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

副總指揮對抗聯製造的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這兩種輕便的直瞄火力,可謂是相當的欣賞。認爲當年的百團大戰,如果各部隊裝備了這種武器,也不至於面對着日軍的炮樓和碉堡束手無策,一座碉堡甚至就能夠擋住一個營的攻擊路線。

只要運動到射程之內只要一發火箭彈,就可以將那些讓關內部隊束手無策的碉堡炸彈。不用部隊在用人命,用炸藥一點點的去啃。在面對日軍掃蕩時候,出動的那些薄皮裝甲車的時候,也不至於只能避戰。

日軍在華北戰場修建的工事,與在東北修建的工事,因爲針對的對手不同,可謂完全是兩碼回事。日軍在華北戰場修建的工事,欺負華北十八集團軍缺乏攻堅火力。大部分都是用的磚石修建的,基本上是無力扛住這些直瞄火力一發轟擊的。

與東北爲與蘇軍作戰,修建的那些可以抗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轟擊的工事,是完全兩碼回事。即便在與抗聯對抗之中,關東軍修建的工事羣,其堅固程度也不是關內那些土建碉堡可以相比的。

有了火箭筒與無後坐力炮,這兩種比步兵炮還輕便的直瞄火力,打掉那些曾經缺乏火炮,只能用集束手榴彈、炸藥,甚至人硬堆的工事羣,絕對沒有任何的問題。而且輕便的一個人,就可以扛着滿戰場跑,也不會影響到機動。

如果不是考慮到彈藥補充困難,所使用彈藥關內根本無力製造,全部需要依靠東北運輸,他甚至不反對將火箭筒編制到班。在接見出關部隊團以上幹部的時候,他再三的要求各個部隊,一定要熟練掌握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使用。

在山炮的選擇上,副總指揮還提出了出關整訓部隊的旅一級配屬的山炮,還是以輕便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爲主的要求,暫時不配備野炮。在大口徑支援火炮上,相對於笨重的德制或是美製一零五榴彈炮,副總指揮還是更喜歡輕便得多的,日製九九式一零五重山炮。

經過考慮,儘管已經下定決心淘汰數量並不多,炮彈不能與任何火炮通用的九九式重山炮。但楊震最終還是將這批山炮,都轉交給了關內部隊。並協調專門爲關內部隊生產彈藥,以及翻新武器而組建的一個兵工廠。繼續生產這種抗聯已經決定撤裝,而已經停產的重山炮彈。

這種重山炮抗聯一共纔有五十多門,雖說只有八百公斤的重量,很適合山地作戰。而且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的火炮,威力也並不算小。但對於抗聯來說數量太少,而且炮彈不能與其他火炮通用,甚至連日製九一式一零五榴彈炮的炮彈也無法兼用。

單獨爲這五十多門重山炮生產炮彈的成本折算下來,相當的不合算。所以乾脆除了山地師裝備了十二門之外,包括所有的日製迫擊炮在內,數量少、無法通用炮彈的所有火炮,只能選擇淘汰。

但副總指揮很是滿意這種火炮的性能,楊震最終還是將這批重山炮保留了下來,轉交給了關內部隊。連同部隊之中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全部都抽調出來,轉交給了關內部隊。

實際上儘管楊震也知道,在山地戰之中六零迫擊炮的作用更大。而且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遠遠的超過擲彈筒。以同樣輕便的六零炮,替代擲彈筒實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副總指揮堅持保留擲彈筒,他也無可奈何。

副總指揮的意思,他還是很清楚的。六零炮在輕便,也不可能配備到班。保留擲彈筒,可以增加班一級的作戰火力。而且這玩意雖說有着只能老兵使用,射程近等缺點。但是在面對日軍野戰機槍工事,還是有相當大的殺傷力的。

而且在日軍也大量使用擲彈筒,同時關內各個根據地兵工廠也能自產一部分榴彈的情況之下,彈藥也可以並不完全依賴抗聯供應。儘管這玩意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但副總指揮認爲增加配備的密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訓練上的不足。

最關鍵的是這玩意不僅輕便,一個人可以攜帶武器和部分的彈藥。而且因爲抗聯已經不再裝備擲彈筒,無論是彈藥還是現成的裝備,都有相當大的庫存。而且擲彈筒的數量,關內部隊裝備的量也很大。即便不用重開生產線,也足以滿足關內部隊換裝的需要。

楊震雖說不是很同意副總指揮的意見,但是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也不得不承認薑還是老的辣。這麼一個調整方案下來,雖說各個部隊的火力不如當初的挺進軍。但是部隊更加機動靈活,也更有利於在山區運動作戰。

從眼下整個華北的態勢來看,短期之內打出山區全部收復日軍控制嚴密的平原地帶,暫時還不算現實。眼下的日軍雖然因爲胃口撐的太大,但是在中國戰場上還保持着相當數量的整編師團。在整體戰略態勢上,在關內戰場還保持着優勢。

如果此時大舉對日軍控制區出擊,以關內的部隊現有的兵力和實力即便是打勝了,恐怕也是慘勝。其殘存的實力,根本就無法應對日軍戰略重點轉移之後,隨後的大舉反攻。眼下先集中所有的兵力,真正控制住山區,徹底的穩固華北各個敵後根據地,就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而在這種戰略需求之下,副總指揮拿出的這個輕裝部隊的方案,更加的符合現在的實際戰略需求。在山區地形之下大兵團作戰,根本就難以施展。日軍即便是出動一個師團,也只能以大隊爲建制分散活動。

同樣日軍在山地作戰之中,其重炮與坦克的威力也是很難施展開。日軍之所以在山區依舊能夠保持對中國軍隊的優勢,除了各級建制的部隊作戰能力,以及指揮官的戰地指揮能力強於中國軍隊之外。最關鍵的就是其足夠的通訊能力,縝密的作戰計劃,以及快速增援的能力。

而且日軍山地戰的能力,也遠遠的超過中國軍隊。無論是山地行軍能力,還是山地作戰能力,穿皮鞋的日軍並不次於穿布鞋和草鞋的中國軍隊。無論是在山地行動的速度,還是山地穿插的能力,基本上都超過中國所有的軍隊。

即便是擅長山地作戰的關內部隊,在這一點上與日軍相比也略有不足。這一點雖說說出去有些難堪,但是必須要承認。再加上日軍每次出擊,都有大量熟悉地形的僞軍配合作戰,這一點無疑增加了關內部隊的弱勢。

日軍的武器裝備中,很多也很適合山地作戰。無論是擲彈筒,還是步兵炮,都是山地作戰的利器。其縝密的戰術,再加上兇悍的作戰能力,以及旺盛的戰鬥意志和極強的配合能力,使得即便在山地作戰之中,中國軍隊一般也很難是其對手。

即便短時間之內合圍住部分日軍,但只要戰鬥不能在短時間之內解決,在周邊的日軍快速增援之下,也很難徹底的消滅掉被合圍的日軍。反倒是自身在日軍頑強的抵抗之下,因爲傷亡慘重無力應對日軍援軍只能被迫撤退。

敵後戰場的無數次反掃蕩作戰,裝備輕便的關內部隊。反倒是在山地戰之中,很難與日軍抗衡。除了火力上的弱勢之外,主要就是差在日軍山地戰能力,並不弱於關內部隊。即便是能集中優勢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合圍住部分日軍,但也很難全殲。

日軍的山地戰能力,以及山區戰場特有的特點,再加上今後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華北戰場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關內部隊的各級建制,既要保證足夠的機動靈活性,又要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集中足夠的火力,面對一路或是幾路的日軍。

而且整個華北地區,除了晉中盆地以及冀中平原、黃淮平原之外,大部分的地區還是以山地爲主。重裝部隊固然能在火力上全線壓制日軍,但是在山區以及關內大部分地區公路基礎設施很差的情況之下,很難發揮出足夠的機動性。

副總指揮的這個編制,至少在兩年之內還是符合未來一段時間華北戰場的局面。當然也不排除隨着敵情的變化,原有的計劃出現意外。這個編制很是符合副總指揮,先穩定山區根據地,再向平原區滲透的想法。

至於說派遣抗聯南下,至少在四三年上半年之前,楊震是不會有這個想法的。四二年一場席捲了整個華北的大旱,四三年接連天災,整個華北地區根本就無力負擔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同時東北也無力在支撐南滿戰場的同時,同樣支撐華北戰局。

正像副總指揮說的那樣先穩定山區,將日僞軍在根據地內部的據點和楔子徹底的拔掉。至於平原地區,先以滲透和蠶食爲主。但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戰術,至少要渡過眼前這場已經席捲了整個華北的天災之後。

要是現在整個華北相當一部分地區,絕收已經成定局的情況之下。在發動大規模的戰役。一場大戰下來所需的天文數字的物資,以及戰火毀滅的田地。那就是不是加重百姓負擔了,就是連殺民養軍恐怕都難以形容了。

副總指揮的態度很明確,在這場天災未得到根本緩解,民力還未徹底恢復之前,整個戰略態勢還是應以防禦爲主。飯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仗要一個個的打,不要老想着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當前華北的態勢,還是主要應該以穩固各個根據地內部爲主。

不管形勢如何,絕對不能幹出那種殺民養軍的事情來。別人怎麼做他管不到,但是在他的部隊裡面,絕對不允許這麼做。部隊在這個時候非但不能增加老百姓的負擔,還要想辦法儘可能的減輕羣衆負擔,並幫助羣衆渡過這場天災。眼下即便部隊整訓完畢,發動任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不適合的。

對於副總指揮的這個態度,雖說被頂的很尷尬。但是楊震心中暗自豎起一個大拇指。好一位一心爲民的鐵打漢子,不管他身上有什麼缺點和問題,但就衝這一點,他楊震永遠的服氣。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是他楊震的老首長。

第二百二十三章 無奈的戰術調整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也會有的第五百零六章 頭疼的李延平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許跑掉一個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何以報德?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一百零三章 雪恥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八十七章 內山英太郎的密令第二百章 惱羞成怒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九十章 下一步戰局發展的可能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234章 賭注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咬牙階段第六十二章 無賴戰術第232章 狠毒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一樣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一百二十五章 東進(4)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歧第一百八十一章 楊震心中的壓力第七十一章 我們應該服從命令第三百三十五章 遼西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三百六十七章撿洋落第三百四十二章 楊震的建議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臨陣磨槍第七十八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1)第三十八章 龍入大海(5)第246章 零式的憂慮第二十章 攻擊發起時間提前第三百四十八章 田中新一的答覆第九十章 楊震的異樣平靜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六十七章 首戰(3)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預防針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片空白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詳的前兆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二百二十七章 複雜的三路軍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七十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讓不能無底線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須做到的第二百四十一章 我需要他們做的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倭寇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戰(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自欺欺人第二百章 楊震的送客行動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三百六十章 郭邴勳的建議第二百三十九章 越長越危險第四十八章 假想敵中隊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恥之極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一百零三章 後手如何第三百三十二章 談話之決不允許第三百八十三章他們可真敢要價第一百零四章 餘波之楊震之膽氣的來源第三百零二章 新戰法第二百零八章 無兵可調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會挺過去的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四十四章 敵情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難產的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震對部下的評價第二百九十章 穿插(二)第三百零八章沒有草包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二百零九章 激動與等待第五百一十六章 冬裝的問題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第五百六十章 囚徒的困境第十二章說好的戰果呢第一百四十章 輝煌的開端(8)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守西攻的關東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遼西之戰(三)第二十七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零二章 美國人會自己找來的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一百九十章 三次抗命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內部隊的問題第三百五十一章 浴血十家子第五十九章 你站着說話不腰疼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國人的算盤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難解決的是心結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前埋下的伏筆
第二百二十三章 無奈的戰術調整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也會有的第五百零六章 頭疼的李延平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許跑掉一個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何以報德?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一百零三章 雪恥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八十七章 內山英太郎的密令第二百章 惱羞成怒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九十章 下一步戰局發展的可能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234章 賭注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咬牙階段第六十二章 無賴戰術第232章 狠毒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一樣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一百二十五章 東進(4)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歧第一百八十一章 楊震心中的壓力第七十一章 我們應該服從命令第三百三十五章 遼西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三百六十七章撿洋落第三百四十二章 楊震的建議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臨陣磨槍第七十八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1)第三十八章 龍入大海(5)第246章 零式的憂慮第二十章 攻擊發起時間提前第三百四十八章 田中新一的答覆第九十章 楊震的異樣平靜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六十七章 首戰(3)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預防針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片空白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詳的前兆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二百二十七章 複雜的三路軍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七十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讓不能無底線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須做到的第二百四十一章 我需要他們做的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倭寇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戰(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自欺欺人第二百章 楊震的送客行動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三百六十章 郭邴勳的建議第二百三十九章 越長越危險第四十八章 假想敵中隊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恥之極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一百零三章 後手如何第三百三十二章 談話之決不允許第三百八十三章他們可真敢要價第一百零四章 餘波之楊震之膽氣的來源第三百零二章 新戰法第二百零八章 無兵可調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會挺過去的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四十四章 敵情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難產的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震對部下的評價第二百九十章 穿插(二)第三百零八章沒有草包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二百零九章 激動與等待第五百一十六章 冬裝的問題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第五百六十章 囚徒的困境第十二章說好的戰果呢第一百四十章 輝煌的開端(8)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守西攻的關東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遼西之戰(三)第二十七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零二章 美國人會自己找來的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一百九十章 三次抗命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內部隊的問題第三百五十一章 浴血十家子第五十九章 你站着說話不腰疼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國人的算盤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難解決的是心結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前埋下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