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轟動

內閣首輔薛國觀遭遇到剛出任兵部右侍郎的宋學朱的彈劾。

這個消息在朝中引發了震盪。

議論是無法避免的,內閣以及兵部的不少官員,知曉宋學朱爲什麼會出任兵部右侍郎,他們自然而然的認爲這是宋學朱的反擊,他們相信宋學朱的反擊是得到了皇上支持的,薛國觀危險了,朝中其他官員不知曉具體的情況,紛紛猜測剛剛得到重用的宋學朱,爲什麼要彈劾內閣首輔薛國觀,難道是得到了皇上的支持。

總之,所有的議論,對於內閣首輔薛國觀都是不利的。

宋學朱的彈劾奏摺沒有公開,早朝的時候宋學朱遞上了彈劾內閣首輔薛國觀的奏摺,因爲事關重大,皇上沒有公開彈劾奏摺的內容,也沒有在偏殿議事的時候說及彈劾奏摺。

但這不意味着平安無事,一些私下裡的議論充斥在朝中,因爲宋學朱彈劾的理由頗爲充分,那就是內閣首輔薛國觀在調整官員等事情上面收受錢財。

應該說大明內閣官員貪墨錢財是異常秘密的事情,也是衆所周知的事情,譬如說在外地爲官的官員,想要調整到京城爲官,或者說想要保全自身的地位,必定在朝中找到靠山,而最靠譜的就是內閣官員,內閣首輔又是最爲引人關注的,否則也不會在每日朝廷休沐之後,有大量的官員前往內閣首輔的府邸前去拜訪。

再說京官想要外放爲官,爲了得到顯赫的位置,同樣會巴結內閣官員,他們的首選同樣是內閣首輔。

但這一切都是私下裡的交易,絕不能傳揚出去,如果內閣首輔或者內閣官員肆無忌憚的收受錢財,爲他人謀取官職,一旦被皇上知曉,結局往往很慘。

內閣首輔宋學朱喜愛錢財的事宜,朝中不少的官員知道,但大家都是道聽途說,那些給宋學朱送去錢財的官員,得到了提拔或者重用,他們打死都不會說,至於說那些品階太低的官員,根本巴結不到薛國觀,也就是聽說到某些傳聞,私下裡大肆的議論。

宋學朱以貪墨錢財的理由彈劾內閣首輔宋學朱,這在皇上登基以來還是第一次。

宋學朱是第一個因爲貪墨錢財被彈劾的內閣首輔。

這樣的事情,自然在朝中引發轟動。

朱由檢的臉色陰沉,御案上面擺着兵部右侍郎宋學朱的彈劾奏摺。

王承恩站在在一邊,臉上的神色也不是很好看。

經歷內閣首輔屢次的調整,經歷對朝中文武大臣屢屢的失望,王承恩已經成爲朱由檢最爲信任之人,朱由檢思考的大小事宜,王承恩幾乎都知曉。

內閣首輔薛國觀貪墨錢財,這在王承恩看來不是多大的事情,要說內閣首輔、內閣大臣包括六部尚書清廉如水,王承恩是絕對不相信的,畢竟他們的俸祿只有那麼多,需要維持的開銷太大,如果沒有其他方面的來源,肯定是入不敷出。

但薛國觀的膽子太大了,居然收取薊遼督師吳宗睿的錢財。

這是宋學朱彈劾奏摺裡面說的很清楚的事情。

到了這個時候,宋學朱是怎麼知曉此事的已經不重要了,身爲內閣首輔的薛國觀居然收取薊遼督師吳宗睿的錢財,在皇上看來等同於造反。

要知道皇上對於薊遼督師吳宗睿已經非常忌憚,這個時候薛國觀與吳宗睿之間有了錢財上面的接觸,皇上是不可能容忍的。

“承恩,朕沒有想到,薛國觀居然敢於收受吳宗睿的錢財,朕不敢想象,這薛國觀爲吳宗睿做了多少的事情,想到這裡,朕恨不得將薛國觀碎屍萬段。。。”

朱由檢陰森森的語氣,讓王承恩的身體都禁不住顫抖了一下。

朱由檢剛剛說完,王承恩跟着開口了。

“皇上息怒,臣知曉皇上的擔心,不過臣以爲,薛大人還不至於和吳宗睿勾結起來,算計皇上和朝廷,臣聽聞薛大人愛財,也收受過朝中不少官員的錢財,但都沒有形成多大的影響,臣以爲,皇上且不要因爲此事憂心忡忡。。。”

朱由檢點點頭,唯有王承恩這樣說,他才聽得進去,換做其他人,早就喝令皇宮裡面的侍衛押出去了。

“承恩,你說的有道理,錦衣衛和東廠沒有偵查到這些內容,朕剛剛也是想到了可能形成的後果,不過薛國觀是朕的內閣首輔,居然與吳宗睿之間有錢財上面的往來,朕無法容忍。”

“皇上說的是,臣也認爲薛國觀必須遭受到懲戒,不過臣以爲,薛國觀與吳宗睿之間有錢財上面的往來,此事想要獲取到證據,難度太大,薛國觀出任內閣首輔之後,吳宗睿並未到過京城,錦衣衛和東廠都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宋學朱大人彈劾薛國觀與吳宗睿之間有錢財上面的來往,怕是沒有確鑿的證據。”

朱由檢瞪大了眼睛,看着王承恩,若有所思。

王承恩對着朱由檢抱拳之後,繼續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朝中有些大人,怕是想着將此事挑大,巴不得皇上派人嚴查薛國觀與吳宗睿之間是不是有錢財上面的往來,一旦皇上派人調查此事,臣敢斷定最終是不了了之,無法拿到確鑿的證據,臣相信薛國觀也肯定不會承認此事。”

“皇上,三日前吳宗睿的奏摺已經抵達內閣,後金韃子在遼河以東集結了數萬大軍,準備對遼河以西發起大規模的進攻,西平堡、義州、廣寧和大淩河城都處於危險之中,朝中不少大人都知曉此事,偏偏這個時候,宋大人彈劾薛國觀與吳宗睿之間有錢財上面的往來,這樣做究竟是什麼目的。”

朱由檢的臉色再次變得陰沉,甚至有了一些驚懼。

“承恩,你的意思是說,朝中難道有與後金韃子勾結的奸細嗎。”

王承恩慌得再次對着朱由檢抱拳。

“皇上,臣不是這個意思,臣想要說的是,朝中的有些大人,根本就沒有想到中原,沒有想到遼東,沒有想到朝廷,沒有想到皇上,他們想到的就是自身的利益,臣甚至敢說兵部右侍郎宋學朱大人也是如此,其實錦衣衛從山東傳來的情報,對宋大人的評價的確不好,皇上力排衆議,讓宋大人出任兵部右侍郎,其實就是想着讓宋大人承擔起來重任,可惜宋大人根本沒有能夠明白皇上的苦心。”

“現如今中原局勢混亂,後金韃子又準備進攻遼東,如此情況之下,朝廷需要穩定,皇上才能夠運籌帷幄,應對一切的事宜,臣以爲朝中大人也應該這樣想,待到局勢逐漸的平穩下來,皇上才能夠騰出手來籌謀其他的事宜。”

。。。

朱由檢看着王承恩,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承恩,你是知道朕的想法的,你說的不錯,中原的局勢尚未穩定下來,遼東又起波瀾,這個時候,朕需要的是朝中穩定,朝中有些人的想法朕也是明白的,朕不會讓他們得逞,不過朕一定要懲戒薛國觀,你說說朕怎麼做纔好。”

王承恩鼻子有些酸,皇上太勞累了,朝中的事情太多,皇上難以找到真正的依靠,絕大部分的事情都需要親自操勞,一個人的精力有限,王承恩幾次都看到,皇上批閱奏摺的時候,碰在御案上面睡着了。

“皇上,臣覺得快刀斬亂麻,以貪墨錢財的理由罷免薛國觀內閣首輔之職,關進大牢之中,將影響降到最低,同時皇上給遼東下旨,嚴令薊遼督師府抗擊後金韃子,保證遼東的穩定,如此朝局不至於出現動盪。”

朱由檢略微思索了一下,不由自主的點點頭。

“承恩,你的這個建議不錯,宋學朱彈劾薛國觀的事情,瞞是瞞不住的的,吳宗睿肯定會知曉,後金韃子正要進攻遼東,若是吳宗睿這個時候心神不寧,消極應對,朕擔心後金韃子威脅到京畿之地,所以朕穩住吳宗睿,令登萊新軍必須要抵禦後金韃子,絕不能讓後金韃子入關作亂。”

王承恩連忙再次的抱拳行禮。

“皇上聖明,這方面臣還沒有想到。”

朱由檢有些疲倦的揮揮手。

“承恩,這些話就不要說了,朕本來僅僅擔心中原的局勢難以穩定下來,流寇李自成一直都在圍攻洛陽府城,偏偏文弱一時半會無法馳援洛陽府城,還有流寇羅汝才進攻南陽府城,流寇張獻忠朝着湖廣襄陽府城而去,這幾路的流寇,朕恨不得馬上剿滅他們。”

“中原還沒有穩定下來,遼東又出事情了,朕頭疼啊。”

“不說這些了,承恩,你下去吧,朕想着一個人靜靜。”

。。。

僅僅兩天時間,內閣首輔薛國觀被免去一切職務,剝奪一切的功名,直接投入到大牢之中,內閣次輔、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範復粹出任內閣首輔。

皇上的旨意很簡單,怒斥薛國觀身爲內閣首輔,辜負聖恩,貪墨錢財,禍亂朝政。

這件事情,在朝中引發了轟動,兵部右侍郎宋學朱彈劾薛國觀的奏摺僅僅呈上去兩天的時間,皇上就下旨了,不僅將薛國觀打入大牢之中,且剝奪了一切的功名,這是很罕見的。

只要不是傻子就會明白,這裡面絕不是薛國觀貪墨錢財那麼簡單。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九百八十章 科舉風波(8)第九百八十一章 籠絡人才(1)第八百零六章 這算是運氣嗎第六百二十七章 閃電戰(1)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九百三十五章 聒噪之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穩定南方(4)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裡的變化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七百七十三章 氣量與格局第六百四十二章 開始佈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確職責範圍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六百七十四章 獨當一面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六十九章 獨立指揮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三十八章 真的過分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鐵腕手段(5)第八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2)第六十五章 膽子太大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十二章 緣起緣落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四百五十六章 爭執和決斷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孤膽英雄(2)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七百零九章 掌控山東(14)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設伏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七百九十四章 鐵腕手段(5)第七百零三章 掌控山東(8)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九百一十四章 盤剝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楔子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態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懼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勝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九百三十三章 定鼎之戰(17)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八百二十章 無奈的放棄第六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三十章 被動與主動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四百四十四章 皇上的聖旨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2)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勝第八十九章 立志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四百零一章 習慣性懷疑第五百八十一章 瘋狂交易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一百五十四章 職權範圍第五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想法(2)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四百零五章 薊遼督師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七章 真正的變化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掙扎(3)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的憂慮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四百六十七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關鍵第六百零八章 都不簡單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勢漸成(2)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納百川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梟雄末路(2)第六百七十四章 獨當一面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四百零二章 針尖對麥芒(1)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場空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九百八十章 科舉風波(8)第九百八十一章 籠絡人才(1)第八百零六章 這算是運氣嗎第六百二十七章 閃電戰(1)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九百三十五章 聒噪之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穩定南方(4)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裡的變化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七百七十三章 氣量與格局第六百四十二章 開始佈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確職責範圍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六百七十四章 獨當一面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六十九章 獨立指揮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三十八章 真的過分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鐵腕手段(5)第八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2)第六十五章 膽子太大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十二章 緣起緣落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四百五十六章 爭執和決斷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孤膽英雄(2)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七百零九章 掌控山東(14)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設伏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七百九十四章 鐵腕手段(5)第七百零三章 掌控山東(8)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九百一十四章 盤剝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楔子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態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懼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勝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九百三十三章 定鼎之戰(17)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八百二十章 無奈的放棄第六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三十章 被動與主動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四百四十四章 皇上的聖旨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2)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勝第八十九章 立志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四百零一章 習慣性懷疑第五百八十一章 瘋狂交易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一百五十四章 職權範圍第五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想法(2)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四百零五章 薊遼督師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七章 真正的變化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掙扎(3)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的憂慮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四百六十七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關鍵第六百零八章 都不簡單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勢漸成(2)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納百川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梟雄末路(2)第六百七十四章 獨當一面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四百零二章 針尖對麥芒(1)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