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節 人妖之戰(三)

數百隻繪着符文的利箭離開了弓弦飛向天空,然後符文的力量爆發,生出烈焰、寒冰、巨木、金鉞鐵戈、滔天巨浪,覆蓋了猛衝上來的敵人。

一大羣的猛獸被這些法術的效果包圍而陷於死地,雖然後面有御獸者的全力御使,仍是陷入狂亂之中。

不過這只是戰場上的一角,而更多的地方,是御獸的妖族驅使着猛獸在衝擊人族的陣地。

那些地方,大楚的士兵們正奮力的抵禦着這一波妖族的猛攻。

論起單個士兵的戰鬥力,大楚的士兵即使是經過在廂軍中的挑選也是肯定不如妖族的。

獅駝山的妖族最低程度也相當於感應境的七曜摩夷天,否則是無法降伏並馴服猛獸成爲御獸者的。

很多年前,人族可以擊敗妖族,將之驅逐,是因爲妖族彼時亦在內鬥,而人族卻是諸聖先後出世,春秋鼎盛之時,此消彼長,遂能敗敵。

在很多年後,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諸聖已經不在,但是人族修士中的大能者卻未必遜於昔日。

而內鬥卻輪到了人族,玄門分裂,道門執掌修士牛耳,大楚皇室又忌憚道門,魔道並不甘心被壓制,所以妖族才能在四極繼續繁衍。

到了今天,妖族罕有的出現了可能聚集力量的獅駝山,這是妖族從未有過的王國。

像這些只是普通的妖族,如果沒有獅駝山的號召,他們的單個力量其實是微不足道的,即使是那些能修煉到化形地步的妖族也不過是隻相當於真人境,更像人一些,可以混入人族中而不被輕易察覺。

更多的妖族要麼躲在荒山僻野中繼續修煉,直至破境晉階或是死於劫數,要麼便是被人族的修士發現,然後被殺死,或是被作爲奴僕抓走去看守修士們的洞府,只有一些妖族中的頂尖存在或是大勢力纔沒有人敢去輕易招惹。

但獅駝山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面,以往妖族的聚居或者是部族式,比如青丘一族,又或是宗門傳承式的。

那三位大聖只是義氣相投,共同患難,他們在自己的妖體才化形不久便而面臨過人族修士的覬覦。

他們有理想,他們也曾經混入過人間,甚至到過最繁華的大楚。

他們聽過市井中說書先生的說書,他們嚮往過說書先生說的聚義。

於是有了將大妖小妖聚攏在一起獅駝山,乃至獅駝國。

從最初的觀望到後來的應者如雲,幾乎西域的妖族都聚攏在獅駝山麾下,他們御獸爲馬,以超越了血脈和宗門傳承的第三種形式形成了龐大的勢力。

他們像人族的士兵一樣協同作戰,互相配合,都相信可以建立一個千年帝國,將西域變成妖族的樂土。

在妖族的歷史上,像這樣聚集超過三萬以上的妖族,只有彼岸的西牛賀洲那已經消失了的妖族千年帝國曾經辦到過。

不過他們這次面對的對手也是人族精心準備的隊伍,人數多達二十多萬的大楚軍隊,還不包括爲這些軍隊提供給養的役夫。

裡面包括了二十多萬的健卒,一萬餘名精卒,後者的來源是由各宗門中不得志的弟子、有意歷練自己的或是無意中得到一些修煉法訣的人過半,另外再加上大楚軍隊自己挑選訓練出合適對象,再授以修煉法訣的人組成。

這兩方就像兩隻洪流一樣在這無際的平原上撕咬衝撞,單兵的素質無疑是妖族遠遠超過人族。

妖族是脫離了原形,萌生了智慧的非人生靈,他們與野獸最大的區別就是掌握了主動吸精煉氣,學會了修煉進化。

大楚軍隊的士卒比起當初人族反抗妖族時的黑暗時代,盔甲越來越堅固,刀劍越來越鋒利。

但妖族也不再是散沙,獅駝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地面上的戰鬥,誰勝誰負一時半會分不出來。

而天空中則是更險惡的戰鬥,那是雙方真人境級別以上的修士在爭鬥。

如果說在地面上,是獅駝山數量吃虧,質量佔優,那麼天空上則是反過來了。

從真人境修士的數量來說,大楚一方並不如獅駝山。

一是大楚自己內部的種牽制和私心,比如魔道一方便多少會有所保留,佛宗也不願意直接參予,而是寧可派出人去趁機策反靈隱寺。

二是同樣四極之地的妖族也在支援獅駝山,使得在獅駝山出戰時的真人境修士仍然達到了上千的數量,這還是如意大聖一部在靈州城吃了敗仗之後。

不過人族修士雖然在數量上要面對超過自己一倍的妖族修士,但是在修爲上卻反而勝過一籌,而且人族的修士能修煉到真人境,特別是出身大宗門的,多少有幾件法器在手,與同階的修士拼鬥起來並不見得吃虧。

這才使得天空中真人境級別的修士拼鬥中,人族一時並沒有落於下風。

而在更高層次的爭鬥上,天人境級別的修士或許將決定着這場戰爭的走向。

在這充滿死亡與殺戳的戰火中,戰場上一處不着眼的地方,一名妖族座下的騎獸哀呼一聲,身上佈滿了箭矢和被寒冰凍壞的痕跡倒向地面,上面的妖族敏捷的跳了下來,揮舞着粗大的棍子砸向對面的士卒。

就在棍風撲面之中,那前方忽然生出一線黑隙,接着黑隙向兩邊拉圓分開,變成一個橢圓的空間之門。

孔璋從裡面緩步走出,棍風於是變成砸向他。

然後孔璋外皺了下眉,揮了揮手,那名妖族就仰天倒下了。

不過還沒輪到這隊大楚士卒驚喜綻放,在離孔璋十餘丈的地方,便有三條如同剛纔一樣的黑隙出現。

孔璋立即色變,旋風般掠動,衝進了混亂的戰場中。

下一刻,追躡孔璋而來的四名修士中有三名出現在這戰場上。

“啊,這魔頭竟然逃到戰場上來了。”說話的是一名身着藍衣的女郎,她生得膚如白雪,眉心一點凝紅,肌膚晶瑩透徹,她就是崑崙三秀中的那名女弟子夢採藍。

“我們的任務是誅殺此魔頭,戰場上的事道門長老會已有定奪,由蒼穹派、星宿宮和無量府主要負責。”說話之人貌如書生,揹負長劍,這修士卻是夢採藍的尊長,論起輩份是崑崙兩位掌教的師弟齊潄溟。

與他二人一起現身的還有一人卻是虛無感應宗的虛無真人,這一宗門極擅潛形躡蹤,當初獅駝山攻破流沙王城,也是其師弟飄渺先生帶着小張太子潛隱蹤影逃出。

孔璋一路逃下來,沒能擺脫追蹤,倒是有大半原因是因爲虛無真人。

三人微一點頭,便向孔璋逃竄處追去。

四人先後離開片刻後,才又有第四道空間之隙生出,裡面走出一個身材高大的道士,卻是通天玄機宗的法象真人。

通天玄機宗擅長天機演衍,在遁法上卻普普通通,所以才比前面三人晚到一步。

前面三人追躡孔璋,孔璋經達遁光飛掠,又以空間變化打開微空間通道,最後見仍是無法脫身,才冒險遁至這戰場之上。

這戰場上人妖激戰,氣機盈空,神念縱橫,只有遁入這比渾水還混亂的地方,或許纔有機會擺脫緊追不放的人。

四人便在這戰場上繼續着這一場追逐的遊戲,給這場人妖之戰帶來了些微的變數。

有時候孔璋經過的地方,離得他最近的人或是妖族便會無緣無故的倒下。

而後四名修士經過的地方,則會順手除去不長眼的一些妖族。

孔璋不溫不火的飛掠而過,他表面平靜,實則內心已經有了些微焦急。

想不到遁至這混亂的戰場上,仍然沒能擺脫這四人。

這四人的組合的確是令他有些傷腦,那法象真人擅長推衍,即使是在神念感應微弱的戰場上,他也能迅速找到孔璋大致的方向,除非孔璋能將兩人的距離拉開至五百里之外方有把握令得對方這種推衍失去效果。

虛無真人則緊緊的纏住孔璋,正是有得他在,使得孔璋始終不能將四人徹底擺脫在五百里之外。

若是一對一,就算是面對一宗之主的虛無真人,孔璋也敢試試能否將之擊殺,但再加上隨後而來的崑崙派兩位修士,他就只有選擇立即溜之大吉,繼續借着戰場的複雜形勢幫助自己掩飾和阻攔追敵。

但是這種情形不可能一直下去,他現在行蹤已經暴露,如果這場人妖之戰分出勝負,現在無瑕的其他天人境修士必然會加入進來對付他,到那時就真的大難臨頭了。

就在這時,他的前方隆起一座山嶽,仔細一看才發現不是山嶽,而是一個高達百丈的巨人。

那巨人虯肉橫生,膚色黝黑,站在那裡宛如撐天巨柱一般充塞天地,身周空出了一大片空地,全躺着無數的妖族屍體,甚至連在空中拼鬥的真人境修士都離他離得遠遠的。

孔璋一瞟之下也不由變色,這巨人雖然形貌有所變化,但是仔細看去正是厲嶽的樣子。

孔璋一凜,想起傳聞中無量府的摩訶無量訣修至極致,便可以凝鍊無量真身,藉此跨入天人境第四階,真身如果完全凝鍊成功便有成就聖階的可能。

東海無量府以山海無量爲奠基法訣,進階修煉摩訶無量,這一宗門與其他宗門不同,講求的是以一力伏百會。

即使是跨入天人境後,所掌控的空間法則也是不注重各種質性的,而是隻講求元氣充沛,利用空間法則如何比其他修士更快更大量的吸納利用元氣。

同樣一口氣的功夫,別人修士如果吸納的一滴元氣,那麼無量府的修士便是兩滴、三滴,甚至五滴、十倍,然後不論敵人的真元氣機有何神妙,以超出敵人數倍的力量硬生生將敵人打跨。

所以其借摩訶無量訣修煉至天人境第四階後洗煉自己,要容納更多的元氣,身軀便越來越巨大化,直追傳說中的巫族大巫們,其真身現身後的力量也不遜於那些大巫,但是又同時能施展種種法訣神通,甚至神念手段,這卻是比那些大巫還要勝過多多了。

厲嶽的巨大真身轉眸一掃,已是盯上孔璋。

孔璋生出巨大的危機,他現在雖然自忖就算是白千秋都未必殺得了他,但是要和厲嶽這級數的天人境修士正面對抗仍是九死一生,尤其是對方連無量真身都現了。

不過就在孔璋前有強敵,後有追兵之時,忽然厲嶽的神念卻從孔璋的身上移開。

在他的左前方,一片白色的山嶺猛地隆起,然後山嶺天搖地動般向厲嶽這方向奔來,整個大地都發生了顫動。

孔璋舉目望去,那是一隻小山般大小的白象,每一拔步,都會生出數丈高的罡風,路上的大楚士卒無不被撞得粉身碎骨。

卻是厲嶽現出無量真身,以天人境頂階的修爲屠戳普通妖族,激怒瞭如意大聖,也現出原形真身來戰厲嶽。

孔璋暫時解除了危機,不過那緊追着自己的四人亦再度追近,而且忽然間場中又多了兩道神念鎖住他的身形。

孔璋頓時色變,想起據說道門派來追擊自己的共有七人,現在已經有六個追到了自己身邊。

他將心一橫,決定不再顧忌了。

第35節 符文院(上)第244節 劫殺(下)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一)第96節 煉丹(上)第258節 鬥法(十五)第219節 神識共振(上)第70節 渡劫前語(上)第75節 挫敵(下)第255節 災(下)第64節 蟲洞(上)第135節 敕封(上)第164節 局(上)第150節 道場(上)第241節 開始(下)第196節 一雷天下響(上)第77節 斬俗緣(上)第230節 互噬(中)第206節 連氏兄弟(上)第253節 亂像(下)第115節 攤牌(上)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13節 得寶(下)第179節 惡鬥(下)第260節 亂乾坤(十)第35節 符文院(下)第23節 掘礦(下)第56節 下山第252節 壽誕(二)第206節 連氏兄弟(下)第249節 孔夙夙(下)第171節 風起靈州(下)第139節 暗盟(下)第146節 死亡道(下)第59節 先天氣機大自在(下)第7節 交鋒(下)第86節 天外來客(下)第106節 元辰道(上)第132節 論功行賞(中)第95節 蜇伏(中)第257節 劫(下)第208節 千雪城(上)第112節 疑竇橫生(上)第124節 元陽之死(一)第24節 入閣(下)第258節 鬥法(十七)第113節 鬥妖魔(四)第241節 開始(下)第263節 結局二之一 傳說中的奇遇第52節 藥是不能亂吃的第84節 誘出第258節 鬥法(十三)第47節 海底雙修(上)第258節 鬥法(十九)第16節 逃亡(下)第150節 道場(下)第95節 蜇伏(上)第201節 無涯海(下)第31節 比武較技(下)第152節 稷下學宮(下)第33節 宗門獎勵(上)第36節 結盟(上)第126節 元辰道尊(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上)第216節 較量(上)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132節 論功行賞(中)第251節 南方(上)第88節 救人(上)第12節 在路上(上)第228節 地肺之行(下)第143節 帝王心術第123節 血陽氣相(上)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上)第5節 初遇(下)第119節 內應(下)第9節 黃雀在後(上)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18節 死裡逃生(上)第210節 拔屌無情(下)第73節 初至雲京(上)第153節 法會(中)第252節 壽誕(三)第224節 黑風峽(上)第150節 道場(上)第212節 大明尊(中)第69節 返回宗門(下)第115節 攤牌(中)第228節 地肺之鬥(下)第206節 連氏兄弟(上)第243節 下盤棋(中)第35節 符文院(下)第111節 龜蛇之相(上)第174節 劫殺(上)第257節 劫(下)第226節 百邪盟(上)第258節 鬥法(十五)第44節 捷足先登第113節 鬥妖魔(六)第235節 禍亂天下(中)第104節 起程(上)
第35節 符文院(上)第244節 劫殺(下)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一)第96節 煉丹(上)第258節 鬥法(十五)第219節 神識共振(上)第70節 渡劫前語(上)第75節 挫敵(下)第255節 災(下)第64節 蟲洞(上)第135節 敕封(上)第164節 局(上)第150節 道場(上)第241節 開始(下)第196節 一雷天下響(上)第77節 斬俗緣(上)第230節 互噬(中)第206節 連氏兄弟(上)第253節 亂像(下)第115節 攤牌(上)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13節 得寶(下)第179節 惡鬥(下)第260節 亂乾坤(十)第35節 符文院(下)第23節 掘礦(下)第56節 下山第252節 壽誕(二)第206節 連氏兄弟(下)第249節 孔夙夙(下)第171節 風起靈州(下)第139節 暗盟(下)第146節 死亡道(下)第59節 先天氣機大自在(下)第7節 交鋒(下)第86節 天外來客(下)第106節 元辰道(上)第132節 論功行賞(中)第95節 蜇伏(中)第257節 劫(下)第208節 千雪城(上)第112節 疑竇橫生(上)第124節 元陽之死(一)第24節 入閣(下)第258節 鬥法(十七)第113節 鬥妖魔(四)第241節 開始(下)第263節 結局二之一 傳說中的奇遇第52節 藥是不能亂吃的第84節 誘出第258節 鬥法(十三)第47節 海底雙修(上)第258節 鬥法(十九)第16節 逃亡(下)第150節 道場(下)第95節 蜇伏(上)第201節 無涯海(下)第31節 比武較技(下)第152節 稷下學宮(下)第33節 宗門獎勵(上)第36節 結盟(上)第126節 元辰道尊(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上)第216節 較量(上)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132節 論功行賞(中)第251節 南方(上)第88節 救人(上)第12節 在路上(上)第228節 地肺之行(下)第143節 帝王心術第123節 血陽氣相(上)第3節 孤墳野鬼話淒涼(上)第5節 初遇(下)第119節 內應(下)第9節 黃雀在後(上)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18節 死裡逃生(上)第210節 拔屌無情(下)第73節 初至雲京(上)第153節 法會(中)第252節 壽誕(三)第224節 黑風峽(上)第150節 道場(上)第212節 大明尊(中)第69節 返回宗門(下)第115節 攤牌(中)第228節 地肺之鬥(下)第206節 連氏兄弟(上)第243節 下盤棋(中)第35節 符文院(下)第111節 龜蛇之相(上)第174節 劫殺(上)第257節 劫(下)第226節 百邪盟(上)第258節 鬥法(十五)第44節 捷足先登第113節 鬥妖魔(六)第235節 禍亂天下(中)第104節 起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