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周除了邊軍和地方軍,京畿還有皇帝的七支軍隊,這七支軍隊是禁衛六軍和侍衛親軍,這些都是由皇帝直接控制。

因之前的天下大亂乃是由地方軍過於強大造成,之後的皇帝,便開始逐漸削弱地方軍的力量,加強皇帝直接控制的禁衛軍和侍衛親軍的力量。

但隨着國家逐漸穩定,但是邊關戰事不斷,邊軍的力量便也逐漸強大起來。

這些邊軍,最初都是皇帝最信任的部隊,不然不會讓他們去扼守關要,但隨着時間變長,皇帝和邊軍的將領,總會生出一些隔閡來。

邊軍的將領便也經常被皇帝調任。

新皇登基之後,皇帝還未葬入皇陵,他便已經忙了起來。

其一是賞罰將領,肅清軍紀。

在和北齊的戰爭中,不少部將立功,但是也有些部將犯事,雖然先皇駕崩了,卻不能不將之前的戰功不當回事。

所以在他登基後第十天,便對有功的將領進行了一系列論功加官進賞,這也正好是一個收攏軍心的時候,此事自然是皆大歡喜的。

而且對於這些賞賜,他也做得非常公正,因有長寧隨駕,所以對前線戰況很瞭解,她在之前也替皇帝整理了此次大戰的賞罰簿冊,該如何賞罰,太子便也心中有數。

對這些有功軍將加官進賞之後,對沒有聽命令的將領、縱容部將軍隊擾民的將領等進行了處罰,有的被降了職,有的被除名去爵貶回老家,情節嚴重的甚至被賜死……

如此一番作爲,讓兵將們便也知道新登基的皇帝是有勵精圖治的心的,而且不是懦弱昏庸之輩,賞罰分明,值得賣命。

一下子,本來對他有所質疑的將領,也漸漸有所歸心。

因沒有理由一下子就撤換掉本來親簡王派的將領,他便聽從了長寧的建議,在對禁軍和侍衛親軍進行閱兵之後,提出要重組一支親軍,編爲京都御林軍,由皇帝直接指揮。

這支親軍,從另外幾支部隊裡挑選武藝超羣的精銳,如此,將那些本來親簡王派的將領下面的精兵給挑了出來。

這些兵士,對於直接效力皇帝,自是非常歡喜的,御林軍很快就組建了起來。

而皇帝再慢慢地調換了親簡王一派的將領。

除此,新皇定下在皇帝下葬之後便會去巡視邊軍。

而且還讓恢復科舉。

在此之前,科舉雖然還在舉行,但並不是朝廷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因戰亂元嬰,朝廷選拔人才主要是靠舉薦,重啓和規範科舉,這對選拔人才來說至關重要。

在農業和商業上,則保持之前的輕徭役重農桑,而且對和海外諸國的交流,也加以鼓勵,並且設置了專門的機構管理。

除此之外,皇帝生活勤儉,皇后陳氏也十分賢德,母儀天下,只是皇帝沒有親子,但這個問題也在三月時候解決,之前就抱到太子東宮裡教養的三歲的宗室子——信王幺子,被新皇賜名顧沅,被過繼給了新皇,且立爲太子,鞏固了新皇的位置。

而簡王則在四月被遣到藩地,並被看守起來,貴妃楊氏,以及宮中的不少宮妃,都前往帝陵爲太宗皇帝守陵去了。

長寧公主則被皇帝加封爲長寧長公主,地位等同諸侯王,並賞賜食邑一萬戶,食邑就在京畿不遠,而京中的長寧公主府也已經修好,便又讓精加修飾,改爲長寧長公主府。

皇帝自己省吃儉用,賞賜長寧長公主府不少東西,恩寵至極。

京中人人知道新皇恩寵長寧長公主,大家都認爲誰能尚長寧長公主,便是最幸運的事,從此定然平步青雲,受皇帝重用。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要是這個駙馬做些什麼事惹長寧長公主不喜,估計不僅是他,他的家族都要糟糕了。

所以這個駙馬是好當,也不好當。

長寧已經十四歲,再過一年便可及笄嫁人了。

新皇自是知道妹妹看上了慕家的慕昭,再說慕家在支持他登基上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慕家這次被加了不少賞賜,幾位從軍子弟都有加官,慕昭年僅十七八歲,已經升爲正四品忠武將軍,帶領兵將五千多人,又有不少其他賞賜。

對他加官進賞,卻並沒有什麼人有疑議,皆因在對北齊的戰場上,他的確立下了不少功勞,更可貴的是用兵靈活勇武,軍中難得。

於是不少老將無不是感概,慕家後繼有人。

北齊本想趁着大周老皇帝駕崩新皇登基,朝中必亂,再次出兵南下,沒想到新皇登基,很快就站穩了腳跟,他反而反應不及,只好再做打算。

五月,京中穩定之後,新皇便北上查看邊軍情況,不少大臣反對他這種出行,而且認爲不一定安全,因先皇太宗皇帝便是駕崩在路上,新皇要是路上出事,於國不利,特別是這些站隊正確,纔剛受了新皇封賞的臣子,更不想皇帝去冒這個險。

不過一向性情溫厚慈和的皇帝,這次卻並不聽從大臣的勸告,要親自查看邊境。

沒有辦法,大臣們只好同意了。

長寧並沒有隨着太子離京,而是住在宮中。

皇帝這次巡邊是很有作用的,其一是穩定邊軍將領,讓他們知道新皇登基之後,依然信任他們,其二是皇帝自己也對這些鎮邊的將領有所瞭解,有利於君臣相合。

七月,正是西都最熱的時候,皇帝巡邊結束回了西都。

新皇不是個馬上天子,好在是做了三十多年太子,對於治國之道和治軍之道都很熟稔,國家得以順利過渡。

太子顧沅只有三歲多,長得白白嫩嫩大圓眼睛,十分靈動。

他被過繼給皇帝之後,就由皇后親自撫養。

天氣炎熱,在上清湖畔的清涼殿里納涼,是很好的消遣。

於是長寧不在慈寧宮中午睡,被皇后邀到了清涼殿裡來納涼。

清涼殿裡有上清湖中吹來的湖風,十分清涼。

寧寧穿着素衣坐在細竹墊席上,對顧沅伸手:“阿圓,到姑姑這裡來。”

阿圓是顧沅的小名。

顧沅於是就邁了小短腿往長寧跟前跑來,嘴裡含糊叫她:“姑姑!”

皇后坐在一邊的美人榻上,笑着說:“阿圓很喜歡你呀。”

長寧笑道:“是呀。”

一把摟住阿圓,問他:“喜歡姑姑嗎?”

阿圓笑哈哈地點頭。

才鬧了一會兒,皇帝就乘了遮陽的藤轎來了,在殿外下了轎子。

守在殿外的宮人已經行禮唱道:“皇上駕到。”

皇后聽到已經起身,長寧也從墊席上起了身,將阿圓抱着。

皇帝已經從殿外進來了,皇后行禮道:“臣妾拜見皇上。”

長寧也行了禮:“皇兄!”

皇帝神色柔和,說:“不必多禮。”

沒有扶皇后起身,卻繞過她將長寧扶了起來,長寧往皇后嫂嫂那邊看了一眼,心裡咯噔了一下,因爲皇后起身時的眼神裡帶着一些黯淡和不快。

長寧於是順勢將阿圓遞給了皇帝,並且說道:“阿圓,看看你父皇一進來就要抱你,還不乖乖地叫人。”

阿圓其實和皇帝不是很熟,皇帝事務繁忙,哪裡有什麼時間和孩子相處,再說他又親自去巡邊了數月,幾個月不見,以小孩子的記性,是很難將皇帝記住的。

所以剛纔皇后和長寧對太子行禮,阿圓只是愣愣看着皇帝,沒有表示。

此時被長寧提醒,他才笑了笑,躡嚅道:“父皇。”

皇帝於是順勢將阿圓抱過去了,但只是和他說了兩句話,就將孩子遞給了皇后,說:“來,皇后抱。”

新皇登基之後,就會冊封太子妃爲皇后,那麼新皇后自然該住皇后的宮殿慈元宮。

於是長寧就準備趕緊搬出慈元宮,將這個宮殿騰給嫂嫂住。

不過皇帝卻讓皇后住到了慈元宮不遠處的景元宮去,讓長寧不用搬了。

長寧當然覺得這不好,當時孝慈文皇后薨逝後,她就該搬出慈元宮的,但她當時第一是思念先皇后不願意搬,第二是知道自己搬了楊貴妃就有辦法住進慈元宮,所以她不會給她這個機會,於是當然就不搬。

現在哥哥嫂嫂住進了宮裡,她還佔着慈元宮不放,那就太不會處事了,當然是想第一時間就搬了。

沒想到皇帝卻不要她搬。

長寧去和皇帝說此事,皇帝便道:“你已經住慣了慈元宮,現下往別的宮殿搬,又怎麼會習慣。”

長寧說:“這本就是皇后寢宮,怎麼能讓嫂嫂去住景元宮,我鳩佔鵲巢呢。”

皇帝被她這話逗笑了,說:“怎麼就是鳩佔鵲巢。她之前住東宮,現下搬進皇宮裡來,住慈元宮和住景元宮,並無什麼不同。”

長寧搖頭撒嬌道:“我的好哥哥,你這樣做,讓我以後如何和嫂嫂相處呢。”

皇帝顧世旻說:“就如此吧。你嫁人了,她再搬來,也是一樣的。她不是這般心胸狹隘之人,再者,她心中愛你,也是如我一般的。”

長寧無奈地看着他,心想即使嫂嫂寵愛她,但和哥哥也並不一樣。

不過看皇帝堅持,而且她再說的話,反倒顯得她要挑撥皇后和她關係不好一般,只得不說了。

皇帝寵愛妹妹比自己正妻更甚,長寧不覺得皇后一點醋不吃,所以已經儘量避免讓皇后看到皇帝寵她。

皇帝將太子遞給皇后之後,便對長寧道:“寧寧,你隨朕來,朕有話同你講。”

長寧應了之後,就和皇帝到了清涼殿的裡間去了。

皇后看了一眼裡間,眼神更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