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終路(五)

一路上,人羣不斷壯大,眨眼間也有上千餘人,雖是有捕快以及侍衛見了,但因爲領頭之人皆是太學府士子,所以也不敢多加阻擋,讓他們沿着御街,一路來到皇宮之前。

誰料當衆人來此時候,就見在那宮門之前,正立着兩人。

“是翁應弼和吳衍兩位大人!”

士子之中,頓時傳出幾個驚愕之聲,一時間人羣騷動,以至於遊行隊伍不得不暫時停止。

其中翁應弼乃是太常寺少卿兼侍講侍讀修國史玉牒,因爲勞苦功高日前被提升爲工部尚書,另一人則是國子監祭酒吳衍,兩人皆是朝中重臣,在太學之中,也是有着相當的影響力。

如此人物,莫說是平頭老百姓,便是太學士子若是惹了他們,只怕會被直接革除學籍,十年苦功一朝盡棄。

陳宗噸感到焦急,若是被兩人所阻,那他們定然難以見到趙昀,立時對着衆人高聲訴道:“咱們今日來此,乃是爲了朝廷,又有何懼?”一行人聽了,皆感精神一震。

而他盯着衆人期頤的眼神,也自遊行隊伍之前走出,來到了兩位大人眼前。

翁應弼眉頭一皺,張口就是罵道:“幹什麼呢?突然帶着這些人來到皇宮之前?若是衝撞了聖上,你擔待的起嗎?”

“你也是上等上舍人,怎生就連這點都不懂,就貿然帶着一行人跑到這裡來?”吳衍亦是罵將開來。

那丁大全自知自己才德淺薄,若是貿然鎮壓太學諸位士子,少不得讓朝中大陳非議,故此暗中聯繫兩人,讓他們兩人出面,壓制一幫學子。

被兩人一番呵斥,陳宗頓時生出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的感覺。衆位士子之中,亦是有人開始心生退意,自隊列之中悄悄離開。若因此事而惹怒朝中大臣,可不是尋常人能承擔的。

但陳宗腦中卻是浮出蘇韻那悽慘模樣,立刻打起勇氣來,繼續說道:“或許爾等所說有理。但我等有急事,必須面見聖上。”

“什麼事情能夠重要到需要強闖皇宮嗎?”翁應弼沒好氣的回道:“你知不知道如此行爲,實乃大不敬之罪。我就算是治你謀逆之罪,也是隻手之中!”

“蒙古入川,東南屏障已失。如此險情,也不算嗎?”

陳宗面色赤紅,高聲喝道。

他這一說,登時讓翁應弼、吳衍兩人愣了一愣,好容易纔回過神來。

“胡鬧。我爲朝中重臣,尚未聽聞此言,你又從何聽聞此事?”

雖是感覺有些奇怪,但翁應弼卻不想自己麪皮受損,強撐着譏諷道。

吳衍亦是喝道:“所以你就嘯聚士子,做出這等遊行示威之舉?如今更是爲了掩蓋自己無奈,肆意散播謠言?你信不信我現在就讓你滾出太學!”

兩人一番話,自是令隊伍之中羣情洶洶,一個個莫不是議論紛紛起來。

“沒錯。那蒙軍入川,不過蘇韻一人所說,如何能信?”

“而且川蜀一代,自有餘玠、王堅等人坐鎮,又豈會發生此事?”

“更重要的是,若要入川非得途經陝西一帶。此地有晉王鎮守,他們如何能夠成功?”

“……”

這些人卻是未曾想到,那蒙古竟然可以自吐蕃繞路,直接從大理之後踏入川蜀一代。

而赤鳳軍若非早有蕭鳳指點,只怕也沒有察覺到這般行徑,進而提前做好準備!

“既然如此,那我等繼續留在此地,又有何用?”

念及於此,遊行士子頓時崩潰,大半之人皆是退去,唯有剩下之人,一臉疑惑的看向陳宗。

他們皆是和陳宗要好之人,雖是不會懷疑陳宗行徑,但也對這種事情抱着懷疑態度。

看到這一幕,黃鏞頓時緊張起來,卻將陳宜中喚來,吩咐道:“照着現在狀況,我等只怕難以面見聖上。你趁着這個時候快些離開隊伍,找機會面見聖上,將川蜀一代發生的事情告訴他。”

“我明白了。那你呢?”陳宜中看了一眼劉黼、陳宗,還有那緊隨其後的列位士子。

他雖是擔心無比,但骨子裡卻還是仁人志士之心,自是不放心衆人的安全。

黃鏞道:“放心吧,有我等在此守護,自然能夠護持無虞。”陳宜中無奈,只好趁着衆人離開時候,也偷偷潛入人羣之中,卻是繞過了衆人,避開了那些侍從,走入宮門之內。

見着陳宜中離去,黃鏞稍微放下心來,又是看向遠處,那裡爭論似乎尚未消停。

“兩位大人。我雖是不知那蒙古如何做到,但川蜀之事,乃是我好友親身體驗,只因爲擔心國朝之事,故此親身犯險前來臨安,只爲了將此事稟報。如此行事,豈會作假?”

陳宗心一橫,自知難以勸服,亦是昂着脖子,回道:“而且那蒙古素來兇殘,對我等國土虎視眈眈,若是不做好準備,任有新軍被那丁大全隨意擺弄,等到蒙古當真來到,那就徹底完蛋了。小子一片真誠天地可鑑,還望兩位大人成全!”言罷之後,卻是雙膝跪下,對着兩人就是跪拜下來,只求能夠面見聖上。

“放肆!”

翁應弼、吳衍久立朝廷,又何時見到這般場景?

長袖一揮,他們兩人也是氣急敗壞,足下更似生根一樣,站在衆人眼前,口中高聲喝道:“朝中決議,自然有其道理,又豈容他人插嘴?你這廝妄議朝政,難不成是求死不成?”

這一弄,一行士子莫不是膽戰心驚,連忙自此地離開,本就剩下的數百人之中,又是走了一大半,只留下數十人靜靜的站在原地。

其餘人也是面帶憂愁看着兩人,卻是打算看朝廷打算如何處置此事。

黃鏞眉梢微皺,卻是推開身前之人,站在陳宗身邊,卻是對着兩人訴道:“翁侍郎,吾祭酒,難道兩位忘了十年之前,無庵居士如何去世的嗎?”

吳衍立時皺眉,問道:“你又打算說什麼?”翁應弼一臉疑惑,亦是看着黃鏞,卻是打算聽聽,他又是如何解釋此事。

“彼時我朝國勢正濃,正打算一舉興復中原一代,但卻終因無庵居士逝世而告終。自此之後,蒙古據北地,赤鳳軍據關內之地,唯有我朝偏居南方,可謂是勢成三國鼎立之勢。”黃鏞緩緩解釋道。

只是吳衍卻略有不滿,哼了一聲訴道:“那晉王早已投入我朝,如何能夠另稱一國?你卻是糊塗了!”

“祭酒教訓的是。”黃鏞頜首道謝,又是解釋道:“故此,蕖堂先生自擔任宰相以來,便一直編練新軍,以求增強軍力,護我國朝無虞。但是此事卻因那丁大全而毀,以至於新軍一事徹底泡湯,而禁軍更是不堪其用。如此情形,若是繼續下去,就算那蒙古不來,我等也要危險矣?”

翁應弼輕哼一聲,充滿不懈的回答道:“國朝之內,自有打算,豈是你一介學子,能夠枉議?”

“沒錯。關於此事,我等自有打算,你在這裡插嘴幹什麼?”吳衍亦是感到不滿警告了一聲。

他們兩人本就得丁大全所託,前來阻止衆人面見官家,今日見到黃鏞如此詆譭丁大全,自是惱火無比,又豈會感到高興?

黃鏞一時驚愕,連忙懇求道:“可是兩位大人。你們不是說了嗎?我等士子,當以天下爲己任?既然如此,那爲何讓那丁大全如此恣意妄爲?”

眼見黃鏞亦是沒有辦法,劉黼一時焦急起來,也是走了出來,苦苦勸道:“兩位大人。我等所爲,皆是爲了天下衆生,還請兩位成全。要不然,等到那蒙古來到,我等全都危險了!”

“哼。此事僅有爾等知曉,焉知不是他人散播謠言?”翁應弼卻是梗着脖子,渾然無視衆人懇求。

眼見無法說服,劉黼不免感到着急起來,若是繼續這麼拖着,還不知曉形式會惡劣到什麼程度。

“若是大人不願相信,就算是將我等功名盡數削去,我等也要繼續下去。”林則祖一咬牙,高聲喝道。

緊隨其後,曾唯亦是訴道:“我等就算是拋卻此身,也定要面見聖上。”

陳宗、黃鏞以及劉黼雖是不曾訴說,卻也一起站在兩人身邊,皆是展現出了自己的決心。

翁應弼見到眼前幾人竟然是如此執拗,絲毫沒有退縮之心,當即喝道:“好,既然如此,那今日我就將爾等於太學之上的名號盡數削去,看你等該如何堅持?”

被他這麼一說,其餘之人莫不是心生恐懼,連忙從此地離開,唯恐被牽扯進去,壞了自己的名聲。

此事一過,不管結果如何,仕途顯然會受到影響,他們自然不願意冒這個險。

於原地之上,只留下陳宗、黃鏞、劉黼、林則祖以及曾唯五人,繼續站在此地。

雖是被衆人敵視,但五人卻是齊齊站直身子,口中叫道:“大人,我等今日定要面見聖上。”

“好!好!好!”

三聲叫好,翁應弼卻是被三人氣的發抖,當空喝道:“替我取來紙筆,今日我就削去爾等功名,貶出太學。”

第三十一章奸佞難除邪心動,浩然正氣衝雲霄第四百零九章十二兇星第八十三章琴聲起罪業孳生,造殺孽妙善普渡第五章來自臨安的聖旨第一百零六章淳化內危機四伏,求生存暗兵埋伏第十章驚變第十七章聚人心蕭星明悟,明鬥志祭天開啓第六十四章高爐存缺陷,鴻門宴難卻第兩百零一章樊城之戰(七)第一百三十九章榷場見聞第五十三章朝堂第二章火器出,全真伏屍魔第二百三十六章意外的聯合第四十三章謀叛亂費城中招,暗通曲某局未來第十八章獻寶劍衆人入府,得神兵嚴實逞威第四百三十九章“死人”復活第九十四章恩仇難斷第七十八章矢志復四川,壯心猶未冷第九十二章鋼鐵廠工人難安,提方案韓坤到訪第七十二章逃亡中血晶指路,議事中波瀾再起第四百一十二章未來的發展第二百一十一章師徒之戰第一百四十一章目標信函第十一章作祟第四十二章劫匪第十九章案情進展第一百四十三章草原上衆人齊心,長生天再度降世第二十一章羣情洶洶,兩面議論第八十一章一人鬥五鬼,蕭月有詭計第十五章白骨連綿煉獄谷,生死掙扎存亡路第四百二十四章各人的目的第兩百一十九章來自朝堂的反撲第七十八章宇文威智降鄭鼎,屍瘟絕逼殺蕭月第十章鄉野孩童論,天理無可擋第一百零一章炸密室奪取賬簿,剛起義慘遭鎮壓第三章圖窮匕見詭計出,幾人爭鋒鬥禪機第一百六十三章終路(一)第九章十年謀劃第十五章賊寇正當時,幾人定策略第十三章女兒愁,誰知親情在?第十章驚變第三百八十五章天下第一人第三百六十五章求援第一百四十一章最終決戰(二)第十二章禮佛時候有禁忌,混亂立成鐵槍死第四十章祭長生聖旗生輝,入農莊成風中計第六十章乾脆利落的行動第十三章衝鋒第二百二十七章制天子以令諸侯第兩百四十二章蒙古使者第三百九十八章崖山第六十章探地形參謀出動,遇敵人山崖被阻第六十一章談笑間煩惱盡去,走詭道遇水搭橋第一百三十章準備撤退第五十七章命垂危又見異人,訴緣由只爲等人第七十六章協議達成時,兵鋒再開啓第六十五章解藥出,此生隨君願第六十五章定決策傾巢而出,破軍陣火器爲尊第三章定計劃蝸皇爲餌,破封印埋伏成型第一百六十七章曾經的故鄉第一百三十七章開戰第六十二章官威盛王著誓言,入牢房又見長卿第七章城門口衆人訴罪,苦禪林決議約定第六十三章戰火紛飛、地獄同墜第二十七章談過去恩怨早消,論時辰壽宴將至第七十八章權臣第八十六章尋警察終究無望,遇貴人道破玄機第三十六章議定屠城啓,性命不由人第四十一章府衙中,血戰幾人還第四十三章衆人其歸心,神通定通途第二十四章摧山裂地金剛現,竭力相抗猶未逮第一百三十二章工業開啓新時代,鋼鐵鑄就戰艦身第四十一章民治還是民智第二百四十二章結束?第四十六章箴言吝語驚人心,玄功顯威人復還第二十六章新勢力,繁雜千節扣第二十九章平叛逆黨第十八章破突圍重歸雞澤,入沼澤初逢水傀第四章羣邪惡念生,自古難壓正第二十七章何爲污衊?第二十二章天淵之隔第一百三十章各方鬥意在玉璽,現殺機神獸現身第一百四十四章被迫離開第二百八十六章酒中有毒第八十五章酒宴中聲色迷離,陰謀顯裡應外合第一百四十八章黃金棺材第六十四章爭鋒相對第二百七十四章抉擇第五十六章凝血爪,凶煞實難抗第六十六章倉促中工事未完,轉瞬間索橋易手第一百五十八章及時傳遞出來的消息第一百一十八章仗人勢衆人受辱,擂臺上段陵逞威第六十八章鳳凰涅槃起,浴火重生中第五十二章敵軍再臨第一章彈劾?第六章家恨難忘懷,國仇未曾丟第二百三十二章註定的犧牲第八十六章北宋遺產第七十一章背後的陰謀第五十四章又是軍火
第三十一章奸佞難除邪心動,浩然正氣衝雲霄第四百零九章十二兇星第八十三章琴聲起罪業孳生,造殺孽妙善普渡第五章來自臨安的聖旨第一百零六章淳化內危機四伏,求生存暗兵埋伏第十章驚變第十七章聚人心蕭星明悟,明鬥志祭天開啓第六十四章高爐存缺陷,鴻門宴難卻第兩百零一章樊城之戰(七)第一百三十九章榷場見聞第五十三章朝堂第二章火器出,全真伏屍魔第二百三十六章意外的聯合第四十三章謀叛亂費城中招,暗通曲某局未來第十八章獻寶劍衆人入府,得神兵嚴實逞威第四百三十九章“死人”復活第九十四章恩仇難斷第七十八章矢志復四川,壯心猶未冷第九十二章鋼鐵廠工人難安,提方案韓坤到訪第七十二章逃亡中血晶指路,議事中波瀾再起第四百一十二章未來的發展第二百一十一章師徒之戰第一百四十一章目標信函第十一章作祟第四十二章劫匪第十九章案情進展第一百四十三章草原上衆人齊心,長生天再度降世第二十一章羣情洶洶,兩面議論第八十一章一人鬥五鬼,蕭月有詭計第十五章白骨連綿煉獄谷,生死掙扎存亡路第四百二十四章各人的目的第兩百一十九章來自朝堂的反撲第七十八章宇文威智降鄭鼎,屍瘟絕逼殺蕭月第十章鄉野孩童論,天理無可擋第一百零一章炸密室奪取賬簿,剛起義慘遭鎮壓第三章圖窮匕見詭計出,幾人爭鋒鬥禪機第一百六十三章終路(一)第九章十年謀劃第十五章賊寇正當時,幾人定策略第十三章女兒愁,誰知親情在?第十章驚變第三百八十五章天下第一人第三百六十五章求援第一百四十一章最終決戰(二)第十二章禮佛時候有禁忌,混亂立成鐵槍死第四十章祭長生聖旗生輝,入農莊成風中計第六十章乾脆利落的行動第十三章衝鋒第二百二十七章制天子以令諸侯第兩百四十二章蒙古使者第三百九十八章崖山第六十章探地形參謀出動,遇敵人山崖被阻第六十一章談笑間煩惱盡去,走詭道遇水搭橋第一百三十章準備撤退第五十七章命垂危又見異人,訴緣由只爲等人第七十六章協議達成時,兵鋒再開啓第六十五章解藥出,此生隨君願第六十五章定決策傾巢而出,破軍陣火器爲尊第三章定計劃蝸皇爲餌,破封印埋伏成型第一百六十七章曾經的故鄉第一百三十七章開戰第六十二章官威盛王著誓言,入牢房又見長卿第七章城門口衆人訴罪,苦禪林決議約定第六十三章戰火紛飛、地獄同墜第二十七章談過去恩怨早消,論時辰壽宴將至第七十八章權臣第八十六章尋警察終究無望,遇貴人道破玄機第三十六章議定屠城啓,性命不由人第四十一章府衙中,血戰幾人還第四十三章衆人其歸心,神通定通途第二十四章摧山裂地金剛現,竭力相抗猶未逮第一百三十二章工業開啓新時代,鋼鐵鑄就戰艦身第四十一章民治還是民智第二百四十二章結束?第四十六章箴言吝語驚人心,玄功顯威人復還第二十六章新勢力,繁雜千節扣第二十九章平叛逆黨第十八章破突圍重歸雞澤,入沼澤初逢水傀第四章羣邪惡念生,自古難壓正第二十七章何爲污衊?第二十二章天淵之隔第一百三十章各方鬥意在玉璽,現殺機神獸現身第一百四十四章被迫離開第二百八十六章酒中有毒第八十五章酒宴中聲色迷離,陰謀顯裡應外合第一百四十八章黃金棺材第六十四章爭鋒相對第二百七十四章抉擇第五十六章凝血爪,凶煞實難抗第六十六章倉促中工事未完,轉瞬間索橋易手第一百五十八章及時傳遞出來的消息第一百一十八章仗人勢衆人受辱,擂臺上段陵逞威第六十八章鳳凰涅槃起,浴火重生中第五十二章敵軍再臨第一章彈劾?第六章家恨難忘懷,國仇未曾丟第二百三十二章註定的犧牲第八十六章北宋遺產第七十一章背後的陰謀第五十四章又是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