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運屍北上 (1)

昨天,省電視臺的《大寫實》專欄是首先登場的媒體。爲此,他冒雨去了省城,雖然見到了顧副書記,可現在還不知道結果如何。回來後高燒了一天,現在他只覺得全身像散了架子似的,頭暈乎乎的,腳下像要飄起來一樣。他頭腦中的那根弦始終繃得緊緊的,醫生說他必須休息。可在這個時候他豈能躺在牀上?也許是他和裘耀和真的氣數已經盡了?政治生涯到此結束了?他還沒有嘗過禍不單行是什麼滋味,也許災難真的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了?新華社的記者也乘他們之危,各種媒體也開始粉墨登場了!

在來石楊之前,汪益鶴從沒和媒體打過交道。他是在裘耀和上任石楊縣縣委書記後不久調來石楊的,誰知道裘耀和的改革之舉很快就引起各級媒體的關注,汪益鶴也是從那時開始和媒體結下不解之緣的,尤其是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和“鋼刀”。石楊老百姓稱崗世躍和道緒奮爲“鋼刀”,無疑是他們的兩支筆如同鋼刀一樣鋒利。石楊縣的每一個動態都無法逃脫“鋼刀”的利刃,而裘耀和與“鋼刀”之間也屢屢發生一些正面或暗中的激烈碰撞和交鋒。現在他們又來了,顯然,他們是來者不善。

當媒體的那些負面報道紛至沓來時,汪益鶴曾經一度爲裘耀和捏着一把又一把汗。後來經過不斷的熔鍊,看到裘耀和在被媒體的屢屢轟炸下,仍然沉着冷靜,聲譽不斷上升,威信也不斷提高,他甚至覺得裘耀和是在批評聲、在屢屢攻擊之下出人頭地的,他也似乎成熟起來了,或者說神經也老化了。但是每當想到那些膽戰心驚的報道時,他至今還有些心有餘悸。

其實,對於“內參”這樣的載體,大多數中下層官員或者說基層羣衆,都只是聽說而已。根本不瞭解“內參”的威力。因爲“內參”只是提供給中央高層領導參閱的反映羣衆聲音的文章,或者說是中央的“耳目”。一個地方官員一旦被記者捅到內參上,遭到“內參”的抨擊,引起中央高層領導的關注,不是批評就是丟官。

關於“鋼刀”的厲害,無論是裘耀和還是石楊縣縣鄉兩級領導都嘗過他們的滋味。那篇《唱不下去的新歌》,就驚動了當時國家最高領導。當時“內參”上刊出石楊縣一個鄉的十二個問題,石楊縣作了解釋和回擊,但是在那年的十月,在全省大會上,石楊縣還是作爲五個反面典型之一在大會上予以通報批評。而且也就在那次貫徹《關於做好1999年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的同時,省委主要領導表示,凡連續出現涉農負擔案件的領導幹部,一律不得提拔。把石楊縣作爲反面典型通報的同時,省委領導如此表態。對裘耀和來說,意味着什麼,不僅是市縣領導乃至羣衆心中都清楚,裘耀和又豈能不明白自己今後的路該如何走下去!

這樣的事纔過去一年,崗世躍和道緒奮又把兩把“鋼刀”插向石楊,此時,無論是裘耀和,還是郭玉順,都已經是身臨險境,行走在刀刃上。

現在這“鋼刀”又把利刃刺向他的心臟,裘耀和雖然心急如焚,他卻毫無良策,是聽天由命,任兩把“鋼刀”宰割,還是竭力抗衡,他一時也沒了主張,自己的政治生命真的已經命懸一線了。

汪益鶴第一次踏進劉士軍的家門,頃刻間倒吸了兩口氣。他怎麼也不會想到劉士軍家會是如此景象,那三間舊瓦房和劉士軍的屍體一樣,可憐巴巴地躺在周圍一幢幢新房中間,顯得破敗而淒涼,院內一貧如洗,連一棵青草也沒有。汪益鶴的心一陣疼痛,硬着頭皮進了連門都沒有的屋子,只見室內家徒四壁,空空如也。

一個年輕女人身披重孝,坐在地上,看上去神情憔悴、表情悲傷。

堂屋正中的條桌上放着劉士軍放大了的遺像,汪益鶴默默站定之後,對着死者的遺像鞠了三個躬。就在汪益鶴轉身時,劉以鬆身後跟着一羣人進了屋。

劉以鬆表情漠然,冷冷地朝汪益鶴看了一眼,連一個字也沒說,目光裡仍然充滿仇恨和敵意。

“劉以鬆同志,”汪益鶴說,“我想和你們坐下來好好談談,事情總得有個了結吧!”

劉以鬆說:“怎麼個了結法?我兒子家你都看到了,一無所有,都是給村裡逼的,現在連命也給他們了!”

劉以鬆說着,眼眶裡噙着淚水,此時此刻,見到這樣的情景,你就是鐵石心腸,也會辛酸落淚,產生憐憫和同情的。

“汪書記,你們這些當官的只知道高高在上,只想着自己升官發財,哪裡知道老百姓的苦啊!”劉以鬆哽咽着說。

“劉以鬆同志,我是代表縣委、縣政府,代表裘書記來解決問題的,希望你能坐下來,把你心中要說的話說出來,你應該相信政府會站在你們的立場上,爲你們解決問題的。”

“汪書記,自古以來,殺人者償命。”劉以鬆說,“首先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一命償一命,不解決這個問題,其他問題不談。”

“一命償一命這是法院的事,縣委、縣政府也不能判誰的死刑。”汪益鶴說,“事情已經發生了,人死不能復生,這是事實,死者一天不入土爲安,活着的人心中就不是滋味,所以,無論你有什麼想法,希望能夠說出來,凡是能解決的,我們一定認真解決。”

“好,那就在這兒談,讓我兒子士軍也聽着。”

“也行。”汪益鶴說,“那能不能把其他人請出去,這不是看熱鬧的事。”

劉以鬆說:“好,你等等。”說完突然匆匆地出去了。

大約過了十來分鐘,劉以鬆和二兒子劉士伍進屋了。他讓其他人都到外面,然後搬了一條長板凳,汪益鶴坐了下來,從口袋裡取出香菸,遞給劉以鬆父子一人一支。

汪益鶴點着香菸,深深吸了一口,說:“劉以鬆同志,這兩天來,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今天,當我看到你兒子家的境況,心裡更增添了一種難以言表的痛苦,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之後,家家戶戶的日子好過了,有許多人都發了大財,可是像劉士軍家這樣的情況……”

“是啊,這都是我們鄉和村裡的苛捐雜稅太重。”劉以鬆激動起來了,朝汪益鶴瞪着眼,目光裡充滿了憤怒,但卻透出悽楚和無奈。

“那也不至於吧!”汪益鶴看着劉以鬆說,“鄉里村裡都有難處,比如你兒子違反計劃生育……”

“那是他們故意找茬兒,違反計劃生育的就是我兒子一家嗎?”劉以鬆站了起來,“汪書記,你去調查調查,看看上河村有幾家沒超生?”

這次談話一直到下午兩點多鐘,老實說汪益鶴已經支持不下去了,昨天一天茶水未進,夜裡又發高燒。幾個小時的交談,就像畫圓一樣,又回到了原點上。汪益鶴的兩包煙抽完了,嘴裡除了苦澀只剩下火燒一樣的難受。

汪益鶴好像全身都乾枯了一樣,身上的細胞都已經乾癟了,他拿起杯子來到水龍頭前,一口氣喝了三杯冷水,才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氣。這時接到裘耀和的電話。

聽完了汪益鶴的彙報,裘耀和說:“你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必須儘快把屍體弄出來,這是我和郭玉順書記的意見。”

汪益鶴感覺出來,裘耀和有些沉不住氣了,可誰又不知道,劉士軍的屍體一天不交出來,負面影響就越大,而且越拖也就越被動。

“那樣做不行啊,裘書記,那樣只會進一步激化矛盾。”汪益鶴已經沒有力氣了,他竭力大聲說,“我身在第一線,說實話,如同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可是……”沒等汪益鶴說完裘耀和就掛斷了電話。

掛了電話,汪益鶴覺得裘耀和臉上堆滿嚴肅,憑他對裘耀和的瞭解,裘耀和對他的工作進程是不滿意的,可是汪益鶴此時的心情更加沉重,裘耀和書記豈能理解他這幾日來的艱難和所吃的苦、受到的委屈。

但是,汪益鶴知道,無論裘書記怎麼誤解他工作不盡力,無論劉以鬆怎樣認爲他沒有誠意,他都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儘快把劉士軍的屍體弄出來,一切問題都必須服務於這樣一個大局。就這樣汪益鶴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劉家,哪怕劉以鬆冷言冷語,哪怕劉家指着他的鼻子罵娘,汪益鶴都忍了。

事情似乎有了一定的轉機,誰知道是什麼原因!是汪益鶴的真誠,還是劉以鬆真的動了惻隱之心?第二天一早,周勤倫興沖沖地跑到汪益鶴面前,說劉以鬆同意把劉士軍的屍體先火化,但條件是汪書記必須有一個承諾,聽到這個消息,這着實讓身心疲憊的汪益鶴有幾分興奮。

爲此,汪益鶴讓鄉里先支出兩萬元錢,給劉家處理喪事。可中午送錢的人回來說,劉以鬆不要這兩萬元錢。至於屍體火化問題,劉以鬆隻字未提。

這讓汪益鶴的心又懸了起來,或許是劉以鬆對他和鄉村幹部的對立情緒一時難以消除,汪益鶴決定動員外圍關係來做劉以鬆的工作。

吃晚飯時,裘耀和突然來到鄉里,裘耀和把汪益鶴找到小會議室,兩人坐了下來。裘耀和半天沒說一句話,汪益鶴說:“裘書記,我知道你和郭書記都很着急,屍體不處理,這個事隨時都會發生變化,可是……”

“老汪,”裘耀和打斷了汪益鶴的話,“難道縣委、縣政府就這樣縮手無策了?就這樣下去影響太大,我們可是一百七十多萬人口的大縣啊,不能因爲一個劉士軍的死而影響全縣的經濟建設吧!”

“裘書記,我真的是想盡了所有辦法,可是……”

兩人談話不過半個多小時,裘耀和就不聲不響地走了。

裘耀和走後,汪益鶴一個人在屋子裡一根接着一根地抽菸,他躺在牀上雖然又累又困,可他就是睡不着,甚至有一種說不出的煩躁和不安。直到夜裡十二點多鐘,派出所長突然跑來說:“周書記,不好了,劉以鬆可能把屍體弄走了!”

“什麼?”周勤倫從牀上跳了起來,“說,到底怎麼回事?”

周勤倫把這個太讓他意外的情況報告給汪益鶴。汪益鶴現在似乎恍然大悟,這幾天,劉以鬆一直在麻痹縣鄉領導,汪益鶴和鄉里的幹部都沒有想到,劉以鬆在這個時候突然連夜把兒子的屍體運走了。雖然他不清楚劉以鬆要幹什麼,但他估計這一次劉以鬆絕對不是簡單地向他們提出什麼條件,其後果可想而知了。

汪益鶴突然間來了精神,大聲說:“快快快!”汪益鶴剛走到門口,立即撥通了裘耀和的手機。“裘書記,據派出所同志彙報,劉以鬆可能把劉士軍的屍體運走了!”裘耀和慌了,大聲說:“去了哪裡?什麼時候?”汪益鶴說:“剛剛的事情,現在還沒弄清去了哪裡。”裘耀和說:“你們立即派人尋找,我馬上就趕過去,有什麼情況隨時給我打電話。”

自從劉士軍死後,除了劉以鬆,背後一直有人在爲劉家出謀劃策。儘管汪益鶴還不知道是誰在幫助劉以鬆出謀劃策,但他知道,這樣大的動作,絕非是哪一個人的主意。他們認爲這件事在當地是解決不了的,所以決定把屍體運到北京上訪。爲了保證屍體不變質,還從幾百裡之外的冷凍廠購回大量冰塊,晚上十一點鐘將屍體擡進一輛冷凍車。爲了避免懷疑,這輛車沒有向北開去,而是大張旗鼓地向東南方向駛去。

聽到這個消息,汪益鶴那憔悴的臉頓時變成了一張白紙。他豈能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嗎?這事真的讓記者知道了,讓省市領導知道了,他汪益鶴這個坐鎮處理劉家事件的縣委副書記是幹什麼吃的?恐怕是吃不了兜着走!現在汽車到了什麼地方,沒人知道,如今的交通,如同四通八達的漁網一樣,在這半夜裡去哪裡尋找一輛汽車?現在擺在汪益鶴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必須在天亮之間,攔住這輛裝有屍體的汽車。在做出這樣決定的同時,汪益鶴又在警告自己,攔截劉以鬆運送屍體的汽車,還必須不聲不響的,萬萬不能發生任何衝突。憑他對劉以鬆的瞭解,劉以鬆不可能想不到,也不可能沒有任何準備,萬一被縣、鄉村幹部派人攔住了,他一定會拼命反抗的。至於他們會採取什麼辦法,他來不及去想,爲此,他只能決定,不僅要攔住汽車,而且一定要智取。

給裘耀和打完電話,汪益鶴找來公安局長王光明、鄉黨委書記周勤倫,沒有時間商量,他簡要說了自己的想法,迅速調動了八輛轎車,三人分頭出發,其餘的人發現可疑車輛一律不準阻攔,立即向他們三人報告。

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45章 別開生面 (3)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21章 大展宏圖 (3)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39章 永不停歇 (3)第26章 風波再起 (1)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55章 關鍵時刻 (1)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24章 大膽地試 (3)第22章 大膽地試 (1)第34章 依依惜別 (1)第20章 大展宏圖 (2)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21章 大展宏圖 (3)第21章 大展宏圖 (3)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16章 撥雲見日 (1)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25章 大膽地試 (4)第6章 如履薄冰 (3)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57章 關鍵時刻 (3)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18章 撥雲見日 (3)第14章 塵埃落定 (2)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22章 大膽地試 (1)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26章 風波再起 (1)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6章 如履薄冰 (3)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9章 運屍北上 (3)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39章 永不停歇 (3)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28章 風波再起 (3)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7章 運屍北上 (1)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26章 風波再起 (1)第3章 人命關天 (3)第14章 塵埃落定 (2)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2章 人命關天 (2)第58章 白雲藍天 (1)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39章 永不停歇 (3)第40章 溫柔風暴 (1)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45章 別開生面 (3)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2章 人命關天 (2)第31章 有口皆碑 (3)第6章 如履薄冰 (3)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16章 撥雲見日 (1)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58章 白雲藍天 (1)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20章 大展宏圖 (2)
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45章 別開生面 (3)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21章 大展宏圖 (3)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39章 永不停歇 (3)第26章 風波再起 (1)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55章 關鍵時刻 (1)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24章 大膽地試 (3)第22章 大膽地試 (1)第34章 依依惜別 (1)第20章 大展宏圖 (2)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21章 大展宏圖 (3)第21章 大展宏圖 (3)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16章 撥雲見日 (1)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25章 大膽地試 (4)第6章 如履薄冰 (3)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57章 關鍵時刻 (3)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18章 撥雲見日 (3)第14章 塵埃落定 (2)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22章 大膽地試 (1)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26章 風波再起 (1)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6章 如履薄冰 (3)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9章 運屍北上 (3)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39章 永不停歇 (3)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28章 風波再起 (3)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7章 運屍北上 (1)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26章 風波再起 (1)第3章 人命關天 (3)第14章 塵埃落定 (2)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2章 人命關天 (2)第58章 白雲藍天 (1)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39章 永不停歇 (3)第40章 溫柔風暴 (1)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45章 別開生面 (3)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2章 人命關天 (2)第31章 有口皆碑 (3)第6章 如履薄冰 (3)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16章 撥雲見日 (1)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58章 白雲藍天 (1)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20章 大展宏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