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十年謀劃

“主公,你當真打算南下,奪去宋朝?”

朱玉真雙眸帶着擔憂,感覺眼前之人,和往日相處的那人變得太多。

蕭鳳不可置否,點了點頭回道:“沒錯。畢竟就我軍現在狀況,若要謀求北伐的話,消耗實在是太過龐大,以關內的儲備,實在是支撐不住,唯有奪下宋朝之後,方纔有足夠的賦稅支撐北伐。”

“可是主公,那宋朝之內的百姓呢?”

聽到這話,朱玉真不免露出幾分哀傷,卻是哭了起來。

蕭鳳無奈,只好解釋道:“你也清楚,我北地百姓至今尚在韃子鐵蹄之下備受蹂虐,我若是不發動北伐,如何能夠將其解放?這一點,還請你莫要在意。”

“那些都是我昔日的好友,我如何能夠無視?”

朱玉真驀地擡高聲音,也惹來了其餘幾人異樣的神色,尤其是段陵和宋子貞,雖是刻意扭過頭來,卻也沒曾掩飾自己的輕蔑。

“朱姑娘。”

那宋子貞插嘴道:“我知曉你心軟,但是莫非你以爲就算是咱們不去進攻,他們就活得很好嗎?莫要忘了那公田法!因爲這惡法,不少百姓都流離失所,被迫背井離鄉,來到了咱們臨安城之內。”

“而且就算是我們不去,那宋朝也定然無法抗住蒙古進攻。那蒙古兇殘至極,你也是有所耳聞,既然如此不如歸入我赤鳳軍麾下又如何?”段陵也是勸解道。

聽到兩人訴說,朱玉真心情雖是好了一點,但還是帶着牴觸。

“但是你們如何保障,若是當真南下征討宋朝,這沿路上當真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不會傷害到任何一位百姓?”

“這個!”

兩人一時呆住,雖是對自家軍隊軍紀相當自信,但這畢竟是兩國之戰,衝突一起之後,因爲軍隊潰敗所引起的燒殺劫掠,也是肯定會發生的,並不會因爲任何一人而改變。

“不能!”

蕭鳳點點頭,直接承認了下來。

那段陵、宋子貞也是一臉詫異,連忙勸道:“主公!您怎麼能說這話?”

“這不過是事實罷了,如何能夠掩蓋?”蕭鳳神色平靜,直視着那朱玉真,緊促的眉宇顯得她特別的嚴肅:“但是你也應該知曉,若是不盡早北伐,徹底統一中原的話。那像之前的北伐還會繼續發生,而且永遠不會停止。”

爲了奪回中原,宋朝發起的北伐也不在少數,但每一次都功敗垂成。

赤鳳軍之前雖是贏過一次,但卻並未達到徹底粉碎對方主力的戰略目的,讓那阿里不哥得以逃脫,並且以此爲藉口繼續整頓內部矛盾,隨時都可能捲土重來。

蕭鳳相當明白這一點,自然不可能輕易放棄。

“那你就可以以此爲藉口,針對南朝下手嗎?莫要忘了,那些百姓也可能因此而死亡。”

“也許吧。但對我來說,這也許就是必要的犧牲。”

蕭鳳稍微閉上眼睛,眼前浮現出昔日戰場之上的場景,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此凋零,全都是爲了能夠成就今日輝煌,對此她也只有做出了這樣的回答。

“爲了勝利,犧牲總是必要的。”

“也許你對的,但是我始終無法接受。”

沉默半刻,朱玉真自座位之上立起,一行人眼見着她從這裡離開,也沒有阻止。

待到其離開之後,蕭鳳心中暗暗嘆息,“也許,這就是我們的不同吧。”,並未多麼沉迷其中,她凝目看向了在場的衆人,繼續詢問自己之前的問題。

“對於宋朝,你們有什麼打算?”

“啓稟主公!”

那宋子貞有些急不可耐的說道:“以臣拙見,我等可以先圖川蜀,再謀江南一帶。待到穩定天下之後,自然可以親率十萬大軍,皆是蒙古如何厲害,也斷然無法抵禦!”

“先圖川蜀?你且說說,我該如何行動?”

“昔日爲求驅逐韃靼,主公曾親率大軍入川,沿途之中秋毫未犯,時人皆以爲乃嶽王再生,對主公自然也視若神人,以菩薩聖人之禮待之!然如今時候,因那臨安政策,川中百姓莫不苦於公田法。若是主公願意以晉王爲名,替他們聲張正義,我想這川蜀一帶不消半點兵力,便可輕鬆納入我軍麾下。”

這一番話,自然也讓衆人莫不是面露矜持,帶着幾分得意來。

彼時他們雖是自川蜀之中撤退,但卻也藉着這個機會,將自己的影響力滲入其中,更是廣開商阜、互通有無,原本被蒙古入侵所摧毀的繁榮,也重新回到了這個天府之國中。

“只是那江南一帶甚爲困難。”

只是隨後宋子貞卻露出幾分爲難來,繼續闡述着自己的理念。

“那臨安在此地經營百年,其地百姓早已習慣了趙宋一朝,雖是因朝中重臣倒行逆施,導致民間怨聲載道,但依舊有着龐大的根基。而且此地農業發達,更是毗鄰海洋,其水軍之強也非我等所能匹敵。縱然我等可以沿着長江而下,徑直攻下臨安,但若是對方憑藉水軍之強,任可於海洋之上和我等周旋,卻非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這般來看,卻要是麻煩了許多。”

說到這個時候,宋子貞又是擡起頭來,看了蕭鳳一眼,這一眼不知道是佩服還是責備。

“而且最關鍵的是,因爲主公您的存在,已經讓那宋朝感覺到了危機,縱然我等如何示弱,對方也未曾削弱警惕性。一如潼關之外襄陽之中駐紮的五萬人馬,便是他們對我們的警惕。若是想要在短時間內攻破襄陽,並且順利進攻臨安的話,實在是太過困難了。”

如今華夏之中,不過是蒙古、赤鳳軍、宋朝三股勢力共分天下。

而那宋朝之中也並非沒有能人,自然早已經看出了赤鳳軍的威脅,進而做出了這種的防禦策略。

蕭鳳不禁感到尷尬,自嘲了一聲:“這樣的話,莫不是我的錯?”

“主公能有今日,也是您性子堅韌,能人所不爲,這些許問題也非是一人之過,不過是必然產物罷了。畢竟,沒有人會認爲一根樹葉,便可以藏住一隻老虎的。”宋子貞笑道。

“好吧。閒話就此放在一邊!”

蕭鳳笑了笑,繼續問道:“縱然如此,但爲了天下考慮,我等終究還是要南下的。不知你是否有合適的方案?”

“這個,卻不知主公是否願意等了!” wWW_ttКan_C〇

“等?這又是什麼緣故?”

蕭鳳感到好奇,她的耐性一直都很好,從十歲那年下定決心,一直韜光養晦十年,等到自己修成地仙,並且也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實力纔敢動手,之後的諸般行徑也是如此,莫不是在做好萬全的準備之後,方纔出手。

幸虧自己運氣不錯,這才一路走到今日。

宋子貞回道:“很簡單,因爲蒙古?”

“蒙古?”

其他人也是一起看來,宋子貞曾經在蒙古帳下共事過,對那些蒙古人也算是相當熟悉了。

宋子貞解釋道:“爾等也知曉,因爲我等北伐,那蒙古痛失七路之地,損失可謂是相當慘重,又剛剛和宋朝打了一仗,雖是將其勉強打了回去,但其力量必然虛弱無比,短時間必然無法動手。”

“只可惜咱們也消耗殆盡,不然的話也可以趁着這個時候,一舉將蒙古趕出去。”周處瞥見蕭鳳有所意動,連忙插嘴說道。

對於其他人,他當然毫不客氣,但如今蕭鳳在這裡,卻不敢露出自己的脾氣來,只敢從側面勸諫。

蕭鳳嘴角微撇,自覺被看出了心思:“國庫之中當真所剩無幾了嗎?”

“啓稟主公!先前積累早已經因爲那北伐而被消耗一空,如今咱們之所以還能支撐下來,也不過是靠着之前蕭景茂賣的那些國債才能支撐下來,而且這些國債也只能堅持半年時間。不過幸好半年之後就是秋收,到時候糧食若是收上來了,便可以度過這次的劫難。當然,這段時間內,實在是不易興兵!”周處勸道。

“原來是這樣?”

蕭鳳只好作罷。

她並非那好大喜功的趙昀,也非是那不知體恤百姓的賈似道,自然不可能做出公田法這般掠奪百姓錢財的事情來。

而且現在赤鳳軍發展的相當平穩,年年賦稅皆有相當的增加,卻也不需要另外開闢財源,不然的話反而會對內部安寧造成影響。

等到兩人對話結束,宋子貞方纔訴道:“我軍尚且如此,那蒙古自然更嚴重了。但是主公,你也應該知曉那蒙古向來野蠻,因素來久居草原,向來不事生產,以劫掠錢財爲生。如今之所以停止征戰,不過是爲了休養生息,但若是等到恢復元氣之後,定然會某圖再戰!”

“確實!所以我等也不可掉以輕心,務必要做好警惕,知道嗎?”

蕭鳳點點頭,銳利的目光掃過衆位部長,讓每一個人莫不是心中一震,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這些日子以來,他們相較於往常時候可要忙了許多。

爲了方便生產,曾經的戰事政策需要重新調整,而那些退役的士兵也需要經過培訓,然後安置在地方之上,好發揮自己的力量,穩定當地的秩序和安寧。

這些事情相當繁瑣,可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

衆位部長齊聲回道:“我等明白。”

“你們明白就好。”

蕭鳳點了點頭,又是看向了宋子貞,對這位曾經擔任過史天澤,幕僚的傢伙,她倒是頗爲好奇:“那你覺得他們的目標會是誰?宋朝嗎?”

“沒錯!”

“攻打宋朝?這是打算從宋朝之處彌補損失嗎?只是這宋朝可是號稱百萬禁軍。要知道咱們也才十萬軍隊啊!那蒙古,真的能夠擊敗宋朝?”

郭靖有些詫異,雖是感到懊惱,卻也知曉自己無法阻止。

赤鳳軍或許會囿於大義而無法出手,但對於這蒙古來說,攻擊宋朝實在是有太多的利益了。

蕭鳳也是帶着幾分好奇看向了宋子貞。

宋子貞微微昂首,充滿自信的解釋道:“呵呵。你們也知曉這宋朝雖是號稱百萬禁軍,但其中多是濫竽充數之輩,更因爲軍制混亂的原因,導致了諸多軍閥出現,各自距地而守,彼此之間互不統轄,實在是導致宋朝北伐屢次失敗的根源。”

這些年休息的時候,宋子貞也開始收集資料,分析着蒙古、赤鳳軍以及宋朝軍制的不同,想要就此找出其中的根源。

也虧的他天性聰穎,卻是找出了一些根源來。

“說起這軍制來,也是昔日南遷落下的毛病。彼時中央禁軍全軍覆沒,幸賴有地方軍閥相助,那趙構方纔在臨安站穩腳跟,因爲麾下並無多少錢財,爲了拉攏那些軍閥,自然只能給他們自地方徵稅的權利。若是戰爭年代倒也還好,但和平日子一久,這些軍閥反而做大,爲了維持自己私心,自然便要維持兩國態勢危險。這才導致北伐縷縷失敗!”

雖說宋朝以文治聞名於世,但卻並非那重文輕武的王朝,將官的待遇向來都是要數倍強於文臣,只是因爲沒有參政的權利,所以才導致了人們以爲將官沒有權利的印象。

但是宋朝皇帝又豈是愚笨之人,尤其是在外敵重重的環境下,又如何可能放棄武備?

要知道,歷朝皇后可莫不是將門之女!

而這些將軍彼此之間以義父、姻親、結拜等方式,互相直接也結成了偌大的利益網絡,也就此形成了偌大的將門,若是沒有了這些將門支持,就憑韓侘胄、史彌遠、賈似道等人,如何能夠做到這種事情?

這些將門爲了維持自己的利益,自然不可能放任宋朝被滅,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他們也懂;但若是將敵人消滅了的話,皆是和平之下自己的利益必然會遭到削減,當然也不可能盡心盡力。

也是這般原因,方纔導致歷代北伐的失敗。

蕭鳳對這一點也頗爲認同,那宋子貞見蕭鳳一臉的讚許,更是感覺高興。

“沒錯。但是眼下那賈似道卻強行推動公田法。這公田法雖是一時間滿足了朝中財政需求,但卻觸怒了那些將門。一方面爲了維持中央統治,那賈似道需要徵收大量的稅賦,一方面那將門藉着自身優勢,佔據了大量的利益。你覺得他們會就此罷休嗎?”

“所以這就是蒙古的絕佳時機?”段陵說道。

宋子貞闔首回道:“沒錯。而且這一次,只怕這臨安當真會徹底覆滅。”

“進攻臨安?他們打算怎麼進攻?”周處問道。

若要覆滅宋朝,所消耗的錢財不在少數,他實在想不出來那蒙古打算通過何種方式,

“依照我的看法,只怕是依循着海路!”段陵又道。

宋子貞訴道:“沒錯。而且根據崇明觀苗道一所說,那蒙古已經開始研製蒸汽輪機,很顯然正是爲了這個打算的。少則五年,多則十年,那蒙古定然會全力以赴,以求徹底殲滅宋朝。而那個時候,也正是我們動手的時候。”

“十年嗎?”

蕭鳳雙眼微眯,不免感到有些焦躁。

她如今已然是年近五十,雖是仗着一身修爲,依舊是青春不老,但因爲長久困於政務之中,修爲也開始停滯不前,屆時是否還能夠維持眼下狀況,還是個未知數呢。

“也許更短。不過主公放心,就如今狀況,宋朝頹廢日久,早已不復往日雄偉,那蒙古也日漸頹廢,唯有我赤鳳軍蒸蒸日上,自然能夠擊敗他們,一統天下。”

第二十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七十五章埋伏出,敵我強弱換第二十二章好夢留人睡,四面邊聲起第七十五章囚籠未曾接,南朝有人來第五十五章暗下絆子第四十一章三極光現敵軍撤,內患難除議罪軍第四章公田法第八十一章求工薪強拆機械,爲籌款祖田抵債第四十一章三極光現敵軍撤,內患難除議罪軍第三十四章很重要嗎?第四十章生死一瞬間,各自有下策第三百九十二章太硬了第五十五章道歉第三百七十八章丟官第四十八章深夜相談論過往,玄機乍現惹人疑第四章公判奪女案,一口定天憲第九十一章萬事備起兵在即,知緣由雙鳳救主第一百八十八章路遇元軍第三十六章賈似道第九十章滅邪第七十七章千佛島降軍復叛,黃河上雙強對決第七十五章埋伏出,敵我強弱換第一百六十一章末途(六)第一百二十三章戰局平定三軍撤,艮丘恢復地穴走第四百零六章誰知道?第五十九章混亂的廬州城第四十二章人心紛亂顯,敵滅城復歸第一百四十七章下雪了第八章事急循規矩,防賊有鐵牌第五十二章遲來的學子第七十三章意外之人第三百一十七章舊人第二十三章勢若流星須臾來,火炮神威震天下第四十二章齊聚均州第一章鐵騎縱橫處,月出星飛揚第六十六章議會中暗潮涌動,主席位選舉開始第八十三章定計劃偷取賬簿,桑樹林舊人相遇第十五章國黨第二百八十六章酒中有毒第二百五十二章狡辯第五十一章下馬威第二十章傳玄功上下一心,送兄弟情感動天第一百六十六章終路(四)第二百四十二章結束?第九十二章入川之機第四十三章回家第六十章出事了第一百零五章緊急中全真相救,成功後變化再起第一百零四章校場上挪移開始,雷芒動敵人再現第六十四章玉華門攻防戰第二百八十五章徹底的絕望第八十三章定謀略意圖深遠,獻益都南朝動心第七十五章尋蹤跡黑手乍現,深夜中又逢噩耗第五章月輝對話中,思緒已成型第三十三章劫難出,如何方能過第六章亭中問對第一百二十四章綱常毀君臣倒轉,夷入漢稱帝立朝第二百二十五章罷黜太子,另立新君第十六章囚籠漸成圍剿出,蕭鳳定計先鋒起第三百三十五章口舌之利第一百一十八章風暴肆掠壓九鼎,羣狼噬天奪東京第一百六十七章終路(五)第四十四章紛爭的假象第三十八章乘勝追擊第九十二章鋼鐵廠工人難安,提方案韓坤到訪第七十六章局中局,謎中謎第六十三章獻計策,隱患如何解?第一百零八章繼續抵抗第一百七十七章槍劍之鬥第二百八十四章夜襲第一百二十四章地**暗藏玄機,壁畫上歷史爲本第八十四章英雄就義,千古不絕第二十三章神童出,幾人能媲美?第二十二章定方略謀局未來,做嚮導請君入甕第二百五十章靜念庵第一百五十四章安陽灘之戰(二)第一百章一石二鳥第一百二十四章綱常毀君臣倒轉,夷入漢稱帝立朝第三十二章絕奸佞制度爲本,夜探營又逢阻攔第五十一章氣勢兇,攻城進行時第四十九章深夜巡邏中,槍聲開戰鬥第四十一章民治還是民智第三十五章恩怨糾纏難分斷,私方衆人野心顯第十七章大名府衆人初抵,遇公子蕭月難逃第四百四十二章自殺第五十七章何源第三十一章這就是禁軍?第十四章民黨第九十七章毒牙第一百六十章難啊!第七十七章窮途中,英雄正如是第一百零三章問緣由根本難除,做準備南下汴京第八十二章面見孟珙第八十九章鬥正酣糧倉起火,入山洞陰謀者誰第二十六章風急雨驟蔽天日,雙方勢力俱驚起第三十六章幽幽宮牆,無奈之人第四十章雷芒不抵赤焰狠,乾坤調轉陰陽易第一百九十二章讓我想想第九十二章城頭失全軍撤退,入陷阱三面皆敵第三百九十章殺
第二十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七十五章埋伏出,敵我強弱換第二十二章好夢留人睡,四面邊聲起第七十五章囚籠未曾接,南朝有人來第五十五章暗下絆子第四十一章三極光現敵軍撤,內患難除議罪軍第四章公田法第八十一章求工薪強拆機械,爲籌款祖田抵債第四十一章三極光現敵軍撤,內患難除議罪軍第三十四章很重要嗎?第四十章生死一瞬間,各自有下策第三百九十二章太硬了第五十五章道歉第三百七十八章丟官第四十八章深夜相談論過往,玄機乍現惹人疑第四章公判奪女案,一口定天憲第九十一章萬事備起兵在即,知緣由雙鳳救主第一百八十八章路遇元軍第三十六章賈似道第九十章滅邪第七十七章千佛島降軍復叛,黃河上雙強對決第七十五章埋伏出,敵我強弱換第一百六十一章末途(六)第一百二十三章戰局平定三軍撤,艮丘恢復地穴走第四百零六章誰知道?第五十九章混亂的廬州城第四十二章人心紛亂顯,敵滅城復歸第一百四十七章下雪了第八章事急循規矩,防賊有鐵牌第五十二章遲來的學子第七十三章意外之人第三百一十七章舊人第二十三章勢若流星須臾來,火炮神威震天下第四十二章齊聚均州第一章鐵騎縱橫處,月出星飛揚第六十六章議會中暗潮涌動,主席位選舉開始第八十三章定計劃偷取賬簿,桑樹林舊人相遇第十五章國黨第二百八十六章酒中有毒第二百五十二章狡辯第五十一章下馬威第二十章傳玄功上下一心,送兄弟情感動天第一百六十六章終路(四)第二百四十二章結束?第九十二章入川之機第四十三章回家第六十章出事了第一百零五章緊急中全真相救,成功後變化再起第一百零四章校場上挪移開始,雷芒動敵人再現第六十四章玉華門攻防戰第二百八十五章徹底的絕望第八十三章定謀略意圖深遠,獻益都南朝動心第七十五章尋蹤跡黑手乍現,深夜中又逢噩耗第五章月輝對話中,思緒已成型第三十三章劫難出,如何方能過第六章亭中問對第一百二十四章綱常毀君臣倒轉,夷入漢稱帝立朝第二百二十五章罷黜太子,另立新君第十六章囚籠漸成圍剿出,蕭鳳定計先鋒起第三百三十五章口舌之利第一百一十八章風暴肆掠壓九鼎,羣狼噬天奪東京第一百六十七章終路(五)第四十四章紛爭的假象第三十八章乘勝追擊第九十二章鋼鐵廠工人難安,提方案韓坤到訪第七十六章局中局,謎中謎第六十三章獻計策,隱患如何解?第一百零八章繼續抵抗第一百七十七章槍劍之鬥第二百八十四章夜襲第一百二十四章地**暗藏玄機,壁畫上歷史爲本第八十四章英雄就義,千古不絕第二十三章神童出,幾人能媲美?第二十二章定方略謀局未來,做嚮導請君入甕第二百五十章靜念庵第一百五十四章安陽灘之戰(二)第一百章一石二鳥第一百二十四章綱常毀君臣倒轉,夷入漢稱帝立朝第三十二章絕奸佞制度爲本,夜探營又逢阻攔第五十一章氣勢兇,攻城進行時第四十九章深夜巡邏中,槍聲開戰鬥第四十一章民治還是民智第三十五章恩怨糾纏難分斷,私方衆人野心顯第十七章大名府衆人初抵,遇公子蕭月難逃第四百四十二章自殺第五十七章何源第三十一章這就是禁軍?第十四章民黨第九十七章毒牙第一百六十章難啊!第七十七章窮途中,英雄正如是第一百零三章問緣由根本難除,做準備南下汴京第八十二章面見孟珙第八十九章鬥正酣糧倉起火,入山洞陰謀者誰第二十六章風急雨驟蔽天日,雙方勢力俱驚起第三十六章幽幽宮牆,無奈之人第四十章雷芒不抵赤焰狠,乾坤調轉陰陽易第一百九十二章讓我想想第九十二章城頭失全軍撤退,入陷阱三面皆敵第三百九十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