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摧枯拉朽(12)

紫禁城。

大殿之上的吳宗睿,臉上帶着愜意的笑容,拿起御案上面的三封奏摺。

“這是文儒、洪承疇和喬明俊寫來的奏摺,說清楚了整個遼東的戰事。。。”

“文儒率領的大軍,攻陷了遼陽城,斬殺了後金的莊親王濟爾哈朗之後,接着攻陷瀋陽,後金的禮親王代善斃命,還有被多爾袞廢掉的肅親王豪格,被關押在大牢之中,登萊新軍攻破城池的時候,豪格撞牆身亡,其次就是一直爲後金小朝廷賣命的范文程,自縊身亡,整個的瀋陽城池已經被登萊新軍完全掌控,城中的滿人權貴尼康和嶽東等人,都被斬殺。。。”

“喬明俊率領的六萬將士,經歷住了考驗,拼死抵禦了後金八旗軍對鎮北關的進攻,不過也付出了近兩萬人的傷亡,要知道這可是多爾袞和多鐸親自率領十多萬的八旗軍軍士,發起了對鎮北關瘋狂的進攻,喬明俊不簡單啊,爲朝廷立下了大功。。。”

“洪承疇率領的五萬登萊新軍將士,昨日抵達了鎮北關,與喬明俊會和了,這樣駐守鎮北關的登萊新軍將士接近十萬人,多爾袞的所有夢幻都破滅了。。。”

御輦之下的曾永忠、盧發軒和史可法等人,臉上都帶着笑容,他們很清楚,後金距離覆滅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吳宗睿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將三份奏摺放在了御案上面。

“我想,半個月的時間之內,後金的小朝廷和八旗軍就要徹底覆滅,不過北方的事情遠遠沒有結束,如何的管理好北方,是我們面臨的最直接的難題,後金統領北方有數十年了,統領瀋陽等地也快要三十年了,怎麼對待那些滿人,軍事上面的佔領只是第一步,管轄好地方纔是最爲關鍵的,內閣一定要考慮到北方的官員配備問題,我想還是要暫時設立一名遼東總督,潼關山海關以北的所有事宜,北方宜根據地形設立三個行省,從山海關到遼河以南設立一個行省,從遼河以東至鎮北關設立一個行省,鎮北關以北設立一個行省,名字我都想好了,就稱之爲遼寧行省、吉林行省,以及黑龍江行省。。。”

“三個行省的區劃圖,我大致標註了一下,明日工部派遣專人,前往實地踏勘,畫出詳細的地圖,內閣根據工部畫出的圖案,做出決定。。。”

“一個地方是不是穩定,關鍵在於人心,人心是不是能夠聚攏,關鍵在於官吏,所以派遣到北方的官員,至關重要,我想,由詹兆恆出任遼東總督,統管北方的事宜,三個行省的巡撫,務必派遣得力之人。。。”

“遼東之地剛剛收回,地方肯定不穩定,所以登萊新軍務必在遼東駐軍,至於說在什麼地方駐軍,此事交給文儒去考慮,他在北方征伐,熟悉情況。。。”

“山海關至遼陽一帶的駐軍需要大規模的調整,我想山海關駐紮一部分的軍隊,其餘地方基本不需要駐軍了,登萊新軍駐紮的地方,需要往北方大規模的調度。。。”

曾永忠等人聽得非常仔細,在這些異常重大的事情上面,皇上一般都會提前考慮好,內閣只需要根據皇上的決定去落實就好了。

“先生,全國一盤棋,今後南北的調度問題,內閣務必高度重視,南方肯定比北方富裕一些,這些年已經體現出來了,南方商賈偏多,糧食的產量比北方要高,稅賦也遠遠超過北方,所以內閣需要調劑一定的錢糧,支援北方,大明王朝的慘痛教訓,不能夠出現了。。。”

“內閣還要考慮,如何的改革科舉考試的制度,這些年,我們從西方引進了不少的學術,包括數學、天文、地理等等嗎,特別是火器方面的學識,務必要高度重視,朝廷也需要這方面的人才,以前我們沒有重視,譬如說火器方面的專家,朝中必須要有,不能夠總是做那些外行領導內行的事情,如果工部沒有人熟悉火器的知識,怎麼去指導火器局的事宜。。。”

“還有一點,內閣需要注意,就是信教的問題,基督教和天主教等等,總想着在南方和北方大規模的推廣,這個是不行的,我們信奉的儒家,不需要外面的交易,你們都記住,對我們有利的學識,我們全部吸納,對我們沒有好處的,堅決排斥。。。”

“等到我們將內部的事情基本理順了,我們還要往西方傳播我們的儒家思想,我們更要派遣大規模的船隊,前往西方去,以前的商貿交易,西方的商賈從我們這裡得到了大量的好處,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也需要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東西。。。”

“商貿交易,還是以物換物爲主,朝廷要告誡那些商賈,不要總是盯着黃金白銀,這些東西不能夠吃,擺着好看嗎,我們需要的糧食等物資,也可以從遠處運過來啊,如果說某些地方不准我們交易,那就展現出來我們的力量,讓他們同意和我們做生意。。。”

曾永忠等人情不自禁的擡頭看向了皇上,他們萬萬想不到皇上會說出來這樣的話語,依稀間他們記得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島所做的一切。

大概是發現了曾永忠等人的詫異,吳宗睿冷冷一笑。

“諸位,一國的力量是有限的,能夠創造出來的財富也只有那麼多,適當的從外界獲取一些財富,也是很正常的,當然,前面我說過了,往外傳播文化是最爲重要的,今後我們一定要將儒家思想傳播到西方去,傳播到所有的地方去。。。”

“內閣在商議對外交往事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點,不要弄那些虛的,什麼吹捧恭賀之類的,沒有多大的作用,不要被甜言蜜語迷惑了,有些地方的使者到大吳來,以爲說上幾句吹捧的話語,都能夠得到多少的賞賜,哼,這等空手套白狼的事情,我們可不做。。。”

“今後朝廷的對外交往,以實際利益爲主,如果希望得到我們的保護,那就繳納錢財,獲取到我們的保護,如果一定想得到朝廷的敕封,也可以考慮。。。”

“內閣的諸位,你們都是讀書人,禮義仁智信深入內心,不錯,我們與人爲善,但不代表別人可以糊弄我們,想要和我們打交道,就按照我們的規矩來,如果不願意,不勉強,又想着的好處,又想着不付出,這不可能,如果惹惱了,登萊新軍可以出擊教訓他們,你們記住一句話,犯我大吳者,雖遠必誅。。。”

吳宗睿的話語,讓曾永忠等人逐漸的挺直了身體,這裡面的意思,他們當然明白,一千多年前,強盛的大漢王朝,曾經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那個時候的漢王朝,無比輝煌,如今的大吳王朝,也正在這條輝煌的大路上前行。

吳宗睿終於說完了。

曾永忠抱拳開口了。

“啓稟皇上,太子殿下外出巡查已經有兩年時間,臣以爲,太子殿下應該要回到京城,參與朝中的諸多事宜了。。。”

吳宗睿揮揮手。

“太子外出歷練,算起來也就是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這遠遠不夠,今年我已經要求太子參與地方治理的事宜,三年的時間不能少,其實三年的時間遠遠不夠,太子必須要熟悉地方的事物,治大國如烹小鮮,太子如果不知道地方上的事宜,將來怎麼治理天下,此事你們不必再說了,皇后那裡我去說。。。”

曾永忠說完,盧發軒也抱拳開口了。

“皇上,商貿賦稅已經佔據府庫收入的六成以上,其中的兩成來自於海外貿易,臣建議,由戶部左侍郎主官商貿交易和商貿賦稅的事宜,戶部單獨設立商貿司,一方面規範商貿交易的事宜,一方面不斷調整商貿賦稅徵收的事宜。。。”

吳宗睿看着盧發軒笑了。

“路廷啊,看樣子你在南方的那幾年,學到了不少東西,不要多長的時間,商貿和文化,將要成爲朝中最爲重要的兩件事情,剛剛其實我都說過了,徵收商貿賦稅的條款,不要輕易的改動,不能夠因爲商賈賺錢了,就獅子大開口,適當的增加商貿賦稅是可行的。。。”

“如何增加商貿賦稅,今後還是多從海外貿易方面做文章,府庫的銀子還不多,我們的力量還不夠強大,我們力量的強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錢,二是軍事力量強大,三是文化的影響力巨大,做到了這三點,我們纔算真正的強大了。”

“如何做到這三點,是內閣需要重點考慮的事宜,這三年事情息息相關,不可分離,所以內閣需要統籌考慮,不可偏頗。。。”

說到這裡,吳宗睿站起身來了。

“先生,路廷,憲之,還有很多的事情等着你們,你們也要不斷的學習,今後你們遇見的新鮮事物會越來越多,很多的事情都需要你們做出決斷,如果你們都不熟悉,怎麼決斷,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明日的早朝,該要商議的事情,內閣擬出條陳來,言簡意賅,能夠當場作出決定的事情,不要拖延。。。”

第六百二十八章 閃電戰(2)第三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2)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梟雄末路(2)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事不小第一章 見性成佛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二十六章 奇怪的貨郎第八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掙扎(8)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樣才痛快第九百三十四章 治國策略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爲其主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第六百零五章 憂患悄然而至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二百零九章 遼東漢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添一把火第一百二十八章 過去的事第三百零二章 聲東擊西(1)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轟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輔易人(2)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五百零六章 死心塌地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話的力量第六百八十章 真心的建議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四百八十章 利好消息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一百四十六章 也算是威脅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第十五章 端倪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一百二十章 關心和鼓勵第十一章 縣衙第五百三十二章 睜一眼閉一眼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選擇(3)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嘆息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規矩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三百七十章 皇太極稱帝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末路(2)第九章 拜見先生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戰(3)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針對性部署(2)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勢漸成(2)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七十六章 大婚第六十章 吉榜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亂了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七百九十一章 鐵腕手段(2)第三百九十一章 絕處逢生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十八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持己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2)第三百五十二章 殘陽如血(4)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頓軍務(1)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五百零八章 衆人的決定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末路(4)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
第六百二十八章 閃電戰(2)第三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2)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梟雄末路(2)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事不小第一章 見性成佛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二十六章 奇怪的貨郎第八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掙扎(8)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樣才痛快第九百三十四章 治國策略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爲其主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第六百零五章 憂患悄然而至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二百零九章 遼東漢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添一把火第一百二十八章 過去的事第三百零二章 聲東擊西(1)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轟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輔易人(2)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五百零六章 死心塌地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話的力量第六百八十章 真心的建議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四百八十章 利好消息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一百四十六章 也算是威脅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第十五章 端倪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一百二十章 關心和鼓勵第十一章 縣衙第五百三十二章 睜一眼閉一眼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選擇(3)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嘆息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規矩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三百七十章 皇太極稱帝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末路(2)第九章 拜見先生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戰(3)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針對性部署(2)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勢漸成(2)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七十六章 大婚第六十章 吉榜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亂了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七百九十一章 鐵腕手段(2)第三百九十一章 絕處逢生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十八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持己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2)第三百五十二章 殘陽如血(4)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頓軍務(1)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五百零八章 衆人的決定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末路(4)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