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不夠走運

“主公你應該早說真正打算啊,諶還以爲主公是想引誘袁譚軍隊伍集中於鄴城決戰,還擔心無法做到這點,早知道主公只是想要袁譚的命,諶早就獻計了,何必等到今日?”

不知內情又熟悉冀州軍內部情況的荀諶終於得知內情後,自然是少不得把陶副主任一通埋怨,順帶發泄陶副主任對自己不夠重視的不滿,不過陶副主任這會懶得理會荀諶的不滿了,只是趕緊把荀諶拉回了中軍大帳審問,命令荀諶交出坑死袁譚的奸計。

“其實也很簡單,離間即可。”荀諶回答得很簡單,道:“離間袁譚與高幹之間的關係,使二人互相猜忌,勢同水火,我軍再乘機招降高幹,使之誅殺袁譚,事便可濟。”

“就這麼簡單?”陶副主任有些張口結舌。

“這不太可能吧?”劉曄也驚訝說道:“從我軍掌握的情報來看,高幹對袁氏父子素來忠心耿耿,又是袁譚的嫡親表兄,血脈相連,用計離間尚且難如登天,又如何能使高幹誅殺袁譚?”

“子揚先生說得對,以前是很難離間袁譚和高幹,但現在不同了。”荀諶微笑說道:“此前的戰事中,我軍也抓到了一些袁譚軍俘虜,諶在向他們瞭解敵人軍情時,無意中從一些幷州將士口中得知,高幹曾經在幷州軍中抱怨過袁譚執意要和袁尚開戰,手足相殘便宜外人,諶由此再聯想到袁譚留下蔣義渠幷州,就推測出了一個答案,高幹肯定是因爲反對袁譚與袁尚手足相殘,所以才被袁譚故意帶到了冀州,留親信蔣義渠守幷州。爲的就是提防高幹在後援糧草上搞鬼,破壞他的滅尚大計。”

陶副主任沉吟不語,仔細盤算這個可能,劉曄運思較快,很快就點頭說道:“有這個可能,之前我就有些奇怪,高幹久鎮幷州,熟悉地理民情,也還算是甚得幷州軍心民心。按理來說應該是他留守幷州,纔能有力抵擋我軍攻打併州,袁譚爲什麼要舍長取短,偏派蔣義渠守幷州?現在聽友若先生分析,應該就是高幹因爲反對袁氏兄弟手足相殘。所以才被袁譚故意帶到了冀州。”

“這只是推論,並無明證。”陶副主任還是不肯輕易認同這個判斷,很是謹慎的懷疑這個結論是否荀諶和劉曄的一廂情願。

“主公,有證據。”沉默盤算的賈老毒物開口,道:“主公難道沒覺得一件事非常奇怪?袁譚把守軍一分爲二,一半屯城內,一半屯城外。互成犄角,高幹無論是資歷還是職位都遠在呂曠之上,按常理來說應該是高幹負責城外之兵,可是袁譚卻偏偏用了心腹呂曠統兵。沒用官封刺史的表兄高幹統率一半之兵,這點就足以證明袁譚並不信任高幹。”

“言之有理,高幹與袁譚之間的關係肯定出問題了,我們有機可乘!”陶副主任一拍大腿。然後趕緊向荀諶問道:“友若先生,依你之見。我軍當如何動手離間?”

“很簡單,一明一暗兩道書信即可。”荀諶建議道:“主公可修書一封與高幹,歷數袁譚手足相殘的種種罪惡,對高幹許以高官厚祿,令其斬殺袁譚來降。然後從戰俘中選出一兩名幷州俘虜,厚加賞賜,再派他們僞裝成失散之兵返回鄴城,袁譚軍見是自軍舊卒,定然許其入城重新編制入伍,最後再設法把書信交給高幹即可。”

“當然了,就這麼一道書信,是不太可能讓高幹立即動手。”荀諶又補充道:“主公在送出第一道書信後,可再修書一道與高幹,同樣是許以高官厚祿,令高幹率領幷州之兵發動叛亂,接應我軍入鄴城。然後再派一名俘虜回城送信,令其假意忠於袁譚,故意將書信送到袁譚面前,袁譚性暴寡恩,得書後定然大怒,對高幹更是猜忌刻薄,更加削減高幹麾下之兵,高幹不堪其辱,再見了我軍的頭一道書信,必然動手剪除袁譚。”

“不過諶必須再提醒主公一句,高幹忠於袁氏,即便被迫來降也不會出於真心,主公許以官職令其鎮守地方,將來還會再次叛變。”荀諶提醒道:“所以這樣的人,最好還是儘早除去,免生後患。”

“高幹降而復叛,這點倒不用怕。”陶副主任沉吟道:“文若先生此計雖妙,但是把握實在不大,如此行事,高幹或許可能舉兵接應我軍入城,但未必會真的斬殺袁譚。”

“主公不必猶豫,此計值得一試。”賈老毒物建議道:“如此行事,即便不能真使高幹斬殺袁譚,也可使袁譚與高幹生出嫌隙,互相猜忌,有利於我軍下一步的行動。”

“那……,那就試試吧。”陶副主任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頭說道:“左右已經無法行使引水圍城之計,就先用這一計削弱敵人,然後再走一步看一步。”

說罷,陶副主任立即安排陳應提筆做書,按荀諶的計策分別做書兩道,並安排荀諶親自去挑選俘虜送信,然後劉曄又建議道:“主公,既然現在已經無法引水圍城,那我軍也不必再故意示弱誘敵了,應該儘快加強進攻,先破敵人城外之軍,打擊敵人士氣,鼓舞我軍士氣,若是到了開春袁譚還沒有突圍遠走,我軍再引水圍城也不遲。”

“也只能是這樣了。”陶副主任點頭,嘆息道:“大舅子,你可千萬要爭氣啊,千萬別急着突圍逃命啊,否則想要你的命就難了。”

給高幹的暗信當天就派降兵送出去了,一名得到重賞的幷州籍俘虜也很順利的回到了鄴城入城,尋找機會向高幹遞送密信。三天後,徐州軍也終於艱難的挖出了一道環營壕溝,架起鹿角拒馬立穩營寨,陶副主任當即親率三萬大軍出營,去攻打袁譚軍在營外的營寨,袁譚得報不敢怠慢,不顧高幹勸阻。領軍出城與呂曠會師一處,聯手迎戰徐州軍。

兩軍對於鄴城南郊,身着孝服的陶副主任出陣大罵袁譚弒母不孝,揚言要將袁譚千刀萬剮,挫骨揚灰,袁譚大怒使張顗出陣搦戰,陶副主任這邊也飛出上次故意敗陣的魏延,與張顗交戰僅十合,便大喝一聲將張顗斬於馬下。三天前贏過魏延的呂曠趕緊又出陣來交戰,但是這次魏延卻是說什麼都不肯故意詐敗了,一柄龍雀大環刀舞得是虎虎生風,刀刀不離呂曠要害,呂曠勉強支撐了二十來合招架不住。趕緊敗回旗陣,見袁軍諸將再無人敢出陣,魏延徵得同意,又率領本部人馬衝擊敵陣,與袁譚軍展開陣戰。

陣戰時的戰況異常激烈殘酷,因爲袁譚公子手底下多少還是有一些精兵的——也就是徐州軍第二次攻打時,高幹和蔣義渠在冀州南部給袁譚保存的那支百戰精兵。所以那怕徐州軍中數得着的強軍丹陽流氓兵衝陣,在以散擊整的情況下,也沒能做到迅速沖垮敵陣,相反還被袁譚軍拖入了消耗戰。鏖戰許久都沒能衝動袁譚中軍,死傷還爲之不小。

見此情景,手中戰兵充足的陶副主任本打算再派軍隊衝陣,無奈風雪突然之間巨大。雪花紛紛視物不清,難以指揮作戰。陶副主任即便是在高地上也無法看清敵陣情況,無奈下只得聽了劉曄和荀諶的規勸,下令鳴金收兵,在勝負未分也沒達到預定目的的情況下收兵回營,袁譚軍見風雪太大也怕中伏,沒敢追擊,兩軍各自收兵,陶副主任也乘機派降兵送出了第二道書信不提。

突然加大的風雪幫了袁譚公子,也間接的幫了陶副主任,因爲徐州軍主力北上鄴城後,不知不覺間已經是輸了一陣,平了一陣,元氣大傷的袁譚公子則意外的取得了一勝一平的不錯戰績,所以這麼一來,原本還打算如果實在守不住鄴城也可以考慮放棄的袁譚公子,在不知不覺間竟然更加堅定了守城決心,認爲徐州主力隊伍也不過如此,自己憑藉現有力量守住鄴城希望極大,待到蔣奇和牽招率領幽州主力南下,自己定能擊退徐州主力,說不定還能陣擒陶副主任。

順便說一句,袁譚公子的頭號心腹郭圖先生也是如此認定,覺得自軍上次在官渡慘敗,不過是因爲主力戰兵多在黎陽戰場,只能以二線隊伍參戰才導致失敗,因此建議袁譚公子不必急於求戰,首先堅守營寨與城池,找到機會出擊,一邊消耗徐州軍隊的時間和糧草,一邊等待幽州主力南下接應。袁譚公子深以爲然,便又派出信使北上催促蔣奇與牽招儘快率軍南下。

當然也有不河蟹的聲音,至少之前勸阻袁譚公子不要貿然出戰的高幹,就又跳了出來警告袁譚公子,說是自己已經知道了戰事經過,徐州軍隊只是因爲風雪加大才被迫鳴金,實際上並沒有落入下風,也沒有展現出真正實力,所以自軍最好是慎重出戰,千萬不能指望每一次都有這樣的運氣。聽了這話,袁譚公子當然是萬分不滿,但好在郭圖也勸了袁譚慎重出戰,優先保存實力等待反攻機會,袁譚公子便也勉強接受了高幹的建議。

這時,陶副主任派出並混進袁譚軍隊伍的細作,也通過正式渠道一路拜見到了袁譚公子面前,解釋說自己被徐州軍隊俘虜,但自己對舊主忠心耿耿,即便被俘也矢志不渝,還將計就計逃了回來,然後向袁譚公子呈上了陶副主任命令自己設法交給高幹的書信,袁譚急取信看,見信上竟然是陶副主任對錶兄高幹許以冀州刺史重職,封爵賜邑,引誘高幹率領幷州隊伍發起叛亂,接應徐州軍隊入城。

“天殺的陶賊,又來這套!”在官渡已經吃過一次虧的袁譚公子見信大怒,把面前案几拍得山響,咆哮道:“無恥奸賊,每次攻堅都耍花招,到底要不要臉?!”

“主公言之有理,陶賊的奸詐無恥,確實是世上罕見,幸得主公洪福齊天,我軍士卒忠誠,主動將書信呈到主公面前,這才避免了一場大禍。”上次離間計的最大受害者郭圖先是拍了一句馬屁,然後又小心翼翼的說道:“主公,你沒發現一件事很奇怪嗎?我軍上將數十人,陶賊爲何偏偏挑選高幹收買。這是什麼原因?”

“爲何?”袁譚反問。

“若臣下所料不差,應該是陶賊探得消息,知道高幹將軍對主公已經心生不滿了。”郭圖自信的分析道:“高將軍此前反對主公出兵冀州,以武力奪回鄴城,其後又反對主公堅守鄴城,還想乘機回到幷州舊地,與主公意見屢屢不合,這一點在我軍之中知者衆多,陶賊定是探得此事。料定高幹對主公已經生出不滿,所以這才挑選高幹將軍下手!”

見袁譚公子若有所思的點頭,認同自己的判斷,郭圖先生這才又語氣陰冷的說道:“既如此,在高幹將軍這件事上。主公還需慎重行事,因爲陶賊一計不成,必然還會又生一計,不把高幹將軍身上的油水榨出來,陶賊就絕不會善罷甘休,主公若是不善處此事,待到陶賊奸計得逞時。必然悔之不及。”

“說得對,這件事必須小心!”袁譚大力點頭,又問道:“那怎麼辦?就憑這道書信,我也沒辦法殺了高幹啊?”

“圖有兩策。可助主公解決此事。”郭圖飛快說道:“一策是命令高幹率領一軍強攻陶賊大營,借陶賊之手殺之。一策是明升暗降,藉口高幹通曉文事武略,封其爲監軍都督。專職負責軍內法務,乘機收繳高幹兵權。也讓高幹在執行軍法時過多得罪軍中衆將,削其威望,使其即便存有二心,也無黨羽可用。”

“妙計!”袁譚大喜,又盤算道:“派高幹故意送死,未免有些過份,既白白損傷兵力,也會動搖我軍軍心,還是封他爲監軍都督的好,不管怎麼說,他始終也是我的表兄,只要他聽話別亂來,我又何必殺他?”

“主公仁慈爲懷,有情有義,圖真是欽佩得五體投地。”郭圖趕緊奉承。

袁譚和郭圖的算盤雖然打得不錯,可惜他們也未免太小看了高幹一些——相對袁譚和袁尚兩個表弟,高幹是比較厚道不假,可這不代表高幹是個笨人,所以到了第二天,當袁譚公子召來高幹宣佈新任命時,高幹馬上就明白了袁譚的險惡用心,也馬上咆哮道:“主公,末將到底是做錯了什麼?爲什麼要剝奪末將的兵權?末將是與你意見相左不假,可是末將對你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爲什麼要如此對我?”

袁譚有些啞口無言,郭圖則趕緊站了出來,一邊打圓場一邊灌迷湯,說什麼近來軍法鬆弛不利軍情,高幹將軍爲人清白有威嚴,是最合適的監軍都督人選,請求高幹將軍爲了抗陶大局着想,爲了袁氏家業的重新大計着想,勉爲其難的接過這個差使。聽郭圖說得好聽,高幹怒氣稍消,又道:“好,我可以就任監軍都督,但我麾下的三千多幷州鐵騎,必須還由我直接指揮!”

“高將軍,衝鋒陷陣那是小卒的事,你身爲幷州刺史……。”

郭圖本來還想再勸,高幹卻又大怒說道:“如果主公執意要末將交出這三千多幷州鐵騎,也可以,只要主公讓末將回幷州,末將立即交出兵符!不然的話,我絕不交出軍隊,我把整個幷州都交給主公了,主公難道還想連末將的嫡系隊伍也收走麼?!”

事情到了這一步,弄巧成拙的袁譚和郭圖都是萬分爲難,交換了幾個眼色後,袁譚很是勉強的說道:“既然表兄執意要統兵作戰,譚也不強人所難,監軍我另外挑人吧,就不用勞煩表兄了。”

“謝主公。”高幹一拱手,怒氣衝衝的揚長而去,留下袁譚和郭圖在房中咬牙切齒,對高幹不滿到了極點。

按理來說,陶副主任的另一道書信,如果能在這個時候順利送到高幹面前,那麼就算不能得手,也肯定會在高幹的心裡埋下一個引子,爲陶副主任的下一步計劃打下基礎,但陶副主任這次北伐的運氣確實不怎麼樣,偏在同一天,那名被徐州軍重金收買過來的幷州籍細作,恰好被編制到了城外的袁譚軍隊伍中,被迫出城,自然也沒能把書信及時送到高幹的面前,將來能否送信成功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陶副主任不走運的還不只這一點,今年冬季的鄴城一帶不知爲了什麼特別的寒冷,連日的風雪不斷無法作戰,氣溫也一直都在零度以下,凍得連漳水都結起了厚冰,徐州軍隊即便準備充足,普通士兵在此前都領到了寒衣,但還是出現了一些凍死凍傷的情況,尤其是來自溫暖南方的士兵,那更是在這樣的天氣中吃夠苦頭,被凍斃凍傷的情況更加嚴重,將士頗有怨言,士氣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

對此,徐州決策層是既心急如焚,又無可奈何,見荀諶的計策也始終沒有奏效,陶副主任更是生出了退兵念頭,一度召集幾個謀士商量退兵返回兗州躲避嚴寒,待到開春天暖後再來決戰。

聽到了陶副主任的這個打算後,賈老毒物馬上站了出來堅決反對,道:“我軍絕不能後退半步!我軍這次出兵,是卡在了敵人前力已盡、後力未生的關鍵時刻,沒有給袁譚半點喘息的機會,逼着袁譚只能率領主力與我軍抗擊到底!讓袁譚騰不出人力、物力和精力來一統三州,還只能拼命壓迫現有控制地,喪失冀民之心!”

“事既如此,我軍倘若此時退兵,袁譚必然會因此聲威大振,三州人心共向,元氣尚存的冀幽並三州也會乘此機會重歸一整,我軍故意放縱的袁尚也會因爲失去外援的機會,被袁譚輕鬆剿滅,屆時我軍再重返冀州時,將會失去幾乎所有先機,仗更難打,一統三州的時間也會更加曠日持久!”

“而且這個嚴寒冬季對我軍而言,也不完全都是壞事。”賈老毒物又道:“我軍因嚴寒無法作戰,袁譚在鄴城中穩如泰山,必然生出久守鄴城的心思,還會想方設法的調動幽州主力南下參戰,幽州偏遠,蔣奇、牽招等人若是各依險阻,我軍北征非一兩年可滅,但他們若是率軍南下,正會給我軍以逸待勞各個擊破的天賜良機!所以我軍絕不能退,既爲了不給袁譚喘息之計,也爲了抓住迅速破敵主力的難得機會!”

陶副主任是個聽得進勸的好主任——至少在釘子戶舉火準備自殺時,陶副主任就能下令暫停拆遷先保住人命再說,所以聽了賈老毒物這番勸說後,陶副主任便很快下定了決心,拍案道:“言之有理!傳令各營,多伐木柴生火取暖,與袁譚對耗到底,不給袁譚半點喘氣的機會!”

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283章 大敗陶賊第51章 陶應求和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287章 這二貨是誰?第320章 仁至義盡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37章 破敵(上)第438章 報仇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318章 加強版孝順女婿第349章 緩兵之計成功了第19章 糜家妹子第3章 信使第86章 誰比誰狠(上)第420章 引蛇出洞第423章 輕取南陽第212章 破釜沉舟第357章 神秘內奸第434章 泄密第393章 引水圍城第387章 真累啊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183章 君子出擊第420章 引蛇出洞第180章 節外生枝第106章 完了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46章 誘敵第377章 主任報恩第95章 正面強攻第43章 君子作風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398章 幽州故人第324章 出兵藉口第8章 赴湯蹈火第335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81章 破繭爲蝶第379章 戰火四起第136章 失算第259章 站隊!站隊!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348章 悽慘加悲慘第59章 邀請第106章 完了第403章 年輕一代第272章 第二口第79章 對陣呂布第323章 兄弟和談第318章 加強版孝順女婿第221章 暴菊第127章 對手選擇第299章 傷得太好了第31章 約定(上)第99章 糖衣炮彈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159章 太可怕了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212章 破釜沉舟第254章 吸毒的危害第405章 出手驚人第17章 怕賊惦記第321章 袁紹傳位第313章 奇峰突起第402章 驅虎吞狼第338章 袁譚求和第327章 勸降第441章 不敗之地第102章 種子第19章 糜家妹子第24章 皇叔好意第45章 又生詭計第50章 英雄末路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249章 陶賊出兵第157章 吐血了第377章 主任報恩第225章 三國好郎舅第236章 我希望被騙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238章 一波又起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195章 各有打算第408章 柴桑攻防戰第142章 皇叔求和第208章 丹陽兵第19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26章 手足兄弟第430章 風水輪流轉第64章 算計太過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420章 引蛇出洞第220章 對陣袁譚(下)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211章 招降第385章 不夠走運第162章 老師我,帶你走第14章 陶應有軍(上)第105章 豪賭
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283章 大敗陶賊第51章 陶應求和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287章 這二貨是誰?第320章 仁至義盡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37章 破敵(上)第438章 報仇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318章 加強版孝順女婿第349章 緩兵之計成功了第19章 糜家妹子第3章 信使第86章 誰比誰狠(上)第420章 引蛇出洞第423章 輕取南陽第212章 破釜沉舟第357章 神秘內奸第434章 泄密第393章 引水圍城第387章 真累啊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183章 君子出擊第420章 引蛇出洞第180章 節外生枝第106章 完了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46章 誘敵第377章 主任報恩第95章 正面強攻第43章 君子作風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398章 幽州故人第324章 出兵藉口第8章 赴湯蹈火第335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81章 破繭爲蝶第379章 戰火四起第136章 失算第259章 站隊!站隊!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348章 悽慘加悲慘第59章 邀請第106章 完了第403章 年輕一代第272章 第二口第79章 對陣呂布第323章 兄弟和談第318章 加強版孝順女婿第221章 暴菊第127章 對手選擇第299章 傷得太好了第31章 約定(上)第99章 糖衣炮彈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159章 太可怕了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212章 破釜沉舟第254章 吸毒的危害第405章 出手驚人第17章 怕賊惦記第321章 袁紹傳位第313章 奇峰突起第402章 驅虎吞狼第338章 袁譚求和第327章 勸降第441章 不敗之地第102章 種子第19章 糜家妹子第24章 皇叔好意第45章 又生詭計第50章 英雄末路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249章 陶賊出兵第157章 吐血了第377章 主任報恩第225章 三國好郎舅第236章 我希望被騙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238章 一波又起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195章 各有打算第408章 柴桑攻防戰第142章 皇叔求和第208章 丹陽兵第19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26章 手足兄弟第430章 風水輪流轉第64章 算計太過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420章 引蛇出洞第220章 對陣袁譚(下)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211章 招降第385章 不夠走運第162章 老師我,帶你走第14章 陶應有軍(上)第105章 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