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詠善確實是去見恭無悔。

天牢,在別人的眼裡戒備森嚴,難以進入。在堂堂眼裡,進去巡視一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暖轎在天牢外停下,隨行的人剛報上詠善的字號。主管天牢的牢差立即腳不沾地的趕出來招呼,陪着笑臉把詠善往裡迎,一邊吆喝人把牢房裡的蠟燭通通點上,去點溼氣,一邊又命人把牢裡的名冊拿來給過目。

詠善淡笑着擺手,“不必了,我又不是過來審案的,隨便看看罷了。父王從前吩咐過,管事不能老呆在宮裡看奏章,也該躬身親問,多巡視一下各處。恰好今天經過,就進來瞧瞧。”

“殿下真是勤於理事,體察下情。這麼冷的天,還親自過來巡視天牢,唉喲,殿下小心,這裡潮溼,小心着了寒……”

詠善聽着牢差絮絮叨叨,小心殷勤地獻好,也不說什麼,負着手,一派從容地往裡緩緩踱步。腿傷還未盡好,走起來仍會覺得疼,但他好強慣了,不容人同情可憐,更討厭有人攙扶,強忍着緩步行走,竟沒人瞧出不對來。

從儲藏文件,交接公事的前庭進去,延着一條青磚直道過去,就是正式關押犯人的地方。到了這裡,鐵栓木柵門更多起來,一道套一道,每道門都有專人看守。

從中間甬道進去,左右兩邊都是小間小間的牢房,有的空着,有的關着戴上手腳鐐銬的犯人。衆犯神態不一,有的見有人來,直目瞪視,暗含恨意,有的只是呆呆坐在乾草堆上,眼神茫然。

詠善看了一會,誇道,“這裡雖有些潮,但還算乾淨。你這人辦差不錯。”

牢差得了他一句誇獎,臉上笑得幾乎開花,“下官只知道勤懇辦事,算不上什麼功勞。殿下您纔是辦大事的人,下官雖然官小,但也常聽大臣們誇獎殿下,說殿下雖然年少,但聰穎勤奮……”

詠善不置可否地聽着,也不做聲,仍舊緩緩踱着步子往前走,隔了一會,似無心想起,問,“前陣子有個御史誹謗國戚,被父王關進了天牢,現在還關着嗎?”

“御史?哦!殿下說的一定是恭無悔。還關着呢。殿下請這邊走。”

牢差把詠善引到恭無悔的牢房外。

詠善一看,不禁扯了扯脣,“你倒懂得分尊卑上下,一樣是犯人,怎麼這個人就單門獨戶,特殊照顧了?”

“下官不敢!”牢差唯恐他誤會,惶然解釋道,“這恭無悔狂悖亂說話,皇上下旨,要他在天牢裡好好反省,還要他把悔過書寫好,進呈御覽。因爲要寫悔過書,所以才特意安排單獨小間,還配了紙墨。實在不是下官徇私。”

詠善聽了,只是揚脣,高深莫測地笑了笑,揚起下巴,“把門打開。”

他雖然在笑,眼中卻無一絲笑意,眸光清澈冰冷,讓偷眼打量他臉色的人心裡都不禁打個哆嗦。

牢差哪敢說什麼,立即掏出鑰匙親自開了牢門,詠善進了門,他本要躬着背跟進去,忽然聽見前面拋下輕飄飄一句“都下去”,當即不敢再跟,識趣地後退出來,並所有人等,都乖乖候在外面。

天牢裡,配備有筆墨的單獨小牢房和一般的牢房不同,除了牆壁牀鋪更乾淨外,最大的特點是不使用木柵門,而採用厚實木門,儼然一個獨立空間,免去時時被人窺視的窘境。

這種特殊措施來源於前代帝王的考慮,朝廷中人事複雜,風雲變幻,常有冤案出現,在這種小牢房內,被扣押的重臣可以書寫絕密奏章,以求一朝沉冤得雪,不必擔心所寫之文落入尋常獄吏眼中,多生枝節。當然,在位者也方便在牢房中直接秘審,防止秘密泄露。

詠善進了牢房,微微一掃,已把牢房裡一切印入眼底。三面白牆和一面厚門,上面厚厚的青石板,把這狹小的空間完全密閉起來。惟一和外界的聯繫,是牆最上方開了一個小窗,隱隱透入一點日光,只有巴掌大小。房裡一張牀,被子疊得整整齊齊,一張簡單的案几橫亙在牀前,放着筆墨紙硯,也是整整齊齊,一絲不苟。

端坐在案几前的男人大概四十五六,正低頭沉思,聽見聲響,把頭擡起,瞧清楚是詠善,微愕了一下,但很快就鎮定下來,挪動着坐得有點發麻的身軀給詠善行禮,“臣恭無悔,拜見殿下。”

詠善冷冷瞅了他一眼,也不叫他免禮,道,“虧你還敢自稱臣子,做臣子應該恭敬爲君,爲什麼放肆妄言,誹謗國戚?五皇子詠升是我弟弟,長在後宮,什麼也不懂的孩子一個,對你也並無得罪,你怎麼就饒他不過,一本一本的奏章往上遞,非要把謀反大逆牽扯到他身上?”

一上來就冷言冷語地責問,換了常人早就大驚失色,恭無悔卻臉色如常,偏着頭認真聽詠善說完,靜默了一會,居然緩緩坐回案几前,淡淡逸出個不在乎地笑臉,“這件案子一出,我也知道自己不能活着出去。只是猜不到五皇子居然這般厲害,把殿下扯了進來。呵,一個小小御史,性命大不值錢,何必親臨?殿下請看,”他伸手進懷裡,摸了一個東西出來,咚地往案几上一放,“藥我都已經準備好了。事不可爲,仰頭一喝,世間事莫不一了百了。”

那是一個長頸白瓷的小藥瓶,上面塞着木塞,塞上繫着一條殷紅殷紅的細絲,也不知道恭無悔在這天牢裡是怎麼弄到手的。

詠善盯着那藥瓶,心裡一凜。

這恭無悔在朝廷中官階不高,詠善身爲皇子,按照炎帝的規矩,是不允許隨意和臣子們有私交的。因此雖聽過此人名聲,卻從無機會近看詳談。現在一看,竟不是個凡品。

詠善未做聲,恭無悔又輕嘆一聲,“下官入朝未到二十年,但生性好奇,喜歡遍看刑部典籍,歷朝冤案見識得多了。殿下的來意,我已經猜到了,也不必多言,恭無悔遵命就是。”

詠善在兄弟中歷來剛硬冷冽,但畢竟只有十六,想到自己竟要逼死一個就在面前的活生生的當朝御史,手心也隱隱發冷。

他站了半晌,嗓音有些乾澀,“我並不想你死。”

“我知道。”恭無悔也不再自稱“臣”,看了詠善一眼,居然有幾分體諒地嘆息,“對我不熟,我對卻是極熟悉的。殿下外冷內熱,性格堅毅剛強,嫉惡恨貪,是非分明,卻又懂得虛與委蛇之道。今日插手此事,殿下必有不得已的苦衷。”伸手擺個姿勢,“殿下請坐。”

他生死無畏的態度,從容自若的言談,而且評論詠善個性,一矢中的,讓詠善大爲吃驚。詠善坐下來,與恭無悔隔案對視,心裡暗暗驚訝,這人在朝堂上混了將近二十年,卻仍然只是個御史,父皇怎會這般沒有識人之明?

不料,恭無悔讓他吃驚的,還在後頭。

坐下對談,恭無悔首先就語出驚人,“我雖只是區區御史,卻早在十年前受皇上密旨,察看各位皇子人品心性。因此,不但對殿下,就是對殿下各位兄弟,也瞭如指掌。”

這話雖然意外,卻深合清理。

否則恭無悔怎會對身在後宮的詠善如此熟悉?朝中高官大多數兼具國戚身份,和後宮衆嬪妃定有牽扯,就算不是親戚,也不免有利益關係。如果要公正地察看皇子們,炎帝舍重臣而選擇一個信得過的直臣,反而見其英明。

“慶宗十九年冬,皇上密召我入宮,欲在次年春天冊立二子爲。我聽後大驚,拼死進言,此事絕不可行。”

詠善一震。

恭無悔所說的二子,不用問就是詠善本人。原來父皇要立的第一個就是自己,卻被此人拼死阻攔,慶宗二十年春,立是立了,不過立的卻是詠棋。

難道恭無悔的眼裡,詠棋更有資格繼承江山,造福萬民?

恭無悔微微笑道,“先不論能力和本事,詠棋殿下不足月而生,身體嬴弱,常有病痛,只此一點,已難以成爲正選。當皇帝要日理萬機,沒有一副好身子怎麼行呢?”

這已在天牢中的犯人揮灑自如,每每語出驚人,詠善聽了之後又是好一陣不解,鎖起眉頭,細思前因後果,想到後面,心臟狠狠一痛,平白生出一股不詳之感,目光霍然變得犀利,看向恭無悔。

恭無悔卻笑起來,似有無比欣慰,“殿下果然聰穎,我沒有看錯人。”侃侃道,“皇上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皇子之中,二皇子才幹最大,應選爲。但自古長幼有序,不冊立大皇子,卻冊立二皇子,越兄而上位,會引起大皇子身邊衆人怨恨,埋下禍亂的種子。因此,我向皇上提議,先冊立大皇子詠棋爲,然後,廢。”

驟然間,狹室內靜到連呼吸聲都停了。

彷彿看不見的弦拉到至緊,下一刻就是天崩地裂。

恭無悔輕輕巧巧幾句話,象萬千斤的石灰忽然扔進水,在詠善心裡炸起滔天大浪。

他是曾經不解過。

父皇那麼英明的人,怎麼這麼多人不挑,偏偏挑了一個靜如處子的詠棋?既然冊立了,怎麼又只爲了臣子要求冊封皇后這麼一點點小事就勃然大怒,不但廢了詠棋,軟禁麗妃,還把詠棋母親一脈的官員殺的殺,貶的貶,監禁的監禁,竟是雷厲風行,毫不手軟。

詠棋那麼膽小的人,愛詩愛畫愛賞雪看梅,怎麼可能勾結大臣?怎麼可能結黨營私?怎麼可能和誰書信密謀?

那個本來清淡儒雅,安安逸逸呆在宮裡的人,在去年一下子被冊立爲,被臣子們衆星捧月般諂媚逢迎得暈暈乎乎,一下子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廢位之後連母親都見不到一面,即日押到封地南林軟禁起來讀書。

這一切,原來都只是一個幌子。

而且,都是爲了讓他順理成章被冊立,而故意策劃的幌子。

從頭到尾,詠棋爲了他,變成了一個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的替罪羊。

而他,卻在詠棋淪落到內懲院的時候,對詠棋……

詠善越往下想,心裡越發痛楚,竟連臉色也變了。他默默咬着脣,目光停在那個小白瓷瓶上,心又猛地頓了頓,這個恭無悔,到底殺,還是不殺?

殺?這人是個能臣,忠臣,見事明白,風骨迥然。而且,對自己有擁立之功。

不殺?那詠棋和詠臨怎麼辦?五皇子詠升絕不會就此罷休,鬧到後面狗急跳牆,萬一把遞信的事真扯出來,詠棋大罪難逃,必然要再入內懲院。

牽涉到詠臨這個孿生弟弟,自己的位就算不被動搖,但父皇也絕不會讓他再插手內懲院的事。萬一……要是萬一父皇下旨,讓詠升主審,詠棋落到那個齷齪可恨的混賬手裡,豈不……

恭無悔說罷,因爲常年在燭下閱書而微帶混濁的眼睛凝視詠善。

沉默一會後,這個深悉人心的牢獄之臣臉上泛起一絲笑容,“殿下,你知道我爲什麼要把這等機密大事告訴殿下嗎?”

詠善擡起眼,直直盯着他。

“殿下,你要保重自己啊。你要明白,天下有多少人爲了你能安穩呆在宮裡,費盡了心血,不惜把命也給拼上。保住,讓天下萬民將來能有一個好皇上,容易嗎?太難了。”恭無悔道,“皇上爲了殿下你,不惜拿詠棋殿下開刀,先立後廢。父子同心,詠棋殿下畢竟也是皇上的骨血,皇上這樣做,難道不心疼?這是……爲君者的不得已。至於我……”

恭無悔頓了頓,詠善的心也隨着猛跳了跳。

恭無悔審視詠善片刻,才幽幽嘆道,“爲了殿下,皇上可以捨得自己的骨肉,難道我還捨不得一條性命?不管五皇子用什麼威脅殿下,我一死,也算讓殿下過了一個難關。臣子能盡責,也死而無憾了。”說罷便伸手。

詠善只道他要去取那個白瓷瓶,不及細思,猛然探出手去,手掌重重覆在瓶上,臉上一片森然凝重。

恭無悔也微微吃了一驚,看看詠善,明白過來,“殿下放心,還不到時候。殿下今日親自探監,我這樣死了,豈不讓外人有機會構陷殿下?恭無悔不會做這種蠢事。”說到這裡,不禁又輕輕嘆了一口氣。

他奉旨暗查衆皇子十年,別的都不看在眼內,唯獨對這個總是隱忍不發的二皇子頗爲偏愛。詠善在宮內種種抑鬱,對詠棋的仰慕,對母妃偏心的憤懣,通通看在眼裡。十年下來,竟常讓他生出一種看待自己親子的感覺。

這種感覺若泄露出來,當然是對殿下的大不敬。只是……

恭無悔仔細打量眼前的男孩。十六歲,說是孩子,猶不爲過。好不容易保着他登上之位,接下來的路,卻要他獨自蹣跚而行,而且,註定一步比一步更艱險。

當今的皇上,當年也是這樣過來的嗎?

“第一次有機會和殿下近談,不勝歡喜。讓我送殿下一份薄禮。”

恭無悔攤開案几上的白紙,提筆蘸墨,靜思片刻,下筆如風。

―――臣以妄語入罪,身陷天牢,聞於雷霆,不勝惶恐。

惟殿下親至開導,囑咐醇醇,訓無悔以臣子尊君之道,恩而親厚。臣反思再三,涕零不已。

願立此字據,望殿下藏之,以觀無悔之改過也。

至善之言,蒼天佑之。――――――

運筆如風,龍蛇遊動。

白紙上不一會就墨跡淋漓,寥寥幾行字,寫得蒼勁有力,頗有神韻。

恭無悔寫畢,雙手捧起,抿嘴吹了吹,等墨水乾透,遞了給詠善,“請殿下收好。”

詠善幽深如黑曜石的眼眸盯着他,看了片刻,才伸手接過,站起來的時候,順手把案几上的小白瓷瓶子也輕描淡寫地拿了,揣在懷裡,道,“死不一定是惟一的辦法。容我再想,終會有兩全之計。”

離開牢房,外面肅立多時,站得腰痠背痛的牢差等都鬆了一口氣,趕緊陪着他出去。

到了外頭,冬日裡的豔陽掛在天中,銀燦燦的日光直鋪下來。詠善剛剛從潮溼陰冷的天牢出來,被暖烘烘一曬,卻無端身體顫了一下。

他半眯起眼睛,朝天上得意洋洋的太陽瞅了一眼,長長吐出一口氣,“該看的都看了,召暖轎來,回去吧。”

第二章 第43章 第七章 第44章 第二十五章 第七章 第二十二章 第34章 第三章 第十六章 第十八章 第八章 第二十三章 第六章 文案第十章 第九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33章 第28章 第十六章 第五章 第十二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第九章 第29章 文案第二十一章 第30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三十一章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文案第16章 第十四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四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五章 第5章 上第五章 第26章 第十七章 第二十六章 文案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三章 第三章 第十七章 第20章 下第26章 第43章 第42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章 第20章 上第十三章 第32章 第二十七章 第15章 第35章 第十七章 第一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一章 第二十三章 第29章 第一章 第二十七章 第十九章 第39章 第二十章 第39章 第30章 第15章 第十六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十四章 第20章 下第十八章 第十七章 第27章 第33章 第44章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第二章 第十二章
第二章 第43章 第七章 第44章 第二十五章 第七章 第二十二章 第34章 第三章 第十六章 第十八章 第八章 第二十三章 第六章 文案第十章 第九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33章 第28章 第十六章 第五章 第十二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第九章 第29章 文案第二十一章 第30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三十一章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文案第16章 第十四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四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五章 第5章 上第五章 第26章 第十七章 第二十六章 文案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三章 第三章 第十七章 第20章 下第26章 第43章 第42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章 第20章 上第十三章 第32章 第二十七章 第15章 第35章 第十七章 第一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一章 第二十三章 第29章 第一章 第二十七章 第十九章 第39章 第二十章 第39章 第30章 第15章 第十六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十四章 第20章 下第十八章 第十七章 第27章 第33章 第44章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第二章 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