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山麓遇戰

捕獲十多隻山鼠之後,探險隊所帶的鹽用完了,石路只好帶着衆人回到修路隊那裡,補充物資。

這時中梅河的河岸兩邊一片繁忙。幾百人拿着刀具沿路砍伐,不久毛路就能通行。山坡腳下,中梅河能通航的山谷裡,石路打算在十多里長的平整地帶建設一個新村。那裡就將作爲鹿和羚羊過冬所在。

爲了安排那裡的建設,石路下了山坡,進入河谷中查看了地形。百里村早就在河谷中建了幾個伐木場,石路就把新村的建設交給村長負責。圍繞着伐木場,新的圈舍要建立起來,運輸通道也要完善。

把鹿安排在這裡之後,冬天拉雪橇時,百里村就作爲調度中心,分發各處所需的牲畜。至於山羊,那是提供肉食的,同時也是積肥的需求。

如果今年在羚羊谷的遷徙季節到來的時候,派人捕捉更多的適合飼養的動物,明年牧場上就能形成規模了。那樣,獲取肉食和皮毛,就變得容易一些。

玉河高原上,放養幾千只鹿和羊是不成問題的。如果以後部落擴張,那裡就成爲牲畜品種培育地帶。別處需要時,就可以從那裡調撥出去。

運輸隊依然忙忙碌碌,石路吩咐他們回到華村後,讓和帶着一些步兵和騎兵,到高原同他匯合。同時,百里村也要就地製作一些網和調集工具,爲捕捉野驢做準備。

“山鼠怎麼辦?”雲問道,“那些皮真的非常好,冬天做帽子最合適了。”

“等牧場建成後,考慮在那裡養殖吧!這東西也不是必須品,不用急。”石路說。

等和帶着人到了之後,擴充到三百人的隊伍就帶着工具回到了玉河高原,準備開展捕捉行動。

高原上的草已經達到了最繁盛的階段,石路讓修路的隊伍先把南玉山上的據點 修好,並且正式的給玉村定名。村長和祭司都任命好了,他們到來後,就將直接投入建設中去。

這一次要修建的據點有三處。除了中梅河下游河谷和玉村之外,鹿河以及中梅河的交匯處,也要建設一個村,這裡定名爲鹿村。含義是,放牧鹿羣時要路過的村。

修路加上據點建設,人手又不夠了。不過石路只讓運輸隊回去告訴陸果處理,他自己就投入捕驢和查看四周環境的大計中。

陸果指揮着士兵們,在羣山和草甸上奔波,繼續和那羣在山中吼叫的馬的親戚捉迷藏。和帶着另一隊人,根據追蹤的人留下的記號,選擇合適的地點,準備同捉馬一樣對付驢。

這時候,驢羣也增多了,石路確定了有三羣驢,每羣一百頭左右,數目龐大。由於有備而來,捕捉就變得容易多了。

幾天的功夫,一半的驢就被捉住。由於這東西的反抗,還弄死了二十多頭。

“這肉比馬肉好吃多了!”和咬着烤熟的驢腦袋說道。這麼些年,他的食量一直都那麼大。

“不過捉住後,要用來幹活的。你看生活在山上的驢,比馬好多了。”石路對他說,“你可別故意弄死幾頭啊,等繁衍的多了,自然有的吃。”

“不會不會,我知道,這是要騎着打戰的。”和說道。

“那把你的烏龜馬換給別人,你騎一頭驢吧!”石路說,“年初你不是把一頭鹿給推下冰窟窿了麼?對驢子可別這麼幹了。”

石路說的是年初的時候,和帶人一路護送運輸隊。他想吃鹿肉,不過鹿都在拉着雪橇呢,運輸隊長也不會答應他半路就宰了吃。

和就趁着人們不注意,把一頭鹿給推進了邊上的冰窟窿,然後裝作驚慌的大呼小叫。鹿撈上來早凍死了,和也吃到了肉。

和一陣窘迫,支支吾吾的說他又不是白拿的,已經按照石路的要求扣除了自己的工分。石路也不管他這破事兒,而是吩咐他繼續捉驢,同時也把能捉的山羊和其他動物都活拿了。

驢子的訓練就比馬難多了。這些傢伙的確吃苦耐勞,不過搞定了頭領,其他驢可不買帳,這和馬完全不一樣。石路也不能把它們的鼻子給穿上繮繩,就和牛一樣。

最後石路乾脆給每頭驢做一個籠頭,不讓它們撕咬。接着就一頭接一頭的用繩串起來,然後讓族裡養着的狼圍着它們跑。

這效果好多了,一天後,運輸隊就讓驢馱着物資來回穿梭。只要它們倔脾氣上來,就一頓敲敲打打加食物誘惑。

玉村的建設速度很快。在這裡石路沒有選擇磚頭和瓦,而是根據這裡的降水情況,挖出一些黃土,夯土築牆。房頂選的是山上的粗木加上一些石板,因爲這材料非常好找,而且也結實。

唯一需要運上來的建築材料,就是石灰。幾個管理人員也不着急,先把架子搭起來,牆壁和勾縫以後慢慢進行。這裡的建築主要是防風雪,雨水沒有華谷多,不然進度也不會這麼快。

圈舍建好之後,一個排的陸軍就回到了百里村。他們的任務是給華村的陸果帶信,讓他把鹿羣和羊羣通過水路運到百里村。接着他們就沿途護送這些動物上山——沒有保護,路途中的猛獸很容易叼走牲畜。

六七月間,部落處於農閒的時期,能夠抽出大批人手。爲開拓牧場而調集的勞動力超過了三千人。再多陸果也抽不出來,雖然族人加俘虜,華部落已經有超過一萬五千的人口,不過此時工程太多,人手分散了。

長老們在華村忙的不可開交,桑又在修養,所以抽不出人來管理西邊的事兒。石路只好在百里村和玉村之間來回奔波,指揮調度。

幾天後,當石路剛剛回到玉村,和派來的一個士兵就報告:“族長,我們有人在高原西邊中毒了!”

石路趕緊騎馬過去查看情況。“怎麼回事?”石路看着滿身黝黑的中毒者,問和。這幾天和一直在南北玉山和高原中穿梭,抓捕驢和羊。

“我們在西南的山中尋找驢的腳印的時候,幾個人突然大叫了一聲然後倒下,就這樣了。”和回答。

“什麼時候的事情?”一邊查看傷情,石路一邊問。

“昨天早上。出事後誰也不知道情況,我就派人彙報了。”和答道。

其中一箇中毒的族人在今早就斷氣了。幸好這裡的氣溫不算太高,所以沒有嚴重腐化。石路仔細檢查了傷口,發現中的並不是自己族裡用的弩箭藥,不過一時也找不到中毒的地方。

半天后,他在後脖子上發現了一個小傷口,從裡面拔出斷了的某種植物的細刺。細刺很鋒利,也相對較長,頂端顏色發黑。

“族長,這東西在很遠很遠的西邊山腳有很多。是一種連在草葉上的刺。”一個來自戎人的隊員十分眼尖,見到後,立馬彙報給石路。

“確定嗎?這附近有沒有?”石路問。

“山上都沒有的,過去我們在冬天就回西邊的山腳下,採這種刺做針。”他答道,“不過不太好用,容易斷。”

石路把細刺交給他,讓他仔細辨認。“是那種針刺沒錯,這個已經摺斷了。不過尖不該是黑色的,戳傷人也不會中毒。”

繼續檢查了幾個傷者後,石路也發現了他們身上的刺。除了死去的人是脖子上中招之外,其他的人都在四肢——這得益於那怪摸樣的皮甲和頭盔。

中毒的人一直昏迷着,把他們帶回玉村後,派來的祭司沒有辦法。他們的醫術,還不及石路呢。巫禾以及桃巫一時半會兒也趕不到,石路只能自己搗鼓救人方法。

“他們好像被蛇咬過的樣子。”雲說道,“在南方時,我就被咬過,中毒後和這差不多。巫那時說那蛇並不太毒,只能讓人昏倒。”

“恩?哪兒被咬到的?”石路問。

“族長最喜歡摸的地方••••••”

“晚上再摸,我得先救人,我想到主意了。”石路打斷和雲的打情罵俏,然後招來族人吩咐下去準備。

和帶着人,去水邊搗鼓了些茨菰。石路自己則是到草地上翻找,他記得曾經見過這裡有一種矮小的蕨類植物。那是治療蛇毒的好東西。

所有東西找齊後,石路吩咐人們搗碎藥物,又派人把傷者放在地上,讓他們接觸地氣。給他們放完血之後,那些搗碎的藥就被塗在傷口上。

“好像還缺點東西,到底是什麼呢?”石路因爲想不起來藥方中還缺什麼而急的團團轉。出了帳篷,正好看見和在給自己的烏龜快馬刷毛,他一下子就想起來了。

“和,牽馬過來!有事吩咐你去做。”

和牽着馬來到了石路跟前,石路指着馬對他說:“拿根細棍子,把它的耳朵掏一下,然後和藥豁楞在一起,給傷員敷上。”

“哦,啊?”和一臉怪異。不過他還是照做了。石路就用這種辦法,算是救了活着的人一命。

族人顯然不可能是不小心碰到這東西的,那樣只會有個別人中招。現在很像是被攻擊。但誰是敵人,他們在哪?爲何不出現?這些問題還需要查實。

戰士穿好皮甲,戴好護具和頭盔,開始搜索遇襲的地方。第一天沒有什麼發現,就連陌生腳印都沒有。

第二天一早,隊伍在山中巡邏的時候,突然前面的灌木叢中飛出一些帶尾巴的東西,嗖嗖直響,然後打在人身上。幸好護具的保護,這次沒有人受傷。

和指揮着人,按照訓練過的新隊形展開,然後來了一輪弓箭齊射。草叢中突然竄起一羣人,呼喊着奇怪的口號退進山裡。

一輪齊射的戰績不佳,只射死一個人。這人身上穿着樹皮衣服,腰間纔是獸皮。腳下也綁着一塊樹皮,所以和纔沒有發現腳印。

他們射出的東西是長刺,連着灰白的羽毛。石路看了一下撿到的一根管兒,知道這是吹筒,吹出射程很近的毒鏢。

“沒想到,還有別的部族使用毒。”石路對和說。

和加派了人手,繼續搜索。中午又在南玉山的北端,離着高原西端邊緣十多裡的地方與這毒部族相遇。

對方人數很多,差不多有四百多人,都裹着樹皮,拿着石矛和吹筒。頭領模樣的揮舞着一個人的骨骸對着華部落的人呼喊,不過他的話連戎人都聽不懂。

“族長,他說什麼?”和笑嘻嘻的問。

“打敗後,你去問他。”石路沒好氣的說。

雙方都不再躲藏,石路吩咐按照隊形展開。這次由於騎兵不多,攻擊主力就是步兵,人數也就不到兩百人。沒辦法,帶來的戰士都分散在各處守衛新據點和對付猛獸呢。

還沒等擺陣,對方就衝了過來。石路連忙拿出號角,吹響了弓箭射擊的信號。所有人都拿起弓箭,挨個排在一起。等新的信號一下,就給對方來了一輪齊射。

敵人顯然沒見過這種模式,不過他們也沒驚慌,只是愣了一下就繼續衝。

“可不能讓他們達到吹筒射程的位置~”石路想道。於是他立即下令:“步兵弓箭掩護,騎馬的都集中起來,衝出去!”

命令下達後。和就騎着他的烏龜,拿着銅刀衝在前。步兵拿出威力不大竹弓邊靠前邊掩護。

衝了沒幾步,兩方就混戰起來。華部落用銅矛和刀,一路砍殺過去。對方用吹筒和石矛,就同捕獵一樣圍了過來。雙方都大吼大叫,戰鬥得十分激烈。

石矛根本不是銅矛的對手,對方很難刺破華部落的皮甲。但他們那看似很厚的樹皮,銅矛一刺就破。

華部落作戰時採用的三人小組,效率比自己亂竄找對手高多了。不一會兒,地上躺了不少人。和的刀上不知沾了多少鮮血,都流到他手上了。

對方沒堅持多久,就被衝散,石路立即讓所有人追了上去,不給他們還擊的機會。

這時敵人已經不敢回頭射出毒鏢。所有人都驚慌的鑽進山裡。他們的頭人呼喊着口號,然後後帶着人鑽進灌木叢,爬上高處,遠遠的離開戰場。

半天過後,對方扔下幾十具屍體和一些傷者,全都逃進山裡。由於擔心繼續進攻會被伏擊,石路命令收兵。

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四十二章 歷史性的豐收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七十九章:遷徙戰役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設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部戰端第七十七章 蓮部危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行漫記第六十章 新的野望第九十一章 織造新篇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二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原戰端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一百零一章 軍事擴充第二十一章 六月盤點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剿戰役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口短板第八十七章:熊族危局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二十五章 刀耕火種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九章 深山難行第二十六章 深秋喜事第一百章 礦產開發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一百零二章 創建宗教(1)第七十八章 桃山風雲第二章 狩獵和生活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政繁忙(1)第六十二章 南方聯盟第六章 遷徙之路第八十七章:熊族危局第九十三章 錫村路通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二十二章 竹排探險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部戰端第八十七章:熊族危局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部工程第三章 思索振作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老分歧第四十四章 西部之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冬日悠閒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一百零二章 創建宗教(1)第一百一十六章 熊山棉田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八十四章:萬人聚落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會盟第九十三章 錫村路通第四十一章 冶煉初步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禦會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原戰端第八十章 :北歸華島第七十九章:遷徙戰役第三十六章 育苗春狩第十四章 兩女婚約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部工程第七十章 修路造車第十五章 治具製陶第五十三章 人口戰略第一百零二章 創建宗教(1)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設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九十八章 建築繁忙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調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政繁忙(1)第十五章 治具製陶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八十一章:四族會盟第五十三章 人口戰略第一百零一章 軍事擴充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政繁忙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四十二章 歷史性的豐收第八十九章 外安內忙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禦會議第一百零七章 野驢迷蹤第五十七章 虎族危機第三十四章 湖邊小戰第二十八章 文化初始第八十四章:萬人聚落第二十八章 文化初始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
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四十二章 歷史性的豐收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七十九章:遷徙戰役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設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部戰端第七十七章 蓮部危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行漫記第六十章 新的野望第九十一章 織造新篇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二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原戰端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一百零一章 軍事擴充第二十一章 六月盤點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剿戰役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口短板第八十七章:熊族危局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二十五章 刀耕火種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九章 深山難行第二十六章 深秋喜事第一百章 礦產開發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一百零二章 創建宗教(1)第七十八章 桃山風雲第二章 狩獵和生活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政繁忙(1)第六十二章 南方聯盟第六章 遷徙之路第八十七章:熊族危局第九十三章 錫村路通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二十二章 竹排探險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部戰端第八十七章:熊族危局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部工程第三章 思索振作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老分歧第四十四章 西部之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冬日悠閒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一百零二章 創建宗教(1)第一百一十六章 熊山棉田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八十四章:萬人聚落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會盟第九十三章 錫村路通第四十一章 冶煉初步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禦會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原戰端第八十章 :北歸華島第七十九章:遷徙戰役第三十六章 育苗春狩第十四章 兩女婚約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部工程第七十章 修路造車第十五章 治具製陶第五十三章 人口戰略第一百零二章 創建宗教(1)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設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九十八章 建築繁忙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調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政繁忙(1)第十五章 治具製陶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八十一章:四族會盟第五十三章 人口戰略第一百零一章 軍事擴充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政繁忙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四十二章 歷史性的豐收第八十九章 外安內忙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禦會議第一百零七章 野驢迷蹤第五十七章 虎族危機第三十四章 湖邊小戰第二十八章 文化初始第八十四章:萬人聚落第二十八章 文化初始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