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德國投降

儘管對於希特勒的遺囑感到很驚訝,不過,鄧尼茨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任命。對於德國政府現在的局勢,鄧尼茨感到絕望。

不過希特勒的秘書馬丁.鮑曼卻在鄧尼茨抵達柏林的第二天,將一份秘密文件送到了鄧尼茨手中,文件的內容很簡單,但是卻令人震驚,希特勒授權鄧尼茨代表第三帝國向盟軍投降。

據馬丁.鮑曼說,希特勒被炸傷之後一直處於昏迷,一直到5月27日晚才醒來,不過因生說他的情況十分不妙,能治癒的可能性只有5%左右,再加上得知隆美爾等人放開西線,配合盟軍倒戈,希特勒深受刺激。

同時希特勒也知道第三地過完了,失去了國防軍將領們的支持,單憑黨衛軍和蓋世太保根本就抵擋不住盟軍的進攻,在他死後如果想要保證第三帝國不被肢解,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無條件投降。

至於選誰當做自己的繼承人,希特勒煞費了一番苦心,但縱觀樹倒猢猻散的第三帝國,除了鄧尼茨,希特勒再也挑不出別的繼承者了。戈林和希姆萊與盟軍私下接觸,在希特勒看來是嚴重的背叛;隆美爾更是想要置他於死地,顯然也不是一個很好的繼承者;宣傳部長戈培爾和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都是文人,沒有統率軍隊的能力。陸軍將領們一向和希特勒不和,又不執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

而鄧尼茨,有威望、有能力、沒有參與此前的政治鬥爭。最重要的一點是——忠心。證明鄧尼茨忠心的例子有很多,他的兩個兒子作爲海軍軍官都在二戰中陣亡。儘管他實質上從未加入過納粹黨,但是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質納粹黨章,因此他認爲自己是納粹榮譽黨員。正因爲如此,希特勒選中了鄧尼茨。

回到柏林之後,鄧尼茨接到的消息一個比一個壞,除了盟軍還沒有打到柏林之外,似乎沒有一個好消息。這種情況下,鄧尼茨認爲有必要和隆美爾等人談一談。

他讓自己的副官給隆美爾打電話,希望它可以來一趟柏林。商討帝國的未來。隆美爾在電話裡拒絕了副官的邀請。鄧尼茨親自給隆美爾打電話,隆美爾答應了。

至於鄧尼茨和隆美爾說了些什麼,沒有人知道,只是在他們會面的第二天。鄧尼茨在柏林召開陸軍、海軍、空軍、黨衛軍、秘密警察軍官會議。決定向盟軍無條件投降。並且當中展示了希特勒的遺囑。

1944年6月15日,歐洲戰場全面停戰,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

與歷史上盟軍攻佔柏林不同的是。此時盟軍尚未進入德國本土,有了隆美爾等人的協助,盟軍未發一槍一彈就解放了大半個歐洲,德國幾乎沒有受到戰爭的波及。

歐戰結束了,這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儘管關於怎麼處理德國,美英蘇三國爭論不休,蘇聯和法國堅持肢解德國,但是美英卻不同意。

就在他們扯皮的時候,陳鋒要求盟軍立即將精銳部隊轉到亞洲,準備對日本本土發動最後的登陸作戰。

相對與德國,日本給美英蘇三國造成的傷害同樣不小,因此,在接到中國人的要求之後,中美蘇英四國在德黑蘭召開會議,商討此事。

對日進行登陸作戰是必須的,只要日本政府一天不投降,那麼總有一天要對日本列島進行登陸作戰。但現在問題是盟軍主要兵力都集中到了歐洲,短時間內很難在亞洲地區進行一場同等規模的登陸作戰。

會議一開始,羅斯福就提出將登陸日本的時間定於45年年初或者是年底,等盟軍徹底解決了德國問題之後再做決定。

但是羅斯福的意見遭到了陳鋒的強烈反對,陳鋒很清楚日本這個國家的韌性,一旦給了日本充足的準備時間,那麼再想登陸作戰就不太容易了。

陳鋒認爲,對日登陸作戰不能超過7月,最好是在六月初開始。鑑於盟軍的主要病理和戰艦都在歐洲,陳鋒認爲盟軍可以以便集中航空部隊對日本全境進行地毯式大轟炸,同時從美國本土以及歐洲調集戰艦和部隊。

丘吉爾則認爲,如果現在可以通過外部壓力迫使日本投降是最好的,登陸作戰必然會造成巨大的人員損失,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發動這樣一場規模巨大的登陸戰顯然不是一個好主意。

對此羅斯福若有所思,日本所依仗的不過是幾千萬人口以及五六百萬軍隊而已,如果美利堅可以將那種威力巨大地武器研製成功的話,一定可以從根本上摧毀日本,迫使其投降。

德黑蘭會議關於登陸日本四國分歧很大,主要是因爲歐戰的巨大損失令美蘇英各國不願意再承受如此巨大的傷亡了,而中國則是堅持摧毀日本。

最終四方達成協議,從1944年6月20日開始,中美蘇三國同時出動大型轟炸機對日本本土所有大中城市展開毀滅性轟炸,同時按照200萬軍隊的規模佈置登陸作戰。並且於六月底攻佔琉球羣島。

其實對於怎樣進行對日登陸作戰,陳鋒心裡也頗爲矛盾,按照他的戰略設想,戰爭進行到現在他將會祭出大殺器原子彈,在日本東京或者是其他城市將其引爆,然後陳兵於日本海岸,想必日本很快就會投降。

但是陳鋒卻不希望暴露自己擁有原子彈的秘密,因爲原子彈這種東西涉及的東實在太多了,也會讓中國瞬間被美蘇等國列爲潛在的競爭對手和假想敵,這與陳鋒設想的十年生聚十年休養有極大的衝突。

而且陳鋒也不想讓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核武器的國家,這不是一種榮譽,不值得爭奪。況且現在美國關於原子彈的研製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如果能讓美國充當這個冤大頭的話,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6月20日,在陳鋒的命令下,國防軍空軍的6個戰略航空師的2400架戰機從內陸各個機場被調到了北平、瀋陽以及平壤等機場,並且成立了以空軍副總司令劉倪佳爲首的戰略指揮部,專門指揮對日轟炸。

幾乎在同一時間,美蘇兩國的轟炸機羣指揮部也相繼成立。蘇聯預計投入日本的戰機大約1400架左右,美國則是大約3200架,其中960架爲航母上的艦載機。

22日,三國空軍在時隔8個小時內相繼對日本東京、名古屋、橫濱等城市展開轟炸,8個小時內投入日本本土的炸彈高達20餘萬噸。當盟軍的大轟炸結束後,日本政府和民衆都驚呆了,如果說之前的大轟炸是開胃小菜的話,今天這才叫豪華大餐,整個東京沒有一處完好的地方,到處都是斷壁殘垣。

更重要的是,盟軍出於對日本房建材料的瞭解,轟炸中多以燃燒彈爲主,一旦爆炸,整個東京頓時間變成了火海,被炸燬的工廠以及被燒燬的民房多得不計其數。

然而,令日本政府甘道驚恐的是,大轟炸剛剛結束不到8個小時,前一天的大火還沒有全部撲滅,新一輪的轟炸就又開始了,同樣是豪華大餐。

在盟軍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轟炸的同時,15萬中國陸軍以及13萬美國陸軍則是在菲律賓完成了集結,然後在1300餘艘運輸船隻和登陸艦,在15艘航母以及80艘大型戰艦的配合下向琉球羣島開去,盟軍任命麥克阿瑟上將擔任戰役總指揮官,王漢生中將爲副總指揮。

琉球羣島在日本被稱爲沖繩羣島,該島由沖繩島、慶良間列島、伊江島等島嶼組成,主島沖繩島是琉球羣島的最大島嶼,位於日本本土和中國灣島之間,北距九州630公里。南北長約108公里,東西最寬處約30公里,最窄處僅4公里,面積約1220平方公里。

琉球羣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重要的戰略位置,島北部多山地,南部則是開闊又平坦的丘陵地帶,島的東海岸有兩個天然港灣,金武灣和中城灣,日軍建有那霸軍港,島上還有那霸、嘉手納、讀谷和與那原四個機場,是日本在本土西南方向的重要海空基地,被譽爲日本的“國門”。

就在中美兩國的陸海軍準備登陸琉球羣島的時候,日本政府和大本營也知道了沖繩保衛戰的作戰計劃,日軍決心集中使用海空力量,摧毀中國海軍以及美太平洋艦隊主力於沖繩島附近海域;爭取時間,加強本土防禦準備。

爲了保衛琉球羣島,日軍調集了6個師團的步兵,加上島上的軍警部隊,總兵力大約15.6萬餘人,另外日本還以及海軍基地部隊爲骨幹加上島上居民編成的特編團等共10萬餘人,由牛島滿陸軍中將指揮。

日軍防禦重點在島的南部,以首裡爲核心構築有牧港、首裡兩道防線,在西北端八重嶽、與座嶽地域構築有第3道防線。每道防線都依託丘陵地構成多層次的堅固防禦陣地。由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和驅逐艦8艘組成的聯合艦隊第2艦隊以及潛艇部隊和駐紮在九州的航空兵部隊,擔負抗登陸支援與掩護任務。此外日軍在沖繩島及其鄰近島嶼還有1個魚雷艇中隊和600餘艘自殺攻擊艇。(未完待續……)

第493章 第九戰區的求援第48章 基地發展戰略(一)第303章 婚禮進行時第482章 希特勒夭折的計劃第511章 雙喜臨門喜得佳兒第55章 喋血孤城之兵臨城下第168章 華北方面軍的變化第229章 交易(二)第94章 難熬的一天第673章 驚雷行動第68章 天下名揚(一)第270章 二:大戰再起第81章 死局(五)第61章 喋血孤城之大青溝伏擊戰第571章 海軍雄起(十一)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第466章 慘勝第546章 第九師團——甕中之鱉第218章 克萊兒的震驚第135章 各有打算第619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中)第556章 兩條腿第76章 日軍的報復第534章 審判—死刑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444章 衝突第269章 諜戰風雲(五)第333章 購島計劃與驚喜第398章 談判與重任務第371章 序幕——待宰的肥豬第145章 寺內壽一的決定第395章 天理昭彰 報應不爽第3章 重建保安團第374章 序幕——特混三旅的危機第577章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第70章 天下名揚(三)第316章 大華夏風暴第519章 美日動態——近衛文磨致羅斯福的電文第314章 戰雷(八)第38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483章 日荷會談第493章 第九戰區的求援第142章 不靠譜的第四師團,第256章 談判2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150章 朝野震動第546章 第九師團——甕中之鱉第347章 成功購島第647章 大東北戰略——斬龍伏虎第230章 糧食危機第535章 代號“元宵”第379章 打回來第442章 反應不一(下)第350章 亞瑟的擔心第638章 大東北戰略——進攻還是防守第476章 妥協第270章 三:戰前會議第529章 閒院宮載仁親王第635章 大東北戰略——遠征軍的同古會戰第453章 鋼鐵洪流的碰撞第152章 艱難前行的中國海軍第428章 問罪第127章 刺殺進行時(七)第485章 美日談判的前奏第635章 大東北戰略——遠征軍的同古會戰第632章 大東北戰略——大漢魂和大和魂的碰撞(下)第140章 陳鋒的逆襲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93章 國軍的精銳第53章 抗命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277章 第一軍的戰略部署第400章 劍指北歐——威塞爾演習第608章 頭腦發熱的阿南惟幾第122章 刺殺進行時(二)第638章 大東北戰略——進攻還是防守第656章 大東北戰略——老頭子的遺囑第198章 疫情初現第100章 國葬(二)第17章 擴編與剿匪第一百三四十章 各方反應第107章 奇襲錫林浩特第323章 戰事升級第516章 陳鋒的顧慮第495章 大雲山——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前奏第290章 二:升級與獎勵第345章 冀南大捷第186章 陳鋒的憂慮(1)寫在十月底的感謝第119章 捧殺(二)第191章 憋屈的談判第178章 交易第256章 談判2第554章 一條不一樣的路(一)第596章 克里姆林宮的聲音第510章 日本高層的恐慌第625章 大東北戰略——日軍反擊策略第259章 驚喜連連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第224章 彬山元
第493章 第九戰區的求援第48章 基地發展戰略(一)第303章 婚禮進行時第482章 希特勒夭折的計劃第511章 雙喜臨門喜得佳兒第55章 喋血孤城之兵臨城下第168章 華北方面軍的變化第229章 交易(二)第94章 難熬的一天第673章 驚雷行動第68章 天下名揚(一)第270章 二:大戰再起第81章 死局(五)第61章 喋血孤城之大青溝伏擊戰第571章 海軍雄起(十一)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第466章 慘勝第546章 第九師團——甕中之鱉第218章 克萊兒的震驚第135章 各有打算第619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中)第556章 兩條腿第76章 日軍的報復第534章 審判—死刑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444章 衝突第269章 諜戰風雲(五)第333章 購島計劃與驚喜第398章 談判與重任務第371章 序幕——待宰的肥豬第145章 寺內壽一的決定第395章 天理昭彰 報應不爽第3章 重建保安團第374章 序幕——特混三旅的危機第577章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第70章 天下名揚(三)第316章 大華夏風暴第519章 美日動態——近衛文磨致羅斯福的電文第314章 戰雷(八)第38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483章 日荷會談第493章 第九戰區的求援第142章 不靠譜的第四師團,第256章 談判2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150章 朝野震動第546章 第九師團——甕中之鱉第347章 成功購島第647章 大東北戰略——斬龍伏虎第230章 糧食危機第535章 代號“元宵”第379章 打回來第442章 反應不一(下)第350章 亞瑟的擔心第638章 大東北戰略——進攻還是防守第476章 妥協第270章 三:戰前會議第529章 閒院宮載仁親王第635章 大東北戰略——遠征軍的同古會戰第453章 鋼鐵洪流的碰撞第152章 艱難前行的中國海軍第428章 問罪第127章 刺殺進行時(七)第485章 美日談判的前奏第635章 大東北戰略——遠征軍的同古會戰第632章 大東北戰略——大漢魂和大和魂的碰撞(下)第140章 陳鋒的逆襲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93章 國軍的精銳第53章 抗命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277章 第一軍的戰略部署第400章 劍指北歐——威塞爾演習第608章 頭腦發熱的阿南惟幾第122章 刺殺進行時(二)第638章 大東北戰略——進攻還是防守第656章 大東北戰略——老頭子的遺囑第198章 疫情初現第100章 國葬(二)第17章 擴編與剿匪第一百三四十章 各方反應第107章 奇襲錫林浩特第323章 戰事升級第516章 陳鋒的顧慮第495章 大雲山——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前奏第290章 二:升級與獎勵第345章 冀南大捷第186章 陳鋒的憂慮(1)寫在十月底的感謝第119章 捧殺(二)第191章 憋屈的談判第178章 交易第256章 談判2第554章 一條不一樣的路(一)第596章 克里姆林宮的聲音第510章 日本高層的恐慌第625章 大東北戰略——日軍反擊策略第259章 驚喜連連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第224章 彬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