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阿巴泰決定退軍

“轟轟”隆隆的戰鼓聲響起了,阿巴泰一驚,他立即是出去了,他要看看軍情如何,身邊的將領們也跟着阿巴泰一同出去了。可是奇怪的是從對面的營壘中是不斷地發出了鼓聲,就是沒有見到一兵一卒攻過來。

如此者再三,還是沒有見到對方的軍兵過來了,對面的營壘也是風塵遮天的,這是部隊在調集所造成的。

不久又聽見了喊聲:“殺韃子!殺韃子啊!”喊聲從不間斷,可卻又看不見一個明兵衝過來廝殺,真不懂對面的人在幹什麼!張必武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阿巴泰是得到過皇太極的告誡,他自然是不會輕易地就派兵攻過去,令全軍按兵不動。

不斷地有將領來向阿巴泰請戰,因爲清軍人數遠勝於,沒理由會怕對方的。

可是阿巴泰帶着慎重的態度,他一再地壓迫諸人,並且告知,張必武詭詐,說不定會有什麼計策,他們滿清的勇士自是不害怕,可是提防也是必需的。

過了三天,清軍本來是求戰慾望非常熾烈的,現在卻變得消弱下來了。阿巴泰也得到了消息,他的山東另一路人馬已經是聚焦完畢了!十萬大軍到來,阿巴泰就能有恃無恐了!

阿巴泰在做好了周密的佈置之後,他便向着明軍的營壘發起了總攻,可是當他們攻進了營壘之後,發覺這不過是一座空營,裡面什麼也沒有。

“可惡!”阿巴泰把頭盔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因爲阿巴泰屢次被處罰。而這一次的帶兵出征是將功折罪,他才持慎重的態度。希望能把以前所犯的過錯一併給補償回來,可是沒有想到今天卻被對方給戲耍了。

要是往常依着阿巴泰的性子。阿巴泰一定會先打上一仗再說!可他現在太謹慎小心了!太想向家族全國,尤其是皇太極和多爾袞證明,他阿巴泰同樣也能辦到!可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捱了這樣的結果!

氣極敗壞的阿巴泰大叫:“立即給我調查清楚,張必武全軍去了哪裡!快!”

部將們見到主將生氣,他們也怕了,他們當然得立即去調查清楚,不然的話,可吃罪不起啊!

阿巴泰在耐心地等待着調查的結果。很快地,探子便把調查出來的結果向阿巴泰彙報了。

原來張必武已經把人馬拉到了長城一帶了。他是想要封鎖住清軍後退的退路。

阿巴泰一聽,他沒有想到張必武沒有與他相對抗,反而是要截斷其退路。不過張必武能知道他將往何處退嗎?

不過清軍屢次入侵明境都是從薊州和密雲一帶以尋一長城的缺口進去的。現在張必武要在這一帶陳兵嗎?他爲此勢必要分散兵力,而以他兵力很少又怎麼能擋住北撤的清軍呢?這不是找死嗎?

阿巴泰覺得很輕鬆,現在他反而是看不起張必武了,他認爲以張必武的能力做這種愚蠢的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過他還是繼續派着探子去探聽消息,一有什麼風吹草動都要立即向他彙報才行呢。

這不,有一個小校快速地來找阿巴泰了,奉上的是一封繳獲的書信。

阿巴泰急忙把書信拆開看看裡面寫的是什麼。

信的內容寫的是:諸君。國雄已到薊州、密雲一帶以發動民衆,讓民衆來修繕,補好長城的缺口,以求關門打狗消滅侵入明境的韃子。

國雄會發動整個河北的人民。讓他們保家衛國與韃子做鬥爭。並且要做堅壁清野的舉動,現在春天,敵還有食。只要一天秋天,萬物凋零。馬無所食,韃子戰力就大減。其騎兵就無用武之地了!

困的時間越久,韃子的士氣就會迅速地低落,尤其是當其退路被斷,無法返還遼東時其士氣更會低落到頂點。而韃子所擄的百姓因爲看到希望,必定開始反抗,那就牽制了韃子的兵力,更有利於我軍。困韃子到秋冬就是我們勝利之時,就可全殲這一支韃子!

此計已被聖上所採納,並且責成諸軍務必照此施行,請各軍一致配合,並且如實地到達北方,以防韃子破關而出。

各軍當精誠合作,以共破東虜,上慰君父之心,下安百姓之望!揚我明軍之威!建功立業在今朝!

………

阿巴泰看完了信,他嚇了一大跳,萬萬沒有想到張必武居然得到了崇禎的批准,可以斷掉他們的去路。要真讓張必武的計策實行那就糟了!

難怪啊,這一段時間一直都是以驍勇好戰著稱的張必武卻沒有與他們進行戰鬥,反而是避開了,還一路向着薊州、密雲一帶行進,現在不僅僅是張必武的一萬多人,還有很多的明軍也參與了其中。

不僅如此,最爲可怕的就是發動了百姓,大明的百姓千千萬萬,要是真讓張必武給發動起來了,產生的後果是驚人的!

而且如同信中所說的,退路被斷,八旗軍是會士氣大跌的,而且所擄的幾十萬人和衆多的牲口都會牽制住清軍,讓清軍減少兵力。

而且真如所說的,到了秋冬之季,馬無所食,八旗兵賴以所向無敵的利器就是騎兵啊!把騎兵給廢了,等於斷了八旗軍的一隻手啊!

阿巴泰想到此,他見到各路都已經是集結完畢了,而且每一次的入犯明國,他們都是在夏天后就回到國中了。現在已是春季,按說也可以啓程歸國了,反正是來日方長,以後機會有的是。現在他也算是立下了大功,見好就收吧!

阿巴泰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他不再有年輕人的拼搏精神了,只是求穩了。何況阿巴泰的一生受到皇太極的處罰高達十幾次,可是他卻沒有削爵只是罰銀子、罰物,這就是因爲他小錯不斷,大錯卻沒有。

這一次阿巴泰更加不會犯下大錯。而且身爲主帥,他是第一次能帶領這麼多的人馬侵犯,這是他人生中最爲輝煌的一刻!他可不能讓這一精彩的一幕給演砸了。回去,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阿巴泰把所有的人都召集起來了,從而以詢問他們的意見如何。這幫人都已經是飽掠一番了,加上離家已久,他們確實也想家了,也想向家人表示,他們得到了多大的財富和奴隸。所以當阿巴泰一提出要返回的時候,並沒有遭到阻力了。

阿巴泰爲此是下定了決心,他要啓程返國了。只是一路上,阿巴泰還是採取着謹慎小心的態度,以防有什麼情況的發生。

他還在偵察着明軍的動態,尤其是有關於張必武這一邊的情況,一舉一動都不能有絲毫的錯漏。他得到了一個情報,那就是白廣恩等因爲在清軍剛剛入侵的時候,他與薊縣總兵白騰蛟一起被擊敗,然後薊縣失陷,從而清軍大舉入侵。

爲此,白廣恩便想乘着清軍退回去的時候,對清軍進行攻擊,不求大勝,只要能獲得小勝的話,他也能將功折罪,來償還他兵敗令得清軍入塞之過。

只是阿巴泰可不是傻瓜,他既然已經是探出了白廣恩想要突襲,他的人馬是緩緩而退的,甚至於他還特令在軍隊回來的時候,特意從盧溝橋走過,就是以此來凌辱明朝。不止如此,他們在從盧溝橋而過的時候是慢慢吞吞的。

阿巴泰這麼做,是有原因的,一來是向崇禎表示,你所信任的人都沒有用,想要消滅我們?這是不可能的!相反我還在你們京城附近路過,行軍速度還是有多慢就儘量地多慢,你們又能怎麼樣?似此,張必武和周延儒是難以向崇禎交待的。

最爲重要的是能揚他們清軍之威!顯示他們清軍是最英勇的軍隊!無人能敵!

有一點,周延儒不斷地謊報軍情,他向皇帝上的摺子都是說大捷,加上他是首輔重臣,他是能逃得了干係了,只是張必武想逃干係就難了,張必武想不被治罪難喲!

這不,崇禎爲此是大爲光火的,他惡狠狠地叫道:“張必武啊!是你向朕提意你要帶兵以打擊東虜的,可是現在呢?你就是鬧騰着好大的聲勢啊!怎麼就不和清軍打上一仗啊?相反你是到密雲和薊州一帶,雖然名義上要使關門打狗之計,可是以你的人馬,你又怎麼能攔得了韃子?你又怎麼能知道韃子會從哪裡出塞呢?可惡啊!”

“啪啦”崇禎把桌子上的東西又一次給推開了,這時,崇禎是一個踉蹌,險些站不穩了。而一絡白頭髮是垂了下來,由於崇禎整日爲國事而操勞,他已早生華髮了,國家並不因爲他的勤勤懇懇而出現轉機,相反是越來越糟。崇禎也爲此憂得頭髮都白了。

崇禎氣道:“張必武之所以主動地請戰,無非就是想要兵權!他是看上了朕所解除的侯恂的一萬人馬!這個逆賊!他就是不忠心!就是不忠心!”崇禎說着用手拍了拍御桌,這時崇禎想起了一個人!

對!不是讓他發揮作用嗎?他這是怎麼回事啊?(……)

第40章 不再猶豫,振作起來!第30章 脫離險境第46章 不幸啊!圈地運動的繼續第41章 神秘人物——韓老大第61章 李過父子顯威第8章 畏敵不前第39章 炮臺淪陷第120章 英勇不屈的騎兵們第31章 觀音像前第71章 奚落費揚果第126章 識破楊嗣昌的計策第83章 聯合吳三桂成關鍵第61章 攤牌第4章 李自成戰死第51章 李自成出兵相助第110章 商量怎麼辦第59章 敗山賊,威勢立!第3章 等家人的到來第84章 自責中的永曆第28章 鬥輸了的張必武第18章 周皇后指出疑點第15章 真相第62章 苦酒下肚,恩斷義絕!第12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高陽保衛戰第12章 奇着奏效第95章 押解途中第6章 牛金星的背叛第68章 攻防激烈戰第32章 破娘子關第54章 赴任第50章 爭取變兵第65章 崇禎惱周延儒第15章 絕處逢生第38章 靈魂不滅,軍魂不死第160章 崇禎駕崩第73章 皇太極感到委屈的諭旨第119章 御駕親征第66章 讓出地盤第2章 明軍大敗第126章 最後的溫存第30章 牛金星的進言第60章 剃髮易服令第50章 請求增兵第149章 兩路進軍第110章 大炮施威第9章 停止追擊第56章 突襲戰第148章 打垮洋老爺第115章 誘敵第33章 順治到錦州第57章 比我幸福第15章 擂鼓激勵士氣第80章 荷蘭投降,收復臺灣了!第100章 返回領地第100章 下得了手嗎?虎毒尚不食子啊!第58章 夫人端坐城頭激勵士氣第138章 中國兵打得緬兵肝膽俱裂第6章 受阻堅城之下第10章 劉宗敏決意進攻第64章 父子揚威第46章 對李巖進良言第84章 龜縮防守第41章 神秘人物——韓老大第27章 李定國大敗孔有德第42章 硬着頭皮去打一仗第23章 不打不相識第69章 狼狽不堪的清軍第84章 退出根據地第67章 心急如焚的往家趕!第63章 對時局的分析第150章 血詔第52章 強者存弱者亡第130章 吳三桂的準備第28章 千求萬盼只爲出陣第45章 面聖第59章 建議第115章 對峙第77章 沒親情可言的皇太極第81章 盛怒之下的李自成第160章 吳良輔險些被殺第78章 敗蒙古軍第34章 炮轟新野城第33章 感到受委屈的公主第33章 孫可望欺主第66章 褒獎的聖旨解大難第86章 說服第128章 郝搖旗來逼戰第34章 炮轟新野城第68章 討論要以何處爲根基?第36章 嶽志成來投靠第47章 爲錢而愁苦第70章 殺不殺好兄弟?第50章 兩軍陣前對話第23章 處於危機中的廣州第124章 捉奸細第16章 猛攻寧遠第8章 留在虎穴第65章 崇禎惱周延儒第36章 嶽志成來投靠
第40章 不再猶豫,振作起來!第30章 脫離險境第46章 不幸啊!圈地運動的繼續第41章 神秘人物——韓老大第61章 李過父子顯威第8章 畏敵不前第39章 炮臺淪陷第120章 英勇不屈的騎兵們第31章 觀音像前第71章 奚落費揚果第126章 識破楊嗣昌的計策第83章 聯合吳三桂成關鍵第61章 攤牌第4章 李自成戰死第51章 李自成出兵相助第110章 商量怎麼辦第59章 敗山賊,威勢立!第3章 等家人的到來第84章 自責中的永曆第28章 鬥輸了的張必武第18章 周皇后指出疑點第15章 真相第62章 苦酒下肚,恩斷義絕!第12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高陽保衛戰第12章 奇着奏效第95章 押解途中第6章 牛金星的背叛第68章 攻防激烈戰第32章 破娘子關第54章 赴任第50章 爭取變兵第65章 崇禎惱周延儒第15章 絕處逢生第38章 靈魂不滅,軍魂不死第160章 崇禎駕崩第73章 皇太極感到委屈的諭旨第119章 御駕親征第66章 讓出地盤第2章 明軍大敗第126章 最後的溫存第30章 牛金星的進言第60章 剃髮易服令第50章 請求增兵第149章 兩路進軍第110章 大炮施威第9章 停止追擊第56章 突襲戰第148章 打垮洋老爺第115章 誘敵第33章 順治到錦州第57章 比我幸福第15章 擂鼓激勵士氣第80章 荷蘭投降,收復臺灣了!第100章 返回領地第100章 下得了手嗎?虎毒尚不食子啊!第58章 夫人端坐城頭激勵士氣第138章 中國兵打得緬兵肝膽俱裂第6章 受阻堅城之下第10章 劉宗敏決意進攻第64章 父子揚威第46章 對李巖進良言第84章 龜縮防守第41章 神秘人物——韓老大第27章 李定國大敗孔有德第42章 硬着頭皮去打一仗第23章 不打不相識第69章 狼狽不堪的清軍第84章 退出根據地第67章 心急如焚的往家趕!第63章 對時局的分析第150章 血詔第52章 強者存弱者亡第130章 吳三桂的準備第28章 千求萬盼只爲出陣第45章 面聖第59章 建議第115章 對峙第77章 沒親情可言的皇太極第81章 盛怒之下的李自成第160章 吳良輔險些被殺第78章 敗蒙古軍第34章 炮轟新野城第33章 感到受委屈的公主第33章 孫可望欺主第66章 褒獎的聖旨解大難第86章 說服第128章 郝搖旗來逼戰第34章 炮轟新野城第68章 討論要以何處爲根基?第36章 嶽志成來投靠第47章 爲錢而愁苦第70章 殺不殺好兄弟?第50章 兩軍陣前對話第23章 處於危機中的廣州第124章 捉奸細第16章 猛攻寧遠第8章 留在虎穴第65章 崇禎惱周延儒第36章 嶽志成來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