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進軍朝鮮

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大動作讓日本方面十分緊張,經過一年多的戰爭,日本方面國力持續下降,儘管軍隊的數量由於中美英蘇四國拒絕和談而暴增,一度增加到了600萬人,但是戰鬥力卻下降到了冰點。

對於亞洲戰場,日本方面現在唯一的要求就是保住朝鮮核寶島,甚至不求將局勢恢復到37年之前,恢復到31年之前就可以了。

但是中國方面卻不給日本這個機會,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兩句話已經成了中國社會的一種普遍態度,除惡務盡,一定要打到日本本土去。

在得知中國方面已經開始向朝鮮和緬甸方向集結部隊,日本方面夜經濟加強了緬甸以及朝鮮方向的兵力,同時調梅津美治郎大將回國繼續擔任陸相,命令岡村寧次全面接收關東軍,任關東軍司令官兼朝鮮總督。

在緬甸方面,大本營將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晉升爲陸軍大將,同時增兵4個師團,命令河邊正三大將組織第二次緬甸會戰。

至1944年1月15日,日軍在緬甸方向集結的部隊多達5個軍11個師團、5個旅團,另外還配以兩個飛行集團和1個獨立飛行隊。

在朝鮮方面,日軍佈置了38個步兵師團、14個步兵旅團、3個戰車師團、4個炮兵旅團以及19個僞軍師,另外配以3個航空集團和一支分艦隊,總兵力超過了80萬人。

雙方在南北方向集結的兵力超過了300萬人,就作戰規模來說是空前的。而對於此次作戰,中國國內的民衆則是鼎力支持的,因爲這次作戰的區域並不在中國境內,這是近百年來從來沒有過的。

1月18日,薛嶽親臨緬甸前線,接手緬甸會戰的總指揮權,命令前沿的2個師向日軍駐紮的曼德勒發動進攻,第三次曼德勒戰役爆發。由此拉開了1944年大戰的序幕。

與此同時,盟軍在歐洲戰場也進展順利,成功打垮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權,迫使意大利投降。

意大利的投降其實早在1943年7月份就開始了,連年的戰爭使意大利經濟瀕於崩潰,國家預算赤字高達870億里拉,收入只及支出的36%。全國各地食品匾乏,黑市猖獗,民不聊生。

至於意大利那支搞笑的軍隊更是不堪,處於“崩潰狀態”。兵員嚴重缺乏。士氣低落。斯大林格勒慘敗後。希特勒以東線局勢緊張爲由,拒絕給墨索里尼提供新的援助,並強迫墨索里尼繼續徵兵充當炮灰。

在此情況下,意統治集團決定拋棄墨索里尼以擺脫危機。1943年7月24日夜。法西斯最高委員會通過決議,恢復君主立憲,把軍隊指揮權交還國王。

翌日夜晚,國王埃曼努爾三世召見墨索里尼,令他辭職,同時任命巴多格里奧陸軍元帥爲總理,組成了一個無黨派政府,並向全世界宣佈了這個消息。兩天之後,墨索里尼被押到蓬察島。後又被送往馬達累納島。

墨索里尼垮臺後,希特勒擔心意投降盟國和盟軍在意南部登陸,於是,以減輕意北部防務負擔爲藉口,派遣隆美爾率8個師的德軍越過邊境佔據阿爾卑斯山各山口。並在意北部建立比薩一里米尼防線,以支援駐守在該防線以南意本土上的另8個師德軍。

7月28日,巴多格里奧宣佈解散法西斯黨,結束了持續21年的法西斯統治。爲避免希特勒報復,巴表面宣佈繼續同德國一起作戰,暗中卻派特使與盟國密談,表示願意反戈一擊。

隨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會談,商定意的停戰條件,授權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受降。

9月3日,意、美雙方代表在西西里島錫臘庫扎附近的橄欖林中籤訂了停戰協定,規定意軍立即停止軍事行動,海、空軍撤往盟軍指定地點,並立即撤回在國外各戰場作戰的軍隊,盟軍有權使用意的各個機場和軍事基地。

但是德國方面卻不同意意大利的做法,得志意大利政府竟然向盟軍投降之後,希特勒對於意大利統治集團的這種背叛行爲極爲憤怒。命令前線的部隊立即解除意軍武裝,逮捕大批意軍官,並於9月10日佔領羅馬,後又接管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本土。

在德軍佔領羅馬前夕,意王室、巴多格里奧及其政府成員倉皇出逃,然後乘坐潛艇,於9月10日到達布林的西。之後,納粹黨衛軍營救墨索里尼成功,讓他粉墨登場,9月底在意北部成立了法西斯傀儡政權,與巴多格里奧政府相對抗。

10月13日,巴政府在意國民的強烈要求下,正式退出法西斯同盟,向德國宣戰。同時,英、美、蘇3國政府也發表宣言,承認意大利爲共同作戰一方。

墨索里尼垮臺和巴多格里奧政府無條件投降並對德宣戰,標誌着柏林一羅馬軸心的解體,是反法西斯聯盟的一大勝利。

1944年1月,盟軍佔領了意大利南部絕大多數的城市,並且以此爲基地向北部的墨索里尼政權進攻,盟軍終於再次登上了歐洲的土地。

1月16日,就在中日緬甸會戰爆發的前兩天,盟軍高級統帥在華盛頓召開會議,陳鋒親自參加了這次會議。

會上陳鋒建議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三戰場,連同東面的蘇德戰場以及南面的意大利戰場一起夾擊德國。

這個提議得到了與會所有高級統帥的支持,隨後盟軍最高統帥部決定於44年3月到5月在法國的南面的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開闢歐洲第三戰場。

1月19日,就在陳鋒從華盛頓返回重慶的同一天,中日雙方在朝鮮北部的白頭山(長白山)地區展開激戰,雙方都出動了大批的裝甲部隊和戰機,戰鬥從一開始就極爲慘烈,日軍接到的死命令,大本營要求關東軍各部即便是全軍戰死也不能後退一步,絕對不能退出朝鮮。

岡村寧次雖然並不認同大本營的做法,但是卻無可奈何,他也知道朝鮮現在已經成了整個日本高層和軍隊的遮羞布,如果連朝鮮這塊肥肉也丟了的話,那麼日本真的距離戰敗不遠了。

既然沒辦法後撤,那麼岡村寧次狠戾的一面展露無遺,數十萬大軍被他全部調到了前線,後方只留有少量的幾個師團,防止中國海軍突襲,其餘部隊一律擺在前沿陣地,一個大隊打沒了立即有更多的部隊填上去,岡村寧次的想法很簡單,他就是要用這種不畏生死不懼傷亡的打法嚇倒中國政府和軍隊,讓他們知道,即便是可以佔領整個朝鮮,中國至少要付出百萬人的傷亡。

與此同時,岡村寧次還在朝鮮境內大肆徵兵,所有16週歲以上50週歲以下的朝鮮籍或者是日本僑民中的男性,只要是身體健康就必須服兵役,因此在很短的時間裡,岡村寧次除了手中將近90萬正規部隊以外,還組建了70萬的武裝農民。

岡村寧次確實夠瘋狂,不過指揮前線作戰的中國將領也不是孬種,後方指揮此次作戰的是衛立煌和朱老總,前線指揮作戰的是李逸風和許世友,都是見過大陣仗大世面的人,尤其是李逸風這個大土匪。

日軍瘋狂,李逸風更瘋狂,他不顧作戰參謀的反對,親自帶着護衛隊跑到前線參加一線作戰。此舉雖然遭到陳鋒以及衛立煌等人的嚴厲批評,但是對於前線官兵的士氣卻是極大的鼓舞。

丹東.鴨綠江大橋,通往朝鮮境內最主要的通道,這裡也是雙方爭奪的重點。爲了阻止中國國防軍進入朝鮮,日軍在戰役爆發前就派部隊炸燬了鴨綠江大橋。

但是在戰役爆發後,中國國防軍的4個工兵旅卻在鴨綠江上連續建造了14座浮橋,以供部隊渡江之用。而這十幾座大橋就成了雙方最重要的戰場,一方修建一方毀,飛機大炮無所不用其極。

每天都有大量的部隊死在橋上或者是江岸旁,順水而下的屍體佈滿了整個鴨綠江,獻血將江水都染紅了,慘烈程度只有淞滬會戰時的羅店戰場可以相比。

戰爭從1月19日一直進行到2月7日,最終以中國國防軍一部繞道臨江,並且在空降兵的配合下拿下臨江日軍陣地,大軍突入朝鮮境內,而鴨綠江前線因此失去了戰略作用,日軍不得已才從鴨綠江前線撤兵。

短短19天的戰鬥給雙方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中國國防軍戰死2萬餘人,由於日軍的武器裝備全面劣於中國,所以日僞軍的傷亡更爲慘重,直接戰死的兵員就高達6.8萬人,受傷的更是高達9萬人,其航空部隊和戰車部隊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被擊落的戰機超過了1100架,被摧毀的坦克也有組織960輛。

相比而言,中國的技術兵種的損失要小很多,戰機被擊落不大到80架,坦克唄摧毀不到200輛。

血戰鴨綠江沒有吧中國國防軍嚇倒,倒是把隨同日軍撤往朝鮮的僞滿軍隊給嚇住了,日軍在此次戰役中動用了大量的僞軍部隊,完全是將這些僞軍當炮灰使用,往往一個團上去不到一個小時就被打殘了,即便是這樣日軍也不讓僞軍撤退,命令其戰至最後一人,這樣的情況下,在僞軍中瀰漫着一股恐慌、仇恨、後悔的情緒,同時也醞釀着一股暗流。

第502章 老蔣的抗戰策略第116章 改變世界的利器第619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中)第179章 閻府洗塵宴第594章 談判底線第89章 糖衣來襲(一)第510章 日本高層的恐慌第250章 陳鋒的驚訝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64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二)第369章 不得不打的戰役第418章 老蔣的塞北之行(上)第565章 海軍雄起(五)第511章 雙喜臨門喜得佳兒第344章 會議2第302章 小姨子的三個條件第624章 大東北戰略——開戰第12章 初戰告捷第128章 刺殺進行時(八)第91章 糖衣來襲(三)第110章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末日第83章 破局(一)第320章 結盟第140章 陳鋒的逆襲第36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對戰新平堡第653章 大東北戰略——接收岳父的遺產第255章 談判1第30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捷報第124章 刺殺進行時(四)第433章 佈局蘇聯第210章 收復熱河的機會第37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377章 序幕——逐鹿空戰第60章 喋血孤城之圍點打援第551章 大編制第572章 海軍雄起(十二)第136章 驅民攻城第93章 國軍的精銳第258章 談判4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333章 購島計劃與驚喜第373章 序幕——老蔣的手段第488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一步 二合一第492章 畑俊六的使命第85章 破局(三)第510章 日本高層的恐慌第19章 提前相遇的王牌第393章 被打悶棍了第474章 談判進行時第53章 抗命第69章 天下名揚(二)第325章 全殲(一)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688章 登陸棉蘭老島和西西里第116章 改變世界的利器第454章 蘇蒙聯軍投降第62章 喋血孤城之甕中捉鱉第524章 豬一樣蠢的隊友第518章 日本軍政大換血第635章 大東北戰略——遠征軍的同古會戰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57章 喋血孤城之轟炸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第318章 結盟(一)第574章 花園口危機第83章 破局(一)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14章 來自省城的獎勵第96章 凌亂的宋夢瑤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470章 烏蘭巴托大決戰第171章 陳鋒的軍火計劃(二)第537章 謀劃綏東第535章 代號“元宵”第491章 中美談判與陳鋒眼中的美國第466章 慘勝第10章 作戰部署第672章 魂斷中途島第78章 死局(二)第472章 血戰烏蘭巴托(中)第672章 魂斷中途島第546章 第九師團——甕中之鱉第190章 準備閱兵第364章 土着部落的臣服第488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一步 二合一第165章 宣教部第39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300章 1938年實力評估第372章 序幕——前途未卜的特3旅第332章 趕赴西西伯利亞盆地第56章 喋血孤城之炮戰第219章 輿論戰和伍連德第538章 岡村的“戰果”第108章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末日第322章 糜爛的戰局第671章 夜襲第602章 組建文工團第286章 空降作戰
第502章 老蔣的抗戰策略第116章 改變世界的利器第619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中)第179章 閻府洗塵宴第594章 談判底線第89章 糖衣來襲(一)第510章 日本高層的恐慌第250章 陳鋒的驚訝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64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二)第369章 不得不打的戰役第418章 老蔣的塞北之行(上)第565章 海軍雄起(五)第511章 雙喜臨門喜得佳兒第344章 會議2第302章 小姨子的三個條件第624章 大東北戰略——開戰第12章 初戰告捷第128章 刺殺進行時(八)第91章 糖衣來襲(三)第110章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末日第83章 破局(一)第320章 結盟第140章 陳鋒的逆襲第36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對戰新平堡第653章 大東北戰略——接收岳父的遺產第255章 談判1第30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捷報第124章 刺殺進行時(四)第433章 佈局蘇聯第210章 收復熱河的機會第37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377章 序幕——逐鹿空戰第60章 喋血孤城之圍點打援第551章 大編制第572章 海軍雄起(十二)第136章 驅民攻城第93章 國軍的精銳第258章 談判4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333章 購島計劃與驚喜第373章 序幕——老蔣的手段第488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一步 二合一第492章 畑俊六的使命第85章 破局(三)第510章 日本高層的恐慌第19章 提前相遇的王牌第393章 被打悶棍了第474章 談判進行時第53章 抗命第69章 天下名揚(二)第325章 全殲(一)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688章 登陸棉蘭老島和西西里第116章 改變世界的利器第454章 蘇蒙聯軍投降第62章 喋血孤城之甕中捉鱉第524章 豬一樣蠢的隊友第518章 日本軍政大換血第635章 大東北戰略——遠征軍的同古會戰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57章 喋血孤城之轟炸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第318章 結盟(一)第574章 花園口危機第83章 破局(一)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14章 來自省城的獎勵第96章 凌亂的宋夢瑤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470章 烏蘭巴托大決戰第171章 陳鋒的軍火計劃(二)第537章 謀劃綏東第535章 代號“元宵”第491章 中美談判與陳鋒眼中的美國第466章 慘勝第10章 作戰部署第672章 魂斷中途島第78章 死局(二)第472章 血戰烏蘭巴托(中)第672章 魂斷中途島第546章 第九師團——甕中之鱉第190章 準備閱兵第364章 土着部落的臣服第488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一步 二合一第165章 宣教部第39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300章 1938年實力評估第372章 序幕——前途未卜的特3旅第332章 趕赴西西伯利亞盆地第56章 喋血孤城之炮戰第219章 輿論戰和伍連德第538章 岡村的“戰果”第108章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末日第322章 糜爛的戰局第671章 夜襲第602章 組建文工團第286章 空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