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節 劫殺(下)

孔璋等人一動,劫雲也立時生出感應,有所動作,五道粗大的紅光從紅雲中分出,分射向五人。

這五道光紅得純淨,而且極亮,以孔璋的聖階修爲都不想直視。

而且速度太快了,快到幾乎是剛看到,五道光便射至了。

若以眼力來反應,根本來不及,只能依靠神識。

儘管孔璋已經作好應變的準備,但甫一接觸,便心中一沉。

射向他的這道紅光,與他的力場一接觸,他的力場便宛如薄紙般被洞開,貫穿而來。

那其中的力量立即延伸到他的身體上,他立時感覺到自己身體被紅光所接觸到的每一顆微粒子都在隨着紅光中的變化而變化。

時至如今,孔璋身上魔質結構之複雜早已超出從前十倍不止。

魔質是以一種難以描述的狀態存在,如果一定要形容清楚。

一般的聖階可以視作固態化,即有固定的進化方向,也通常只能在那一方向上進化到底。

當然聖階們也不是沒有嘗試有所突破,比如燭龍的明暗對持法,便是取的完全相反的兩種質性突破聖階,但仍然脫離不了固態化。

孔璋的魔質從一開始到現在的聖階,都是不是像一般的修士那樣,就像流動的水一樣沒有具體的形狀。

在聖階之下時,所受到的被動影響較多,其進化就像液態的水一樣,隨着不同的壓力變幻着不同的方向,就像生靈在大自然下被動的進化一般。

直至到了聖階,他的進化纔有了些主動,這時候卻是像風一般的氣態,不但同樣沒有固定的方向,而且就像風一樣四散,但形散而神不散。

不論進化發方向如何變化,他的魔質核心一直是肉身與自身神魂的融合,或者說在神魂的導引下,他的魔質是可以向各個方向進行進化探索的,這本就是魔質一誕生開始就有過的行爲。

只不過隨着他神魂的壯大,隨着對微粒子層次的更細微掌控,這種方向的數量級已經數以萬倍,甚至百萬倍在增加。

或者說,在他的神識頻率極限內,他已經能實現當初魔師宮創造種魔大*法的初衷。

不過如果超出某些極限,仍然會帶給他徹底的毀滅,例如劫雲發出的這紅光便有這種威脅。

紅光所觸,他立即感覺到自身每一個微粒子中的正核正在發生變化。

並不是分解,不是像武帝那樣蠻橫的直接分解正核。

而是類似於滅絕老尼的紅蓮殺劍中的威能,是從高層級躍遷到低層級而產生的力量。

但又不完全相同,首先滅絕老尼的紅蓮劍所產生的層級躍遷頻率與這紅光相比差得太遠了。

如果說紅蓮劍的層級躍遷是百萬級,那眼前就是千萬級,甚至近億。

其次,紅蓮劍的層級躍遷是負離在圍繞正核的軌道上所產生的層級躍遷。

而眼前這紅光卻是達到一個更細微的層次,是來自於正核中。

若在以前,恐怕如果滅亡在此一擊下,孔璋都不知道其中的奧妙。

但幸好在這之前,他經過地肺一戰和與武帝一戰,已經明白在正核中還有太極子和太素子。

眼前這紅光的攻擊模式,就是在正核中不斷使得太素子從正核中逸出。

就好比正核是一個裝滿了太素子和太極子的大球,現在其中的太素子不知道在什麼方法的催動下,一個接一個的從正核中飛出來,來到了正核與負離間的軌道上。

一般微粒子的躍遷軌跡中是不會有單獨的太素子或太極子出現的,更不會像現在這樣有持續的太素子從其中飛出來,形成一股水流般,不斷的從軌跡中的高層級躍遷到低層級。

這種情形下,正核並沒有分裂,卻會像一個不斷縮小的皮球,而逐漸走向衰亡。

在這種模式下,凡是受到影響的,不論是人是物,還是孔璋的力場都會被這股衰變之力影響而崩解。

從方式來說,這種攻擊看似沒有武帝能令正核都分解的力量蠻橫和驚怖,但說到細微程度,實際上更勝一籌。

在這衰變之力的影響下,任何接觸到的物質,其微粒子都會受到類似的影響,即其中的正核也會像這樣不斷的衰變,正核中的太素子匯成一根線一樣的飛出,不斷從高層級躍遷向低級層,產生巨大的力量。

但受此影響,任何生靈如果不能逆轉這一變化,便會衰亡,其生命形態走向毀滅。

面臨這生死關頭,孔璋卻極度好奇,雖然他明白了這其中的緣故,但他不理解的是劫雲如何作到的持續不斷。

因爲與之類似的方式,他曾與滅絕老尼動手時,在紅蓮劍上見識過,但正因爲這種不斷躍遷是難以持續的,所這種力量難以穩定恆化,也就難以真正達到聖階。

若不能達到聖階,即使這種衰變之力再強大,但要不能秒殺聖階修士,聖階修士的力場肯定會持續的彌補,最終將之消彌。

而眼前劫雲這威能卻明顯不是,不論孔璋如何遁移,都不能擺脫那道紅光的,紅光如影隨形,持續的令孔璋產生衰變。

片刻間,他的小半個身體已經消失不見,若繼續這樣下去,直至他身體的最後一個微粒子也產生這種衰變時,孔璋便徹底消亡。

天空中一個只有半邊身子的人飛過一座山峰,一道紅光幾乎是粘着他身體,就像一條永不知盡頭的射線一般貫過山峰。

山峰無聲無息的融解,那半邊身子也又消失了一部份,只剩下一個人頭。

孔璋的識海中,神識催至極限,終於又多瞧出一點奧妙。

那些因爲逸出的太素子是在不斷的躍遷,但並非單純的只從高層級躍遷到低層級,而是來回躍遷。

即不斷的從高層級躍遷到低層級,在快要脫出這一個微粒子躍遷軌跡之前,又會從低層級躍遷回高層級,然後繼續躍遷向低層級。

這需要多麼強大的神識才能辦得到?

在進入聖階之前,如果問孔璋,什麼東西是最難分解的,或許會說是萬年寒鐵,或許會說是太白精金,又或是其他什麼物質。

但是在進入聖階之後,便會明白,最難分解的其實正是這些越來越微小的微粒子。

越是細微,細微到眼力不及,細微到神識都分辨不出來的地步,又如何影響它們,更不用說是分解了。

而且在這些越來越細微的層次中,只有達到聖階的人才明白,微世界中有着比大千世界的更復雜的法則,每細微深入一個層次,其力量法則都大不一樣,但又同時必然會影響上一個層次的法則。

正如眼前,孔璋聚集神識,依靠他強大的神識,也不過勉強能分辨出太素子的變化,但是他自知絕對作不到去主動控制到太素子這一細微層次,而且達到集束成流,來回躍遷的細微地步。

孔璋長吸一口氣,幸好這一次劫雲要對付的是五個人,只要不是倒楣到把自己列爲第一目標,未必便不能死裡逃生。

像眼前既然已經看出一些劫能的奧妙,雖然他不可能像智經一樣控制太素子集束成流,但是卻是有另外的辦法來暫時抵擋,然後就要看劫雲是不是非要將他追殺到底了。

他的辦法就是以武帝適才攻擊的威能模式來抵擋劫能的攻擊。

如果說智經此時透過劫雲引來的攻擊已經是踏足比聖階更玄奧的一個層次內,那武帝的核分解也是已經觸及到這一層次的邊緣了。

區別在智經已經能主動控制細微到太素子和太極子層次的細微,能集束成流,來回躍遷。

而武帝卻只能令正核分解,分解後的太素子和太極子並不受他主動控制,而是四散亂飛,毫無規律的去影響其他微粒子,從而引發更大的分解。

這其中的高下,自然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若只是用武帝之力來抵擋一下劫能還是能辦得到的。

當孔璋的頭顱只剩下眼以上的部份時,忽然凌空一滯,一層肉眼難見的波紋忽然顫動生出,硬生生的把剩下的頭顱和那一直追擊着的劫能紅光勉強隔開了。

下一刻,那半個頭顱終於擺脫了紅光的追擊,閃現在數裡之外,而紅光也首次失去了方向,在虛空中射至某一點時便不了,集束成球,最後一個爆碎開來。

半個頭顱劇顫着,血肉不斷衍生,先是完整的頭顱,接着是頸、肩、胸背,最後是四肢。

孔璋帶着驚容重新出現在空中,被這一道劫能紅光虛空追躡如此之久,終於擺脫了開來。

適才其實驚險到了極點,因爲他並不能像武帝一般一直無限制的核分解,而是一面核分解,再一面聚合,才能維持自己不先破滅。

這其中只要稍有差池,用不着抵擋什麼劫能了,他自己便先主動崩解了。

幸好他需要的是隻是爭取一段緩衝時間來隔開劫能的持續追躡,他賭的便是智經的分身意志並沒有把他列爲第一目標,只要其他四個目標有什麼變化,便會給他創造機會,結果便是他賭贏了。

只是不知道其他幾人中有誰殞落了。

第242節 選擇(下)第68節 鼎生種滅(下)第79節 義莊屍變(下)第200節 毀器(上)第245節 先天五太(下)第183節 通關碟文(上)第102節 議事(上)第260節 亂乾坤(九)第258節 鬥法(十)第196節 一雷天下響(上)第137節 結丹(上)第159節 爭奪(中)第175節 救人(下)第7節 交鋒(下)第190節 奪符(中)第225節 各方齊至(上)第258節 鬥法(十八)第1節 他鄉遇故知(上)第171節 風起靈州(下)第49節 連番大戰(上)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一)第252節 壽誕(九)第230節 互噬(上)第227節 亂戰(三)第88節 救人(上)第81節 投名狀(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十)第82節 脅迫第254節 蜀山會(九)第120節 指路(上)第207節 援手(上)第18節 死裡逃生(下)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一)第234節 太平記(下)第128節 天人對戰(下)第170節 故人(下)第207節 援手(下)第120節 指路(上)第212節 大明尊(中)第115節 攤牌(上)第118節 首功(中)第68節 鼎生種滅(下)第260節 亂乾坤(三)第40節 嶺南溫家(上)第10節 種魔大*法(上)第252節 壽誕(六)第178節 靈州大戰(中)第25節 選法(上)第111節 龜蛇之相(上)第94節 道侶(上)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中)第258節 鬥法(一)第65節 天蠱星(上)第9節 黃雀在後(上)第218節 勸說(上)第61節 諸派會合第57節 江州(下)第77節 斬俗緣(上)第239節 京師亂(上)第252節 壽誕(七)第182節 識破身份(下)第253節 亂像(下)第123節 血陽氣相(下)第131節 爭祭(四)第252節 壽誕(五)第249節 孔夙夙(下)第150節 道場(上)第177節 抉擇(中)第210節 拔屌無情(上)第233節 拜謁(下)第253節 亂像(下)第191節 人妖之戰(三)第178節 靈州大戰(下)第230節 互噬(六)第178節 靈州大戰(上)第252節 壽誕(二)第164節 局(上)第87節 外道內魔(上)第254節 蜀山會(七)第131節 爭祭(四)第191節 人妖之戰(二)第207節 援手(下)第188節 佛宗(上)第57節 江州(上)第244節 劫殺(中)第144節 初戰(上)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三)第137節 結丹(上)第190節 奪符(下)第49節 連番大戰(上)第153節 法會(中)第164節 局(中)第241節 開始(上)第249節 孔夙夙(中)第253節 亂像(下)第254節 蜀山會(五)第95節 蜇伏(上)第23節 掘礦(下)第93節 質詢(上)第239節 京師亂(下)
第242節 選擇(下)第68節 鼎生種滅(下)第79節 義莊屍變(下)第200節 毀器(上)第245節 先天五太(下)第183節 通關碟文(上)第102節 議事(上)第260節 亂乾坤(九)第258節 鬥法(十)第196節 一雷天下響(上)第137節 結丹(上)第159節 爭奪(中)第175節 救人(下)第7節 交鋒(下)第190節 奪符(中)第225節 各方齊至(上)第258節 鬥法(十八)第1節 他鄉遇故知(上)第171節 風起靈州(下)第49節 連番大戰(上)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一)第252節 壽誕(九)第230節 互噬(上)第227節 亂戰(三)第88節 救人(上)第81節 投名狀(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十)第82節 脅迫第254節 蜀山會(九)第120節 指路(上)第207節 援手(上)第18節 死裡逃生(下)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一)第234節 太平記(下)第128節 天人對戰(下)第170節 故人(下)第207節 援手(下)第120節 指路(上)第212節 大明尊(中)第115節 攤牌(上)第118節 首功(中)第68節 鼎生種滅(下)第260節 亂乾坤(三)第40節 嶺南溫家(上)第10節 種魔大*法(上)第252節 壽誕(六)第178節 靈州大戰(中)第25節 選法(上)第111節 龜蛇之相(上)第94節 道侶(上)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中)第258節 鬥法(一)第65節 天蠱星(上)第9節 黃雀在後(上)第218節 勸說(上)第61節 諸派會合第57節 江州(下)第77節 斬俗緣(上)第239節 京師亂(上)第252節 壽誕(七)第182節 識破身份(下)第253節 亂像(下)第123節 血陽氣相(下)第131節 爭祭(四)第252節 壽誕(五)第249節 孔夙夙(下)第150節 道場(上)第177節 抉擇(中)第210節 拔屌無情(上)第233節 拜謁(下)第253節 亂像(下)第191節 人妖之戰(三)第178節 靈州大戰(下)第230節 互噬(六)第178節 靈州大戰(上)第252節 壽誕(二)第164節 局(上)第87節 外道內魔(上)第254節 蜀山會(七)第131節 爭祭(四)第191節 人妖之戰(二)第207節 援手(下)第188節 佛宗(上)第57節 江州(上)第244節 劫殺(中)第144節 初戰(上)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三)第137節 結丹(上)第190節 奪符(下)第49節 連番大戰(上)第153節 法會(中)第164節 局(中)第241節 開始(上)第249節 孔夙夙(中)第253節 亂像(下)第254節 蜀山會(五)第95節 蜇伏(上)第23節 掘礦(下)第93節 質詢(上)第239節 京師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