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軍制改革

“他們已經去了嗎?”

見擡起頭來,蕭鳳眼中透着擔心。

段峰闔首回道:“沒錯。我親自將他們送出長安的。而且爲了確保這次行動的順利,也讓他們自軍中各自挑選了十人作爲手下。當然,他們所需要的武器也全數配齊,足夠應對一般的威脅了。”

“那就好。”

蕭鳳稍微鬆了一口氣,均州乃是介入宋朝之內的關卡,她並不希望出現任何變故,要不然爲何會將自己的得力干將全都派出去?

“只是主公——”

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讓蕭鳳再度皺起眉梢。

“只是什麼?”

疑惑的語氣,讓段峰感到緊張,深吸一口氣方纔敢提起勇氣:“還請主公原諒,屬下認爲這是不是太快了?”

“太快了?你爲何會這般認爲?”

蕭鳳放下文件,雙手置於胸前,只是靜靜的看着眼前自己的心腹。

“主公!你也明白,我朝自齊兵以來,一直都有資源短缺的困難。縱然經過三十年發展之後,諸如糧食、布匹以及瓷器方面,依舊需要自宋朝之中進口。許多人也因此而獲利頗豐,並且在我朝之中佔據高位。若是他們反對的話,又該如何?而且——”

“而且我等既然爲宋朝臣子,那自然應該以國朝爲重,若是當真興兵的話,難免會被詬病爲亂臣賊子嗎?”

還沒等段峰說完,蕭鳳就將其接下來的話全都說了出來。

聽到這話,段峰立時啞然,明白過來自己的主公並非毫無察覺。

“這其中,尤其以商務部部長宋鑫、議事堂議員王軒爲主,不僅僅頻繁接觸那些來自臨安的商人,更是力推融合策略,希望能夠廢除關卡,進而促進兩朝和諧。對嗎?”

淡淡的說完這句話,蕭鳳一臉的嘲弄:“只是他以爲他弄的那些小心思,當真就沒有人知曉嗎?”

段峰心中莫名一緊,想起之前青雲幫之事,立刻就緊張起來:“難道說主公你?”

自青雲幫事發之後,他還以爲蕭鳳會藉此機會徹底清洗一下朝中官員,但是卻只是革除一些議員罷了,便是被逮捕的人員也沒多少,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下。

當時候段峰還以爲蕭鳳轉性了,不似往常那般手段激烈,但看今日模樣,只怕是放長線釣大魚罷了。

“以前我等初立時候毫無根本,自然需要有那宋朝支援,這才讓這些人高居上位。但是眼下這宋朝早已腐朽,完全就是一艘隨時隨地都會沉沒的破船,根本無力抵抗蒙古侵略!他們卻想着繼續站在上面?呵呵,你說這些人是不是鼠目寸光?既然他們不想要下船,那到時候船沉了,也莫要以爲我會伸出援手。”

話鋒依舊如此尖銳,蕭鳳一點都沒隱藏自己的心思。

“看來這一次,主公是要動真格的嗎?”

段峰心中哀嘆,旋即又見蕭鳳自旁邊取來一份文件來。

“當然。爛船也有三寸釘,想要這麼快就沉沒,也是不可能的。不過我也有耐性,自然也可以繼續等下去。”蕭鳳輕笑一聲,對着段峰招了招手,囑咐道:“只是你能不能幫我看看這個改制方案,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嗎?”

“軍隊改制?主公,你這是——”

只是掃了一眼,段峰便已然嚇住了,睜開的雙眸之中滿是錯愕。

說實在的,赤鳳軍自起義以來至今,也已經有三十載了。

其中也經歷過了不少的改革,從一開始的起義軍,再到之後的太原改編,乃至於之後的改編,甚至到靜海一戰之後的重整軍隊,便是在入住長安之後,也是經歷過數次改編,方有今日十萬正規軍、二十萬輔軍的規模。

這些改革,段峰都曾經歷過,但相較於這一次給他的衝擊力,卻都太小了。

蕭鳳笑了一聲,訴道:“沒錯,就是軍隊改制方案。畢竟老是赤鳳軍、赤鳳軍的,聽起來也不怎麼正式,所以我就想換個名字,比如說華夏軍這個名字就很不錯。當然,這個方案也只是初稿,還有很多地方不是很完善。若是你有什麼建議,也可以添上去嘛!”

“主公,這改制可以是可以,但是當改革完成之後呢?畢竟那宋朝還在,只怕他們可不會同意。”

段峰心中恐懼,感覺手中文件甚至灼熱,險些拿不住了。

原因無他,實在是因爲這上面的內容太過駭然。

因爲蕭鳳提出的改革並非只是軍隊改革一條,是包括整個地方政務系統的全面改革,將一些已經確定應該被淘汰的機構去掉,然後將已經得到驗證的條例以及法案確定下來。

換句話說,如今的蕭鳳是打算從頭到尾,將整個赤鳳軍梳理一遍,進而明確整個部門機構的職能和權利範圍。

用更通俗的話來說,那就是立國。

這樣一來,那對於宋朝朝臣來說,就是赤裸裸的挑釁了,根本不可能接受。

別的不說,當年党項立國的時候,也是讓宋朝諸位大臣爲之驚恐,直接派兵征討,雖然最終被迫承認了下來,但之後持續百年的戰爭,也讓雙方都爲此付出慘烈的代價。

段峰實在是害怕,這種局面會再度重演。

段峰心中想着:“果然,主公這般想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應該是早有預謀吧。”復又勸道:“雖是如此,但是那宋朝羣臣尚在,若是他們反對的話,那我們又該如何?”

“哼。就他們嗎?你也見到了,因爲這羣傢伙的原因,本來能夠一舉挫敗蒙古的北伐之戰,竟然也就這麼草草結束。他們又有什麼力量來反抗?”蕭鳳譏笑了起來,旋即又道:“依我看,對於這件事情,他們也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這倒也是。”

段峰也感覺自己之前太過緊張,以爲那宋朝還是能夠和蒙古正面對抗的龐大帝國。

但是自北伐之事後,整個偌大的帝國就徹底暴露了自己的缺陷。

中央政府爭鬥不休,地方軍閥互不統轄,彼此也是爭鬥不休,縱然有足足數十萬禁軍,也無法和蒙古相抗衡,甚至還因爲壓榨,導致地方禍亂不斷。

在度過了一百多年之後,這古老的帝國已然腐朽,潰爛的皮膚覆蓋全身,虛浮的肌肉吞噬着血肉卻毫無作用,脆弱的骨骼也難以支撐那龐大的身軀,最重要的是大腦也開始頻頻出錯,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

這般狀況,已然無法支撐宋朝繼續走下去,維持整個帝國的官僚系統也開始頻頻故障,總是在不可能的地方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孽,便是其底層的百姓也莫不是怨聲載道,紛紛從其中逃出來,逃到能夠讓他們和平生活的地方。

這樣已經失去活力的國家,註定要走向滅亡了。

想着這一切,段峰感到唏噓無比。

往日那個偌大的、讓人敬仰的帝國,如今卻似老邁之人,全然一副日暮西山的模樣,讓人爲之感慨萬千。

蕭鳳又道:“當然。想要現在就完成這件事情也不現實,所以我打算用五年時間來完成。至於一切的開始,那自然就先從赤鳳軍開始了。當然,現在也不應該在繼續稱之爲赤鳳軍了,而應該是華夏軍了。”

“主公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這就拿下去仔細看看,這裡面是否有什麼錯漏的。”

段峰聽着,也是感到心潮澎拜。

因爲他明白如今這所謂的改制,分明就是立國了,自己若是能夠參與其中,榮華富貴倒也罷了,那青史留名的榮耀,實在是令人難以割捨。

自段峰離開之後,蕭鳳身子一鬆,任由自己身體陷入座椅之內。

處理這些事情實在是太消耗精力,她縱然有着地仙修爲,也依舊感到疲倦不堪。

“姐姐,你真的打算針對宋朝嗎?”

這時,蕭星卻是悄然出現,手上端着一方案板,上面擺滿了菜餚。

因爲公務太過繁忙,蕭鳳經常是一工作起來就沒有了時間觀念,也只有別人將飯菜端上來,方纔醒覺已經到了飯點了。

蕭鳳神色一怔,復又點了點頭。

“是的!”

“真的,不能停止嗎?”

蕭星利索的將飯菜自案板之上端下,送到蕭鳳身前。

蕭鳳正欲取筷開動時候,整個人也是爲之一愣,稍後方纔無奈的搖了搖頭,訴道:“真的不行。你也知曉,那蒙古雖是被我等挫敗,但是一直虎視眈眈,始終都秣馬厲兵準備着南征。當然啦,這一次他們估計會學乖,不來進攻咱們。有太原在我們手中,他們也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所以這一次,目標只可能是宋朝。以宋朝目前的態勢,你覺得能夠抵抗嗎?”

“不能!”

蕭星迴道,對於這一點深信不疑。

孟拱、趙葵、餘階已然去世,如趙曾伯、江萬里、李庭芝也被迫遠離朝廷,諸如向士壁、曹應熊、高達等名將也死的死、殘的殘,最關鍵的是,那趙昀也已然身隕。

他們尚在的時候,尚且難以對抗蒙古,當這羣人全都去世之後,剩下的那羣庸碌之輩,又如何能夠抵抗?

“沒錯。不能!既然如此,那我更應該提前做好佈局。要不然任由那蒙古吞併宋朝,那我們勢必難以獨活。莫要爲了一時的安危,就忘卻了真正的威脅了。知道嗎?”蕭鳳警告道。

若是其他人,尚且可以爲眼前繁華盛景所迷戀,但對於蕭鳳來說,卻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生怕自己一個錯誤,就導致無可挽回的錯誤來。

“唉!”

一聲長嘆,蕭星這才注意到蕭鳳鬢角已然泛白,歲月的流逝終究難以抵禦,便是蕭鳳身上,也被刻下了名爲蒼老的痕跡。

“既然如此,那你更應該注意好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是嗎?”

將那熱騰騰的飯菜推到蕭鳳身前,蕭星嘴角含笑,既然不明白這些事情,那就莫要插手其中,並且給予眼前之人真正的信任。

這,也是她唯一能做的。

第六十五章祥瑞第兩百章刀劍交鋒,勇者無懼第二百一十八章堅持第二百五十五章掩蓋證據第一百六十六章暗中的黑手第一百二十一章戰略方向第兩百零五章內遷第九十三章論方案錢莊開啓,問部長決心下定第五十四章議事堂羣英爭論,憶過往夙願難償第四百三十二章暗中的謀劃第六章魚鱗冊背後的盤算第五十三章風蕭索殘兵哀嘆,定軍政捲土再來第一百二十三章雲頂山之戰(一)第二百零九章真相第一百二十六章僞裝第四十二章形式緩,孽情漸漸起第五十九章狂風起風暴顯威,火銃用強者凋零第二百九十九章初陣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一百一十四章遺憾第三十二章兵退玄機藏,組織方成形第二百三十二章註定的犧牲第一百六十章霸氣的宣言第一百一十一章起義軍第兩百四十六章連環套第一百三十八章公仇私怨第一百六十五章落幕(一)第一百六十四章缺人?第六十章探地形參謀出動,遇敵人山崖被阻第七十八章許州見怪人,酒酣又邋遢第十六章兩萬精兵已入境,兵鋒直指汾州城第十五章賊寇正當時,幾人定策略第五十二章爭執難了怨隙存,裂痕已現難重圓第六十四章玉華門攻防戰第六十七章工廠事故難消除,勞資方各執一詞第二十六章新勢力,繁雜千節扣第二章爭議第六十九章第五十二章韃子破空來,列陣穩如山第一百二十九章家與國立場分離,爲生存艱難而行第六章大名府蒙漢聯合,邯鄲城再論華夏第一百一十九章孤家寡人第六章力盡心亦堅,奈何劫難現第五十三章帳中問身份,亦癡亦癲狂第三百七十九章叛亂將起第四十九章功力復,陰雨連綿起第四十五章政敵第兩百二十七章行俠仗義第四十五章心存怨憤氣未消,黃泉錯過異心生第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火器顯,三軍齊動滅蒙古第一百四十二章南下的軍隊第三百六十八章贈送的禮物第十九章新的世界第六十七章入汪洋安然一時,論未來海上問策第三十三章叢林遇騎兵,一人鬥三騎第一百六十二章執行之人第一百四十五章城門之處的騷亂第五十七章何源第六十五章太子臨衆人慌亂,入中都王著斬敵第一百四十章最終決戰(一)第八十章長安新貌第一百五十二章最終決戰(十三)第三百一十三章生?死?第二十四章大殿上羣臣斥責,露鋒芒蒙哥掌軍第一百三十一章石卵碎蕭鳳重生,驪山崩祖龍入世第五十五章中都內過往浮現,論計劃謀求轉機第一百八十一章陷阱第八十三章悲嘆衆生苦,兩人定計謀第一百三十七章酒席下的真面具第三十八章米鋪的變化第三百七十一章一場屠殺第四十章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二百一十七章容後再議第二百八十八章當死於宋土第三百八十三章總攻開始第一百零七章爭時間忠勇消逝,長虹入劍斷蒼穹第一百六十八章來自銃槍的誘惑第二百四十五章破碎的世界第兩百零七章舊情纏身,心結難解第九十八章糧草被燒第一百五十五章最終決戰(十六)第五十五章運軍械兩人相見,頌衷情姐妹情深第八十八章又逢敵賢者現身,約定成勝負難斷第十二章神出鬼沒滅史輯,兵困糧乏守平陽第九十章滅邪第一百四十四章被迫離開第七十章陷濟南李璮難動,聞噩耗發兵濱州第五十一章舊時恩怨第一百二十五章雲頂山之戰(三)第五十七章忽來的叛軍第七十二章歸鄉第七十三章連環計中計,太原終解圍第一百七十一章終路(九)第七十三章且相鬥,龍捲肆掠中第一百三十一章談蒙古緣何南下,說華夷文明區別第二百六十三章可笑第二百七十八章藥酒?毒酒!第五十七章何源第四十二章口宣聖訓斥匪兵,儒道爭鋒難分斷
第六十五章祥瑞第兩百章刀劍交鋒,勇者無懼第二百一十八章堅持第二百五十五章掩蓋證據第一百六十六章暗中的黑手第一百二十一章戰略方向第兩百零五章內遷第九十三章論方案錢莊開啓,問部長決心下定第五十四章議事堂羣英爭論,憶過往夙願難償第四百三十二章暗中的謀劃第六章魚鱗冊背後的盤算第五十三章風蕭索殘兵哀嘆,定軍政捲土再來第一百二十三章雲頂山之戰(一)第二百零九章真相第一百二十六章僞裝第四十二章形式緩,孽情漸漸起第五十九章狂風起風暴顯威,火銃用強者凋零第二百九十九章初陣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一百一十四章遺憾第三十二章兵退玄機藏,組織方成形第二百三十二章註定的犧牲第一百六十章霸氣的宣言第一百一十一章起義軍第兩百四十六章連環套第一百三十八章公仇私怨第一百六十五章落幕(一)第一百六十四章缺人?第六十章探地形參謀出動,遇敵人山崖被阻第七十八章許州見怪人,酒酣又邋遢第十六章兩萬精兵已入境,兵鋒直指汾州城第十五章賊寇正當時,幾人定策略第五十二章爭執難了怨隙存,裂痕已現難重圓第六十四章玉華門攻防戰第六十七章工廠事故難消除,勞資方各執一詞第二十六章新勢力,繁雜千節扣第二章爭議第六十九章第五十二章韃子破空來,列陣穩如山第一百二十九章家與國立場分離,爲生存艱難而行第六章大名府蒙漢聯合,邯鄲城再論華夏第一百一十九章孤家寡人第六章力盡心亦堅,奈何劫難現第五十三章帳中問身份,亦癡亦癲狂第三百七十九章叛亂將起第四十九章功力復,陰雨連綿起第四十五章政敵第兩百二十七章行俠仗義第四十五章心存怨憤氣未消,黃泉錯過異心生第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火器顯,三軍齊動滅蒙古第一百四十二章南下的軍隊第三百六十八章贈送的禮物第十九章新的世界第六十七章入汪洋安然一時,論未來海上問策第三十三章叢林遇騎兵,一人鬥三騎第一百六十二章執行之人第一百四十五章城門之處的騷亂第五十七章何源第六十五章太子臨衆人慌亂,入中都王著斬敵第一百四十章最終決戰(一)第八十章長安新貌第一百五十二章最終決戰(十三)第三百一十三章生?死?第二十四章大殿上羣臣斥責,露鋒芒蒙哥掌軍第一百三十一章石卵碎蕭鳳重生,驪山崩祖龍入世第五十五章中都內過往浮現,論計劃謀求轉機第一百八十一章陷阱第八十三章悲嘆衆生苦,兩人定計謀第一百三十七章酒席下的真面具第三十八章米鋪的變化第三百七十一章一場屠殺第四十章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二百一十七章容後再議第二百八十八章當死於宋土第三百八十三章總攻開始第一百零七章爭時間忠勇消逝,長虹入劍斷蒼穹第一百六十八章來自銃槍的誘惑第二百四十五章破碎的世界第兩百零七章舊情纏身,心結難解第九十八章糧草被燒第一百五十五章最終決戰(十六)第五十五章運軍械兩人相見,頌衷情姐妹情深第八十八章又逢敵賢者現身,約定成勝負難斷第十二章神出鬼沒滅史輯,兵困糧乏守平陽第九十章滅邪第一百四十四章被迫離開第七十章陷濟南李璮難動,聞噩耗發兵濱州第五十一章舊時恩怨第一百二十五章雲頂山之戰(三)第五十七章忽來的叛軍第七十二章歸鄉第七十三章連環計中計,太原終解圍第一百七十一章終路(九)第七十三章且相鬥,龍捲肆掠中第一百三十一章談蒙古緣何南下,說華夷文明區別第二百六十三章可笑第二百七十八章藥酒?毒酒!第五十七章何源第四十二章口宣聖訓斥匪兵,儒道爭鋒難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