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長寧害怕慕昭會魯莽行事,便說:“蕭祐自己便驍勇非常,再者,他身邊還有不少勇武的侍衛和將領,你想要刺殺他,很難成功,反而會讓他提高警惕,你不要這麼去做。”

慕昭低聲道:“我也知這是下下策……”

接下來的話,卻是說不下去了,沒有比保護不了自己的女人更窩囊的事了。

長寧大約能夠明白他的心思,於是就握着他的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她雖然已經穿了中衣,外面又是交領襦裙,但這個動作,依然帶着無比的親密,慕昭心中甜蜜,卻不敢亂動。

長寧說:“我肚子一直很平,即使等蕭祐回京,他應該也看不出什麼來。若是他要和我同牀,我之後大可說這個孩子是他的,不過若是他一味想冷落我,沒有親近我的意思,也沒有什麼關係,他定然在整頓了軍隊之後,說不得就會對大周用兵,他不會留在京中,我即使將孩子生下來,他知道的可能性也並不大。”

長寧這話的意思,分明是不想將孩子打掉了。

她的語氣冷靜得可怕,慕昭甚至並不敢肯定,長寧這是因爲捨不得這個孩子,還是因爲已經不畏生死,所以才做下了這個決定。

慕昭說:“我不想你出事,我希望有保住你的萬全之策,其他,都是其次。”

長寧靠在他的懷裡,靜靜地想事情,卻並沒有回答慕昭這句話。

兩人在一起,沒有說甜言蜜語的時機,長寧希望慕昭能夠第一時間告訴她大周之後的情況局勢,慕昭一一應下,便不得不離開了。

本來已經做好了用火災金蟬脫殼的準備,但卻並沒有實施。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長寧長久地跪在月下,向着西都的方向跪拜。

她自出生,最在乎的人,一個個地離開了她,每一次,她都會經歷這般的傷心,但無論傷心多少次,她都沒有辦法麻木掉,悲痛不會減少。

她甚至期望過那給她傳來消息的人,傳來的是假消息,是騙她的,但慕昭到來,他說的話,告訴她這一切都是真的。

長寧想,她現在除了慕昭,還有肚子裡的孩子,以及陪着她的僕婢們,便別無所有了。

不過幸好有慕昭,她纔不至於太過無依。

中秋節,京城裡並不宵禁,慕昭回了皇甫將軍府,沒有留在鳳棲山莊。

去給蕭祐傳大周皇帝駕崩消息的士兵,已經在路上,再過不了幾天,就能將消息傳給蕭祐,蕭祐得到這個消息,定然會加快回京的速度,而不會再在路上耽擱了。

八月二十七,蕭祐帶着隨軍的將領和大臣回了東京。

百官在京城西門恭迎皇帝回京,蕭祐騎在他的神駿千里馬紅纓上,並未穿皇袍,而是一身甲冑,腰懸長劍,威風凜凜。身邊隨有八騎親衛,其中一人,便是慕昭的三哥皇甫昇。

蕭祐對皇甫元很是忌憚,但卻一直很寵幸皇甫家的老三皇甫昇,此時讓他隨在自己身邊,便可見一斑。

慕昭跪在羣臣後面,擡頭看了蕭祐一眼。

這是他第一次看到蕭祐本人,心中便是一凜。

蕭祐是個英武的男人,高大強壯,目如鷹隼,十分銳利,滿身血腥殺氣,眉宇囂張狂放,臉上有絡腮鬍子,並沒有修整。

羣臣三呼萬歲,他卻並沒有下馬,坐在馬上道:“衆愛卿平身吧。”

隨即便縱馬飛馳而過了,護衛他的親衛騎着馬隨行。

即使地上灑過清水,馬蹄依然帶起灰塵,幾乎將跪在地上的衆臣淹沒。

隨蕭祐入西門的士兵有三千之多,其他都在城外紮營安頓,除了這些士兵外,其他隨行的大臣,也都直入京城,除此,好幾位將領,也隨着皇帝入了城門。

這些將領裡,便有老將軍皇甫元。

衆位大臣看皇帝已經縱馬入城了,這才起身來,在禮部和鴻臚寺官員的組織下,隨着高丞相回城去。

高丞相在京中主持政務,可謂勞苦功高,皇帝回京,無論如何應該下馬將高丞相扶起身來,多說兩句,然後再入內城的,沒想到皇帝卻並沒有這麼做。

有些敏感的官員,大約已經猜想到,高丞相同劉家在京城裡互斗的事,已經影響了高丞相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大約是劉家向皇帝進了讒言。

有些人這般猜測着。

皇帝回京,由京城禁衛軍負責京城防衛,在皇帝入內城的主道兩旁夾道相迎。

京城中,皇帝要經過的街道,已經由禁衛軍戒嚴封鎖,街道兩旁商鋪人家,必須閉緊門窗,不許人探看。

皇帝回京乃是一件大事,但其實並不熱鬧,因朝廷不允許百姓出來迎接皇帝,怕會出現人多雜亂無法管理,若是有刺殺事件,那就非常不妙了。

蕭祐一路縱馬到了皇宮大門之前,承天門大開,他一路飛騎入了承天門,後宮妃嬪們自是已經知道他會於這一日回京,所以一大早就在宮門口等候,見皇帝回來,都非常高興,嬌聲三呼萬歲。

蕭祐這才下馬,而隨着他入承天門的侍衛們,自然不敢在大內騎馬,在入城門時已經下馬,隨到蕭祐的身後。

蕭祐目光在衆嬪妃之間逡巡了一遍,看到跪在最前面的乃是穿着赭紅朝服的劉貴妃,並未看到皇后顧氏。

蕭祐不由有些訝異,他本就不是會壓抑自己性情的人,於是當即也沒讓衆嬪妃起身,問道:“爲何皇后未來恭迎朕凱旋。”

劉貴妃沒想到皇帝居然會問起皇后,她根本就沒有讓人去通知皇后,皇帝回京的事。

但她隨即說道:“皇后娘娘在鳳棲山莊之中,未在宮中。”

這話明顯有推卸責任之嫌,皇帝回宮,她應該去通知一聲皇后,接她回宮來恭迎皇帝,不過,皇帝自己沒有說要皇后回宮來,她只是一個貴妃,怎麼好擅自就讓皇后回來呢。

蕭祐卻沒有細想劉貴妃這推脫之詞,道:“讓她回宮來見朕。”

劉貴妃只好應了。

皇帝大踏步往宮中走去,走了好一段路後,才發現那些宮妃都沒有起身,他這才擡了擡手,他身邊的內監才趕緊唱道:“平身,謝恩。”

長寧早就知道蕭祐在這一日回宮,雖然她一直表現鎮定,其實內心依然有些忐忑。

而且大周又傳了消息前來,便是果真不出她所料,小太子顧沅還沒有登基,就已經有不少大臣和將領反對顧沅做皇帝了,認爲顧沅年紀太小,不能處理朝政,而現在大周外患甚重,必須要有老沉持重的皇帝來主持朝政才行,所以他們要求升爲太后的陳氏宣簡王顧世惠入京爲帝。

太后陳氏自是不願意,她還沒有應,簡王已經帶着人入京了,而榮王顧世禮也想做皇帝,所以說動了幾個將領支持他,也帶兵入京。

長寧現在對大周的局勢,已經無力控制。

莫說她現在在北齊,即使她在大周西都皇宮之中,恐怕她也難控制住局勢。

正如慕昭所想,比起十分眷念故國,長寧更在意的是她的兄長顧世旻。

顧世旻一死,長寧對大周的感情,便沒有之前那般深了。

現在大周是誰做皇帝,她甚至並不特別關心。

因爲無論是誰做皇帝,到時候恐怕也不會在意她這個在敵國的公主。

蕭祐中午回了皇宮,宮中下午就派了人前來鳳棲山莊宣旨讓長寧回宮去。

過了中秋之後,東京便已經下了兩場小雨了,雨雖小,卻讓天氣冷了下來。

鳳棲山莊之中的綠樹,似乎是在一朝一夕之間,便黃了葉子。

長信園裡的樹木也黃了葉,隨着秋風,簌簌地飄落在地上,地上積累了很厚一層黃葉,但是長寧並不讓人進來打掃。

長寧自己拿了掃帚打掃長信園,將飄落到了檐廊上的黃葉掃在一起。

掃帚發出沙沙的聲音。

皇帝身邊的內監胡鑫榮親自來了鳳棲山莊,被鳳羽軍十三軍的副都指揮使常觀帶着到了明熙居門口。

胡鑫榮是皇帝蕭祐十分寵信的內監,常觀哪裡敢得罪他,即使心中不喜閹人,面上也非常客氣,說:“娘娘住在這明熙居里,屬下和一干手下們是不敢進入打攪的。”

胡鑫榮略頷首道:“隨在娘娘身邊伺候的,可都是南國來的美人,你們的確是應該注意着些。”

他說着這話,語氣裡帶着些譏嘲的笑意。

也不知這譏嘲是爲何而起。

常觀很厭煩他這種嘴臉,道:“那在下不敢進去,公公自去敲門吧。”

胡鑫榮不滿常觀,但也沒有多說,讓了一個小內監去敲了門,只一會兒,就有一個二八貌美的宮女來開了門,看到胡鑫榮穿着內官服侍,就道:“不知公公前來何事?”

沒有要放人進去的意思。

胡鑫榮說:“雜家受皇命前來宣旨,讓皇后娘娘回宮去。”

那宮女些許驚訝,卻並不見多麼歡喜,說道:“公公請進。”

已經有小宮女去將胡公公到來的事告訴瞭如意,如意作爲長寧身邊的總管,一面讓玉娘去稟告長寧,一面去迎接胡公公去了。

和胡公公寒暄之後,如意便道:“還請公公在堂屋裡坐着等等,已經讓去請娘娘前來了。”

胡公公卻說:“不必,雜家前去拜見娘娘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