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

斯大林打起了感情牌和利益牌,他認爲俄國在歷史上受到的兩次入侵都是經過波蘭,俄國要消除威脅,必須關上波蘭這道門。

“要消除這個威脅,不能是俄國,更重要的是波蘭內部,只有波蘭人民起來,才能消除威脅,才能保證長久和平。”

斯大林的這兩張牌起作用了,丘吉爾發現羅斯福顯然被打動了,他心裡非常沮喪,在整個戰爭中,由於蘇俄發揮的巨大作用,羅斯福幾乎對斯大林的要求沒有拒絕,除了在剛纔東北問題上。

丘吉爾決定讓一步:“如果是這樣,我建議,在戰後,由波蘭人民自行投票決定,他們選擇那個政斧。我們不能代替他們做決定。”

沒想到斯大林立刻表示同意,丘吉爾心中哀嘆,他當然清楚斯大林爲什麼會如此爽快,很顯然,波蘭將在蘇軍佔領下投票,這個投票會有公正姓嗎?

隨後,美軍參謀長馬歇爾和英軍參謀長布魯克先後發言,闡述霸王行動的構想,斯大林對此表示滿意,他宣佈當盟國在法國登陸時,蘇軍將在東線予以配合。

斯大林話鋒一轉:“我相信在我們三大國的共同努力下,戰爭會比較順利,讓我擔心的是亞洲戰場,曰本還有很強的實力,我們的主要力量在歐洲,亞洲戰場主要是美國的海軍和中國的陸軍,我注意到,在中途島戰役後,美國海軍已經逐步佔據上風,可在陸地上,中[***]隊雖然取得一些勝利,可中[***]隊的戰鬥力並不令人放心。”

羅斯福和丘吉爾立刻與剛纔斯大林的要求聯繫起來,羅斯福皺起眉頭,他心裡有些不高興,他認爲自己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斯大林爲何還要堅持從東北獲得利益?

“斯大林先生,”丘吉爾在波蘭問題上再度失手,他極力想挽回顏面,便冷冷的提醒斯大林道:“中[***]隊消滅的曰本人是蘇軍的幾十倍。”

“對於這點,我承認,”斯大林絲毫沒有生氣的表示:“不過,那是因爲我們受到德國牽制的緣故,首相先生,我之所以認爲中[***]隊不那麼令人放心,原因在於,中國不像我們,從根本上說,中國存在的內亂是影響他們的最大變數。”

丘吉爾遲疑了,沒有立刻反駁,他看了眼羅斯福,羅斯福正面無表情的望着斯大林,看不出他在想什麼。

斯大林說了這麼多的原因是提醒羅斯福和丘吉爾,不要以爲僅靠中國便能解決曰本,不要忽略了我們蘇俄,接下來要什麼自然不言而喻。

“正如波蘭是侵略俄國的通道一樣,東北也是侵略俄國的前進基地,要關閉這個前進基地,僅靠中國人是不夠的,必須由俄國和美國施加影響。”

斯大林將他的要求又改頭換面提出來,不由這次他拉上了美國:“我建議,將旅順國際化,由中美蘇三國聯合共管,大連爲不設防港口,至於南滿鐵路可以交還中國政斧,不過中東路是曰本從俄國手中強行買走的,必須歸還俄國。”

會議再度陷入沉寂,羅斯福和丘吉爾均不開口,斯大林也穩坐釣魚臺,窗外的的天色漸漸變暗,不知不覺中,晚霞已經只剩下一點餘暉。丘吉爾心中分佈式滋味,斯大林的方案將英國完全排出在外。

“美利堅合衆國在東北沒有利益,”羅斯福終於開口,他的菸嘴上又點上一支菸:“斯大林先生,合衆國可以支持您在中東路的態度,但僅限於道義的支持,至於其他,我認爲,您必須和委員長先生談判。”

丘吉爾心中一震,羅斯福居然再次讓步,這讓他有些驚訝,也有些埋怨,羅斯福對斯大林太寬容了,要知道美國每月有上百萬噸物資運入蘇俄,斯大林不會不知道,美國物資對他們的幫助有多大。

斯大林輕輕鬆口氣,勉強可以接受這個結果,羅斯福剛纔的態度已經表明,美國不會介入未來的中蘇衝突,只剩下中國事情便好辦得多。

“我認爲,我們可以簽署一個秘密條約。”

“不,德黑蘭會議不會有任何秘密條約,”羅斯福當即反對,霍普金斯轉告的話還言猶在耳:“特別是針對某一盟國的。”

羅斯福心中極其不安,他不知道自己爲了安撫斯大林作出的讓步會在蔣介石那裡引起什麼反響,於是他決定將蒙古問題敲定。

“斯大林先生,關於蒙古問題,我認爲在戰後,應該由蒙古人民自行決定,您同意嗎?”

斯大林沉默了下,最終點點頭:“我同意,我認爲可以在戰後由蒙古人民投票決定是讀力還是其他。”

丘吉爾見縫插針立刻逼問了一句:“蒙古不會成爲蘇俄的加盟共和國吧?”

“當然不會。”斯大林毫不含糊的答道。

蔣介石最終還是取消了晚宴,他心中疑惑不定,那種被出賣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整個晚上他都心神不定,連累在旁邊看書的宋美齡也無法安心。

“達令,沒什麼大不了,羅斯福不會給斯大林讓步的。”

宋美齡很清楚蔣介石的不安來自那裡,如果失去羅斯福的支持,中國將面臨蘇俄的巨大壓力,以中國目前的實力很難抗拒這個壓力。就算搶先佔據南蒙古,蘇俄也可以不顧兩國還是盟友,向中[***]隊發動進攻。

蔣介石沒有答話,宋美齡的安慰沒起絲毫作用。整個代表團駐地都籠罩在一團不安中,陳誠白斯同王寵惠林蔚沒有回自己的房間,而是在小院一角輕聲交談。這個小院很有伊斯蘭園林特色,原來是伊朗一位鉅富的別墅,後來賣給美國人,美國政斧乾脆將其作爲大使館。

陳誠林蔚主要考慮的是軍事,白斯同王寵惠主要考慮外交,陳誠很快便察覺,如果要執行蔣介石的計劃,國內必須向GCD讓步,才能抽出部隊向蒙古進軍。發現這點後,陳誠爲難了,林蔚聽陳誠解釋後,也感到很棘手,蔣介石對GCD的態度是他們最忌憚的。

王寵惠和白斯同則比較樂觀,倆人都認爲,如果佔領南蒙古,斯大林就毫無辦法,他不可能在戰爭期間向中國進攻,一旦等到戰後,羅斯福將不再需要蘇俄,對中國的支持力度勢必大增,到時候簽訂個同盟協定便可威懾蘇俄,蒙古實現迴歸是完全可能的。

霍普金斯和哈里曼的到來打破了小院的平靜,不過,蔣介石沒有讓陳誠他們參與會談,一個多小時後,蕭贊育才請陳誠他們到蔣介石的客廳。

陳誠進來後便發現,蔣介石的臉色黝黑,目光中有掩飾不住的憤怒和失望,宋美齡同樣失去了樂觀。霍普金斯帶來的消息便是下午會議的結果,霍普金斯沒有告訴斯大林對東北的企圖,不過卻暗示斯大林要在戰後收回中東路,而羅斯福拒絕插手。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震驚了蔣介石,他完全沒想到斯大林居然如此無恥,東北是進攻蘇俄的基地,那麼俄國遠東何嘗不是進攻東北的基地。

“無恥!”蔣介石從牙縫中蹦出兩個字。

陳誠林蔚王寵惠無不憤怒異常,陳誠迅速建議:“委員長,羅斯福那裡我們已經不能指望了,我們只能靠自己。”

“辭修說得不錯,江南戰區的兵力再抽調兩個集團軍北上,”林蔚建議道:“我們搶先光復東北,斯大林要想得到中東路,要問我們答應不答應。”

白斯同卻比較沉着,此刻也建議道:“委員長,從意識形態上說,美英沒有理由支持蘇俄,戰爭一旦結束,美英就會因歐洲利益與蘇俄發生衝突,那時他們便會轉而支持我們,委員長,我建議,明天繼續參加會議,這主要是確保美國不進一步支持蘇俄,以及德黑蘭會議公報,以及曰本的戰爭賠款分配,至於其他的,我們回國後再作計劃。”

“白秘書所言甚是。”王寵惠支持白斯同:“委員長,就目前來看,羅斯福還沒有完全倒向蘇俄,他讓霍普金斯來通知我們便是證明。”

王寵惠的話讓蔣介石稍稍平靜,現在沒有了美國的支持,他必須自己面對強大的蘇俄,鐵腕的斯大林。除了外部的威脅外,還有內部的延安、始終只是同伴的李宗仁白崇禧、有可能變成對手的鄧演達李濟深,已經奄奄一息卻隨時可能還魂的各地軍閥。

蔣介石推開門,走到院子中,望着漆黑的夜空,那些閃亮的星星,在夜空中不斷眨眼,帶着腥味的風從大海的深處吹來,他長吸口氣,品味這風,這夜。

“投身革命三十多年,追隨過陳都督,總理,有過成功,有過失敗,革命形勢從未如此好過,”蔣介石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只要堅持抗戰建國,堅持社會改革,將中國人凝聚在一起,消滅GC主義,抵禦外辱,,必定實現民族復興!”

最後一天的會議波瀾不驚,已經打定主意的中蘇兩國也不再提什麼要求,雙方按照羅斯福的意願簽署了《中美英蘇關於蒙古問題決議》,在這個決議中,四國首腦宣佈,在戰後對蒙古實行共管,兩年後由蒙古人民自行決定讀力或歸屬中國,在共管期間,由中蘇負責蒙古的曰常管理。

這個決議看上去中國佔了點便宜,畢竟蒙古已經脫離中國有二十二年之久,可實際上,中國吃了大虧,蒙古此前在法理上依舊屬於中國,當今世界只有蘇俄和曰本承認了蒙古。

德黑蘭會議最重要的決定便是《德黑蘭宣言》,在這個宣言中,四國首腦宣佈四大國將一致對德曰作戰,絕不中途單獨締結合約,德曰必須無條件投降,盟國將在戰後設立國際戰犯法庭審判德曰戰爭罪犯。

此外還有個附屬產品,四國通過了一個關於伊朗的宣言,四國承諾保證伊朗的讀力和自由,尊重伊朗的領土完整,在戰後英國和蘇俄將撤出他們在伊朗的軍隊。

蔣介石帶着希望和失望離開德黑蘭,返回中國,他在緬甸略作停留,視察了緬甸的遠征軍,他告訴俞濟時,要警惕英國人和美國人,緬甸以防守爲主,如果要進攻,一定要慎重。

(未完待續)

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七節 閃電(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八節 日薄(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二節 重建(四)第一節 諜影(二)第五節 反擊(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七節 風暴第二節 川軍(七)第一節 突破(四)第十節 撤退(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二節 重建(二)第七十節 密商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二節 川軍(六)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二節 山城霧(二)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五節 雲集(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十節 餘波(三)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八節 刺廖(八)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六節 和約(五)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一節 蟄伏(十)第一節 黨爭(五)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一節 奪軍(十)第三節 戰鼓(四)第一節 遏制(十)第五節 反攻(三)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三節 會戰(十四)第一節 蟄伏(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五節 突擊(五)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一節 挽弓(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二節 重建(二)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七節 風波(十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一節 破冰(一)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八節 天火(九)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一節 挽弓(六)第一節 挽弓(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一節 法幣(四)第八節 九變(一)第七節 鎮藍衣(一)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四節 外交(十)第一節 遏制(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
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七節 閃電(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八節 日薄(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二節 重建(四)第一節 諜影(二)第五節 反擊(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七節 風暴第二節 川軍(七)第一節 突破(四)第十節 撤退(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二節 重建(二)第七十節 密商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二節 川軍(六)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二節 山城霧(二)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五節 雲集(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十節 餘波(三)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八節 刺廖(八)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六節 和約(五)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一節 蟄伏(十)第一節 黨爭(五)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一節 奪軍(十)第三節 戰鼓(四)第一節 遏制(十)第五節 反攻(三)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三節 會戰(十四)第一節 蟄伏(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五節 突擊(五)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一節 挽弓(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二節 重建(二)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七節 風波(十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一節 破冰(一)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八節 天火(九)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一節 挽弓(六)第一節 挽弓(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一節 法幣(四)第八節 九變(一)第七節 鎮藍衣(一)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四節 外交(十)第一節 遏制(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