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國家意志

早在二零四四年,印度一意孤行的擴充軍備,且在領土糾紛上拒絕與中國談判,中印戰爭就不再是懸念。特別是在杜小蕾訪問印度之後,中國用武力手段解決領土糾紛已是時間上的問題。

到了二零四五年,中印矛盾迅速發展到不可調和的階段。

杜小蕾再次訪問印度未果之後,迅速出訪歐洲八國,被普遍認爲是中國在爲武力解決領土糾紛做外交準備。

發展到這一步,只剩下兩個問題:一是戰爭在什麼時候爆發,二是誰打第一槍。

對中國來說,這是問題,對印度來說,這也是問題。

站在印度的立場上,不開戰,或者說盡量推遲戰爭爆發的時間是最好的結果,因爲印度當局非常清楚,即便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也不是中國的對手,區別只是以何種方式戰敗,以及承受多大的戰爭損失。只有儘可能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儘可能的爭取時間,等到印度變得足夠強大,纔有希望遏制戰爭,也纔有希望與中國形成戰略平衡,使中國放棄用武力手段解決領土糾紛的想法。

只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印度的基本政策不由印度決定。

當時,在中美印三角關係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美國,而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國。

原因很簡單,美國的對印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中印關係,也就決定了印度的基本政策。

在全球自然災害期間,中印關係有所緩和,在某些問題上取得了重大共識。

可以說,在這幾年裡,正是來自中國的投資,使印度經濟得已正常發展,也正是來自中國的援助,幫助印度渡過了最爲艱難的時期。甚至可以說,正是中國的無私援助,使數億印度人能夠倖免於難。

只是,作爲兩個相鄰的、而且存在領土糾紛的國家,很多問題無法通過援助解決。

說得直接一點,中國爲印度提供的援助也不是“無私”的,而是打的經濟牌,即通過經濟上的滲透,最終控制印度,使印度成爲中國經濟圈內的成員,成爲中國最爲重要的海外市場與商品產地。

從短期來看,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靠上中國這棵大樹,至少在未來數十年之內,印度的經濟發展能夠得到保證,而且將成爲中國經濟體中的重要成員,甚至是最重要的成員。從某種意義上講,只要靠上中國,印度就將成爲亞洲的墨西哥。

從長遠來看,這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了。

對於印度這麼一個擁有十多億人的大國來說,永遠充當二流國家,肯定是其無法容忍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中國與印度存在難以調和的領土糾紛,而且中國在很多時候將其當成主導兩國關係的關鍵問題。說得直接一點,中國隨時可以拿領土糾紛來制約印度,而印度卻必須俯首帖耳。

這個關鍵性問題,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中印關係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結果就是,在利用中國的時候,印度還得堅持獨立發展,儘量少受中國控制與影響,努力爭當南亞大國。

毫無疑問,這又成爲中印關係中的新矛盾,而且是最突出的矛盾。

只要印度不放棄成爲南亞大國、稱霸印度洋的夢想,那麼中印之間的根本矛盾就得不到解決,也就不可能冰釋前嫌。

事實上,這也正是美國的介入點。

多了一個選擇,等於多了一條出路,也就等於讓印度當局能夠在依靠中國之外,選擇與中國對抗。

當然,印度當局也不是笨蛋。

完全依靠美國的話,印度將不可避免的成爲中國在南亞地區的頭號對手,也就難免跟中國直接對抗。

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奉行的是雙邊政策,即利用中美對抗。

可惜的是,在中美冷戰全面升溫時期,雙邊政策根本行不通。

最大的問題就在經濟層面上。

雖然中國與美國在印度、或者說是在南亞地區都有較爲長遠的戰略利益,但是推動對印政策的主要是經濟問題,即能否在印度實現經濟利益。結果就是,在印度奉行雙邊政策,利用美國製衡中國的時候,在經濟問題上不得不偏向於美國,導致中國受損,也就不可避免的把中國當成了敵人。

事實上,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印度當局也很難左右局勢發展。

短短數年之內,美國取代了中國,成爲印度的最大貿易伙伴,也成爲了印度的最大投資者。正是如此,美國纔有理由爲印度提供鉅額軍事援助,幫助印度打造一支南亞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發展到這一步,中印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即便不考慮領土糾紛,畢竟藏南地區對中國來說過於偏遠,而且在過去數十年內,都沒有得到重視,中國也要考慮南亞的總體戰略,即印度大力擴充軍備,會對中國在南亞的同盟國家造成多大的影響。

別的不說,巴基斯坦就不會坐視不管。

在中國的同盟體系中,巴基斯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爲巴基斯坦是連接中國本土與中東的戰略橋樑,也是初印度尼西亞之外,唯一與中國保持同盟友好關係的伊斯蘭國家,可以說是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紐帶。從某種意義上講,只要中國打算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進行對抗,巴基斯坦就具有不可替代性。

此外,印度擴充軍備,還對周邊的孟加拉國、緬甸、不丹、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構成了直接威脅,而這些都是中國的友好國家,也是中國在南亞推行經濟共同體的主要成員,是中國南亞利益的核心所在。

這樣一來,算上與印度的領土糾紛,中國肯定不會做出絲毫妥協。

可以說,在印度決定擴充軍備後,中印戰爭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與中國一樣,戰爭在什麼時候爆發,以及誰打第一槍,對印度來說也是關鍵問題,甚至決定了印度的未來。

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印度當局還抱着一種較爲理想的觀點,即印度迅速擴充具備,足以遏制中國的戰爭企圖,使中國不敢輕舉妄動。雖然在這個時候,印度並不清楚美國的全球戰略,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即美國不惜血本的支援印度,幫助印度擴充軍備,肯定在爲針對中國的全面戰爭做準備。也就是說,只要印度能夠迅速獲得足夠的軍事實力,就能把與中國的戰爭拖到全面戰爭時期。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在美國與中國開戰之後,印度才以美國同盟者的身份參戰。

果真如此的話,誰打第一槍就不是關鍵問題了。

甚至可以說,中印戰爭將失去應有的意義,不管結果如何,都不可能改變世界格局,真正的關鍵在中美戰爭上。

事實上,也正是這個考量,讓印度當局決定擴充軍備。

原因很簡單,如果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是最終勝利者,印度將以美國同盟國的身份取代中國,成爲亞洲、甚至是遠東地區的頭號強國;如果最終勝利者是中國,印度只是僕從國,不是中國的頭號打擊對象,反而會因爲中國需要構築全新的世界秩序,提高印度在南亞地區的地位。

可以看得出來,印度當局把問題看得比較理想。

當然,這個理想化的觀點有一個基礎,即中國沒有能力在美國的威脅下,以較低的代價擊敗印度。說得直接一點,就是中國在不得不爲世界大戰做準備的情況下,很難在世界大戰爆發前獲得足以迅速擊敗印度的軍事力量,也就不敢在印度進行軍事冒險,從而容忍印度的擴軍行爲。

到了二零四五年,情況出現了微妙變化。

中國的擴軍速度、或者說是軍力發展速度遠遠超過美國與印度的預期,至少比美國在二零四零年前後獲得的情報提前了五年,中國的軍事力量以爆炸的方式迅速膨脹,已經全面超越印度。

根據CIA在年初遞交的一份報告,到二零四五年下半年,中國就能獲得極爲明顯的軍事優勢,擁有了軍事冒險的資本,也就極有可能首先拿印度開刀,在與美國對抗之前解除後顧之憂。

這份報告,首先影響了美國當局,隨後影響了印度當局。

在杜小蕾訪問新德里期間,美國駐印大使就向印度當局提交了一份外交照會,提到中國很有可能向印度宣戰。緊接着,美國駐印軍事顧問團也提交了一份報告,即印度的軍事實力遠不如中國,如果喪失軍事主動權,將在幾個月內戰敗。受此影響,在杜小蕾離開新德里的那一天,印度外長就秘密飛赴華盛頓。這件事情做得非常保密,當時印度情報機構甚至安排了一名特工冒充外長,照常去外交部上班,還會見了幾位外國使者。在華盛頓,印度外長更是僞裝成一名外交人員,隨同印度駐美大使去了美國國務院,然後在半夜前往白宮,單獨會見美國總統。

發展到這一步,印度當局要考慮的,已經不是如何避免戰爭,而是如何打贏戰爭。

準確的說,是美國能夠做出多大的承諾,確保印度不會輸掉戰爭。

對美國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第194章 誘餌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219章 火線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1章 粒子風暴第6章 軍事化第60章 艦隊北上第219章 火線第58章 潛艇伏擊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7章 假設第2章 鬥爭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11章 大包抄第17章 緊急出動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2章 前途未卜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61章 戰略打擊第26章 轉折點第30章 緊急攔截第36章 權衡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87章 接敵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15章 遭遇第58章 搶先一步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55章 墳墓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22章 出師有名第52章 兇猛打擊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8章 經濟賬第8章 泰然處之第32章 分兵攔截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63章 第一站第11章 經濟圍剿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1章 玩火自焚第91章 戰略突擊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90章 總攻第4章 各算各的第28章 風馳電掣第67章 錯失良機第43章 門檻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219章 做徹底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00章 恐懼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58章 海航突擊第25章 偃旗息鼓第9章 新冷戰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79章 救星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32章 大夢初醒第63章 毀滅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7章 利誘第72章 新崗位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69章 亂戰第116章 敗不餒第38章 勞動力第99章 故技重演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46章 全速北上第35章 打掃戰場第5章 鐵娘子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53章 運氣成分
第194章 誘餌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219章 火線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1章 粒子風暴第6章 軍事化第60章 艦隊北上第219章 火線第58章 潛艇伏擊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7章 假設第2章 鬥爭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11章 大包抄第17章 緊急出動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2章 前途未卜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61章 戰略打擊第26章 轉折點第30章 緊急攔截第36章 權衡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87章 接敵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15章 遭遇第58章 搶先一步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55章 墳墓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22章 出師有名第52章 兇猛打擊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8章 經濟賬第8章 泰然處之第32章 分兵攔截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63章 第一站第11章 經濟圍剿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1章 玩火自焚第91章 戰略突擊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90章 總攻第4章 各算各的第28章 風馳電掣第67章 錯失良機第43章 門檻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219章 做徹底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00章 恐懼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58章 海航突擊第25章 偃旗息鼓第9章 新冷戰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79章 救星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32章 大夢初醒第63章 毀滅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7章 利誘第72章 新崗位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69章 亂戰第116章 敗不餒第38章 勞動力第99章 故技重演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46章 全速北上第35章 打掃戰場第5章 鐵娘子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53章 運氣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