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章 楊震挖的坑

在德軍高速推進的情況之下,這些呆板的執行着平時沒有莫斯科命令,任何人不得打開倉庫命令的內務部隊表現並沒有比他們正規軍的同僚要好到哪裡去。甚至平時多數時間都從事重點地區的保衛以及肅反工作的這些內務部隊,表現的還不如正規的蘇軍野戰軍。

與德軍遭遇的時候,好一點的就是全員戰死,當然也有很多是一觸即潰。只是因爲德軍對於蘇聯內務部隊人員一經捕獲,可以不加審判就地槍決的命令,這些內務部隊主動投降的人數並不多。被俘的人員,也是由於德軍推進速度過快,沒有防備而被俘。

這些內務部隊執行命令過於呆板,帶來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因爲沒有接到莫斯科的命令,這些守備倉庫的內務部隊甚至連炸燬倉庫都不敢。大量的戰備倉庫,就這樣完整無缺的落入了德軍手中。

這些蘇軍戰備倉庫完整的落入德軍手中,給蘇軍保證部隊戰鬥力帶來極大的影響。卻是從另外一個方面,給德軍戰略攻勢的展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那些在對蘇軍進行合圍戰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坦克、機械化部隊,在深入蘇聯腹地之後很大一部分油料,就是利用從繳獲的蘇軍戰備倉庫內的油料。

沒有了這些落入德軍手中的蘇軍油料補充,正忙着變更與國際軌距不同的蘇聯鐵路系統軌距,已適應德國火車的德軍,以目前的運力根本就滿足不了戰場上巨大的消耗。甚至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會戰,沒有德軍在蘇聯境內就地使用繳獲的大量蘇軍油料,德軍的推進速度至少要慢上一半。

一系列會戰的慘敗,戰備倉庫的大量丟失,使得蘇軍在準備莫斯科保衛戰時候重武器異常的匱乏。整個莫斯科會戰,蘇軍在反攻階段才投入不到一千輛坦克,其中最有威力的T三四坦克才佔了不到一半,剩餘的還是T二六坦克和BT快速坦克。

甚至參戰的坦克之中,還有九輛作爲蘇聯第一代量產坦克的T十八坦克這種老古董。這次一下子就轉交給抗聯一百輛,而且全部都是最新型的T三四坦克。在眼下前線急需新式坦克參戰的情況之下,豈不是被蘇聯人認爲抗聯在趁火打劫?

還有那幾百門M三零一二二榴彈炮和ZLS三七十六毫米加農炮,也是在一系列會戰失敗,其裝備損失量幾乎達到一個天文數字的蘇聯人所急需的。一下子拿出七百餘門火炮,足以讓正忙着拼湊參加即將開展的莫斯科會戰重裝備的蘇軍總參謀部相當的肉疼。

相對於戰前就有相當產量的M三零式一二二榴彈炮,二百二十門的數量倒也不至於讓蘇軍太過心疼。但是剛剛量產不久的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農炮以其優異的性能,尤其是極強的反坦克能力,卻讓眼下反坦克武器奇缺的蘇聯人肉疼的緊。

面對抗聯的獅子大開口,除了轉讓技術之外,實物就要五百門。上下都在罵那位佔着茅坑不拉屎,身居高位卻不務正業的前總軍械部長。將如此優秀的兩用火炮生產一拖再拖,導致戰前總共才裝備了一千餘門。

就這還是蘇軍炮兵部隊一些領導人,私下搞出來的。要是按照這位對於新式武器反應奇差,凡是總是慢上不止一拍的元帥同意,那就不知道猴年馬月了。這位導致戰前蘇軍大口徑反坦克火炮奇缺的前蘇軍總軍械部長的同時,心疼的直抽抽。

蘇軍自己部隊還沒有來得及裝備,現在卻要一下子給中國人五百門,能不讓蘇軍高層痛苦?實際上所有人都知道,蘇軍研製的新裝備投不投產,拍板的人根本就不是那位總軍械部長。但是誰都不敢對那位最高統帥有怨言,將怒火轉到那位被稱爲蘇軍歷史上最倒黴的元帥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僅僅是肉疼,在蘇聯人看來,這些中國人不僅不感謝蘇聯人民在其發展之中給予的無私援助,還趁這個機會索要蘇聯最新的武器生產技術,絕對有趁火打劫的嫌疑。只是鑑於目前反坦克武器和高射炮奇缺,現在又是自己有求於人,也就默認了。

好在抗聯那裡能拿到現貨,總比美國人畫的那個大餅,卻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到要好的多。他們那知道,這批用來交換的裝備,楊震早就給他們準備好了,就等着蘇聯人自己主動上門找上來。也就是這個坑早就挖好了,就等蘇聯人來跳了。

否則,在所有軍工物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情況之下,楊震哪有那麼大方一口氣生產了那麼多超過抗聯需求的裝備?他又不是吃飽了撐的。即便是要保證一定的儲備,也不至於一口氣那麼多。

楊震這麼做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原來蘇軍轉讓的波蘭生產的火炮以及繳獲的日軍火炮,本身就是高強度戰爭使用後的二手貨。長時間的高強度使用,讓這些火炮身管損耗極大。現在部隊裝備的七十五毫米山野炮之中,很大一部分已經達到了報廢的標準。只是因爲自產火炮的數量,遠遠無法滿足需要還只能勉強撐着服役。

眼下抗聯的兵工廠,雖然因爲進口了大批美國生產的先進設備以及囤積了大批的原材料,實際上產能並不低。但因爲技術人員的匱乏,對火炮的仿製與生產進度相當的緩慢。現在因爲沒有圖紙,只能逆向仿製的日軍九二式一零五加農炮、九五式野炮、九四式山炮,不是進度被嚴重的拖延無法量產,就是產量極爲低下,質量根本就無法得到保證。

九二式一零五加農炮的仿製工作,遲遲無法完成。九五式野炮和九四式山炮的合格產品,平均每個月還達不到五門。這種速度之下,別說完全將即將報廢的大量火炮替代,就連戰鬥之中的戰損火炮,都補充不了。

至於美國援助,楊震現在一是還不敢指望。美國人的援助,一是不好拿。二也是最根本的,楊震借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全面爆發的機會,形成自己的軍工產業,並不想像重慶方面那樣完全依賴援助。

美國人會援助一定的火炮,但美國軍工產業到現在還沒有轉入戰時體制。再加上美國也即將面臨大規模的擴軍,美國人的政策又是先歐後亞。在援助方面,還是以英國和蘇聯爲主。等輪到自己這裡,還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說,數量也不見得能夠得到保證。

再加上美軍的火炮在性能上的確不如蘇聯人。從蘇聯人那裡搞到這些裝備和圖紙、生產技術。一是這兩種火炮性能太出色了,甚至很多國家在二十一世紀初還大量裝備作爲戰術火炮使用。尤其是那款M三零一二二榴彈炮,甚至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依舊還是解放軍主力師屬火炮。

二也是利用可以得到圖紙的機會,形成自己真正的火炮生產能力,甚至是設計能力。有現成的圖紙和生產技術可以利用,總比單純的依靠自己那點可憐的技術能力,去逆向仿製要好的多。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而在談判之中蘇聯人的這個一反常態舉動,卻是讓總部原來與他們打交道的人都很納悶,這次蘇聯人怎麼這麼好說話了。要知道之前和這些蘇聯人打交道,絕對不是一個讓人很舒服的事情。斤斤計較、吹毛求疵不說,還總是找各種各樣的麻煩。

之前抗聯與他們打交道的時候,他們的貨物是能拖就拖,而抗聯交貨的時間只要稍微慢一點,就大吵大嚷的又是抗議,又是要賠償的。這次吃了這麼大的一個虧,怎麼會悄無聲息?這實在有些不太像是他們一貫的做派。

直到與蘇聯人簽訂完交易合同之後,才明白原來是戰場上的形勢讓蘇聯人不得不低頭做出讓步,以換取抗聯手中武器的製造技術和產品。蘇聯人這次相當難得的低頭,讓之前受了他們不少氣的抗聯幹部,很是揚眉吐氣了一番。總部和東北局的幾個領導一直懸着的心,也漸漸的放了下來,只是對蘇聯人報復心極強有相當瞭解的楊震知道,這件事情決定不會就這麼簡單就了事的。現在蘇聯人沒有找自己的麻煩,並不代表今後會不會找自己的麻煩。這些蘇聯人,可沒有那麼就容易服軟,更沒有容易打發。

儘管自己做出了一定的讓步和補償,但是蘇聯人也不會輕易的就放棄報復。現在他們有求於抗聯,少見的低下了頭。但是等到抗聯再一次有求於他們的時候,恐怕讓他們點頭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雖說蘇聯人的抗議最終不了了之,但在蘇聯人的抗議平息下去之後,楊震還是在王光宇返回總部之後狠狠的批評了王光宇。楊震批評王光宇倒不是因爲他打劫蘇聯人戰備倉庫的事情做的不對,是因爲王光宇手腳沒有做的太乾淨,讓蘇聯人找到了把柄。

王光宇和任光在蒙古境內的舉動,在楊震看來一樣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搶了就搶了,又能怎麼樣?但是在楊震看來,不管搶的是蒙古人還是蘇聯人的裝備,都不是什麼大的毛病,關鍵是你後續沒有處理乾淨。

要是將剩下的東西搶在蒙古人趕到之前統統都炸掉,那些看守倉庫的蒙古內務部隊的人都解決掉。將所有能證明是抗聯乾的證據全部毀滅,來一個死無對證。蘇聯人就算明知道是抗聯乾的,也找不到把柄。

第一章 史上最黴的穿越者(1)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二百六十八章 何嘗不是一種幸運?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二百七十六章 時間緊迫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四百六十五章 機不可失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二百零六章 尾巴收斂一些第五十九章 積蓄實力(2)第五百六十三章 也是一種歷練第十九章 做好傷亡十幾萬的準備第一百零六章 留着殺雞駭猴第四百三十六章 機動優勢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一百七十章 王光宇的不同意見第二百一十章 艱苦的東線第二百四十七章 伏擊戰(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受歡迎的蘇制火炮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四百零八章 部署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二百九十七章 總攻擊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守西攻的關東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全面反擊的前兆?第二百四十二章 快慢機之爭第二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東線第三百章 旅順危機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內首戰第263章準備迎接最困難的時候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八十六章 吃不了那就兜着走第三百一十三章 突圍的方向第二十四章 不妨賭的大一些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三百零五章 騎兵營第二百七十章 野地支隊的覆滅第一百七十七章 勳章與獎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一百四十章危局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六章 楊震的障眼法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二百四十八章 勢在必得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三十四章 這場戰鬥來的晚了第252章 鏖戰朝鮮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三百四十三章 頭等大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駒林的直覺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三百三十五章 勝利者是不受懲罰的第二百零一章 關心則亂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麼撐下來的第十一章 楊繼財的不安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眼光的不同第五百四十章 海敬清的底氣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五十六章 陳翰章的意圖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一百七十七章 情報工作的弱點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贏爲根本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二百三十章 解救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247章 您必須休息第一百五十三章 植田謙吉的最後瘋狂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八十二章 夠用爲主第二百八十二章 做好打的準備第一十六章 引誘對手犯錯誤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颶風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個女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相信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九三九年的山寨武器第三百八十一章 做一些文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三百一十三章 突圍的方向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不滿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亂戰的開局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
第一章 史上最黴的穿越者(1)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二百六十八章 何嘗不是一種幸運?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二百七十六章 時間緊迫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四百六十五章 機不可失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二百零六章 尾巴收斂一些第五十九章 積蓄實力(2)第五百六十三章 也是一種歷練第十九章 做好傷亡十幾萬的準備第一百零六章 留着殺雞駭猴第四百三十六章 機動優勢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一百七十章 王光宇的不同意見第二百一十章 艱苦的東線第二百四十七章 伏擊戰(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受歡迎的蘇制火炮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四百零八章 部署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二百九十七章 總攻擊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守西攻的關東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全面反擊的前兆?第二百四十二章 快慢機之爭第二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東線第三百章 旅順危機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內首戰第263章準備迎接最困難的時候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八十六章 吃不了那就兜着走第三百一十三章 突圍的方向第二十四章 不妨賭的大一些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三百零五章 騎兵營第二百七十章 野地支隊的覆滅第一百七十七章 勳章與獎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一百四十章危局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六章 楊震的障眼法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二百四十八章 勢在必得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三十四章 這場戰鬥來的晚了第252章 鏖戰朝鮮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三百四十三章 頭等大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駒林的直覺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三百三十五章 勝利者是不受懲罰的第二百零一章 關心則亂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麼撐下來的第十一章 楊繼財的不安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眼光的不同第五百四十章 海敬清的底氣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五十六章 陳翰章的意圖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一百七十七章 情報工作的弱點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贏爲根本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二百三十章 解救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247章 您必須休息第一百五十三章 植田謙吉的最後瘋狂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八十二章 夠用爲主第二百八十二章 做好打的準備第一十六章 引誘對手犯錯誤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颶風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個女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相信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九三九年的山寨武器第三百八十一章 做一些文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三百一十三章 突圍的方向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不滿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亂戰的開局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