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對策(二)

楊永泰把南京的蓋子揭開除了讓安恩溥、樑岱有些驚訝外,卻沒有對嚴重、滕傑、唐縱等人產生多大的衝擊。

“目前我們應該儘快瞭解南京的情況,然後才能決定我們的策略。”楊永泰鄭重的說,他心裡有些着急又很無力,如果何應欽勾連藍衣社和CC系,那麼勢必要犧牲政學系,而他楊永泰將首當其衝。他眼中透着焦慮,語氣變得有些急促:“文革,應該立刻派人去南京。”

莊繼華沒有回答,他想要的基本上都找到了,他一直沒透露他的真實想法,他有全套方案,他自信這個方案能給他的團體帶來最大利益,但之前,他必須確定,這個團體中每個人的態度。現在他看到了,李之龍、王小山、花春等人是絕對支持他的,他們根本不管其他,只准備執行他的決定。而嚴重有過短暫的動搖,現在他是支持他的,也準備按照他的決定做事;楊永泰開始的態度讓他迷惑,不過如果蔣介石不在了,他會成爲他的臂助,洪君器和滕傑開始變成他堅定的支持者,唐縱的態度迷惑而不解,他不應該表現得這樣強烈,這與他往曰的沉穩形成宣明對比;剩下的安恩溥、樑岱、王賡、蕭毅肅幾人則是國民黨系統核心圈子之外的人物,他們現在還在觀望;讓他看不清的是俞大維,從開始到現在,他沒說一個字,得知西安事變之初,也僅僅是皺皺眉頭。

“俞兄,你有什麼意見。”今天這個會,莊繼華必須把每個人的態度都搞清楚,俞大維嚴格的說算不上他的下屬而是他的同盟者,但只要在渝城,他今天就必須表態。

俞大維苦澀的搖搖頭,他的內心並不像他外表那麼平靜,而是非常震驚,他的學識讓他控制住了感情的外泄。隨着會議的進行,特別是李之龍講話後,他開始感到這裡面非常複雜,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他實際上只是一名技術官員,很少真正涉入政治。現在莊繼華問到頭上來,他感到很爲難。

“文革,按照我的原意是平叛,可在田和楊市長這樣一說,我就不知道該怎樣做了,我想聽聽你的。”俞大維實話實說。

莊繼華慢慢站起來,他的眼光掃視全場,用罕見的嚴肅說:“西安事變,委員長生死不知,這場事變必然計入中國歷史,影響中國歷史的發展。事情發生了,就必然要解決,怎麼解決,我以爲這取決於委員長的生死,如果委員長遇害,平叛是唯一的選擇;如果委員長尚活着,那麼事情就很複雜了。可委員長是生是死呢?我們不知道,”說到這裡,莊繼華看了看楊永泰、嚴重和唐縱,他的神情都很緊張。

“但我們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中判斷,”莊繼華接着說:“張楊提出八項主張,這八項主張,有一個共同目的,就停止內戰,團街全國各階層,準備抗戰。注意,這裡面張楊沒有提出任何個人要求,也沒有向中央提出什麼小團體要求。但他們畢竟提出了要求,說明他們準備與中央談判,而他們也清楚,要談判,前提就是委員長還活着。”

莊繼華肯定的判斷立刻把室內衆人的情緒調動起來,唐縱和滕傑交頭接耳,洪君器和李之龍也忍不住低聲交談。楊永泰的兩眼放光,嚴重卻頻頻點頭,顯然認可他的判斷。

“但是,”莊繼華的一個但是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委員長能不能活着回來,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我的意見是任何決策都要保證一個結果,那就是必須能保證校長能活着回到南京。我們的態度就是這個。”

沒等其他人發問,莊繼華就接着說:“我回國就是回來抵抗曰本侵略的,而要成功抵抗曰本侵略,委員長是我們唯一的領袖,唯一的領導人,是不可或缺的,他決不能受到任何傷害,”莊繼華的聲音越來越大:“辛亥革命以來,我們國家一直缺少一個核心,一個受到全國各階層民衆公認的核心;經過二十五年的戰爭,這個核心出現了,現在無論地方勢力,還是社會各階層國民,都承認委員長的領導人和核心身份。同志們,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旦這個核心消失會出現什麼?中央會分裂,國家會分裂,內戰不是停止,而是擴大;那麼誰會得益呢?只有曰本人,曰本人會趁機吞併整個中國,我們就會淪爲亡國奴!”

莊繼華說到這裡渾身上下散發着強大的氣勢,他望着窗外遠方,彷彿要穿透初冬薄霧:“暢卿先生說得對,張楊肯定會找共C黨,而南京也…,所以校長能否回來還存在很大變數。”莊繼華繼續分析道:“所以我們的一切工作要以促成委員長從西安回到南京爲目的。”

“南京肯定有人有別的想法,但有一個人,是絕不會放棄校長的,她一定會用她的全部力量來保證校長回到南京,這個人就是師母宋美齡。”莊繼華開始揭開他的方案的一角。他的話剛落,楊永泰頓時露出一絲笑容,他感到很欣慰,莊繼華在政治上已經完全成熟了,這個選擇可以說是一點風險都沒有,而一旦蔣介石從西安回來,收益將是無比巨大。

楊永泰看看周圍的人,他發現除了李之龍外,其他似乎還沒明白或者只是似懂非懂,於是他對李之龍更加高看一眼,但對莊繼華卻是佩服,因爲這個選擇連他都沒想到。

“師母手上的力量卻很少,她只能依靠校長的影響力去影響中央的決策;所以我們表示對師母的支持。諸位明白了嗎?”莊繼華最後說。

“明白了,”李之龍首先說:“接下來我們怎麼做呢?”

“唐縱,”莊繼華首先給唐縱分配任務:“你要與戴笠保持聯繫,記住要他通報南京的局勢。”

唐縱點點頭答應,站起來就要走,但莊繼華制止了他,然後又讓花春去聯繫徐恩增,王小山與中央黨部保持聯繫。

“南京的情況,二十四小時內,我要知道。你們立刻去吧。”

唐縱王小山花春三人走後,莊繼華又說:“宮秘書,記錄,第一封電報,發給南京軍政部,行政院,中央委員會,內容:驚聞西安鉅變,委員長蒙塵,職等憤怒莫名,職率川滇十萬健兒,隨時待命,以供驅策。落款:西南開發工作隊”

這封電報曖昧不已,莊繼華接着說:“第二封電報,給軍政部部長何應欽。何老師,校長身系國家民族安危,中央一切決策均應以保證校長安全回來爲首要,尊重師母宋美齡女士的意見。落款學生莊繼華。”

“第三封電報,給憩廬,宋美齡。聞校長蒙塵,學生驚恐憤怒,學生願以川滇兩省十萬健兒支持師母的任何決定,但有驅策,學生定效死力,不負所托,望師母保重。另,學生定會穩定西南,不讓其出任何混亂,並保證劉湘等川中勢力支持師母。”

高明,高明,楊永泰在心裡爲莊繼華鼓掌,第一封是發給西安張楊和其他地方勢力看的,同時向中央展示他的實力;第二封電報是警告,警告何應欽不要有非分之想;第三封電報纔是真正的,莊繼華向宋美齡提供了她最想要的東西,地盤和軍隊的支持;而且有了前兩封做鋪墊,宋美齡在南京說話纔有分量。

不過讓楊永泰有點擔心的是,劉湘他們和雲南的杜聿明會這樣聽莊繼華的嗎?就在他疑慮時,魯瑞山進來在莊繼華耳邊低聲說了兩句,莊繼華點點頭,然後想了想對楊永泰和嚴重說:“你們二位是中央委員,也應該有個態度,特別是楊市長,有什麼電報的話,可以就在這裡發,也可以回去發。你們斟酌,我去去就來。”

說完莊繼華起身離去,楊永泰和嚴重互相看一眼,嚴重笑笑說:“我沒什麼電報要發的,我是西南開發隊的一員,文革的態度就是我的態度。”

“我是肯定要發一個的,”楊永泰嘆口氣說,實際上他心裡早就打好主意,這次與莊繼華共進退,莊繼華怎麼做他就怎麼做,莊繼華怎麼說他就怎麼說。

李之龍這時開口:“除了對外,還有內部,西安事變勢必造成開發隊和渝城市民,以及士兵的思想混亂,暢卿先生、嚴老師、俊夫,你們恐怕都得寫篇文章,文章的調門不要太高,不要殺氣騰騰,一箇中心,強調校長對抗戰的作用,要求張楊保證校長的安全,並儘快無條件釋放校長。而黨部、三青團、軍隊要組織起來,學習這些文章。”

楊永泰和嚴重點點頭表示接受,滕傑也沒說什麼,安恩溥和王賡有點意外的看到藍運東和樑岱若無其事的答應了這明顯有上級口氣的命令。他們來的時間太短,還沒明白李之龍在開發隊中莊繼華副手地位,而軍隊同樣屬於開發隊。

杜聿明也是被值班參謀叫醒的,他睡意朦朧的接過電報,看過之後,所有睡意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不過他採取的方式卻與莊繼華完全不同,他沒有首先通知省主席李烈鈞,而是首先把範漢傑和王國斌張力輝司徒非這幾個值得信任的人叫到警備司令部商議。

在這個小範圍會上,範漢傑提議仿照慣例由杜聿明領銜發個通電,王國斌卻反問莊繼華是什麼態度?杜聿明表示莊繼華除了通知以外,其他沒有任何意見;張力輝聽後很乾脆的說不用討論發什麼,我們西南開發隊的人,一切行動聽從莊隊長的安排。

張力輝的話得到王國斌的響應,杜聿明和範漢傑也若有所思,司徒非表示謹慎的支持,於是杜聿明電告莊繼華,雲南警備司令部隨時待命,聽後莊繼華的調遣,這也就是魯瑞山進來悄悄向莊繼華報告的東西。

莊繼華對杜聿明的態度很是滿意,他隨即電告杜聿明,不要做任何動作,保證雲南穩定是首要目標;保持雲南穩定的首要因素是李烈鈞和盧漢,三十八軍的實力雖然不如六十軍,但他們是雲南本地人,在地方上的影響力要遠超六十軍,一旦盧漢在這個時候起了別的想法,雲南必起動亂;對抗盧漢的人物就是李烈鈞,李烈鈞對雲南上層人物有較高的影響力,要充分利用這個影響力,保持雲南的均衡穩定。

隨後莊繼華又把自己對解決西安事變的設想和對策一一詳細告訴杜聿明,告訴他在雲南省政斧討論此事時,爭取在結論上要與渝城保持一致。

杜聿明看完電報後長出一口氣,他算是明白了他根本不能獨領一方,他沒有那個政治才能。

“按照文革的意見辦,範大哥,你留守警備司令部,王國斌,你的部隊進駐昆明;張力輝、司徒非,你們立刻返回部隊,外鬆內緊,隨時準備開拔。我去見李主席。”

渝城昆明忙碌時,成都也沒閒着,劉湘得到的消息比莊繼華還早幾個小時,他在西安的代表在張楊發動之後不久就給他發來電報,通告西安事變的消息。

自從中央入川之後,劉湘加強了與國內其他地方勢力的聯繫,兩廣事變期間,陳濟棠李宗仁的代表就曾秘密到成都;張學良在成都期間也與劉湘會晤過,他們在南京的代表也曾私下裡聯繫,最後雙方互派代表。除了與張學良外,劉湘還與馮玉祥、閻錫山、何健、韓復渠度建立了聯繫,馮玉祥還派有三個代表在劉湘身邊。

劉湘接到電報後,立刻把所有幕僚,包括從南京返回,現任省政斧秘書長的鄧漢祥,以及鄧錫侯、田頌堯兩位大員請到他家中,商議對策。

“張漢卿好大的膽子,”一聽說張楊的舉措,喬毅夫就倒吸口冷氣,然後就問道:“他們抓住蔣介石沒有?”

(未完待續)

第六節 救亡(六)第一節 奪軍(七)第十節 暗棋(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七節 生機(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八節 刺廖(九)第二節 空軍(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六節 和約(一)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九)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八節 轉折(三)第一節 遏制(十)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三節 會戰(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九節 轉機(三)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七節 曙光(十)第五節 曙光(五)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一節 突破(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五節 海關(二)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二十八節 舒心第二節 起航(二)第五節 積聚(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四節 陰雲(四)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三節 前哨戰(三)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一節 蟄伏(十)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五節 圈套(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七節 生機(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八節 刺廖(六)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九節 轉機(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一節 奪軍(十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五節 反擊(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一節 湖議(二)第一節 諜影(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二節 投敵(八)第二節 川軍(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二)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三節 魅影(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八節 天火(五)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一節 返川(三)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一節 法幣(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
第六節 救亡(六)第一節 奪軍(七)第十節 暗棋(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七節 生機(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八節 刺廖(九)第二節 空軍(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六節 和約(一)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九)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八節 轉折(三)第一節 遏制(十)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三節 會戰(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九節 轉機(三)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七節 曙光(十)第五節 曙光(五)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一節 突破(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五節 海關(二)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二十八節 舒心第二節 起航(二)第五節 積聚(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四節 陰雲(四)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三節 前哨戰(三)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一節 蟄伏(十)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五節 圈套(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七節 生機(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八節 刺廖(六)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九節 轉機(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一節 奪軍(十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五節 反擊(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一節 湖議(二)第一節 諜影(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二節 投敵(八)第二節 川軍(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二)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三節 魅影(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八節 天火(五)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一節 返川(三)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一節 法幣(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