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御碑藏幻聞

第一章 御碑藏幻聞

船頭一望龍心動,棄舟登岸覓如玉。紅顏俠肝濁浪埋,天子灑淚哭烈女。悲聲難釋昔日夢,河首題字寄情思。自知身後無人祭,留塊石頭百年祀。

詩句中說的那塊石頭留在在哪裡呀?

出北京城,不走旱路走水路,順京杭大運河南下,過了天津衛,再往南二百里是滄州(乾隆時期叫隸州)過滄州再往南十餘里,沿河岸邊有個鎮子,鎮子的旁邊還有條減水河,河首有座壩閘,石頭就留在了壩閘的岸邊,其實是塊石碑。因爲是乾隆皇帝留下的,便叫它“御碑”。大清朝沒了以後,沒有人再避諱“乾隆”這倆字了,所以現在叫它“乾隆碑”。

乾隆碑通高4.21米,寬1.25米,厚0.30米,還有碑座碑帽。歷經了二百多年的風吹雨淋日頭曬,前些年還給撂倒做過鋪路石,人們爲了走着不硌腳,還把小字的一面朝了上,幾年的車碾人踏,所以,小的字跡已經很難辨認了,而大字尚能看得出來。碑文是乾隆皇帝親書的一首五言詩,共二十二句,一百一十字,讀出來是:

置閘緣蓄流,設壩因減水。其用雖曰殊,同爲漕運起。弱則蓄使壯,盛以減其駛。操縱固有人,而要在明理。易其閘爲壩,實自辛卯始。憶從河決北,幾致運廢矣。因其河流微,迴空逮冬底。漕川常不滿,那更言及此。竭力督飭之,左秋復舊美。駐舟茲一觀,壩下游(微、流)波釃。是亦見一徵,事在人爲耳。

詩句從字面上看,記載的是疏河建壩之事。然而,字頭字尾,字裡行間,似有另一種情懷。更有字跡的後面,石頭的深處,還隱埋着什麼?其實謎底很容易打開,只要你選個陰霾天氣,雷電交加之時,把耳朵貼在石碑上面,隨着閃電,或許你就能斷斷續續地聽到一個男人的哀惋之聲。哀惋之聲裡,似乎還喃喃着兩個人的名字。石碑裡這哀惋喃喃之聲,人們就叫他“鬼說話”

這哀惋喃喃之人,不是別人,就是立碑題字之人——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的哀惋與喃喃之聲,是怎麼進入石碑的呢?坊間其說不一、“鬼說話”是從前的迷信說法,因爲鬼可以拿任何東西代替自己,並說話的。後來的說法是:石碑製成之後,乾隆手扶石碑,哀惋說話。這個時候,陰霾的天空,忽然雷聲隆隆,電光閃閃,是天上的神仙用雷閃把乾隆的聲音嵌入了石碑,因爲聽到聲音的時候,也要在雷電交加的時刻,用今天的話說,這叫打開,那雷電就是點擊。但也是因爲時刻兇險、詭異,敢於試聽的人很少,也就漸漸地被人們忘卻了。

這乾隆皇帝哀惋什麼?喃喃什麼?他是睹物思人,哀惋的是他心裡的兩個女人,喃喃地是她們的名字。

二百多年前,這個鎮子曾有一千多戶人家,四千多人口。鎮子裡有大小二百多家店鋪館舍作坊,更是整日客商雲集,車水馬龍,比北邊的隸州城裡還要興盛。

這兒爲什麼比州衙轄地還要興盛呢?因爲這兒的沿河岸邊有一片好港灣,是一處得天獨厚的水旱碼頭,不只有條運河,還有東西南北幾條大道連通着鎮子,水裡可以泊停大小上百船隻,岸上可停幾百輛大車,貨進貨出極其便利,而州城裡就沒有這樣的優越條件。

自古以來,客商車船都選可泊之地而住,這兒自然就成了最佳留宿之處。還有一條,打這兒順水往北,到津門正好是兩天的路程,到京城是四天的路程。從京城逆水南下,是五天的路程,而且往北往南的碼頭都在百里之外,所以過往船隻一到午後就不會再行。

由於鎮子的優越地理環境,不僅客商雲集,還深結了帝王之緣。自打北京成了都城之後,到底有多少皇帝到過這裡沒有資料記載,所以誰也說不清楚,不過乾隆到過這裡,能說的清楚,因爲他在這兒留下了一塊石碑。

乾隆皇帝不光在這兒留下了一塊石碑,傳說,他還給這個鎮子兩改名字,先改叫“興隆鎮”是因爲這兒有家客店叫“興隆店”他喜歡這個店名,興隆不就是興他乾隆嗎,其實他更喜歡店裡的一個女人,乾隆風流,愛到民間品味“人生”

可時隔幾個月後,他再次到來時,禁不住又給改了一次,那是因爲在這之前的鎮名不叫興隆鎮,叫“絕地”又因爲“絕地”這個名字,差點成了他人生的“絕地!”令他七竅生煙,憤怒至極,痛心疾首,之後,又打了個“勝仗”便附前人之口,改爲“捷地”

另據傳說,“絕地”一名,也是一位皇帝給改的,說是大明朝駐北京的第一任皇帝朱棣給改的,這個名字可是用血寫成的。當年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有個行動,叫“燕王掃北”那時這兒就是個不小的鎮子,有五百多戶人家,兩千多人口,鎮名也不叫“絕地”而叫“傑地”取“人傑地靈”之意。燕王朱棣掃北掃到這兒,船隊夜宿港灣,遭到反燕力量包括全鎮百姓的激烈抗擊。當天夜裡,停泊在河汊港灣內的一百多艘戰船大半被燒,朱棣幾被燒死,氣得差點吐血。天一放亮,朱棣就收拾焦兵煳將,炮轟館舍,火燒民房,刀光血影,瘋狂殺戮,把整座鎮子夷爲平地,而且給改了地名,叫:“絕地!”其用意也無需贅述。

這地界兒,朱棣在位期間沒有一戶人家再敢居住,是因爲殺氣重,鬼氣重。

朱棣給這裡改名“絕地”那是一時之憤,也許早就忘沒了。可他在位期間的歷任地方州衙,都作爲頭等大事擺在案頭,雞毛當令箭,馬屁當聖經,驢調當天音,不敢有半點馬虎,而且還有延伸發展,節外生枝,八方掛連,發現此地一有人家,立馬驅趕,不走者坐牢殺頭,招招嚴厲。直到朱棣死了多年以後,這兒才逐漸又有人居住。因爲這兒是交通大動脈,是港灣,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福祉。財壯人膽,人奔財來,因爲有利可圖,那殺氣鬼氣也就放在一邊了,所以很快就又繁華興盛起來。

人嗎,都是趨利而聚。地名好也罷孬也罷,也不管是御賜的還是官封的,還是什麼人給起的,或是隨便叫成的,對老百姓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利可圖。只要有利可圖,老百姓就會來聚集。

可是,自打乾隆皇帝給這兒立了碑,老天爺不知跟乾隆皇上,還是跟老百姓叫起勁來,五年裡要四年大旱。河水變少了,河灣港汊乾涸了、消失了,船沒了,人走了。原來的港灣變成了野草叢生的荒灘,或是莊稼地,之後便有人蓋起房子,又聚成了村子,昔日的港灣不見了,車來船往的景象沒有了。

因爲人們留戀以前,於是就有了許多雷人的傳說。除了“鬼說話”還有兩個:一個是“鬼哭”另一個是“旱寶”。

“鬼哭”是說,自打整飭了河道以後,一提閘分水,就能聽到嘩嘩地水流裡有女人的哭聲。人在水裡是哭不出聲的,是“鬼”在哭!只有“鬼”才能在水裡哭出聲,在水裡哭的都是屈死冤死的人,是她們的陰魂不散!這傳說,說的膽顫,聽的心驚!

“旱寶”的傳說呢,說是有兩個“旱寶”不是坐在石碑上,就是坐在墳頭上,用她們手裡的扇子把雲雨扇走,所以就鬧起了乾旱。

“旱寶”在當地百姓的心裡,是乾旱的代名詞。她們是含冤含屈,死在水裡的孤女冤魂變成的,她們最恨水,最討厭下雨,所以這個傳說更爲玄乎。

還說“旱寶”總是穿着紅襖紅褲,手裡拿把小扇子,坐在孤立的墳頭上,或者石碑上,一見天上有云雨飄來,就搖動扇子,直至把天上的雲雨扇的無影無蹤,烈日炎炎,熱浪滾滾才罷手。據流傳說,當年,就曾有人看見過這麼兩個“旱寶”還說他們看的很清楚。這倆“旱寶”一個是他們鎮子上慘死在河水裡的丫頭“某某” 一個是淹死在河水裡的寡婦“某某” 然而,不管是丫頭還是寡婦,人們這麼一傳說,鎮子上的女人和孩子,甚至膽子小的男人都心驚膽戰的,更有甚者,大白天都不敢走近石碑和墳前,夜裡甚至不敢出門。

丫頭“某某”和寡婦“某某”都是慘死在河水裡的,一個是給別人裝進麻包,墜上磚頭沉進河裡溺死的,死的很慘很冤,一個是爲救落水的人,體力用盡,給捲進旋渦溺死的,都是屈死鬼。人們這麼一說,也就給對號入座了,全都信以爲真,還說兩個“旱寶”輪流着來,所以才連年鬧乾旱。

人們還說“旱寶”不是一般的鬼,是厲鬼惡鬼,有一口極其鋒利的牙齒,還說她們的牙齒都是在西北方向的磨牙山上磨出來的,每天都要去磨牙。這個鎮子是平原地區,離山地有幾百裡之遙,可人們說得更玄乎,說旱寶行動比閃電還快,一眨眼就是幾千裡,當年那個親眼目睹“旱寶”的人,看到坐在石碑上的“旱寶”後,他一眨眼就不見了。有的還說,她們磨牙是爲報仇雪恨,把牙齒磨的極其鋒利,是爲的緊緊咬住那些害死她們的人,把肝腸骨頭特別是那顆心,一口就給咬個粉粉碎,還要把他們的靈魂從身子裡給拽出來,這個人的身上便沒有了靈魂。心臟咬碎了,靈魂沒了,人也就死了,還因爲沒有了靈魂,也不能託生了。但是,這些“旱寶”因爲她們在閻王爺那兒喝了迷魂湯,已經很難分辨出誰是害死她們的仇人了,只要她覺得你是,就會用鋒利的牙齒咬住你,咬碎你的心臟,拽出你的靈魂!因爲得到了這樣一個靈魂,她們便會託生,重返人間。越是這樣說,人們越是害怕,所以,沒有人不怕“旱寶”的,都不敢靠近那塊御碑了。但也出了個不怕“旱寶”的可笑之人,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這個人就是鎮子上一個快五十歲的大光棍兒,自從聽人說,看見“旱寶”坐在石碑或馬家墳頭上,而且還有他從前惦記着的寡婦“某某”所以,一見天上有了雲烏疾風,別人都往家裡跑,而他呢,卻往石碑或墳地跟前兒跑,甚至夜裡就睡在旁邊,擔心夜裡“旱寶某某”突然來了,趕不上。人們一邊恥笑他,一邊拿他開玩笑,說他想媳婦想瘋了,活得沒娶到,想蹭個女鬼回家當媳婦。每每這時,他都要很認真地說,不要瞎說,我就是告訴她們,害她的人都死了,都沒得好死,有人給她們報仇了,不要再找別人麻煩了,也不要把雨扇走了,更不要再來嚇人了。可是人們聽後更笑了,知道他是在扯談編謊。

“鬼哭”和“旱寶”的傳說是有點滑稽的,也漸漸地被人們忘卻了。只有那通貯存了“鬼說話”的御碑,因爲是塊堅硬的石頭,至今還在矗立着。

乾隆作爲一個皇帝、男人,爲什麼要躲進石頭裡哀惋說話呢?那得要說說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在這兒做了件什麼樣的事?

第十一章 姑嫂不接招第三章 蹬岸覓黛青第十八章  馬芹鬧嫁人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第五章 小店一攆客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八章 老廚說後患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十章 秀香訴沉冤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第十二章 府衙再擊鼓第十九章 四爺遭綁架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二十九章 飭河濟百姓第七章 地痞鬧小店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前言第三章 蹬岸覓黛青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三十章 天不收馬芹第三十一章 四爺是皇上第二十章 武館藏玄機第十八章  馬芹鬧嫁人第十三章 沉冤得昭雪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三十章 天不收馬芹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前言第二十六章 秀香勇獻身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第三十一章 四爺是皇上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十四章 卦叟又神侃第十章 秀香訴沉冤第十九章 四爺遭綁架第十九章 四爺遭綁架第三十一章 四爺是皇上第十八章  馬芹鬧嫁人第十八章  馬芹鬧嫁人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十一章 姑嫂不接招第十一章 姑嫂不接招第二十六章 秀香勇獻身第三十二章 京城開茶店第三十二章 京城開茶店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一章 御碑藏幻聞第十二章 府衙再擊鼓第十一章 姑嫂不接招第七章 地痞鬧小店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十九章 四爺遭綁架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三十三章 臨終訴衷腸第二十九章 飭河濟百姓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六章 小店再攆客第六章 小店再攆客第五章 小店一攆客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前言第二十一章 窨井囚天子第三十一章 四爺是皇上第一章 御碑藏幻聞第二十九章 飭河濟百姓第五章 小店一攆客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三十一章 四爺是皇上第二十二章 失水不如蟲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前言第二十六章 秀香勇獻身前言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前言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第十三章 沉冤得昭雪第一章 御碑藏幻聞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十三章 沉冤得昭雪
第十一章 姑嫂不接招第三章 蹬岸覓黛青第十八章  馬芹鬧嫁人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第五章 小店一攆客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八章 老廚說後患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十章 秀香訴沉冤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第十二章 府衙再擊鼓第十九章 四爺遭綁架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二十九章 飭河濟百姓第七章 地痞鬧小店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前言第三章 蹬岸覓黛青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三十章 天不收馬芹第三十一章 四爺是皇上第二十章 武館藏玄機第十八章  馬芹鬧嫁人第十三章 沉冤得昭雪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三十章 天不收馬芹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前言第二十六章 秀香勇獻身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第三十一章 四爺是皇上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十四章 卦叟又神侃第十章 秀香訴沉冤第十九章 四爺遭綁架第十九章 四爺遭綁架第三十一章 四爺是皇上第十八章  馬芹鬧嫁人第十八章  馬芹鬧嫁人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十一章 姑嫂不接招第十一章 姑嫂不接招第二十六章 秀香勇獻身第三十二章 京城開茶店第三十二章 京城開茶店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一章 御碑藏幻聞第十二章 府衙再擊鼓第十一章 姑嫂不接招第七章 地痞鬧小店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十九章 四爺遭綁架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三十三章 臨終訴衷腸第二十九章 飭河濟百姓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六章 小店再攆客第六章 小店再攆客第五章 小店一攆客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前言第二十一章 窨井囚天子第三十一章 四爺是皇上第一章 御碑藏幻聞第二十九章 飭河濟百姓第五章 小店一攆客第二十五章 重金贖乾隆第三十一章 四爺是皇上第二十二章 失水不如蟲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前言第二十六章 秀香勇獻身前言第二十三章 馬芹闖匪窩前言第二十四章 少女遭慘害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第十三章 沉冤得昭雪第一章 御碑藏幻聞第十七章 姑嫂大反目第二十七章 舉兵剿綁匪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十六章 秀香使騙術第十三章 沉冤得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