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嘿!哈!”

一大清早, 還沒到起牀的時間, 就被外頭就傳來嘿嘿哈哈的聲音給吵醒了,她煩躁地將被子蒙到頭上捂住耳朵——是誰說的練武一定要發出這種聲音的?自帶配音?

自打花易巖和譚麗娘成親後, 他就開始認真地履行起父親地責任,先是同懷宇帶着禮物去夫子那裡謝師,然後又規定以後懷宇要每天早起半個時辰, 練武。說是練武其實並沒那麼嚴苛, 一開始只是帶着兄弟兩個繞着院子跑跑圈,跑了快一個月,最近幾天纔開始練拳。

最初譚麗娘是不理解的, 她覺得兩個孩子讀書已經很辛苦了,又不準備從軍,何必每天早上起來受罪,有這功夫不如多背兩篇文章, 況且看到懷瑾一邊打着呵欠一邊跟在懷宇身邊一起練,更是心疼。

花易巖卻說,即便不從軍, 人都應該有一個好的身體,況且讀書科舉更是勞費心神, 有一個好的體魄就尤其重要,“上次懷宇院試出來, 臉白腿軟的,要不是張家的志林,恐怕都走不了了。我聽說, 志林從三歲起每天就跟着張大哥練小半個時辰呢。”

對於花易巖的說法,呦呦很是贊同,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的確很重要。懷宇因爲小時候生活的不錯,等到六七歲的時候家裡困難本來就耽誤了,現在練起來還來得及。不過贊同歸贊同,對於這種擾人清夢的行爲,她也很煩惱,但是隻能忍着。

花易巖一開始還怕懷宇不樂意,沒想到一說他就同意了,而且十分鄭重地同花易巖道了謝,說他自己也感覺到了,他的身體狀況同志林確實相差很多。自那以後就開始每天跟着花易巖鍛鍊,雖然早起了半個多時辰,可是幾天下來,明顯地能感覺到整個人的精氣神越來越好,因此越發感謝花易巖了,也越發堅持了。

就是一個月來苦了呦呦和陶陶了。每天早上睡得正香的時候,就被懷宇和懷瑾鍛鍊的聲音吵醒。陶陶是老大,對弟弟們多有包容,而且她習慣了早睡早起陪譚麗娘做事,因此並不在意,只有呦呦,又心煩睡眠被擾,又不想打消兄弟倆的鍛鍊積極性,只好自己心裡苦。

已經穿好了衣服的陶陶把被子給她往下拉了拉,“矇頭睡不不好,你也快點起來,今天還要去縣城呢。”

一聽到去縣城,呦呦立刻睜開了眼,“什麼時候定的?我咋不知道?”這麼大的事情,居然不通知自己?

“你不知道嗎?我以爲你知道呢,就昨天吃完飯的時候說的”陶陶把一直在炕頭熱着的衣服取過來遞給呦呦,幫她穿上,“娘說這次去縣城住上十幾天,等到臘月中買齊了年貨再回來。”

哦,吃完晚飯,她那個時候在茅房蹲着呢,大概是錯過了,呦呦繫上棉褲的腰帶,接過裙子穿上,“爲什麼還回來過年,直接在縣城過年不更好?”

“哪能在外頭過年呢?淨說傻話,快點啊,我先過去了。”陶陶數落了呦呦一句,下了炕穿上棉鞋披上披風轉身出去了。

呦呦繫好裙子下地穿鞋,並不理解說在外頭過年怎麼就成傻話了,不過暫時顧不了那麼多,還是趕緊去吃了早飯準備出門的好。

呦呦當然不知道,花家的安家神在鎮子上的家裡,不在縣城的房子,過年的時候要供奉安家神,幾乎沒有在外頭過年的。如果想要把安家神請到縣城的房子裡,也要算好吉日正告宗祖後,才能動,不然就是對神仙宗祖的不尊敬。

纔打開屋門,呦呦就被寒風撲了一臉,她在門口猶豫了又猶豫,終於邁步走出去,頂着寒風,雙手揣進袖子裡,小跑着穿過圍牆上的門,腳步匆匆地進了西院正房。

譚麗娘和花易易巖成親後,四個孩子沒有跟着譚麗娘搬過去一起住,依然是住在原來譚家的院子,不過不再分譚家花家,而是叫東院西院。然後四個人的房間互換了一下,陶陶和呦呦搬到了西屋去,懷宇和懷瑾和他們的書搬到了東屋去,女孩子們住在中間,安全。

孩子們大了,和父母住一起總是不方便。況且,新婚燕爾的,呦呦實在是怕自己撞到什麼不該看的事情,這個世界又沒有墨鏡,長了針眼怎麼辦?

今天的早飯比較簡單,就是饃饃和鹹菜,還有昨天晚上的剩菜,怕的是吃不完剩下就不好了,帶不走留下又浪費。快速地吃了早飯,帶着整理好的行李,一家人上了馬車,晃晃蕩蕩地朝縣城而去。

此時時節雖還未到數九,然而天氣卻已經十分嚴寒,況且前幾天還下了雪,路上恐怕會更冷。臨出發前,花易巖將馬車裡裡外外釘了兩層棉簾,都是以前不能穿的衣服改的,以圖能阻擋冬日寒風,出發時每個人又披上了一件厚重的披風,等了上了車,譚麗娘又每人塞了一個手爐過去,就怕凍着幾個孩子。

然而馬車才走出去兩刻鐘,呦呦已經熱得開始出汗了。不止呦呦,其他幾個鼻尖也冒了汗,到底小孩子火力旺,車廂密不透風空氣不流動。譚麗娘見狀就把他們的手爐收了回來,冷着不好,熱着也不好啊。

可是三四個手爐還挺熱的呢,放在車廂裡也是熱,譚麗娘想了想,乾脆撩開了車簾塞了兩個給外頭趕車的花易巖,還說要是涼了就拿進來換新的,反正還有倆。

呦呦不是第一次坐馬車,花易巖的馬車看起來平凡無奇,但是不知道他做了什麼手腳,比別的馬車舒服多了,沒有那麼顛簸。不過還是比不少經過減震技術處理的現代汽車啊。

呦呦坐在車廂的左側,身邊是譚麗娘和陶陶,三個人屁股底下是一層厚棉被,用來當坐墊的,比坐硬板凳舒服不少,加上車子晃動不已,早上沒有睡好的呦呦開始打瞌睡,後來乾脆就靠着譚麗娘睡着了。等她再睜開眼的時候,馬車已經進了縣城城門。

“這麼快就到了啊?”呦呦撩起車門簾往外看了一眼,大概是因爲天冷,大白天的街道上都沒什麼人走動,比上次來的時候冷清多啦。呦呦瞪大着眼睛看了一圈,一偏頭剛好看到了同福樓的招牌,就問坐在車轅上的花易巖,“爹,咱們中午還在同福樓吃飯嗎?”

話音才落就被譚麗娘拽了回來,“剛睡醒別吹了冷風。”等她進來了又提高音量對外頭的花易巖說:“一會兒去酒樓買幾個菜,再去買幾個醬包子,中午將就一頓,等安頓好了我和陶陶去買菜做飯。”

“好嘞!”花易巖一向對譚麗孃的話言聽計從,立刻將車停在了同福樓門前,同門口的小二說了幾句,又付了銀子,轉身回來繼續趕車。車子才動,呦呦又從裡頭探出頭來了。

這次她沒有將簾子全撩開,而是隻露出頭來,“怎麼走了?不等拿菜了嗎?”

花易巖揮動鞭子趕着馬車調頭離開走上另外一條道路,“我讓小二一會兒直接送到縣學街去,現在我們先回家。坐了好幾個時辰的車,肯定難受了吧?”

呦呦點點頭,嗯了一聲,兩個多時辰一直坐着,不亞於一趟小型旅途,她覺得自己的肚子裡現在都是氣,等到了沒人的地方,一定要先排氣,不然要難受死了。如此想着她就回頭看了看譚麗娘和其他幾個孩子,他們都沒事人似的,好像並不覺得有什麼。呦呦不禁想:難道是自己太嬌弱了嗎?

又往前走了兩柱香的時間,馬車停下來,“到啦!”花易巖將車簾掀開,招呼大家下車了。率先跳下車的是懷宇,然後伸手將呦呦和懷瑾抱下來,陶陶跟在他們身後,最後下車的是譚麗娘。

櫟陽縣的縣學在縣城的東南方,往西走三條街就是縣衙。縣學街就在縣學後頭,一共五排房子,一排五六戶人家,住着縣學的夫子和有錢人家的學子,大部分普通人家的學子還是住縣學學寮的。

花家的院子在第三排房子的第三戶,前後左右都是中間。

呦呦從車上下來就仰起頭打量向眼前的院子。灰色的圍牆東西寬大概十五六米,不知道南北深有多少,大門從整體來看位於院子的東南角,聽說這樣的開門方向能財源不竭金銀流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兩扇硃紅色的大門,紅漆略有剝落,灰塵倒是沒有多少,大門上上着鎖。門檻似乎是活動的,可以拆卸,門口外頭三個臺階,臺階下一個下馬石。整體來看就是一個普通的二進四合院。

等到陶陶和譚麗娘下了車,一家人站在大門前,呦呦側頭瞅了一眼,嗯,完美的形成了一個無線信號格。譚麗娘帶着幾個孩子看向花易巖,花易巖感受到他們的目光,微笑了一下。這種有妻有子女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花易巖掃視了一圈圍在自己身邊的妻子兒女們,掏出鑰匙走上臺階開了大門上的鎖,然後回頭對譚麗娘伸出手,示意她過來。譚麗娘一開始還不好意思,後來被呦呦往前一推,也就不再矜持,走上前去同花易巖一起推開了眼前的大門。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一塊寫着福字雕着蓮花的影壁,影壁旁邊是一個屏門,進了屏門就是第一進院子,正對屏門是一間倒座房。呦呦瞅了瞅,覺得這和自己家的院子沒什麼區別,不過就是在東西廂房的南山牆之間加一道隔牆,將整個院子隔成了兩進罷了。

穿過隔牆,進入二進院子,這個院子與譚家的院子基本一致了。青石板的地面,東西兩側廂房各三間,正房是坐北朝南,除了三間正房,兩側還分別有兩間耳房,共七間。房子的用料、門窗的新舊,還有室內的擺設都還很新,不用改換。

呦呦各間房子走了一圈,興沖沖地出來問譚麗娘,“娘,這麼多房子,咱們一人一間還住不滿那!”

譚麗娘看到這麼好的房子本身就很高興,看到孩子們開心她就更高興了,聽到呦呦的要求自然滿口答應,“好,你看中哪間就住哪間,你要是看中了倒座房,今晚也讓你住倒座。”

“我纔不住倒座呢,當我不知道呢,倒座是給看門子的人住的!”呦呦撇着嘴跟在收拾東西的譚麗娘和陶陶身後轉悠,“說到看房子,娘,咱們養只狗吧,大黑狗,又能看家又能玩的。”不知道這個時代有沒有二哈,想想就很可愛呢。

“我看,你養狗不是爲了看家是爲了玩吧?”陶陶將姐妹倆的衣服分開 放在兩個櫃子裡,回頭取笑着呦呦。

呦呦無所謂,嘿嘿笑着,“知妹莫若姐啊。”再開口話題又扯到別的上頭去了,“娘,這櫃子不用擦洗一遍嗎?會不會髒啊,裡面會不會哪天爬出一隻大蜘蛛?”

“哎呀你這個孩子,說什麼不好說那種嚇人的東西!”譚麗娘拍了呦呦後背一巴掌,嗔怪道。

別看譚麗娘能提筆寫字提刀殺雞,可是對於這些還沒有黃豆粒大小的蟲子可是充滿了恐懼呢。

“從定下來進城的日期,娘就給二舅母捎了信,日日都有丫鬟奴僕來打掃的。”陶陶關上櫃門,呦呦已經倒了兩杯茶水,遞到譚麗娘和她手裡。

最後定下來的房間安排是正房堂屋做客廳,東屋住花易巖譚麗娘夫妻倆,西屋住陶陶呦呦姐妹倆,兩邊的耳房一個做繡房,一個做呦呦的書房,而懷宇和懷瑾兄弟倆就住到了東廂房處,書房也安置在了那裡。而西廂房則是設了廚房和飯廳。

安置完了,母女三人才坐下,懷瑾就從屋外探了腦袋進來,“娘,姐姐,飯菜送到了,爹叫你們吃飯!”

吃過了午飯,稍事休息一番,譚麗娘就帶着陶陶和呦呦出門了,母女三人手裡捧着幾樣東西:繡好的鞋墊,醃製的羊肉還有幾樣家裡自己做的點心。

譚麗娘說,初來乍到,要同四鄰和睦相處,送些見面禮表表心意,也算大家互相認識,方便以後往來,“這條街鄰着縣學,住戶應該都是家裡有讀書人的,睦鄰友好,將來你哥哥在此住下,也能有人幫扶一把。”

陶陶不明白,“不是有姑外祖家?姑外祖家照應的不是更好?”

“我知道我知道!”呦呦舉手道,“孃的意思是‘遠親不如近鄰’,好像不對,知縣衙門不遠,是‘遠水不解近渴’,好像也不對……”呦呦抓着頭髮,嘀咕着。

“行了行了,快走了,送完東西我們去附近的菜市看一看,米麪這些你二舅母着人送了來,可是菜還要自己買。”說完帶着姐妹倆人出門去了。

第八十二章第二四一章第二二六章(捉蟲)第四十三章第一三八章第二四五章第十九章第一二七章第一零二章第一六八章第五十四章第二二零章第六十六章第一六一章第一零九章第二二六章(捉蟲)第一三一章第二一零章第一一九章第二零三章第四十二章第二二六章(捉蟲)第一四一章第一零一章第二十六章第一二一章第一四九章第一七七章第二一四章第二零四章第一四四章第二一五章第一二零章第一九零章第一零二章第一二八章第二三九章第一八六章第一八七章第一四七章第一九六章第二四三章第十七章第五十四章第九十三章第一六一章第一八五章第一一六章第八十五章第一四四章第一九九章第八十九章第二零七章第一一零章第二零一章第一零八章第二四五章第九十章第一章第二一八章第一六二章第一三二章第九十六章第二一三章第一零六章第九十四章第二四四章第二十六章第一七九章第一六七章第一百章第十九章第一二九章第十八章第二零一章第一三零章第一二三章第一九二章第三十七章第十一章第一八四章第一六、五章第五十二章第六十三章第一三九章第一三八章第一四六章第四十一章第一二五章第八章第八十一章第六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一七五章第二三八章第七章第一九零章第一三六章第三十五章第二十八章
第八十二章第二四一章第二二六章(捉蟲)第四十三章第一三八章第二四五章第十九章第一二七章第一零二章第一六八章第五十四章第二二零章第六十六章第一六一章第一零九章第二二六章(捉蟲)第一三一章第二一零章第一一九章第二零三章第四十二章第二二六章(捉蟲)第一四一章第一零一章第二十六章第一二一章第一四九章第一七七章第二一四章第二零四章第一四四章第二一五章第一二零章第一九零章第一零二章第一二八章第二三九章第一八六章第一八七章第一四七章第一九六章第二四三章第十七章第五十四章第九十三章第一六一章第一八五章第一一六章第八十五章第一四四章第一九九章第八十九章第二零七章第一一零章第二零一章第一零八章第二四五章第九十章第一章第二一八章第一六二章第一三二章第九十六章第二一三章第一零六章第九十四章第二四四章第二十六章第一七九章第一六七章第一百章第十九章第一二九章第十八章第二零一章第一三零章第一二三章第一九二章第三十七章第十一章第一八四章第一六、五章第五十二章第六十三章第一三九章第一三八章第一四六章第四十一章第一二五章第八章第八十一章第六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一七五章第二三八章第七章第一九零章第一三六章第三十五章第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