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失算

惠衢麾下這支隊伍到底還是袁術軍的主力,雖然在君子軍的古怪戰術面前措手不及,崩潰敗逃,一向不喜歡打硬仗的君子也竭盡了全力追殺,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的砍殺,但最終擺脫了君子軍追殺,在惠衢族弟惠乘率領下活着逃回合肥城的南線袁術軍士卒,仍然是多達五千餘人——當然了,這五千多袁術軍士兵逃回合肥城時,也都已經是丟盔卸甲狼狽不堪,步履蹣跚筋疲力盡,一回到城裡就嚎啕大哭者不計其數。

本來以君子軍的奔襲能力,長途奔襲直至合肥城下絕對沒有半點問題,但是接近百里的追殺戰下來,戰馬雖然還支撐得住,君子軍的上上下下卻都已經累得是連手臂都擡不起來了,甚至還接連出現了士兵脫力墜馬的情況。見此情景,把君子軍視若珍寶的陶基也沒了辦法,爲了不至犯險,只能是恨恨下令收兵,返回曲陽向陶應交令,而陶應比陶基更怕君子軍遭到意外損失,早已排出了陳到率軍南下接應,讓疲憊不堪的君子軍順利撤回了曲陽。

君子軍此一戰又一次以少勝多,戰事雖然輝煌,戰果卻並不是十分令人滿意,尤其是在大概弄清楚了有多少敗兵逃回合肥城後,陶應還習慣性的背起手在大堂裡轉起了圈子,臉上頗有憂色,左右問起原因,陶應坦白答道:“我發現我有些低估了袁術軍的南線軍隊,你們可以想一想,在主帥陣亡、軍隊崩潰和君子軍全力追殺的情況下,仍然能有將近一半的敗兵逃回合肥,這樣的軍隊,豈是去年我們在竹邑戰場上遭遇的敵人可比?”

“二哥。不是敵人太厲害。是小弟的兵力太少。”陶基大聲抗議道:“君子軍總共只有一千五百人,追殺一萬多敵人當然不容易殺光,如果你早點把君子擴編到三千人。這次在戰場上最少可以消滅上萬敵人!”

“把君子軍擴編到三千人?你叫我上那去找這麼戰馬?”陶應無奈的反問了一句,並不想和愣頭青堂弟在這個話題上糾纏,只是繼續分析道:“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袁術從廬江調來的援軍收到這消息後,行軍作戰肯定會謹慎許多,我們再想靠君子軍一支孤軍重創袁術的廬江援軍,怕是沒有那麼容易了。”

“主公所言不差,袁術的廬江援軍只要不犯傻,接下來行軍作戰一定會萬分謹慎,不會再給我軍各個擊破的好機會。”魯肅附和,又道:“我軍細作已經探明,袁術的廬江援軍兵力在兩萬以上。再加上逃回合肥的近半歷陽軍,主公如果想堅持各個擊破的戰術,迎戰廬江援軍的軍隊就不能只靠君子軍一軍了。必須出動更多的軍隊。纔有把握拿下袁術的廬江援軍。”

陶應抿着嘴不說話,旁邊的陳到則擔心的說道:“軍師。這麼做太冒險了吧?我軍的主力戰兵僅有三萬五千人左右,這點兵力既要保護糧道,又要控制義成、當塗和曲陽幾個立足地,又要防範壽春的袁術北線主力和陰陵的橋蕤偏師,兵力捉襟見肘,再分兵去戰袁術的廬江援軍,只怕會反過來被敵人各個擊破。”

“叔至的擔心有道理。”魯肅點頭,又微笑說道:“不過,依肅之見,我軍主力南下去戰廬江援軍之後,袁術匹夫未必有膽量全力來攻打曲陽。”

“何以見得?”陶應回頭向魯肅問道。

“袁術爲人狂妄輕斷,色厲內荏,如果他有膽量來與我軍決戰,那他早就來了。”魯肅平靜的答道:“我軍拿下曲陽已有五天時間,曲陽與壽春距離僅有四十餘里,袁術匹夫如果有膽量反攻曲陽,那麼他肯定早就已經兵臨城下了。但是這五天來,袁術不僅出兵反撲,還把派來救援曲陽的軍隊也退回了肥水以西,憑藉肥水嚴密佈防,這足以證明袁術已經怕了,已經不敢寄希望他屢屢敗於我軍之手的北線隊伍了。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未嘗不可冒險一戰。”

陶應開始動心,走到地圖沙盤前沉吟分析,魯肅也跟到沙盤旁,比畫着路程說道:“主公,我們也可以退一步做好最壞打算,就算袁術匹夫有膽量出兵,我們東面的橋蕤發現情況不妙,圍魏救趙拼死出兵攻打曲陽和當塗,我們在曲陽和當塗也有城池可守,無須太多兵力便可堅持到主力回援。而曲陽與合肥之間的距離也只有區區二百二十里,主力回援頂多只需要三天時間,且袁術匹夫的北線主力出城野戰,也會給我軍把他各個擊破的機會。”

陶應又盤算了半晌,終於下令道:“傳令義成,讓宋憲渡河南下,義成交給秦誼和謝炎聯手守衛,宋憲軍移駐當塗,當塗城裡的八千多降兵宋憲和臧霸一人一半,臧霸麾下的七千徐州老兵留兩千給宋憲協助守城,餘下五千人讓臧霸親自率領南下,以淮南降兵爲先鋒到陰陵城外監視橋蕤,不必攻城只可野戰,橋蕤一旦出城,立即迎頭痛擊!等我幹掉了袁術匹夫的廬江援軍,再親自率軍北上,和他聯手攻打陰陵城,拍死橋蕤這隻臭蟑螂。”

魯肅恭敬答應,立即提筆擬令,陶應又交代道:“子敬,擬令的事交給陳應,從現在開始,由你親自監督,立即着手全力加固曲陽城防,我親自率軍南下去戰袁術的廬江援軍後,曲陽這個我軍最大的糧倉可就要拜託給你了。”魯肅再次答應,立即下去組織輔兵和民夫着手加固城防,陳登之弟陳應則接過擬令差事,替陶應寫好軍令,陶應驗明無誤後簽字用印,派快馬飛遞義成與當塗不提。

………

陶副主任和已經被帶壞了的魯肅算盤都打得很好,在加固立足地城防的同時兵行險着,把本就不佔優勢的兵力繼續分散,集中精兵強將形成局部的倚強凌弱之勢,準備把袁術的廬江援軍、陰陵守軍和壽春駐軍挨個點名的一個個吃掉,而且還計算好了路程準備隨時回援。不過如意算盤打得雖好。接下來戰事的發展,卻又大大的出乎了陶副主任和魯肅的預料………

首先來看小袁三公這邊,被魯肅言中。色厲膽薄的小袁三公確實是害怕了,短短五天多時間裡,徐州軍隊先是把淮河北岸的袁術軍主力打得全軍覆沒。幾個時辰就突破了被袁術軍文武們寄以厚望的淮河防線,然後又一口氣連下三座淮南城池,把袁術軍北線的首席大將橋蕤打得躲在陰陵城裡不敢露頭!這樣的噩耗接連傳來,外強中乾的小袁三公心驚膽戰之餘,自然不僅再沒有了先前的狂傲,也不敢再有與徐州軍隊直接對陣的膽量。

小袁三公當年在匡亭也是這樣,匡亭一戰,得到黑山賊和匈奴兵支援的小袁三公先是狂妄不可一世,被大袁三公和曹老大聯手殺得大敗後。小袁三公膽怯之下乾脆連曹老大的面都不敢會,寧可扔下老巢南陽千里躍進大別山,跑到淮南搶當時的揚州刺史陳溫的地盤。也不敢再留在南陽與曹老大交戰。

也正因爲如此。當徐州軍隊靠着內應的幫助拿下曲陽後,坐擁壽春數萬大軍的小袁三公連反撲曲陽的勇氣都沒有。一味只是退守肥水防線,坐視徐州軍隊在四十里外的曲陽城中立穩腳步,同時又不顧主薄閻象頗有遠進的堅決反對,自掘墳墓遣使汝南,請出了名的老大剋星劉皇叔南下增援。而當再收到惠衢援軍慘敗的消息後,小袁三公大發雷霆去書責問張勳爲何沒有親自率軍北上增援之餘,也更沒膽量離開肥水與壽春堅城保護,益發的坐視徐州軍隊立足曲陽,只是盼着廬江援軍能夠順利抵達北線,全沒出兵接應援軍的膽量,拱手把各個擊破的天賜戰機送給了陶副主任。

陰陵橋蕤這邊呢,其實早在惠衢軍慘敗之前,橋蕤將軍就已經考慮過想出兵牽制一下徐州軍隊,或者出兵接應一下南線和西線的援軍,讓自家援軍順利抵達北線,扭轉現在北線淮南軍隊各自爲戰的窘境,把淮南戰事打成會戰,利用兵多糧足的優勢拖垮耗垮兵精卒少又糧草需要轉運的徐州軍隊。可惜橋蕤將軍的力量不足,軍隊的機動力更不如徐州軍隊,出城野戰把握實在不大,再加上陶應對橋蕤萬分警惕,始終把主力留在四十里外的曲陽監視橋蕤,所以可憐的橋蕤將軍即便明知徐州軍隊可能會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也只能是老實龜縮在陰陵城裡,軍隊不敢隨意出城十里,差不多是眼睜睜的看着惠衢援軍被君子軍重創後殺退。

再到現在,對橋蕤十分警惕的陶應又調來了臧霸專職牽制橋蕤,可憐的橋蕤將軍就更沒膽量隨意出城了,只能是拼命的加固陰陵城防,做好長期苦戰的準備,同時想方設法與合肥聯繫,不斷對天祈禱,祈禱劉勳派來的援軍能夠謹慎一些,穩重一些,順利抵達北線與友軍順利會合穩住腳步,然後袁術軍就有反盤希望了。而橋蕤將軍的衷心祈禱不是無用功,陶副主任和魯肅唯一失算的地方也是在劉勳這支援軍身上…………

劉勳從廬江派出的援軍雖然位於壽春的西面,但是因爲行軍方便和軍隊集結點是在舒縣的緣故,劉勳從弟劉偕率領的兩萬援軍和張勳派出的惠衢援軍一樣,都是走合肥這條平坦官道北上趕赴北線增援,所以當劉偕和劉威率領的這支援軍抵達合肥後,自然也就撞上了惠衢軍隊的殘部,也從惠衢族弟惠乘口中瞭解到了惠衢軍慘敗的詳細經過,大概瞭解了徐州軍隊的厲害。

“一千五百騎兵,把你們一萬兩千大軍打成這樣?”還別說,劉偕還真有些不敢相信徐州軍隊真這麼恐怖,忍不住向惠乘追問道:“惠將軍,你確定你們遇上的只是一千五百徐州騎兵?有沒有算錯數目,徐州騎兵其實不只這麼一點?”

“千真萬確是一千五百騎兵。”額頭上還綁着紗布的惠乘語氣很是沮喪,垂頭喪氣的答道:“僞君子軍的隊伍很整齊,簡直就象標量尺畫一樣,我仔細數過,僞君子軍開始只有一千騎兵,後來又來了五百人。”

劉偕有些張口結舌。許久後才嘆道:“聽說僞君子軍自出道以來。還從來沒有吃過一場敗仗,果然名不虛傳,這場仗難打了。”

“惠將軍。曄有一個問題。”這時,始終在傾聽的廬江郡丞劉曄開口,慢條斯理的問道:“惠將軍。聽你介紹,徐州君子軍最難纏的一點是隨時隨地的可以放箭,那怕是在快速衝鋒之中,也能在疾馳的戰馬之上回頭放箭,我軍騎兵追不上他們,也打不着他們——那麼請問惠將軍,君子軍的馬弓射程如何?可比得上步弓或者強弩?”

“這個……。”惠乘還真沒有考慮過這點,不過還好,能夠細心到在戰場上仔細清點敵人數目的惠乘比較細心。仔細回憶了許久後,惠乘一拍大腿驚叫道:“對啊,我怎麼把這點忘了?僞君子用的是短小的馬弓。射程雖然和步兵用的普通木弓差不多。但是我們的強弩和蹶張弓弩都比他們射得遠啊!”

“果然是這樣。”劉曄點頭,又轉向劉偕說道:“二將軍。徐州的君子軍雖然厲害,但並不足爲懼,我軍與之遭遇時,只要是結陣而戰,以強弓硬弩與之對射,那麼就算追不上君子軍,但也可以把他們射走。”

劉偕捻着鬍鬚盤算,許久後才點了點頭,道:“子揚先生言之有理,看來以後我軍碰上君子軍,唯一的辦法就是弓弩對射,還好我軍常打水戰,隊伍中弓弩手衆多,與君子軍對射不會吃虧,而且裝備騎兵遠比裝備步兵昂貴,我軍那怕是拿三個步弓手換一個君子軍騎兵也合算。”

“叔父,小侄建議,我軍再向北走時,必須要多排慎行。”另一旁的劉勳長子劉威開口說道:“這樣的話,一旦遭遇君子軍突襲,立即就可以組成方陣迎敵,好在北面的地勢開闊,很是適合我軍結陣而戰。”

劉偕一聽十分滿意,立即點頭同意,又與兄長指定給自己的隨軍參謀劉曄商量北上時間時,劉曄卻拿起了惠乘殘軍這幾天來的軍情探報,一邊搖頭一邊說道:“二將軍無須焦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請容在下看完這幾天來的軍情探報,然後再與二將軍商議出兵時間。”

“先生所言極是,那就有勞子揚先生多費心了。”

劉偕對劉曄這個足智多謀的漢室宗親也是十分敬重,不僅沒有催促劉曄,還刻意壓低了聲音,與惠乘小聲商量廬江軍與歷陽軍的合軍北上事宜。當急於將功贖罪的惠乘同意讓歷陽軍接受劉偕指揮時,劉曄卻已經飛快看完了惠乘殘軍這幾天收集到的軍情探報,又閉上細長雙目盤算半晌,劉曄忽然猛的睜開眼睛,厲聲說道:“二將軍,我軍不可北上!一旦北上,必然遭遇徐州賊軍的主力精銳,甚至可能遭遇陶應本人!屆時徐州賊軍以逸待勞,我軍凶多吉少!”

“子揚先生何以知之?”劉偕驚訝問道。

“從陶賊的兵力佈置得知!”劉曄拿起一道書信,嚴肅說道:“這道書信,是陰陵橋蕤將軍派人送來的,上面清楚寫着,陶應奸賊放在近在咫尺的曲陽主力不用,偏從當塗調來賊將臧霸駐紮陰陵城外與橋蕤將軍對峙,但又沒有發起一次攻城!由此可見,陶應奸賊交給臧霸的任務只是牽制橋蕤將軍,讓橋蕤將軍無暇出兵接應我軍!陶應奸賊如此佈置,其目的十分明顯,那就是騰出他的作戰主力,形成局部優勢,將我軍各個擊破!而陶應奸賊的第一個目標,也肯定是我們這支廬江援軍!”

劉偕的腦子當然跟不上劉曄的思維節奏,思考了半晌才勉強弄明白劉曄的分析,然後劉偕又疑惑問道:“子揚先生,陶應奸賊讓臧霸牽制橋蕤,讓他的主力隊伍騰出手,也有可能是準備把他的主力投入壽春戰場,你如何認定陶應奸賊會把主力派來對付我軍?”

“現在這個狀況,陶應奸賊不可能把主力投入壽春戰場!”劉曄斬釘截鐵的否決了這個可能,又分析道:“壽春乃我淮南都城,主公在壽春經營多年,城池堅固,糧草充足,守衛兵力也多達數萬之衆,陶應奸賊即便有攻打當塗用的那種霹靂車,短時間內也很難攻破壽春,且壽春一旦遇襲,我軍各地駐軍必然全力救援,與壽春守軍形成內外夾攻之勢,以陶賊之奸詐,必然會千方百計的避免這個不利情況,也必然會把壽春放在各個擊破戰術的最後一環,先殲滅我們這支增援軍隊,再拔掉陰陵橋蕤將軍這顆釘子,最後再集中力量,從容攻打壽春!”

聽完劉曄這番分析,劉偕、劉威和惠乘等人仔細思索之後,臉色也逐漸凝重了起來,許久後,劉偕第一個點頭說道:“子揚先生的分析很有道理,我軍如果北上,是很有可能遭遇徐州賊軍的主力,說不定還會遭遇到陶應奸賊的本人。”

“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可就難辦了。”劉威爲難說道:“繼續北上要遭遇以逸待勞的徐州賊軍主力,留在合肥守城,主公那裡無法交代,進退兩難啊。”

“要不,我們就留在合肥守城,等穩住了陣腳再想其他辦法。”已經被君子軍殺破了膽的惠乘小心翼翼說道:“我們的信使如果繞道成德,還是能夠與主公取得聯繫,只要向主公說明原因,或許主公能夠體諒一些我們的難處。”

“不可!”劉曄再次搖頭,繼續分析道:“且不說以主公的性格,定然不會聽我們的解釋,就算我們違背軍令留駐合肥,陶應奸賊也大可以迅速調整先後秩序,先出兵攻打陰陵,拔掉橋蕤將軍這顆釘子,然後再從容佈置下一步戰事。”

“那怎麼辦?”劉偕也爲難了。

“二將軍莫急,此事還未確定,我軍也還有轉機。”劉曄胸有成竹的說道:“在某看來,主公雖急於讓我軍北上增援,陶應奸賊卻必然比主公更急,更加希望我軍立即北上速戰速決。某已思得一計,利用陶應奸賊的急戰心思,以我軍之力大破徐州賊軍,一戰扭轉淮南北線局勢!”

“子揚先生有何妙計?請快快說來。”劉偕大喜問道。

“諾。”劉曄微笑答應,又道:“此計要分幾步走,第一步是遣使拜會主公,說明我軍已有妙計破敵一事,先讓主公心安,再請主公遣人密切注意徐州賊軍的動靜,一旦發現賊軍主力南下,立即派遣一軍反攻曲陽,也不需必定奪回曲陽,只需要讓陶應奸賊知道他的後方告急,更加急於將我軍擊敗……。”(未完待續)

第197章 青州風雲漸起第98章 捨身飼狼第412章 大混戰第356章 有股邪氣往上竄第14章 名君子(下)第330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上)第24章 皇叔好意第164章 冤家路窄第300章 料敵機先第349章 緩兵之計成功了第394章 窮途末路第16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66章 運氣不錯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29章 媒人第151章 重操舊業第365章 拿人拿贓第155章 楊長史神威第283章 大敗陶賊第313章 奇峰突起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193章 楊長史在荊州的日子第275章 曹老大三笑(下)第272章 第二口第183章 君子出擊第387章 真累啊第51章 陶應求和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253章 三國好學生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436章 計中用計第100章 弄巧成拙第193章 楊長史在荊州的日子第416章 江東歡歌第274章 曹老大三笑(上)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145章 忍無可忍第139章 大戰合肥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314章 人品問題第322章 陶應勸和第104章 自作自受第408章 柴桑攻防戰第229章 前途暗淡第195章 各有打算第262章 曹賊必勝第68章 殺虎滅豹第202章 投懷送抱第341章 守株待兔(下)第386章 火山爆發第18章 霹靂車第402章 驅虎吞狼第136章 失算第85章 破綻第348章 悽慘加悲慘第205章 討伐青州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32章 不被看好第163章 包郵免運費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227章 話不投機第22章 歪打正着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443章 互相拆臺第251章 恐嚇第23章 同室共處第438章 報仇第288章 書信錯寄第298章 陶賊中箭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417章 關中之戰第5章 暴露第239章 阿異第110章 陶應中計(下)第3章 信使第204章 強烈對比第144章 文火煨肉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250章 玩真的第367章 當然有證據第394章 窮途末路第137章 借刀殺人第222章 利益最大化第337章 報復第305章 主任在後第210章 趙雲問題第430章 風水輪流轉第357章 神秘內奸第13章 萬事開頭難第305章 主任在後第97章 凱旋歸來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341章 守株待兔(下)第201章 本性勢利第183章 君子出擊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415章 有備無患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233章 計劃不如變化快
第197章 青州風雲漸起第98章 捨身飼狼第412章 大混戰第356章 有股邪氣往上竄第14章 名君子(下)第330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上)第24章 皇叔好意第164章 冤家路窄第300章 料敵機先第349章 緩兵之計成功了第394章 窮途末路第16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66章 運氣不錯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29章 媒人第151章 重操舊業第365章 拿人拿贓第155章 楊長史神威第283章 大敗陶賊第313章 奇峰突起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193章 楊長史在荊州的日子第275章 曹老大三笑(下)第272章 第二口第183章 君子出擊第387章 真累啊第51章 陶應求和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253章 三國好學生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436章 計中用計第100章 弄巧成拙第193章 楊長史在荊州的日子第416章 江東歡歌第274章 曹老大三笑(上)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145章 忍無可忍第139章 大戰合肥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314章 人品問題第322章 陶應勸和第104章 自作自受第408章 柴桑攻防戰第229章 前途暗淡第195章 各有打算第262章 曹賊必勝第68章 殺虎滅豹第202章 投懷送抱第341章 守株待兔(下)第386章 火山爆發第18章 霹靂車第402章 驅虎吞狼第136章 失算第85章 破綻第348章 悽慘加悲慘第205章 討伐青州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32章 不被看好第163章 包郵免運費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227章 話不投機第22章 歪打正着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443章 互相拆臺第251章 恐嚇第23章 同室共處第438章 報仇第288章 書信錯寄第298章 陶賊中箭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417章 關中之戰第5章 暴露第239章 阿異第110章 陶應中計(下)第3章 信使第204章 強烈對比第144章 文火煨肉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250章 玩真的第367章 當然有證據第394章 窮途末路第137章 借刀殺人第222章 利益最大化第337章 報復第305章 主任在後第210章 趙雲問題第430章 風水輪流轉第357章 神秘內奸第13章 萬事開頭難第305章 主任在後第97章 凱旋歸來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341章 守株待兔(下)第201章 本性勢利第183章 君子出擊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415章 有備無患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233章 計劃不如變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