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

父親42年出生,有姊妹七人,六男一女。父親排行最小,大伯父28年出生,比我父親大14歲。

大伯父在當地傳奇色彩很濃,一是他勤奮好學的故事讓大家津津樂道,二是他年紀輕輕,在老家人眼裡就當了“大官”,讓人崇敬羨慕。

父親兄妹七人,包括爺爺奶奶,這一大家子,隨着大伯父事業沉浮而動盪飄搖,有生離死別,有妻離子散,非常曲折,在歷史大潮的衝擊下,一個人的努力,一個家族的抗爭,力量顯得那麼渺小,那麼微不足道。

大伯父非常好學,童年就有不俗表現,別人家的小孩還在玩耍,他就知道努力讀書,老家人常講,大伯父放牛時都會拿着書本,一邊放牛一邊背誦。

大伯父的好學努力,在他讀完高中時就受到重視。奉新縣剛剛被解放時,百廢待舉,人才奇缺,大伯父因此被特召入伍,進入南昌市,在省公安廳工作。

年紀輕輕,就擔任過南昌市某區的首任派出所長,到55年或者56年的時候,已經是南昌市水上公安局的局長。

大伯父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對家庭也無比忠誠,那時候他的工資大概有20來塊錢一個月,積攢了不少錢,一直無私幫助爺爺奶奶,這一大家子。

爺爺奶奶用這些錢購買田地,置辦家產,期間還用大伯父寄來的200元錢,在祖居故所旁,買下了一處老宅。因爲他們的兒女都開始長大,成家立業,房子已經不夠住了。

大伯父的無私,被這一大家子銘記心中,乃至到我們這一代,都記着大伯父的恩情,家族感情也因此顯得特別親近,在經歷諸多變故之後,分散天南地北,一直不曾消淡。

解放之初,生活依然清貧,老家土地少,爺爺奶奶一家尤其苦些。六個兒子一個女兒,都要張口吃飯,常常是吃了上頓,下頓不知道在哪裡。

奶奶是童養媳,從小裹着腳布,就是舊社會所說的“三寸金蓮”,走路都顫顫危危,不能勞作,只能操持些家務,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爺爺一人身上。

爺爺勤勞而又忠厚,國民黨敗退前夕,地方上無人願意擔任“保長”,“保長”類似於現在的鄉長。地方無人管理,敗退前的國民黨政府,找到爺爺,讓他擔任了當地的“保長”一職。

因爲忠厚,也因爲生計,爺爺接受了這樣的安排,同時也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在他當“保長”一天之後,當地就解放了,這一天的“保長”經歷,爲日後家族受衝擊,埋下了伏筆。

解放之初,政策還不明朗,各家依舊爲生計奔波,爺爺的幾個兒子陸續長大成人。田地少解決不了吃喝問題,爺爺帶着他的兒子,推着“獨輪車”遠走鄰縣乃至省會南昌,靠着販賣些農用品,維持一家生存。

“獨輪車”在老家相當普遍,用途很廣,單獨一個大大的木輪,兩邊是支架,後面是扶手,扶手上一般都綁着根粗大的揹帶,前面有時也會安一根揹帶,用來幫助拉拽。

使用時以手抓起兩個扶手,將揹帶挎在肩膀上,然後就可以推行了。兩邊的支架,用來盛放貨物,也可以坐人,省力而又輕便,可以上大路行走,也能在田間地頭穿行。

“獨輪車”不知道何人發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歷來就有,山區少見,平原卻家家戶戶普及。承載了不知道多少代人成長,承載着老家人太多記憶。

田地之中勞作,裝運肥料、稻穀、秧苗,離不開它。遠方行走,販運貨物,裝載器材,購買物品,也離不開它。甚至娶親嫁女,走親訪友,也一樣少不了它。

小時候回老家,還曾經見識過“獨輪車”娶親,用大紅布將“獨輪車”包裹一新,新娘披着紅蓋頭坐在“獨輪車”一側,另一側坐着伴娘,然後就是擡着嫁裝的隊伍,敲鑼打鼓,迎回男方家中。

擡嫁裝比較有講究,兩根木頭特製成槓,在山區則一般用兩根通直的竹子代替。嫁裝就捆紮在槓上,然後再在兩頭安上根橫條,穿上帆布,前後各一人,帆布挎在肩膀上,手把持槓子,就能前行。

嫁裝的數量越多,槓也就越多,說明女方陪嫁越重,越有排場。那時候槓的數量也是一種比較,爭個高低比個長短,我估計“擡槓”一詞,就來源於此。

“獨輪車”娶親,解放後一段時間內,是新社會新風尚,時間再往前推,一般都是用花轎娶親的。時間再往後移,這種“獨輪車”現在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老家已經再難見到,僅有的幾輛,都被當作古蹟保存。

生活的艱辛,最容易讓人記憶,父親就經常說起。他小時候,一直到八九歲還沒有衣服穿,一到夏天就光着個身子,鄰里各家情況都類似。

父親對吃記憶也相當深刻,一日三餐一般都是稀飯,特別的稀,難見幾粒米。主食一般是“糠餅”,碾米褪下的穀殼,和着米糊製成,吃下之後,難以消化,拉屎都拉的屁股痛,被父輩當作自嘲。

吃“糠餅”喝稀飯,一直伴隨到父親上大學,就讀大學有大米飯,有白麪饅頭。假期回家,再次吃“糠餅”,父親笑着說“很久沒吃過‘糠餅’了”,話沒說完,就被爺爺用菸斗頭上重重敲了一記,長了個大包。

“沒有我們吃‘糠餅’供你讀書,哪有你大米飯白麪饅頭吃!”,父親的玩笑竟然引來爺爺出奇的憤怒,從此父親再不敢開這樣的玩笑。

父親對他的幾個哥哥都特別尊敬,哥哥們長大辛苦勞作,唯獨他年紀小,相對於幾個哥哥,他得到爺爺奶奶和哥哥們的照顧最多,吃得苦受得累最少。

二伯父、三伯父沒有文化,一直在農村勞作,吃得苦最多,他們推着“獨輪車”販賣東西,走得路也最遠最多。父親也參與過,不過他的作用是壓車,“獨輪車”裝東西最怕不平衡,哪邊輕父親就坐哪邊,如此保證“獨輪車”平衡。

聽父輩們講,二伯母從小就到了爺爺奶奶家,相當於童養媳,父親幾乎就是二伯母帶大的,在二伯父遠走他鄉販賣物品時,幼年的父親就被二伯母帶在身邊作伴,一直到十一二歲。

據說大伯父參加工作後,爺爺奶奶對他提過一個要求,就是供最小的弟弟讀書,因此父親從上學那一天起,讀書費用,包括後來大學期間的生活費,全部是由大伯父承擔的。

大伯父無私也忠厚,父親讀大學期間,他正處人生低谷,生活並不寬裕,甚至可以說艱苦,但仍然忠實的履行爺爺奶奶的囑咐,一直供父親讀完大學。

所以父親讀大學,過得也比較緊張,父親常說起期間的不易,正值年青,吃不飽飯,就在飯票上動腦筋。飯票是硬紙做成的卡片,每吃一頓,就在上面用圓珠筆打個勾。

父親和他的同學們,小心翼翼的將勾擦除,當作沒有勾過繼續使用,擦得次數多了,幾乎將卡片擦穿。

擦除的痕跡這麼明顯,也不知道父親和他的同學們,是如何矇混過關的,父親沒有解釋過,對此疑問只是笑笑,或許其中還有一些故事,具體如何只有他們知道。

父親大學期間生活清苦,還表現在穿着上,一雙皮涼鞋,穿過冬天穿過夏天,冬天腳冷會生凍瘡,趁着涼鞋縫擠出來,能長成瓣狀。一身衣服,短手短腳,好比現在流行的吊裝。

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五十章 師生情誼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四十六章 校園之觴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四十五章 教師宿舍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五十章 師生情誼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六十一章 二龍頭特號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六十九章 爲夢而衝第二十一章 瓊光照魚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四十章 會埠中學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四十六章 校園之觴後記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八十一章 寒假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四十章 會埠中學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十章 火之記憶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五十章 師生情誼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八十四章 奔赴一線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八十四章 奔赴一線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三十九章 楓壠小學第六十九章 爲夢而衝第五十三章 待業一年第二十六章 山裡人家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
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五十章 師生情誼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四十六章 校園之觴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四十五章 教師宿舍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五十章 師生情誼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六十一章 二龍頭特號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六十九章 爲夢而衝第二十一章 瓊光照魚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四十章 會埠中學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四十六章 校園之觴後記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八十一章 寒假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四十章 會埠中學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十章 火之記憶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五十章 師生情誼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八十四章 奔赴一線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八十四章 奔赴一線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三十九章 楓壠小學第六十九章 爲夢而衝第五十三章 待業一年第二十六章 山裡人家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