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

劫持金營當日,姚平仲獨自一人入宮,覲見欽宗皇帝趙桓,向欽宗趙桓稟告了他的劫營安排。姚平仲道:“啓奏聖上。臣已挑選精銳兵馬三千餘,由臣親率,於午夜三時,劫持金營,擒獲完顏宗望,搶回康王及太宰。”欽宗聞奏大喜,站起身來,走下龍座,拉了姚平仲的手道:“好!甚好!卿真乃朝廷第一猛將也!今日午夜,卿只管去劫他金營,朕派李留守帶兵馬接應卿。卿啊!若劫營成功,卿便是滅金第一功臣!將來童貫的樞密使,非卿莫屬。”

姚平仲得到欽宗樞密使的封官許願,激動得渾身顫抖,忙跪伏於地道:“聖上待臣恩重如山,臣萬死難報聖上之隆恩。”欽宗又攙扶姚平仲道:“卿快快請起,殿中乃咱君臣二人,無需多禮。”姚平仲爬起身來,對欽宗說道:“請聖上放心,臣此番劫營,定將擒獲完顏那廝,搶回康王及太宰!”欽宗連聲道:“好!好!”隨即,欽宗讓執殿官端來了御酒,欽賜姚平仲,祝其馬到成功。

姚平仲接過御酒,一飲而盡,然後和欽宗告辭。

姚平仲出了宮,策馬疾馳,回到汴京城下兵營大帳中,準備着半夜劫營之事。

姚平仲令人宰牛十頭、羊百隻,擡來燒酒十餘大缸,犒賞劫營兵士。姚平仲將三千劫營兵馬召集在大帳前,自吃了兩大塊牛肉,喝了一大碗燒酒,然後高聲說道:“衆將士們!今夜劫持金營,殺金狗個片甲不留,活擒寇首完顏氏,搶回康王及太宰,全靠諸位努力了。來!請衆將士們滿飲一觴,努力向前。”

姚平仲手下見說,面面相覷,反應並不熱烈。

姚平仲見衆人面上似有難色,乃拔劍在手,怒吒曰:“吾身爲上將,朝廷京畿兩河副宣撫使,且不惜命,汝等何得遲疑!”衆將領兵士見姚平仲作色,皆高聲答道:“吾等願效死命,定將奮勇向前,斬殺金狗,搶回康王及太宰。”姚平仲遂將酒肉與三千餘兵士共飲食盡,單等在午晚三時,劫持金營。

是夜,月色朦朧。約二更時,姚平仲取三千餘根白鵝翎,令兵士們插於盔上爲號。快三更時,衆將士披掛已了,馬摘鸞鈴,人披軟戰,軍卒銜枚疾走,一齊乘馬,姚平仲一馬當先,率三千餘兵馬飛奔金營。

姚平仲率三千兵馬來自金營寨邊,扒開鹿角,大喊一聲,殺入寨中,徑奔中軍,欲擒獲完顏宗望。

然而,金營中靜悄悄的,沒半點聲音,也不見一人。姚平仲情知中計,急忙退兵,但已經來不及了。只聽一聲炮響,金兵從四面殺出。金兵圍住營寨一起放起箭來。箭矢螞蟥般飛向宋軍,宋軍被射倒無數。姚平仲大驚,騎在黑騾子上,揮舞着大刀,拼死向寨外殺去。金兵又望寨中投擲火把。金軍提前擺放在營寨中的乾草被點燃,燃起熊熊烈火。情急中,姚平仲驅動胯下的黑騾子,竟然突出了火海,望南逃奔而去,只可憐了遂姚平仲劫持金營的三千兵馬,皆葬身於火海之中。

火光映紅了半邊天。汴京城中,欽宗安排觀察情況的人見金營中火光一片,以爲姚平仲劫營成功,趕忙奏報給欽宗。欽宗聞報大喜,急令人傳旨於汴京留守李綱,道姚平仲已舉事,着李綱速率兵馬接應。

李綱隨即點起兵馬,望金營疾馳,馳援姚平仲。

金軍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見姚平仲所率劫營宋軍皆被消滅,遂令大將劉彥宗統率五千餘金兵,向汴京城進發,攻打汴京。

劉彥宗得令,急率五千餘金兵,馳往汴京。途中,正遇李綱統率的的一萬餘宋軍,雙方發生激戰,劉彥宗所率五千餘金兵被李綱擊退。

劉彥宗率兵逃回牟駝岡,向完顏宗望稟告情況。完顏宗望大怒,責令劉彥宗再率兩萬兵馬,攻打汴京城池。劉彥宗遂又點起兩萬兵馬,攻打汴京。

劉彥宗率兵走後,完顏宗望令人找來了在金營中做人質的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

自昨天夜裡起,太宰張邦昌就恐懼了一夜,他知道,朝廷兵馬劫持金營,違反了雙方已經達成的約定,金軍必然憤怒,必然要拿在金營中做人質的他和康王問罪。金人殘暴無比,一怒之下,斬了他的頭,也是有可能的。張邦昌爲此而恐懼了一夜。

相比於張邦昌,康王趙構要坦然許多。

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隨金國兵士進入到完顏宗望的中軍大帳。完顏宗望見了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勃然大怒,斥責趙構、張邦昌道:“你國朝廷不遵守約定,出爾反爾,竟然半夜劫持俺國大營,你倆作爲人質在此,將如何解釋?”

康王趙構冷着臉,不做回答。康王右側,張邦昌驚恐的渾身顫抖,竟然哭泣起來。

完顏宗望也冷着臉看着康王趙構。

康王趙構的表現,更加令完顏宗望對他的身份產生了懷疑。完顏宗望覺得,趙構絕非宋國皇家子弟。那宋國皇家子弟,養尊處優,何曾見過如此場面?他作爲人質,在宋國違約的情況下,在他會被俺給殺了的情形下,竟然面不改色,是何等的鎮靜,如此表現,顯然不是皇室子弟,而是將家子弟也!

完顏宗望將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訓斥了一陣後,令他倆回去,等待後續處理。

趙構哼了一聲,站起身來,返身就走。

張邦昌跟在趙構身後,一邊往外走着,一邊回過身來,給完顏宗望施禮,口稱道:“二王子,朝廷劫持營寨,不管俺和康王之事。”

完顏宗望呵斥道:“出去!”

張邦昌驚恐不安着跟着康王回到了住處。

劉彥宗率二萬兵馬去攻打汴京。种師道聞聽到消息,隨即也組織起西軍二萬,與劉彥宗的二萬金軍於汴京城外廝殺,雙方互有勝敗,戰局僵持在城外。

金營中,完顏宗望又派王汭前往汴京城中,入宮進殿,來找趙桓要說法來了。王汭聲稱,假若貴國朝廷不能給出滿意的答覆,作爲人質的康王,性命堪憂,金軍也將強力攻打汴京城池,到時候,合約作廢,以戰爭結果來結束兩國之間的爭執。

趙桓無以對答,先安排王汭住了下來,答應給王汭一個說法。

安排金使王汭住下後,趙桓惶恐不安,急忙召來了李綱、种師道、李邦彥、白時中等人商量對策。白時中、李彥幫原本就極力主和,現在藉着這個機會,極力攻擊李綱,道李剛壞了大局,要讓李綱承擔責任。

這事情,執意要戰的是欽宗,具體策劃的也是欽宗和姚平仲,主要責任在欽宗、姚平仲身上。當然,李綱也負有很大責任。當時,种師道明確告訴李綱,現在還不是和金人作戰的好時機,等其弟种師中統率的其他西軍到來後,再與金人決一死戰;但李綱聽信姚平仲之言,將姚平仲引薦與欽宗,以致有了姚平仲午夜劫寨之舉。

面對白時中、李邦彥的攻擊,李綱百口莫辯,只好沉默不語。

欽宗見狀,勸慰李邦彥、白時中道:“二位卿,此事全怪朕聽信李留守、姚平仲之言,過於倉促了。”

欽宗將責任推在了李綱、姚平仲身上。

李邦彥見欽宗已經承認劫持金營不妥了,遂稟報道:“啓奏聖上。事情既然已經發生,說別的已經沒啥作用,當務之急,乃是抓緊割地賠款,以此來安撫金人,不使事態更一步嚴重。”

种師道聞言,出班奏道:“啓奏聖上,李宰相所言,萬不可行。目今,朝廷兵馬與金人大戰於汴京城下,雙方互有勝敗,金人並無並必勝之把握,只要朝廷拖延一段時間,待更多勤王之師抵達汴京,金人必退。”

李邦彥奏道:“聖上,萬不可輕啓戰端。若勤王之師不能及時抵達,汴京城失陷了,又該將如何?爲汴京城安危起見,爲康王安危起見,臣請求聖上,儘快割地賠款,換娶康王返朝、金人退軍。”

欽宗聞奏,點頭道:“卿所言甚是。”

种師道見狀,又奏道:“啓奏聖上。割地賠款之事,萬不可行。”

欽宗道:“老種,你不要說了,目今之情形,只有先行割地賠款,方能解除汴京之危急。種老將軍,汴京城防至關重要,你就在城防之事上多操點心吧。與金軍交涉之事,交給李、白二位卿辦理。”

李邦彥見狀,又奏道:“啓奏聖上。朝廷兵馬劫持金人營寨,金人必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爲康王安全起見,臣請求暫時罷免李留守之職,以安撫金人。”

李綱尚未言語,种師道出班奏道:“啓奏聖上。李留守在汴京軍民百姓中聲望甚高,若罷免李留守之職,於汴京城防不利。臣奏請聖上,萬莫行此仇快親痛之事。”

欽宗沉吟了一會兒道:“卿之奏請,也非是沒有道理。然暫時罷免李留守之職,也便於與金人和解。”說着,欽宗面情一變,高聲說道:“欽令!免除李綱汴京留守一職,暫由種老將軍代理。”

李綱聞旨,邁步出班,望欽宗一拜,高聲答道:“臣謹遵聖旨。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章 引子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章 引子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