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潼關大決戰

朝廷對重振旗鼓的農民軍趕到非常恐慌,急調泰寧節度使(治兗州)齊克讓爲汝鄭都指揮使,屯兵在汝州。命令河南各道的軍隊趕到溵水河岸駐紮,堵截農民軍。

京師長安上下一片恐慌,黃巢乘勝進軍河南,因爲這裡靠近長安。農民軍感覺比在湖北、江西地區順利很多。

黃巢這時也學聰明瞭,他命令軍士沿途不要掠奪財貨,對百姓秋毫無犯,並勸說青壯年加入,此時的農民軍號稱六十萬。

當時正值九月,泰寧節度使齊克讓率軍屯駐在汝州,阻擋農民軍西進洛陽。

徐州感化軍也派軍前往堵截農民軍,由牙將時溥、陳璠率領三千名軍士奉命前往溵水,途中經過許州(許昌市)。由於許州節度使薛能此前擔任過徐州感化軍的主帥,官民關係較好,徐州軍到達時請求幫助安排館舍,薛能懷念他昔日的部下,準備讓徐州軍隊臨時住在州府內。

本來許州軍士已經派往溵水,但他們卻擔憂老巢被徐州軍隊搶佔,許州軍的大將周岌就從溵水率領他的隊伍回到許州城,趕走了自己的上司薛能,自己佔據了州城。

其實,徐州軍隊還沒走到許州呢,路上得知許州軍隊已叛亂,就停止前進。有趣的是,帶隊的徐州將領時溥、陳璠竟然也效仿周岌,率領軍隊返回徐州城,謊稱軍士譁變,要求支詳把統領軍隊的印信授給時溥。

徐州節度使支詳平時對待時溥一直很好的,但此時他制止不了時溥,只好離開節度使府,時溥就此佔據了徐州,自稱留後。陳璠對時溥說:“支詳對徐州人有恩惠,今若不殺他,日後必定後悔。”時溥不同意,送支詳回朝廷。

(心狠手辣的陳璠在七裡亭設下伏兵,在路上截獲支詳及家屬,全部殺死。朝廷不辨真僞,詔令以時溥爲武寧軍留後,時溥又上表請求以陳璠爲宿州刺史。這個陳璠到宿州上任後,貪圖錢財,肆意殺人。時溥得知此情況,把他召到徐州,隨後殺死了他。)

由於徐州、許州都發生了兵變,屯駐在汝州的泰寧節度使齊克讓也害怕軍士襲擊他,於是率軍回到了兗州駐地。至此,在溵州(治郾城縣)集結的各路官軍都解散了,朝廷部署在溵水河的防線也不戰自潰。

農民軍得知了這些情況非常高興,於十月全部渡過淮河。黃巢還分兵攻打申州、光州、潁州(阜陽一帶)、宋州(商丘)、徐州、兗州等地。

由於沒有強有力的官軍阻截,農民軍行動很快,東都洛陽送表文給長安,聲稱黃巢已攻入汝州境內,形勢危急,請求朝廷速速發兵救援。

880年十一月,黃巢率軍攻克了汝州城,他也想學朝廷恩威並施。於是,他以“天補大將軍”的名義公開發檄文告訴唐軍各藩鎮:“爾等各自守自己的地盤,不要與我大軍交戰。我將攻入東都洛陽,很快就會達到長安。我大軍是找不顧百姓死活的皇帝和宰相們來的,不是針對你們的。”

黃巢的這個分化瓦解的策略還是奏效的,有實力的藩鎮官軍還是有的,比如雁門關外的李克用沙陀軍,但他們也是坐山觀虎鬥,估計誰也不願此時與農民軍硬碰硬。

這個月,黃巢親率農民軍主力進攻東都洛陽,守城的唐軍驚慌失措,軍心已動搖瓦解,無心與農民軍對敵。東都留守劉允章見風使舵,不想城破身亡,帶領衙門官吏出城投降,歡迎農民軍進城。

黃巢率義軍進入洛陽城,軍紀嚴明,不殺人不搶劫,街市秩序保持安定。稍作休整後,農民軍開始西進,兵進潼關。

而在長安,唐僖宗如坐鍼氈,在延英殿召集宰相們商議對策。大家也想不出禦敵之策,唐僖宗唯有流淚,嘆息道:“朕的太爺爺的太爺爺,與愛卿們的太爺爺的太爺爺一起打下江山,我們世代享有,今草賊勢力坐大,欲奪我社稷,諸位愛卿一定要爲朕分憂啊。”

宰相豆盧瑑、崔沆建議調潼關內的諸道軍,以及左神策軍、右神策軍前去拒守潼關。觀軍容使、宦官田令孜奏稱:“請陛下調發左、右神策軍中的弓弩手守潼關,我願意親自任都指揮使。”

唐僖宗說:“愛卿忠勇可嘉,但禁軍長期不征戰,難當大任啊。”田令孜又說:“此前安祿山叛亂時,玄宗爺爺就曾經到四川避難。”

宰相們你一言我一語展開辯論賽,有人說:“過去安祿山只有五萬叛軍,無法和黃巢的叛軍相比。”也有人說:“安祿山叛亂時,哥舒翰率領十五萬大軍尚不能把守潼關,今黃巢賊衆六十萬,而潼關的守軍又難以與哥舒翰當年的軍隊相比,不能硬拼。”

由於宦官田令孜的心腹把守東川、西川,駐守成都的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就是田令孜的哥哥,有人建議前往兩川躲避。

但唐僖宗對這個計策很不高興,他對田令孜說:“請你爲朕調發軍隊前往潼關拒守。”

唐僖宗親自來到左神策軍軍營,臨陣鼓勵將士出征。在田令孜的引薦下,他召見了左軍的馬軍將軍張承範、右軍的步軍將軍王師會、左軍兵馬使趙珂。

唐僖宗對衆人勉勵一番,任命田令孜爲左、右神策軍內外八鎮及諸道兵馬都指揮制置招討使,飛龍使楊復恭爲副。其實就是以田令孜爲總指揮,楊復恭爲副總指揮使。

又任命張承範爲兵馬先鋒使兼把截潼關制置使,王師會爲制置關塞糧料使,趙珂爲句當寨柵使。

唐僖宗爲了保住皇位也真是拼了,這三個崗位都是量身定做的,以前沒有設置。

這個拼盤隊伍還沒上路,保衛東路洛陽外圍的齊克讓就奏報說:“洛陽已失守,臣正退守潼關,這裡缺兵少糧,請速救援。”

唐僖宗急忙詔令張承範選出二千八百名神策軍中的弓弩手,由張承範帶領趕赴潼關救援。此時,神策軍也人數不多,田令孜奏請在長安緊急招募幾千人補充兵源。

洛陽被攻佔十天後,唐僖宗又任命田令孜爲汝、洛、晉、絳、同、華等州都統,率領左右神策軍出發,向東討伐黃巢。但此時,黃巢的軍隊已經攻陷虢州(河南靈寶市),逼近潼關。

張承範出發的夜晚,他率領神策軍弓弩手磨磨唧唧的從京師長安出發,但這些神策軍士都是長安富家子弟,是通過賄賂而進入禁軍,目的不是爲打仗,而是爲了獲得禁軍優厚的賞賜和待遇。

這些人平時穿着華麗的衣服,騎着快馬在街道疾馳,氣焰囂張,但根本沒有打過仗,熟練操作兵器都很難。

當唐僖宗登上章信門樓送行時,張承範說:“臣聽說黃巢擁兵數十萬向西殺來,齊克讓的一萬多人在潼關外連飯都吃不飽,我今率二千餘人前往潼關,沒有見到爲我們調撥糧餉,希望陛下趕快調集諸道精兵增援。”唐僖宗敷衍他說:“將軍先行一步,朕隨後調援兵將至。”

十一月二十七日,張承範率軍趕到華州。華州刺史裴虔餘因剛調到宣州任職,羣龍無首,軍民全都逃到華山中,城內空空蕩蕩。華州糧倉中只剩下千餘斛大米,張承範讓軍士們把這些糧食帶上,但其實只夠三天的糧食。

潼關位於陝西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潼關設於東漢末年,當時關城建在黃土塬上,隋代往南移數裡,唐朝武則天時北遷至塬下,形成今日潼關城舊址。

由於潼關的地位重要,十二月初一,張承範率軍趕到潼關,但這裡已經沒百姓,他們都逃走了。官軍在附近搜尋到一百多個村民做苦力,官軍緊急作守城的準備。

此時,張承範、齊克讓的官軍都已斷糧,黃巢的前鋒已經到達潼關城下,齊克讓率軍出戰,農民軍的前鋒人數較少,稍微退卻,但接着黃巢率大軍趕到,聲震黃河。

齊克讓率官軍接戰,兩軍打了幾個小時才停戰,官軍們餓着肚子,最後燒燬營寨,潰散而逃。

潼關旁邊有山谷稱爲“禁坑”,平時禁止行人在谷中往來,潰散的官軍逃入禁坑,在灌木叢中踏出一條後撤的道路。

齊克讓跑了,但張承範剛到不敢逃走。他一面佈置防守,一面派人上表向朝廷告急求救。

他的表文是這樣寫的:“我率軍離開長安已經六天,沒有得到一個援兵,也沒看見軍餉。我到潼關時,草賊已在潼關之外,我帶二千餘人抗拒六十萬敵衆。關外的齊克讓軍隊已潰散逃走,我忠心在這裡守護潼關,聽說陛下要西巡至蜀中,放棄長安將會給唐朝帶來滅頂之災。希望陛下與大臣們緊急派兵來救援潼關,如果潼關能守,我即使戰死了也比哥舒翰忠勇。”

第二天,黃巢的軍隊猛攻潼關,張承範拼死抵抗,關城上官軍的弓箭都用完了,仍然用石頭往下砸。農民軍把關外的壕溝用土填平,直接來到關下,放火燒燬關樓。張承範分出八百軍士交給王師會帶領,令他守住“禁坑”這個通道,但當王師會率軍趕到禁坑時,黃巢的一部分軍隊已經從這裡通過。

到了初三早晨,尚讓、林言率軍由禁谷迂迴到關後,前後夾攻潼關,關上守軍全部潰散,王師會也自殺。

張承範換上便服,率領殘餘軍士往長安方向逃跑,路上遇到二千名援兵,得知潼關已失守,就都退走了。

7. 永遠的王仙芝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7. 空長安14. 反攻倒算10. 戰襄陽5. 意見不和21. 鳳翔內亂17. 空長安8. 陳兵江南9. 廣州府13. 黃巢當皇帝1. 後宮干政的大唐27. 河中鎮之亂28. 倒黴的皇帝6. 二士爭功29.兩個皇帝25. 戰陳州9. 廣州府15. 龍尾陂20. 《檄黃巢書》21. 鳳翔內亂4. 南下之旅30. 官軍的長安17. 空長安21. 鳳翔內亂21. 鳳翔內亂14. 反攻倒算1. 後宮干政的大唐20. 《檄黃巢書》6. 二士爭功15. 龍尾陂11. 衝破險境31.秦宗權稱霸23. 宰相王鐸25. 戰陳州17. 空長安27. 河中鎮之亂18. 戰長安9. 廣州府23. 宰相王鐸25. 戰陳州4. 南下之旅15. 龍尾陂24. 長安易手4. 南下之旅15. 龍尾陂21. 鳳翔內亂13. 黃巢當皇帝16. 沙陀軍來了5. 意見不和30. 官軍的長安30. 官軍的長安15. 龍尾陂22. 朱溫投降30. 官軍的長安30. 官軍的長安17. 空長安26. 李克用告狀31.秦宗權稱霸19. 橫行西川7. 永遠的王仙芝23. 宰相王鐸13. 黃巢當皇帝27. 河中鎮之亂9. 廣州府3. 避實擊虛22. 朱溫投降21. 鳳翔內亂22. 朱溫投降30. 官軍的長安9. 廣州府12.潼關大決戰28. 倒黴的皇帝19. 橫行西川4. 南下之旅20. 《檄黃巢書》30. 官軍的長安29.兩個皇帝17. 空長安13. 黃巢當皇帝9. 廣州府15. 龍尾陂9. 廣州府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28. 倒黴的皇帝29.兩個皇帝9. 廣州府29.兩個皇帝14. 反攻倒算7. 永遠的王仙芝15. 龍尾陂23. 宰相王鐸15. 龍尾陂3. 避實擊虛21. 鳳翔內亂25. 戰陳州3. 避實擊虛17. 空長安
7. 永遠的王仙芝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17. 空長安14. 反攻倒算10. 戰襄陽5. 意見不和21. 鳳翔內亂17. 空長安8. 陳兵江南9. 廣州府13. 黃巢當皇帝1. 後宮干政的大唐27. 河中鎮之亂28. 倒黴的皇帝6. 二士爭功29.兩個皇帝25. 戰陳州9. 廣州府15. 龍尾陂20. 《檄黃巢書》21. 鳳翔內亂4. 南下之旅30. 官軍的長安17. 空長安21. 鳳翔內亂21. 鳳翔內亂14. 反攻倒算1. 後宮干政的大唐20. 《檄黃巢書》6. 二士爭功15. 龍尾陂11. 衝破險境31.秦宗權稱霸23. 宰相王鐸25. 戰陳州17. 空長安27. 河中鎮之亂18. 戰長安9. 廣州府23. 宰相王鐸25. 戰陳州4. 南下之旅15. 龍尾陂24. 長安易手4. 南下之旅15. 龍尾陂21. 鳳翔內亂13. 黃巢當皇帝16. 沙陀軍來了5. 意見不和30. 官軍的長安30. 官軍的長安15. 龍尾陂22. 朱溫投降30. 官軍的長安30. 官軍的長安17. 空長安26. 李克用告狀31.秦宗權稱霸19. 橫行西川7. 永遠的王仙芝23. 宰相王鐸13. 黃巢當皇帝27. 河中鎮之亂9. 廣州府3. 避實擊虛22. 朱溫投降21. 鳳翔內亂22. 朱溫投降30. 官軍的長安9. 廣州府12.潼關大決戰28. 倒黴的皇帝19. 橫行西川4. 南下之旅20. 《檄黃巢書》30. 官軍的長安29.兩個皇帝17. 空長安13. 黃巢當皇帝9. 廣州府15. 龍尾陂9. 廣州府2. 橫空出世的王仙芝28. 倒黴的皇帝29.兩個皇帝9. 廣州府29.兩個皇帝14. 反攻倒算7. 永遠的王仙芝15. 龍尾陂23. 宰相王鐸15. 龍尾陂3. 避實擊虛21. 鳳翔內亂25. 戰陳州3. 避實擊虛17. 空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