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日本的動作

德國人在歐洲蠢蠢欲動,而日本人也在亞洲着急着想要刷刷存在感。看到陳鋒所部忙於同蘇聯作戰,再加上這段時間陳鋒刻意誘導,中國國內的諸多報紙雜誌在報道陳鋒所部與蘇聯之間的戰爭時雖然大唱讚歌。

但是卻毫不忌諱地報道了第八戰區歷次戰役的“損失”,一向觀察細微的日本人稍稍一統計,驚訝地發現,在這半個多月的戰爭中,陳鋒所部至少損失了15萬左右的兵力,幾乎與蘇聯人達到了1:1.5.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日本人那叫一個欣喜若狂。日軍大本營一致認爲,陳鋒所部現在已經陷入了蒙古戰爭的泥潭,暫時無法脫身,這正是大日本帝國一雪前恥的最好機會。爲了不影響陳鋒所部以及蘇聯這兩個勁敵的興趣,日本人並不打算在北方動手,他們將戰場放在了華中。

其實很長時間以來日軍大本營都很糾結,自從他們侵佔廣州、武漢後,由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財政經濟陷入困境;日本國內反戰厭戰情緒開始滋長,統治階級內部因“速戰速決”戰略的破產和對外政策的分歧而爭吵不休;更由於中國人民堅持抗戰,使其稱霸世界的戰略受到極大影響,處處呈現被動的局面。

他們想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尤其是當德國在歐洲縱橫捭闔的時候,日本人也向坐一趟順風車。看到東南亞那麼多的無主之地,日本人心動了。但是想要南下收取那些熟透了的果實,中國戰場必須安穩,中國人絕對不能跳出來搗亂,不然大日本帝國可就麻煩了。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調整其侵華方針。

爲了適應南下戰略,日軍在軍事戰略上做了相應調整。第一,放棄速戰速決戰略,準備長期作戰。第二。明確規定軍事行動要服務於政略和謀略工作。

第三,爲減少消耗而限制戰爭規模和強度。在作戰範圍上,“如無重大必要不企圖擴大佔領地區”,“力戒擴大缺乏準備的戰線”;在兵力上“爲準備今後國際形勢的轉變,要在各方面減少駐屯兵力及兵力的消耗”;在作戰形式上“進行小接觸”,只是在“敵人集中兵力來攻擊時。及時予以反擊,消耗其戰鬥力”。第四,把軍事打擊的重心移向對付其後方的抗日遊擊戰。

經日軍大本營商討決定,立即着手調整對國民政府的打擊戰略。其總體構想是:確保和穩定佔領區,使之成爲“大東亞戰爭”的總兵站基地,對國民政府繼續施加軍事壓力。削弱其抗戰力量,並以政略和謀略相結合,摧毀其繼續抗戰的企圖,然後利用“大東亞戰爭”的成果,促使國民政府屈服,實現侵略意圖。

爲打擊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消滅中國第9戰區部隊的主力。日軍中國派遣軍第十一軍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師團及3個旅團約10萬兵力,在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下,採取奔襲攻擊的方針,發動了“湘贛會戰”,進攻長沙,長沙會戰爆發。

爲打破日軍戰略企圖,中國第9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指揮16個軍30多個師約40萬人的兵力,採取逐次抵抗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在長沙附近消滅進攻的日軍。

1940年6月14日,日軍第106師團由贛北奉新向會埠的中國守軍第19集團軍第60軍發起進攻;以第101師團一部向高安中國軍隊第32軍與第58軍進行牽制性攻擊。

中國守軍未抵抗住日軍的進攻。陣地被突破,第60軍和第58軍分別向宜豐、凌江口等地轉移;第32軍轉移至錦江右岸之灰埠、袁浦之線。

18日,日軍攻佔上富、村前街、斜橋等,並向高安猛攻。

19日,守軍經激戰後放棄高安。退守石鼓嶺和石腦圩西南高地,阻日軍西犯。21日,第32軍向高安反攻,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戰;22日,克復高安、高城,進佔馬形山、趙家山之線。第74軍進佔斜橋、南山何。日軍第101師團由高安向東北方向及五橋何退卻。第106師團主力由奉新向西進犯,突破守軍第183師和第15師陣地,24日,佔領橫街、甘坊,並繼續西進。25日,中國軍隊調集幾個師兵力向甘坊一帶之日軍反擊,與其展開激戰。

與此同時,日軍主力第6師團及奈良支隊強渡新牆河,向新牆河北岸守軍第15集團軍第52軍發起進攻。守軍頑強抵抗5晝夜,於22日晚,被迫退至河南岸。

23日拂曉,日軍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強渡新牆河南進;上村支隊在汨羅江口附近營田登陸,對第15集團軍形成夾擊之勢;第33師團由麥市南下,企圖消滅湘北中國軍隊。第15集團軍依據新牆河、汨羅江陣地抗擊日軍,予日軍以重創後,於24日撤至汨羅江南岸。

在長沙會戰進行的如火如荼之時,日本國內就不久前實施的新政策進行了總結,並且就南下作戰首次進行了秘密討論。

事實上,日本所謂的新政策不過是急轉直下的歐洲戰局的產物。當時不只是大本營,整個日本朝野所關心的都是德國何時在英國本土登陸的問題。假如由於德國在英國本土登陸而使事態發展到大英帝國崩潰的地步,世界的政治和經濟領域必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日本自然也不能袖手旁觀。

這正是一舉解決南方問題的大好時機,大本營方面在新政策方針中特別強調,大日本帝國完成各項準備工作的時間應以1940年8月末爲目標,就是暗示了大本營陸海軍部的這種打算。

日軍大本營陸海軍部認爲,即令德國不在英國本土登陸,德國的勝利也是毫無疑問的,這勢必導致世界勢力範圍的變革,因而也是日本南進的機會。

本來,日本的全部或部分石油、橡膠、特殊鋼原料、鐵礬土、皮革、棉花、羊毛、麻類、油脂等重要戰略物資必須依靠從美英及其勢力範圍內進口。另外,堪稱工業基礎的工作母機,實際上也大部分不得不仰賴於美國。於是,取得南方資源以擺脫經濟上對美英的依賴,鞏固自給自足的態勢,便被看作是自存自衛上必不可少的要求。

基於以上原因,日軍大本營開始着手南方作戰的研究。根據新政策的決定,陸海軍面臨着許多重要問題。除加強日德意軸心問題、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問題、加強同泰國的友好關係問題和香港作戰的準備等問題外,當時討論最爲熱烈的是對南方作戰的研究與準備的問題。

新政策決定,對於南方,根據情況可以使用武力,而且估計到戰爭的對手可能要涉及到英國。既然已經決定了這樣的國策,統帥部當然要對戰爭計劃及作戰計劃進行研究和準備。

這對於一向只顧對華作戰和防禦蘇聯的陸軍來說,是個根本性的大轉變。針對陸軍的南守北進論,海軍的傳統政策是主張北守南進論。在整個中國事變期間,海軍對華南方面寄予特別強烈的關心就是它的表現。

於是,陸軍統帥部開始了對南方地區用兵要地的實地調查、軍事情報的蒐集和作戰計劃的研究等頂工作。把戰爭對手確定爲荷蘭一國,還是確定爲有着不可分關係的英荷兩國,是個重大問題。當時陸海軍統帥部之間,雖然共同對作戰計劃一再進行了研究,但無論是陸軍或海軍都還很少認真考慮到以美國爲戰爭對手。

然而,歐洲戰局並沒有象預期的那樣取得進展,德國在英國本土登陸的希望淡薄下去了。扮演南方作戰主角的海軍,隨着獲得了充裕的考慮時間,那種對行使武力需要重新做慎重考慮的論調又擡起頭來了。

6月28日,大本營海軍部幕僚向陸軍部幕僚提交了一份關於解釋《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時局處理綱要》的備忘錄,要求統一思想。不過,關於陸海軍南方作戰的準備工作,還沒有超出主要是蒐集情報和在桌面上研究作戰計劃的範圍,日軍統帥部還有很多必須要做的工作而沒有做。

日軍大本營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做?不是別的,就是找盟友這件事。要知道一旦準備南下,那麼日本就等於同整個環太平洋國家一級歐美列強爲敵,可以說日本要以一國之力橫挑小半個世界。

這可是件危險活兒,單單一個日本根本就完成不了,況且現在日本國內的情況他們自己比誰都清楚,一箇中國戰場就差一點將日本拖垮,要是在開闢一個或者幾個戰場的話,如果不能速戰速決,那麼日本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甚至於可能因此而被滅國。所以日本需要盟友,一個或者幾個強大而又可靠的盟友。(未完待續。。。)

第448章 連鎖反應第284章 佔井陘第162章 必須死第215章 分歧第594章 談判底線第184章 粉墨登場的康兆民第154章 陳鋒與陳紹寬之間的交易第123章 刺殺進行時(三)第460章 迫在眉睫的大空戰第525章 歷史的慣性第40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52章 整合情報網第246章 板垣徵四郎的陰謀第566章 海軍雄起(六)第340章 提前出現的零式戰鬥機第268章 諜戰風雲(四)第451章 突圍前的小潰敗第246章 板垣徵四郎的陰謀第569章 海軍雄起(九)第507章 無恥的木村與無恥的日本媒體第416章 逼蔣抗日(下)第343章 會議1第402章 奪寶奇兵第432章 圍魏救趙第152章 艱難前行的中國海軍第88章 軍校建設令第185章 達成共識第588章 南下重慶第262章 缺糧了第492章 畑俊六的使命第641章 大東北戰略——關東軍的反擊第605章 日本人的支那作戰計劃第205章 解除警報第284章 佔井陘第225章 齊聚塞北第513章 刷存在感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第576章 南下河南第438章 日本的《基本國策綱要》第587章 夫妻夜話第228章 交易(一)第120章 捧殺(三)第702章 番外第334章 改組省政府與大跨步發展第199章 鼠疫危機第369章 不得不打的戰役第289章 恐慌的日軍第583章 美日開戰前奏(一)第491章 中美談判與陳鋒眼中的美國第419章 老蔣的塞北之行(下)第149章 戰車第339章 苛刻的條件第156章 除夕第167章 投桃報李緩和關係第576章 南下河南第263章 甲賀千代子第378章 序幕——被打臉了第432章 圍魏救趙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478章 外蒙風雲(中)第507章 無恥的木村與無恥的日本媒體第135章 各有打算第12章 初戰告捷第668章 目標—中途島第382章 總攻的前奏第652章 大東北戰略——入晉與報復第27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日軍炮兵陣第17章 擴編與剿匪第510章 日本高層的恐慌第181章 紅藍對抗訓練第228章 交易(一)第235章 行不通的作戰計劃第146章 攻佔天津第143章 神兵天降第596章 克里姆林宮的聲音第183章 《察哈爾省發展綱要》(2)第221章 獎勵與催婚第153章 光桿司令陳紹寬第572章 海軍雄起(十二)第120章 捧殺(三)第50章 魂祭作戰計劃(一)第110章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末日第194章 熱血演講第78章 死局(二)第277章 第一軍的戰略部署第25章 增援天鎮第95章 後宮淳的陰謀第696章 謀劃隆美爾第405章 初聞金百合(下)第511章 雙喜臨門喜得佳兒第153章 光桿司令陳紹寬第444章 衝突第406章 德國侵佔挪威第456章 朱可夫第308章 戰雷(二)第407章 好日子和大難題第315章 戰雷第532章 岡村的三件事第285章 波詭雲譎第624章 大東北戰略——開戰第395章 天理昭彰 報應不爽
第448章 連鎖反應第284章 佔井陘第162章 必須死第215章 分歧第594章 談判底線第184章 粉墨登場的康兆民第154章 陳鋒與陳紹寬之間的交易第123章 刺殺進行時(三)第460章 迫在眉睫的大空戰第525章 歷史的慣性第40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全殲本田聯隊第52章 整合情報網第246章 板垣徵四郎的陰謀第566章 海軍雄起(六)第340章 提前出現的零式戰鬥機第268章 諜戰風雲(四)第451章 突圍前的小潰敗第246章 板垣徵四郎的陰謀第569章 海軍雄起(九)第507章 無恥的木村與無恥的日本媒體第416章 逼蔣抗日(下)第343章 會議1第402章 奪寶奇兵第432章 圍魏救趙第152章 艱難前行的中國海軍第88章 軍校建設令第185章 達成共識第588章 南下重慶第262章 缺糧了第492章 畑俊六的使命第641章 大東北戰略——關東軍的反擊第605章 日本人的支那作戰計劃第205章 解除警報第284章 佔井陘第225章 齊聚塞北第513章 刷存在感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第576章 南下河南第438章 日本的《基本國策綱要》第587章 夫妻夜話第228章 交易(一)第120章 捧殺(三)第702章 番外第334章 改組省政府與大跨步發展第199章 鼠疫危機第369章 不得不打的戰役第289章 恐慌的日軍第583章 美日開戰前奏(一)第491章 中美談判與陳鋒眼中的美國第419章 老蔣的塞北之行(下)第149章 戰車第339章 苛刻的條件第156章 除夕第167章 投桃報李緩和關係第576章 南下河南第263章 甲賀千代子第378章 序幕——被打臉了第432章 圍魏救趙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478章 外蒙風雲(中)第507章 無恥的木村與無恥的日本媒體第135章 各有打算第12章 初戰告捷第668章 目標—中途島第382章 總攻的前奏第652章 大東北戰略——入晉與報復第27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日軍炮兵陣第17章 擴編與剿匪第510章 日本高層的恐慌第181章 紅藍對抗訓練第228章 交易(一)第235章 行不通的作戰計劃第146章 攻佔天津第143章 神兵天降第596章 克里姆林宮的聲音第183章 《察哈爾省發展綱要》(2)第221章 獎勵與催婚第153章 光桿司令陳紹寬第572章 海軍雄起(十二)第120章 捧殺(三)第50章 魂祭作戰計劃(一)第110章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末日第194章 熱血演講第78章 死局(二)第277章 第一軍的戰略部署第25章 增援天鎮第95章 後宮淳的陰謀第696章 謀劃隆美爾第405章 初聞金百合(下)第511章 雙喜臨門喜得佳兒第153章 光桿司令陳紹寬第444章 衝突第406章 德國侵佔挪威第456章 朱可夫第308章 戰雷(二)第407章 好日子和大難題第315章 戰雷第532章 岡村的三件事第285章 波詭雲譎第624章 大東北戰略——開戰第395章 天理昭彰 報應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