日,秦宗權派軍反攻鄭州,鄭州又被其佔領。

因爲淮南一帶長期以來戰亂不停,朝廷任命朱溫兼任淮南節度使、東南面招討使。

朱溫也想拉攏淮南的楊行密,派客將張延範入朝向朝廷請求以楊行密擔任淮南節度副使,同時又以宣武軍的行軍司馬李璠爲淮南留後,派遣牙將郭言帶一千人護送李璠赴任。

武寧軍(感化軍)節度使時溥自以爲比朱溫早入朝爲官,現在身兼蔡州行營都統,竟然不能管轄淮南,而被朱溫搶去,心裡很不高興。

因爲李璠前往淮南要經過時溥的領地,他隨身還帶了朱溫希望能借道的信函,但時溥因對朱溫有意見,就不答應借道。

當李璠到了徐州管轄的泗州地界時,時溥派兵襲擊,牙將郭言力戰,李璠才得以不死,隨後退回汴州。至此,朱溫、時溥也結仇。

張廷範入朝得到朝廷的旨意後,到廣陵傳達旨意,受到楊行密的厚待,但楊行密聽說朱溫又讓李璠來擔任淮南留後,就很不高興。

張廷範認爲廣陵好,秘密派人告訴朱溫應該派大軍來搶佔此地,朱溫聽從了他的建議,自己率大軍前往。

但朱溫走到宋州時(商丘睢陽),卻遇到張廷範自廣陵逃回來,不久又遇到從泗州退回來的李璠等人,朱溫只好打消攻打淮南的想法。

888年正月,秦宗權繼續攻打周邊,派遣蔡州的將官石璠帶領一萬餘人攻打陳州、毫州。

朱溫不能讓自己的地盤被奪走,就派大將朱珍、葛從周帶領數千騎兵截擊蔡州軍隊,這二人都是勇將,擒獲了石璠。

由於朱溫已成爲抗擊秦宗權的主力,朝廷就任命朱溫爲蔡州四面行營都統,取代時溥的都統職位,各鎮都受朱溫管轄。

888年三月,飽受顛沛流離的唐僖宗駕崩,他12歲時繼位,死時年僅27歲。唐僖宗生於深宮,被宦官擁立爲皇帝,並無治國之道,而且他生活的年代是唐朝各種矛盾激化的年代,大唐帝國已經不可避免將要走向滅亡。

唐僖宗在位時,曾經舉辦一場“擊球賭三川”的馬球比賽,神策軍將陳敬瑄、楊師立、牛勖和羅元杲四人蔘加,誰第一個進球,誰去擔任西川節度使,其他人只能擔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東川節度使的職位。最後是宦官田令孜的哥哥陳敬瑄獲勝。

唐僖宗死後,他的弟弟李傑繼位,改名爲李敏,即唐昭宗。後來,又改名爲李曄。

888年三月,朱溫準備與蔡州的秦宗權大戰,開始大量囤積糧食,作爲軍需物資。他派遣牙將雷鄴帶着一萬兩銀子到魏州(河北大名縣),請求購買糧食。

而此時的魏州,卻發生了一場生死存亡的風波。

魏博軍節度使是樂彥禎,此人很驕橫,動用大量民力在魏州城牆外修築外城,勞役之苦使百姓怨聲載道。

樂彥禎的兒子樂從訓也不是好東西,他爲了謀財,竟然殺害了途徑境內到滄州赴任的王鐸,魏州的老百姓都憎恨他。

樂從訓此人召集了五百個人組成親軍,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魏州的牙兵是世襲制,也向來兇悍,對樂從訓召集親軍的做法有了疑心,明確反對。

樂從訓也害怕牙兵造反,就逃出了魏州城,他的父親樂彥禎就讓他擔任相州(安陽市)刺史。相州是魏州的屬地,樂從訓到相州任職後,派人把魏州城的武器和金銀布帛運送到相州來,這更加引起魏博牙兵的擔憂。

節度使樂彥禎害怕出事,主動請求辭去魏博節度使的官職,到龍興寺隱居做僧人,大家公推都將趙文牟擔任魏博留後,主持魏州工作。

魏州發生變故後,樂從訓帶領三萬人到達魏州城下,但趙文弁不敢出城迎戰,牙兵又他殺死,再推舉牙將羅弘信擔任魏博留後。

隨後,羅弘信帶領軍隊出城,與樂從訓的軍隊交戰,打敗了樂從訓。樂從訓收集殘餘人馬退到內黃縣,向朱溫請求救援。

魏州牙兵既然驅逐了節度使樂彥禎,也把朱溫派來的雷鄴殺死在驛館。朱溫就接受了樂從訓的出兵請求。

朱溫移軍到滑州(滑縣),派都指揮使朱珍等分兵救援樂從訓。汴州軍從白馬渡口過黃河,先後攻下黎陽、臨河、李固三鎮,進至內黃縣,打敗一萬多魏博牙兵,還俘獲魏博的將官周儒等十人。

樂從訓移軍洹水縣(魏縣西南),羅弘信派遣程公信帶兵追擊樂從訓,抓獲了樂從訓,把他與父親樂彥禎一起在軍營大門斬首示衆。

羅弘信不想與朱溫爲敵,在殺死樂從訓之後,派使者帶着豐厚的禮物犒勞朱溫的軍隊,希望和好。

朱溫見好就收,接受了禮物,下令軍隊撤回。新繼位的唐昭宗任命羅弘信暫代魏博留後。不久,朝廷任命羅弘信擔任魏博節度使。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22. 朱溫投降20. 《檄黃巢書》4. 南下之旅28. 倒黴的皇帝25. 戰陳州6. 二士爭功27. 河中鎮之亂25. 戰陳州15. 龍尾陂12.潼關大決戰5. 意見不和22. 朱溫投降29.兩個皇帝7. 永遠的王仙芝13. 黃巢當皇帝29.兩個皇帝13. 黃巢當皇帝15. 龍尾陂24. 長安易手3. 避實擊虛23. 宰相王鐸1. 後宮干政的大唐20. 《檄黃巢書》3. 避實擊虛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9. 橫行西川5. 意見不和11. 衝破險境30. 官軍的長安27. 河中鎮之亂5. 意見不和11. 衝破險境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9. 廣州府31.秦宗權稱霸24. 長安易手18. 戰長安21. 鳳翔內亂26. 李克用告狀18. 戰長安7. 永遠的王仙芝23. 宰相王鐸17. 空長安12.潼關大決戰1. 後宮干政的大唐14. 反攻倒算18. 戰長安9. 廣州府27. 河中鎮之亂17. 空長安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6. 二士爭功3. 避實擊虛14. 反攻倒算1. 後宮干政的大唐24. 長安易手3. 避實擊虛8. 陳兵江南23. 宰相王鐸26. 李克用告狀6. 二士爭功30. 官軍的長安9. 廣州府8. 陳兵江南4. 南下之旅31.秦宗權稱霸10. 戰襄陽12.潼關大決戰22. 朱溫投降22. 朱溫投降11. 衝破險境9. 廣州府16. 沙陀軍來了8. 陳兵江南26. 李克用告狀6. 二士爭功18. 戰長安25. 戰陳州19. 橫行西川7. 永遠的王仙芝21. 鳳翔內亂21. 鳳翔內亂28. 倒黴的皇帝10. 戰襄陽7. 永遠的王仙芝31.秦宗權稱霸5. 意見不和12.潼關大決戰9. 廣州府1. 後宮干政的大唐28. 倒黴的皇帝6. 二士爭功24. 長安易手24. 長安易手22. 朱溫投降29.兩個皇帝11. 衝破險境
22. 朱溫投降20. 《檄黃巢書》4. 南下之旅28. 倒黴的皇帝25. 戰陳州6. 二士爭功27. 河中鎮之亂25. 戰陳州15. 龍尾陂12.潼關大決戰5. 意見不和22. 朱溫投降29.兩個皇帝7. 永遠的王仙芝13. 黃巢當皇帝29.兩個皇帝13. 黃巢當皇帝15. 龍尾陂24. 長安易手3. 避實擊虛23. 宰相王鐸1. 後宮干政的大唐20. 《檄黃巢書》3. 避實擊虛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9. 橫行西川5. 意見不和11. 衝破險境30. 官軍的長安27. 河中鎮之亂5. 意見不和11. 衝破險境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9. 廣州府31.秦宗權稱霸24. 長安易手18. 戰長安21. 鳳翔內亂26. 李克用告狀18. 戰長安7. 永遠的王仙芝23. 宰相王鐸17. 空長安12.潼關大決戰1. 後宮干政的大唐14. 反攻倒算18. 戰長安9. 廣州府27. 河中鎮之亂17. 空長安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6. 二士爭功3. 避實擊虛14. 反攻倒算1. 後宮干政的大唐24. 長安易手3. 避實擊虛8. 陳兵江南23. 宰相王鐸26. 李克用告狀6. 二士爭功30. 官軍的長安9. 廣州府8. 陳兵江南4. 南下之旅31.秦宗權稱霸10. 戰襄陽12.潼關大決戰22. 朱溫投降22. 朱溫投降11. 衝破險境9. 廣州府16. 沙陀軍來了8. 陳兵江南26. 李克用告狀6. 二士爭功18. 戰長安25. 戰陳州19. 橫行西川7. 永遠的王仙芝21. 鳳翔內亂21. 鳳翔內亂28. 倒黴的皇帝10. 戰襄陽7. 永遠的王仙芝31.秦宗權稱霸5. 意見不和12.潼關大決戰9. 廣州府1. 後宮干政的大唐28. 倒黴的皇帝6. 二士爭功24. 長安易手24. 長安易手22. 朱溫投降29.兩個皇帝11. 衝破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