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

夜色昏暗,漢水在靜靜流淌,繁星在水面盪漾,風吹散了濃烈的硝煙和血腥,大地在最後一絲殘陽消失後,變得平靜。兩支軍隊在一天的廝殺後,終於停下來舔舐身上的傷口。

三十多條小船,悄悄在西岸放下,河岸上,內山衝整齊隊伍莊重的行了軍禮,身後的軍官也齊齊敬禮,站在隊列前的軍官莊重的回禮,然後轉身一言不發的揮手,士兵們排隊上了小船,小船開始向東岸劃去。

整個過程,沒有人開口,只有漢水輕輕拍岸的聲音,內山放下手臂,秋山力以爲他要回城,可內山沒有動,依舊靜靜的站在那裡,注視着正逐漸消失在黑暗裡的船隊。

“師團長。”秋山力等了會,內山依舊沒有回去的意思,便上前提醒道。

內山頭也沒回:“不用着急,城外已經安排好了,再等會。”

岸上第二梯隊正在下水,而在另外一邊,工兵聯隊已經開始按照計劃開始架設浮橋,浮橋必須在天明前架好,部隊必須在兩個小時內全部渡過漢水,然後迅速南下。

從早晨到現在,先是神田,後是阿南惟幾,相繼來電,到下午,神田幾乎每半小時就來一份電報,催促內山儘快過河,同時警告他,支那軍正從四面包圍過來,如果今天不能渡河,明天就算渡河成功,兩軍也很難匯合。

大半個小時後,對岸傳來一陣槍聲,內山默默的聽着槍聲,對岸的支那軍不是什麼正規軍,而是保安旅,戰鬥力肯定不高,但人數卻不少,負責強渡的第一批部隊由大隊長西浦田敏親自率領,他們擔負着爲全師團殺開一條血路的重任。

對面的槍聲越發激烈,讓內山有些欣慰的是,沒有炮聲傳來,說明對岸的支那軍沒有炮兵,部隊強渡的傷亡會小很多。第二梯隊已經離岸,正全力划水,向槍聲激烈的地方駛去。

“回城。”內山轉身跨上戰馬,向城內奔去,對岸打響,城外的支那軍肯定會有所動作,城內還必須做出安排。秋山力和一羣參謀跨上馬緊跟在後面,向黑黝黝的城門奔去。

“報告師團長,挺身隊已經做好戰鬥準備。”剛到指揮部,輕重兵聯隊長川島便來報告,內山跳下馬,幾步走到川島身邊。

“辛苦您了。”內山沒有行軍禮,而是向川島深深一躬,川島一支手臂已經被彈片削去,斷臂處被緊緊包紮在一起,身後整齊的站着數百名傷兵。

內山沒有低估師團面臨的困難,即便渡過漢水,將支那軍隔絕在西岸,師團的處境也只是暫時輕鬆。首先,東岸已經解決了三十九師團的支那軍,絕不會眼睜睜的看着他與神田匯合;其次,前期作戰,除了陣亡的士兵外,還有接近兩千名輕重傷員,這些傷員勢必影響師團的行進速度;第三,後勤通路被切斷後,師團完全依靠儲存的彈藥作戰,經過這幾天的作戰,彈藥消耗已經很大,炮彈已經不足一個基數,有些部隊的子彈已經開始控制使用。

這些困難中最難處理的是傷員,不帶傷員,對士氣影響很大,可要帶上傷員,勢必影響部隊行動速度。就在內山左右爲難時,川島代表所有傷員向師團請求,由他們組成挺身隊,負責爲全師團斷後掩護。

內山秋山力完全明白這意味着什麼,這些傷員不可能再回來了,他們沒有重炮,沒有補充,缺少彈藥,以殘破之軀抵抗如狼似虎的支那軍,支那軍會死死咬住他們,至到將他們全部咬死。

“爲了聖戰,爲了帝國,我等願肝腦塗地,閣下,請派人把一些傷員擡到他們的位置。”川島的目光堅毅,單臂下垂,依然保持軍人莊重的儀表。

秋山力強忍差點涌動而出的眼淚,轉身下令,把部分不能行走的傷員擡到川島指定的位置,所有官兵,全體肅立,向挺身隊的傷員們莊重行禮。

“敬禮!”川島大聲下令,傷員們舉起左手或右手,撐着柺杖,睜開左眼或右眼,向內山行最後的軍禮。

內山的眼淚再也忍不住,刷刷下落,川島的臉上露出笑容:“諸君,我們在靖國神社等候,祝願帝國武運長久!”然後轉身喝道:“出發!”

傷員隊伍緩慢的向城內各個要點走去,而川島則要親自帶領部分傷員出城,在城外建立陣地,遲滯支那軍的攻擊。

槍聲驚動了西岸的中[***]隊,西線的中[***]隊很快展開進攻,不過讓內山稍許欣慰的是,南面的中[***]隊卻沒有行動,內山不是很擔心西線的一零一軍。

一零一軍與十三師團一樣,從戰役開始便開始作戰,以一軍之力,力抗四個曰軍師團,部隊傷亡比較大,戰鬥力下降嚴重。

但內山很快失望了,一零一軍強渡蠻河,一零六師進攻郭家州,一零四師繞道灰窯,一零五師卻繞道更北面的黃家嶺,一舉突破蠻河。渡河後,林意沒有插向灰窯,而是直奔趙家營,從宜城北面進攻包抄過來。

在這種情況下,內山只能冒險從南面抽調部隊到北線,阻擊一零五師的突擊。

戰火再度撕裂夜空,漢水平靜的流淌着,兩岸殺聲絲毫沒有讓它停下腳步。紅色的火焰將夜空照亮,遮蔽了啓明星的光芒。

工兵的努力得到回報,浮橋在提前半個小時架好。浮橋一架好,內山立刻命令輜重部隊和炮兵部隊渡河,同時城外部隊全部撤回城內,只在西線留下兩個中隊和全部傷員,負責阻擊追兵。

這是一次代價慘重的撤退,內山爲了擺脫一零一軍,被迫留下拋棄全部傷員和三個中隊的斷後部隊,師團主力在天明之前全部渡過漢水,然後燒燬浮橋。

十三師團成功逃過漢水,完全出乎藍運東和郭扦的預料,兩人幾乎同時將手中的杯子摔得粉碎,而後下令部隊將剩下的鬼子吃掉。

莊繼華更加憤怒,戰事發展到現在,曰軍被成功分成三塊,四十一軍苦戰洋梓,遏制了神田的進攻,四十五軍從長壽南下,牽制了第六師團的行動,十七師團渡河後,迅速靠近第六師團,向鍾祥和純德山發起進攻,三十六師堅守鍾祥,一零二軍守住純德山。

曰軍困獸猶鬥,中[***]隊表現出要把曰軍主力全部殲滅的堅強決心。雙方在漢水東岸浴血拼殺,任何一方都不肯退後半步。

在更東面,五十八師團數千殘部逃進京山,宋希濂指揮三十六集團軍隨後追到,將京山團團包圍,晝夜不停攻擊。

杜聿明則指揮五十集團軍阻擊西進的104師團,馮治安率領三十三集團軍則拖住第二混成旅團。

戰役發展到現在,形勢空前有利,可對高級將領來說,現在是最危險的時候,稍不留意,已經快到手的勝利就會飛走,所以十三師團萬餘人渡過漢水,進入漢水東部戰場,憑空爲戰役增添了一分變數,這如何讓莊繼華不憤怒。

“三個軍,十多萬部隊,卻讓十三師團逃過漢水,各部將領是否有畏縮不前,保存實力之意!郭扦藍運東必須承擔責任!一幫混蛋!”

莊繼華簡直狂怒了,地上的碎片表明,他的杯子又遭殃了。司令部內人人噤若寒蟬,連走路都輕手輕腳,生怕遭了魚池之秧。

“司令,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先盡力挽回吧。”徐祖貽連忙勸道,同時不斷向宮繡畫使眼色,宮繡畫感到莊繼華的狀態不對後,便寸步不離,軍醫也在旁邊的房間待命。

莊繼華的臉色泛着一層潮紅,精神依舊亢奮,宮繡畫也不知道該怎樣勸說,莊繼華搖頭說:“這場戰役要想獲得全勝,各部必須全力以赴,如果稍有鬆懈,鬼子很可能跑掉,爲將來留下隱患。”

“文革!”徐祖貽急了,忍不住叫道:“這次戰役是暴露了很多問題,已經處理了曹振鐸和王西肅,張靈甫也被關押,兩個師長,一個旅長,再這樣下去,將領們勢必人人自危,這仗就更沒法打了。”

怒氣在莊繼華的臉上一閃,宮繡畫心知不妙,立刻搶在他前面:“文革,先不忙,事情已經發生了,處理自然要處理,但怎麼處理是個問題,如果處理範圍太大,勢必影響後面作戰,我建議,撤銷藍運東、莫與碩、牟廷芳的職務,但容許他們將功折罪,另外,文革,我認爲司令部在部署上也有問題,漢水西岸戰場缺少統一指揮,所以郭扦打,藍運東卻在休息;一零一軍進攻,卻得不到八十六軍和九十四軍的配合。”

莊繼華從鼻孔中噴出一股粗氣,氣惱的看看四周,何畏明顯表示支持宮繡畫的意見,他點頭說:“好吧,就按宮秘書長的意見處理,加上郭扦,告訴他們如果再出現紕漏,我絕不容情。徐參謀長,電報的語氣嚴厲點。”

“明白。”徐祖貽鬆口氣,連忙起草電報。

莊繼華說完之後,轉身看着地圖,地圖上已經標好十三師團的位置,小安堖,從這裡南下,要渡過鶯河,翻越字山、仙人山、松林山等數座山丘,這些山不大,但森林密佈,一旦內山跑進這些森林中,就很難料到他會從那裡出來。

更讓人擔憂的是,東岸除了靠近漢水十來裡範圍內的村民已經遷居以外,其餘地方的村民還沒有遷居,在宜城受到重創的十三師團很可能進行大範圍的殺戮泄憤。

“命令,宜城保安旅,跟隨監視曰軍,不要讓曰軍逃出他們的視線範圍;此外,嚴令宜城縣政斧,救國會,立刻動員起來,幫助流水鎮板橋店鎮雙河鎮的鄉民撤往,記住人先跑出來再說。”

“命令,四十五軍派出至少一個旅在長壽鎮以北建立防線,此外,隨縣保安旅立刻進駐張集鎮,在張集鎮西北建立警戒線。”

莊繼華看着地圖,思索內山可能採取的行動路線,按照道理,內山應該儘快南下,餘神田匯合,但也不能排除內山孤注一擲向西或者向北打,以調動我軍,爲神田突圍創造條件。

“命令,九十四軍牟廷芳部,立刻南下,在文集鎮渡河,進入鍾祥,加入河東戰場。命令,八十六軍16師負責殲滅宜城守敵;命令一零一軍和八十六軍(欠16師),即刻南下,在周家集渡河,加入河東戰場。命令,限八十六軍在兩天以內,殲滅宜城守軍。一零一軍和八十六軍通歸四十九集團軍司令藍運東指揮。”

“鍾祥戰場,通歸二十二集團軍司令孫震指揮,各部務必竭盡全力,殲滅神田,再次重申,有任何怯戰,保存實力的舉動,都將嚴懲不貸!!!望諸君好自爲之!!!!”

說完之後,莊繼華扭頭:“命令,王西肅玩忽職守,致使部隊受到嚴重損失,導致嚴重後果,着就地處決,立即執行!”

這是殺人立威,莊繼華現在也只有採取這個方法了。王西肅是土木系的,還是旅長,徐祖貽猶豫下,宮繡畫給個眼色,徐祖貽也就不再猶豫,立刻起草命令。

十三師團撤離宜城,戰場形勢隨即大變,漢水西岸的中[***]隊分兩路南下,16師在代理師長狄敏齋率領下繼續進攻宜城。

河西,沙宜公路人流不斷,九十四軍在前,八十六軍和一零一軍跟進,大舉南下;河東,炮聲不斷,殺聲震地,神田指揮第六師團和十七師團,奮力突圍;二十二集團軍和一零二軍、三十六師一步不退。

長江上,帆影重重,匆忙集結的曰軍,正沿長江奮力西進,趕往武漢;湘北,四十師團虛張聲勢,主力卻秘密登上火車,悄沒聲的趕往武漢。

河南,公路上,兵車滾滾,谷壽夫收縮防線,從各地蒐羅部隊,在鄭州和許昌集結。

華北,平漢線,列車飛馳,岡村寧次調集110師團、27師團和讀力第八旅團在石家莊集結,隨時準備大舉南下。

一戰區,衛立煌在洛陽大會諸將,二十三集團軍、三十一集團軍、七十六軍、12軍等部在密縣、禹州集結。

三戰區,顧祝同調集二十四集團軍,在南昌城外集結,毫不掩飾刀鋒指向。

大半個中國,被鄂北戰役震動,中曰兩國,無論是政治領袖,還是高級將領,目光都牢牢注視着鄂北,注視着鍾祥城下。

(未完待續)

第五節 突擊(七)第一節 奪軍(一)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七節 生機(一)第三節 暗戰(一)第六節 突破(七)第八節 天火(八)第六節 突破(六)第一節 返川(六)第一節 黨爭(三)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三節 結盟(一)第五節 調整(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三節 戰天津(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五節 突擊(八)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三節 重起(九)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七)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一節 法幣(六)第六節 突破(三)第五節 號角(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二節 川軍(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一節 返川(二)第一節 辦學(三)第三節 戰鼓(八)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五節 曙光(九)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十節 偵察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三節 太行行(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八節 南線(七)第二節 沙基(二)第一節 奪軍(八)第一節 蟄伏(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一節 法幣(二)第二節 川軍(四)第二節 策劃(三)第二節 交易(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第六節 和約(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十一節 圈套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十節 暗棋(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九節 號角(四)第四節 戰爭(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三十八節 戰東莞(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一節 亂起(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二節 投敵(九)第五節 反攻(五)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八節 九變(二)第一節 蟄伏(六)第六節 突破(五)第八節 日薄(五)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
第五節 突擊(七)第一節 奪軍(一)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七節 生機(一)第三節 暗戰(一)第六節 突破(七)第八節 天火(八)第六節 突破(六)第一節 返川(六)第一節 黨爭(三)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三節 結盟(一)第五節 調整(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三節 戰天津(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五節 突擊(八)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三節 重起(九)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七)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一節 法幣(六)第六節 突破(三)第五節 號角(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二節 川軍(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一節 返川(二)第一節 辦學(三)第三節 戰鼓(八)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五節 曙光(九)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十節 偵察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三節 太行行(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八節 南線(七)第二節 沙基(二)第一節 奪軍(八)第一節 蟄伏(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一節 法幣(二)第二節 川軍(四)第二節 策劃(三)第二節 交易(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第六節 和約(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十一節 圈套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十節 暗棋(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九節 號角(四)第四節 戰爭(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三十八節 戰東莞(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一節 亂起(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二節 投敵(九)第五節 反攻(五)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八節 九變(二)第一節 蟄伏(六)第六節 突破(五)第八節 日薄(五)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