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

閻爾梅在復社之中,詩詞歌賦不及吳偉業、陳子龍,學術文章也不及顧炎武和黃宗羲,但李元利看中的,是他那忠貞不屈的氣節和屢敗屢戰的堅韌。

李元利知道閻爾梅的事蹟,是顧炎武講給他聽的。

崇禎十七年,韃子搶佔燕京之後,閻爾梅便在其家鄉組織了七千人的抗清隊伍。雖然閻爾梅拜見南明小朝廷的巡按王燮面陳抗清大計,想一展報國之志,卻始終不被昏官所採納。直到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年)才受史可法之聘赴白洋河入幕。

閻爾梅在史可法帳下爲幕,向他提出了三條建議:首先安撫興平伯高傑舊部;再收復軍事重鎮徐州;最後西征北進,控制魯、豫,與徐州形成鼎足之勢。

如果史可法採納了這三條建議,苟延殘喘的大明帝國或許會獲得一線生機,史可法鎮守揚州的歷史悲劇也就不會上演,可史可法最終選擇的是退守揚州!

永曆二年,閻爾梅與山東榆園軍合作,削髮爲僧,自詡“蹈東和尚”,以河南少林寺爲聯絡點,開始雲遊四方,積極組織反清復明鬥爭,雖屢屢失敗,亦百折不撓。永曆七年,閻爾梅在再次失敗被捕後,準備以死報國,因而他在面見總督沈文奎時“瞪目直上視,不拜”,慷慨吟誦:“忠孝平常事,捐軀亦等閒”!

其餘被捕的義軍首領被韃子殘酷殺害,但對閻爾梅這個名動大江南北的名士,沈文奎卻只是將他關押起來,希望能夠勸降於他。

在此期間,他昔日的親朋好友紛紛勸誘他出仕新朝。投靠清廷後任巡撫的趙福星和吏部尚書陳名夏都曾拉攏他入仕清廷,均被其斷然回絕。

整整兩年的牢獄生活,卻沒有改變閻爾梅的堅持,他反清復明的癡心仍然熾烈,永曆九年的時候,他終於在義士的幫助下成功地逃離了關押他整整兩年的濟南監獄,潛回了老家沛縣。

次年,清軍抄沒了閻家,其妻妾被逼雙雙自殺,閻爾梅攜幼子逃往河南,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一直到大興軍收復南京之後,他聽聞昔日好友顧炎武也在漢王李元利帳下之時,他才趕到南京來,與李元利一席長談之後,欣然和顧炎武一樣,做了李元利的幕僚。

與他一同來投李元利的,還有當年同爲“復社”鉅子的方以智。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因家學淵源,博採衆長,學識涵蓋文、史、哲、地、醫藥、物理,可稱廣博。

而另一名來投的王夫之,也是一名抗清志士,這些年來同樣四處奔走,欲圖“反清復明”。

這三個人,都是意志非常堅定的人,按理說他們的理想是“復明”,不會輕易便投了李元利,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顧炎武和張煌言。

但歸根結底,是李元利現在已經有了大義名分,朱明皇室基本斷絕,永曆帝朱由榔也形同廢人,這幾年來李元利將他好吃好喝地養在長沙,卻還是沒能誕下一男半女。

大興軍在收復南京之後,王太后便已經下詔,同意永曆帝禪位於李元利,雖然李元利以韃虜驅除未盡爲由沒有立即繼位,但這事情已經天下皆知。

前兩年還在幻想“復明”的前明遺民,現在都沒了念想,有些人仍然不願入仕,但也有些立志終生反清的仁人志士投到了李元利帳下,閻爾梅、方以智、王夫之他們就是這其中的代表人物。

對於這種有氣節而且品行高尚的文人,李元利表現出了極大的熱忱,雖然顧炎武等人只是漢王府的幕僚,但李元利仍然給予他們三品文官的待遇,而且對他們十分尊重,人前人後都以“先生”稱之。

這一點讓方以智和王夫之這兩個非常執拗的人都感到很滿意,而且他們在和李元利多日接觸之後,發現李元利並不是一個粗魯武人,相反他在治國治軍方面的理念令閻爾梅等人都感到歎服。

特別是李元利在數理方面的學識,更是讓方以智驚爲天人。

這一點都不奇怪,要知道方以智的父親方孔照是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官至湖廣巡撫,他從小隨父親宦遊天下,與湯若望等傳教士都是熟識,而且他的業師王宣也是一位有才之士,擅長以象數言物理,曾著就《物理學》一書,所以方以智對數理知識有一些瞭解也是正常。

不過在李元利面前,他也只能稱爲是“初涉數理”,因此三人之中,對李元利最爲佩服的,卻是方以智這學識最爲淵博之人。

顧炎武去了山東,李元利便將張煌言、閻爾梅等人請來,共同商議這段時間各部奏上來的事情。

其實和諸將官議事一樣,與其說是商議,還不如說是李元利將要做的事情分析給他們聽,儘量讓他們瞭解爲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有什麼利弊。說白了,他就是想培養一些得用的人才,能夠給自己分擔一些壓力。

別看這些文人名士寫點文章或者詩詞歌賦還不錯,管理一州一府可能也拿得下來,但要從國家的層面來處理事情,他們還真沒這個能力。

從來沒有執政經驗,哪兒可能一下子便懂得管理一個國家?歷朝歷代朝堂上的重臣,哪個不是在地方熬到髮鬚皆白,才僥倖進入中樞?

就連李元利多出幾百年的見識,而且還有後世很多成功的案例來作爲參照,現在也覺得有力不從心之感,要操心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他已經有心將前明時的內閣恢復起來,但顯然現在還不是時候。

看看幾人已經在花廳坐下,李元利又命人上了茶來,這纔對他們說道:“昨日軍情司收到密信,言道東虜已經開始在京師、京畿附近各府縣重新統計戶口,東虜僞朝已有北遷跡象,我怕韃子心太狠,將北直隸的人口盡都遷移到關外,到時咱們可就麻煩了!”

“不知諸位先生認爲咱們是現在進軍好呢,還是等汛期過後再行北伐?”

閻爾梅等人都知道大興軍沒有乘勝北伐的原因,但如果給韃子太多的時間,讓他們能夠從容不迫地將北直隸的人口錢財擄掠一空,這顯然也不是什麼好事。

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一百二十二章投名狀第五百零八章六部改組第八十八章擴軍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四百六十一章試探第三十六章拉攏第二十二章開會第九十六章觀音土第三十一章局勢第三百七十八章選擇第五百零四章葡國使者第四百一十三章二十里鋪血與火第二百章獸行第三百八十三章性格決定命運第四百九十三章範賊駁斥第四百一十一章起義第二百九十一章“五行”皆備第一百零八章白桿兵第二百九十一章“五行”皆備第三百二十六章以人爲禮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二百六十七章六部尚書第二百章獸行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第五百三十一章“五八式”步槍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十章拜服第七十六章再傳捷報第三百三十七章教忠於政 無可例外第七十一章今之王倫第二百四十六章捨生取義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二百一十六章“毒瘤”第三十九章奸商第三百八十六章天南鎖鑰第六十五章料事如神第二百九十三章增江兩岸第五百一十九章葡使覲見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一百零四章震驚虜廷第三十四章宿怨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二百八十五章負隅頑抗 難逃一死第三十二章計劃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擒第四百八十八章紫禁城第五百五十二章擴張計劃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四百二十一章聚寶門外雨花臺第二百一十八章古驛第一百二十三章經略軍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一百五十一章失之東隅第三章親情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四百二十四章重騎衝陣第五百四十一章生死攸關第一百一十章擊針槍(一)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漢王第一百五十七章剝皮揎草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五百五十八章蒙古諸部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五百二十三章租借提議第一百一十五間爲虎作倀第十四章土司第三百八十五章大戰在即第三百五十四章人心惶惶 聞風而逃第九十九章出兵第三百六十七章南澳海戰(一)第一百四十八章異想天開第一百四十六章府衙會晤第二百五十章昆明來人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一百二十八章各有對策第九章展望第一百四十七章一網成擒第三百七十九章輕取海澄第一百零四章震驚虜廷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第五百二十五章無始鍾氣篇第一百四十二章一鼓而下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一百四十一章火力壓制第一百七十九章接戰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一百四十八章異想天開第二百五十三章霹靂手段 菩薩心腸
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一百二十二章投名狀第五百零八章六部改組第八十八章擴軍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四百六十一章試探第三十六章拉攏第二十二章開會第九十六章觀音土第三十一章局勢第三百七十八章選擇第五百零四章葡國使者第四百一十三章二十里鋪血與火第二百章獸行第三百八十三章性格決定命運第四百九十三章範賊駁斥第四百一十一章起義第二百九十一章“五行”皆備第一百零八章白桿兵第二百九十一章“五行”皆備第三百二十六章以人爲禮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二百六十七章六部尚書第二百章獸行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第五百三十一章“五八式”步槍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十章拜服第七十六章再傳捷報第三百三十七章教忠於政 無可例外第七十一章今之王倫第二百四十六章捨生取義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二百一十六章“毒瘤”第三十九章奸商第三百八十六章天南鎖鑰第六十五章料事如神第二百九十三章增江兩岸第五百一十九章葡使覲見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一百零四章震驚虜廷第三十四章宿怨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二百八十五章負隅頑抗 難逃一死第三十二章計劃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擒第四百八十八章紫禁城第五百五十二章擴張計劃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四百二十一章聚寶門外雨花臺第二百一十八章古驛第一百二十三章經略軍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一百五十一章失之東隅第三章親情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四百二十四章重騎衝陣第五百四十一章生死攸關第一百一十章擊針槍(一)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漢王第一百五十七章剝皮揎草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五百五十八章蒙古諸部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五百二十三章租借提議第一百一十五間爲虎作倀第十四章土司第三百八十五章大戰在即第三百五十四章人心惶惶 聞風而逃第九十九章出兵第三百六十七章南澳海戰(一)第一百四十八章異想天開第一百四十六章府衙會晤第二百五十章昆明來人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一百二十八章各有對策第九章展望第一百四十七章一網成擒第三百七十九章輕取海澄第一百零四章震驚虜廷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第五百二十五章無始鍾氣篇第一百四十二章一鼓而下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一百四十一章火力壓制第一百七十九章接戰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一百四十八章異想天開第二百五十三章霹靂手段 菩薩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