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風波再起 (3)

“誰?”裘耀和問。

“就是昨天我們在湯集鄉碰到的那個年輕的鄉黨委副書記,華建平。”

早飯後,裘耀和和沙永林走進縣政府禮堂時,會場已經坐滿了人。工作人員介紹了民主推薦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的具體要求後,六名工作人員開始分發推薦選票。

按照組織者的設計,這一輪只是從兩個職位的人選中各淘汰最後三名。但是,第二輪的推薦卻在第三輪中起到60%的加權比例作用。

在第二輪推薦中並沒有多大懸念,只是從八十和九十名中各晉升出七十七和八十七名。

沙永林對裘耀和說:“這一輪推薦出來的名單立即返回基層黨委,除了二十個鄉鎮黨委之外,縣直機關凡有黨委的系統,同樣參加推薦。要求黨委成員對提交的名單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排出得票數。然後彙總,按40%和鄉科級以上幹部60%的加權所得分,排出名次。兩個職位各取前50名,提供給縣四套班子再推薦。”

裘耀和說:“我們這樣做應該說基本上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

沙永林說:“其實,公推公選到了這一步,我認爲最終誰是勝利者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前面的工作太難,許多羣衆根本不相信如今的縣委和組織部真正放手給大家推薦,總以爲只不過是做做樣子,作作秀而已。現在大家通過這樣一道又一道嚴格的程序,才相信這一次縣委是真正的民主。”

中間又隔了一天,早上七點鐘,志餘縣從縣城到農村,幾乎家家戶戶在早上七點不到就打開了電視。電視裡一陣輕鬆愉快的音樂之後,又開始報告縣公推公選辦公室第七號公告。

經過全縣鄉科級以上幹部和基層黨委的推薦,進一步推薦出鄉鎮黨委書記人選三十三人和鄉鎮長人選四十人。

第七號公告一公佈,本來已經並不平靜的農村,突然間如同開了鍋似的。

不僅如此,那些被推薦上的人開始是抱着無所謂的態度,到今天,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競爭並沒結束,更加激烈、更加殘酷的場面還在後面。

第四輪推薦工作是由縣委常委會以差額投票的方式,從三十三和四十名人選中產生各六名正式候選人。

縣委常委會如期召開了,九名常委坐在常委會議室裡,沙永林簡單介紹了公推公選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工作的有關情況,以及此次無記名投票產生六名黨委書記、鄉鎮長正式候選人的具體做法。

隨後,公推公選辦公室同志分發了推薦名單,名單上除了候選人的基本情況,還有每一輪推薦結果的介紹。

常委們此刻的心情是複雜的,過去的常委會研究幹部大都是由縣委組織部經過考察、醞釀,書記碰頭會溝通,到了常委會上,已經是成熟的對象。常委們對那些名單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即使有看法也是無計可施的。理論上說是研究幹部,實質上是徵求意見,往往連舉手表決的形式都沒有,更談不上無記名投票了。

對於沙永林來說,今天的常委會讓他感到從沒有過的輕鬆。過去,他最頭疼的就是幹部問題,越是權力過分集中,他越感到壓力太大。提拔一個幹部,調整一個幹部,不僅要考慮到工作需要,還要照顧方方面面的關係,到了常委會上,常委們有時會有不同意見,但既定方案又不能推翻,可是常委們又有意見,常常是因爲研究幹部弄得常委會上尷尬、難堪,心情不愉快。作爲縣委書記,既要考慮周到,又要調動幹部的積極性,提拔了,心情愉快,不能提拔了,不是罵娘就是發牢騷。

而現在,他不需要顧及任何關係,這些名單讓常委們自己去選擇。他現在對民主的體會和羣衆又不一樣了。

縣委常委會無記名投票產生六名鄉鎮黨委書記和六名鄉鎮長人選工作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沙永林給裘耀和打電話彙報了他內心的萬千感慨。裘耀和說他要親自趕到志餘縣向這十二位同志表示祝賀。

這天上午,在縣委組織部的會議室裡,十二名候選人聚集在一起,他們熱情興奮,握着一路走過來的戰友們的手,他們都是自己未來激烈的競爭對手。

工作人員向十二位同志具體闡述了下一階段工作的具體內容和注意事項。

按照程序規定,他們將深入到準備選舉試點的鄉鎮進行調研,一週後登臺演講自己的施政方案和答辯。除了現場接受專家評審團的評鑑,還將接受鄉村幹部、黨員代表和人大代表全過程的旁聽,進行民意測驗。最後將綜合得分的前兩名提交鄉黨代會和人代會進行無記名差額選舉。

裘耀和來到會場時,一眼看見華建平滿面春風地坐在前排。

裘耀和走上前去,與十二名候選人逐個握手,當他握着華建平的手時,說:“年輕人,我們又見面了,祝你成功!”

這天,秋高氣爽,陽光燦爛。三圩鄉的街道上熱鬧非凡,四村八社的鄉民們紛紛趕到集鎮來,大街的十字路口,搭起了臨時主席臺,四周的樹上架起音箱。

高音喇叭一響,趕集的羣衆紛紛涌了過來,一羣又一羣,一排又一排,人山人海,好不熱鬧,人們把臨時會場擠得水泄不通。

兩位主持人走上主席臺,隨後,九名答辯專家評委在前排就座。

其實,這還不是正式答辯,算是一場預演。沙永林提議將這場預演放在集鎮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爲的是向廣大農民朋友造輿論,宣傳公推公選的重要意義。

第一個上場的是來自縣委宣傳部的理論科副科長蘆俊林,蘆俊林大學中文系畢業,29歲,他不僅有文學特長,而且又經過縣委宣傳部幾年的鍛鍊,在前幾輪的表現中都很突出。

蘆俊林大大方方地走上主席臺,向臺下深深地鞠了個躬,便是一番富有詩意的開頭:

“三圩,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這個曾經貧窮落後的鄉村,如今沐浴着改革的春風,在改革領軍人物、我們的市委書記裘耀和的率領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蘆俊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開場白,迎來了熱烈的掌聲。

演講結束了。“蘆同志,”一箇中年人手拿話筒,大聲說,“現在全球金融危機,鄉里那麼多外出打工的農民兄弟紛紛回來了,都來找你這個鄉長,你打算怎麼安排他們就業啊!”

蘆俊林完全沒有思想準備,他在大學裡學的是中文專業,考入縣委宣傳部也十分對路,報考鄉鎮黨委書記,只不過是他想試一試而已,居然一路闖關,可他並沒有在鄉鎮工作過,現在真的讓他來安排那麼多返鄉的農民,他真的沒了主張。在這一瞬間,蘆俊林有些慌亂,臉一下子紅了起來。

這場答辯雖然只是預演,但是人的士氣還是十分重要的,何況臺下就坐着專家,說不準還會影響下一步的成績。

當主持人宣佈下一位上臺時,另一位瘦高個子的年輕人微笑着走到主席臺正中,他就是湯集鄉黨委副書記華建平。

華建平站在主席臺正中,目光迅速地在臺下那無數張陌生面孔上移動着,突然一副熟悉的面孔印入他的眼簾!她怎麼來了?

華建平的目光不敢在這個美好的臉上久久地停留,他知道此刻非同尋常,豈能容得了他心猿意馬。

華建平的演講並沒有多少華麗的詞句,也沒有激動人心的誓言,卻非常樸實動人。最後他說:“我堅信,三圩鄉在縣委沙永林書記的帶領下,有裘耀和這樣不同凡響的市委書記領導,不久的將來,一定是一個政治祥和、生態文明、環境優美、經濟發達,令城裡人想往而羨慕的好地方!”

一陣熱烈的掌聲過後,一位鄉幹部站了起來,大聲說:“華建平同志,聽說你是一個外地的大學生,而且家屬還在省城工作,你是不是想把這次公推公選作爲提拔的跳板,假如你當了鄉黨委書記,你會安心在鄉里工作嗎?”

“不錯,”華建平坦然地對着話筒,“我是一名選調生,我的妻子確實也在省城工作,而且我還可以告訴各位,我的妻子一直希望我調到省城工作。但是,如果三圩鄉的黨員,廣大羣衆信任我,選擇我當鄉黨委書記,我絕不讓全鄉三萬八千多人民失望的,不把三圩鄉建設成一個現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絕不離開……”

人羣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一個人除了物質生活之外,更需要精神生活,有什麼能比老百姓的信任更值得珍惜的呢?我們的市委書記裘耀和同志不是從省級機關調到沂州、石楊這樣一個新成立的經濟窪地的嗎?裘書記給我樹立了榜樣,我決心要把自己的熱血貢獻給三圩鄉!”

華建平的演講和答辯不僅有決心,而且有內容、講實話,還是唯一敢講自己缺點的人,也是民意測驗中獲得支持率最高的人。

當兩名鄉黨委書記候選人真的產生後,不僅候選人感到了莫大的壓力,連全體黨員、鄉村幹部代表、羣衆代表都同時緊張起來了。過去,鄉黨委選舉都是先選委員,委員產生後再選書記、副書記,到那時,已經完全沒有懸念了。至今,在志餘縣二十一個鄉鎮,還沒有一個鄉鎮黨代會黨委選舉時出現過意外,而現在實行了差額選舉,兩選一,必須有一名落選,這卻是從沒有過的。

正式選舉的日子到了。三圩鄉的會堂裡,除一百三十一名黨代表,還有鄉村幹部代表二十一人、村民代表五十八人,共二百一十人。

裘耀和和沙永林在會議之前特地趕到會場,大家投票結束後,主席臺上高高架起了大黑板,隨着工作人員報出的名單,候選人下方一筆一畫地畫上“正”字,臺下二百多雙眼睛注視着不斷變化着的“正”字。

會場上一片寂靜,人人似乎都屏住呼吸,直到計票結束,工作人員宣佈華建平以一百八十七票當選三圩鄉黨委書記時,會場上響起熱烈而長久的掌聲。

散會之後,華建平成了熱點人物,剛出了會場,就被記者圍住了。在那一瞬間,華建平在人羣中發現了自己的妻子,不知道爲何,妻子的臉上除了激動和興奮,似乎還有幾分落寞。

面對記者的鏡頭,華建平的眼眶溼潤了:“老實說,直到現在我仍然還像做夢一樣,自己沒有去求人,沒有所謂的‘跑要’,怎麼就突然間當上鄉黨委書記了呢?”

記者問:“爲什麼這樣一個並不複雜的事卻沒有人去認真研究呢,許多地方的領導都有意迴避幹部制度改革這樣的問題,你是怎麼看的?”

華建平說:“改革是需要勇氣的,改革不能有私心,因爲改革有風險。我認爲只有沂州,只有裘耀和,敢這樣做。其他地方不是不敢,是不願意這樣做,是不願意失去手中的權力。有些地方即使搞了公推公選,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那樣還不如不搞。所以到目前爲止,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幹部人事制度的,只有沂州市,只有裘耀和書記是動真格的!”

裘耀和參加完三圩鄉的選舉大會,滿頭滿腦都是主席臺黑板上那些一筆一畫的“正”字。其實,作爲一個市委書記,他完全沒有必要親自參加一個鄉的選舉黨委書記的大會。平生以來,他參加過省裡的黨代會、人代會,他也曾經作爲被投票的對象,讓那麼多代表在名字上打鉤,可是他真的沒有親眼目睹兩選一的差額選舉。那種等額選舉,沒有留給代表們選擇的餘地,其實說白了,不過是一種走過場罷了,而這樣的差額選舉,真的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

但是,裘耀和從這次公推公選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中感受到十個人看一個人和一百個人人看一個人,一千個人看一個人肯定不一樣。比如他剛剛提拔的某副縣長,那是他親自看上的,也是他自己點的名,可就是出了問題,所以,在幹部問題上必須加強制度建設,過去在用人問題上大都是形式主義,誰來監督用人上的弊病?只有放手讓羣衆都來參與,才能是真正意義的改革。

一番思索之後,裘耀和決定在全市範圍內廣泛學習、推廣志餘縣的幹部公推公選做法。

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25章 大膽地試 (4)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34章 依依惜別 (1)第22章 大膽地試 (1)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55章 關鍵時刻 (1)第16章 撥雲見日 (1)第57章 關鍵時刻 (3)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24章 大膽地試 (3)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45章 別開生面 (3)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44章 別開生面 (2)第44章 別開生面 (2)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17章 撥雲見日 (2)第26章 風波再起 (1)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18章 撥雲見日 (3)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17章 撥雲見日 (2)第53章 “海推”“公推” (2)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50章 打破規則 (2)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34章 依依惜別 (1)第3章 人命關天 (3)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50章 打破規則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8章 運屍北上 (2)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18章 撥雲見日 (3)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56章 關鍵時刻 (2)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34章 依依惜別 (1)第9章 運屍北上 (3)第26章 風波再起 (1)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46章 “治湖”“治官” (1)第21章 大展宏圖 (3)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31章 有口皆碑 (3)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16章 撥雲見日 (1)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39章 永不停歇 (3)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56章 關鍵時刻 (2)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54章 “海推”“公推” (3)第55章 關鍵時刻 (1)第28章 風波再起 (3)第32章 還在爭議 (1)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17章 撥雲見日 (2)第34章 依依惜別 (1)
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25章 大膽地試 (4)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34章 依依惜別 (1)第22章 大膽地試 (1)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55章 關鍵時刻 (1)第16章 撥雲見日 (1)第57章 關鍵時刻 (3)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24章 大膽地試 (3)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45章 別開生面 (3)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44章 別開生面 (2)第44章 別開生面 (2)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17章 撥雲見日 (2)第26章 風波再起 (1)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18章 撥雲見日 (3)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17章 撥雲見日 (2)第53章 “海推”“公推” (2)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50章 打破規則 (2)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34章 依依惜別 (1)第3章 人命關天 (3)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50章 打破規則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8章 運屍北上 (2)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18章 撥雲見日 (3)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56章 關鍵時刻 (2)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34章 依依惜別 (1)第9章 運屍北上 (3)第26章 風波再起 (1)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46章 “治湖”“治官” (1)第21章 大展宏圖 (3)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31章 有口皆碑 (3)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16章 撥雲見日 (1)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39章 永不停歇 (3)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56章 關鍵時刻 (2)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54章 “海推”“公推” (3)第55章 關鍵時刻 (1)第28章 風波再起 (3)第32章 還在爭議 (1)第23章 大膽地試 (2)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41章 溫柔風暴 (2)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17章 撥雲見日 (2)第34章 依依惜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