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北上

鄧名不喜飲酒,這個袁宗第本來也知道,但稱今天的宴會是爲他慶功而設的,就建議他無論如何都稍微喝一點。實在推辭不過袁宗第的熱情,等宴會開始後,鄧名就站起來舉着酒杯,對滿滿一堂的大昌軍官說道:“我實在不會喝酒,而且正值年少,胃口好、貪吃,每次若是喝酒就會耽誤了吃菜,今天國公準備了這許多好菜,不吃一定會後悔。”說完鄧名就抿了一下,然後把酒杯放下:“願諸君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等驅逐韃虜共享太平。”

鄧名開始的話引起了一些笑聲,等他說完後大家紛紛回禮:“願與先生共享太平。”有人的甚至認爲這是三太子在許諾將來不會忘記大家的功勞,會與闖營將士共富貴,

既然鄧名給了一個面子,袁宗第當然也不會繼續勉強,他對鄧名笑道:“今天有茱萸大肉,這可是川菜,鄧先生不妨多吃點。”

剛纔鄧名已經看見給他的菜品裡有一些紅紅的顏色,開始他還以爲是辣椒,不過經袁宗第一說,他低頭仔細辨認,發現卻是一種他不認識的植物。

“茱萸?”鄧名倒是記得有一首詩裡提到過這種植物,不過聽上去好像是一種裝飾品,他也從不知道川菜裡會用這個當佐料。

見鄧名一臉迷惑,盯着那菜遲遲沒有下箸,袁宗第還以爲他不喜歡吃,連忙招呼人道:“來人,撤下去給鄧先生換不辣的來。”

“且慢,”鄧名倒不是不能吃辣,四川菜還有四川火鍋他原本都吃過,也很喜歡,只是印象裡川菜應該用辣椒做調味品,他對袁宗第笑道:“沒吃過茱萸,讓將軍見笑了。”

“哦,那真應該少放點。”袁宗第以爲鄧名從未吃過辣味的菜,心裡有些後悔,他給鄧名介紹道:“川人喜吃辛辣,簡直就是無辣不歡,我部下有很多川人,也在四川呆了很多年,所以也喜歡上了。”

最近幾年來明軍條件尤其艱苦,雖然袁宗第手下有很多川人,可有限的土地都用來種植莊稼,大昌附近五、六年來都沒有自己出產過茱萸,這還是袁宗第這次走私石鹽時換回來的一些調味品。但大昌的官兵看到運回成筐茱萸後,大家都齊聲歡呼,這些好不容易到手的辣味作物也以極快的速度消耗着。

在袁宗第印象裡,鄧名屬於吃過、見過的人,手裡既然有了這種調味品當然拿出來招待貴賓。這時袁宗第在心裡估摸着北京人大概沒有吃辣的習慣,早知道如此那就不該給鄧名放這麼多,第一次吃辣的人多半適應不了這種味道。

“嗯,我倒是聽說過四川最好辛辣之物,不過不用辣椒麼?”鄧名百思不得其解,就出口問道。

“辣椒?”袁宗第顯得非常迷惑,他從來沒有吃過鄧名所說的東西:“辣椒是什麼?”

“也是鮮紅的……”鄧名拿手比了一下辣椒的大小,又描述了一下它的形狀。

袁宗第仍然不知道,他問了問周圍幾個川籍軍官,他們對鄧名敘述的東西也一無所知,臉上全是茫然之色,鄧名手下的李星漢也被問到,他同樣搖頭說從未聽說過此物。

“莫不是番椒?”一直在邊上默默旁聽的穆潭突然問道,他倒是聽說過鄧名講的東西,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曾帶來過番椒的種子,不過大家都認爲是一種觀賞性的植物,此時有一些江南和福建的富戶在庭院裡種植。鄭成功的府邸裡也種着幾株,曾經向人炫耀過這是海外的珍奇花卉,雖然穆潭覺得不如牡丹之類好看,而且也沒有花香,不過果實紅燦燦的倒也還算可愛:“裡面有金色的種子,看番椒的時候,有人提醒過不要碾碎它的果實,不然一不小心碰到眼睛就會淚流不止。”

鄧名覺得穆潭說的就是辣椒,看來這個東西此時還沒有流行開來,他就隨口說道:“這個番椒應該就是我以前吃過的,當時告訴我叫辣椒。”

正如鄧名猜測的,此時湖廣、四川的辛辣菜還是靠茱萸來做,在他原本的世界裡,辣椒還要等十幾年纔會被發現是一種非常好的調味品,而一旦被發現後就會迅速傳播開,辣椒被廣泛地種植,在短短几十年裡就完全取代了茱萸。

雖然鄧名對此事再也不提,但在座不少人都在心裡默默記住這個名字,包括袁宗第在內的不少人都在心裡琢磨着:“從來沒有人吃過,大家都不知道,三太子卻知道的如此清楚,想必味道很好,嗯,定是大內御膳不外傳的秘方。將來一定要設法打聽一下,或是下次有使者往來福建,把這辣椒要一株來嚐嚐,看看到底有多好。”

鄧名嚐了嚐茱萸,是與辣椒不同的一種辣,有些衝腦門,但味道遠沒有辣椒那麼重,他此時也在心裡想着:“怪不得後來不吃這東西了,四川人那種吃菜唯恐不辣的脾氣,辣椒把茱萸淘汰也是應該的。”

不少人紛紛要求鄧名再講述一遍雲南之行,這種事情鄧名知道周開荒最在行,就把這個光榮的重任交給了他。果不其然,周開荒頓時眉飛色舞地跳起來,從建昌開始,把一路上的故事添油加醋地講給大夥聽,就是在東川府幾個烽火臺遇到的一分的驚險也被他說成了十足。

周開荒跌宕起伏的故事把衆人聽得如癡如醉,開始深諳周開荒脾氣的袁宗第只是微笑,後來也被他層出不窮的懸念帶入了戲,和其他人一樣聽得目不轉睛。周開荒引起了一片又一片的激動喝彩聲,每次喝彩過後必定有人給他敬酒,周千總來者不拒,每次都是一飲而盡,用更大的嗓門繼續敘述着驚險動人的傳奇之旅。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周開荒總算講到進入昆明瞭。可吳三桂那天只叫了鄧名一個人去,他本來還想靠轉述鄧名的話來繼續發揮了,但被趙天霸狠狠地扯了一把,硬把他拉着坐下,周開荒只好有些不甘心地說道:“宴會上的事,還是讓鄧先生來說吧。”

屋內所有的目光又轉移到鄧名身上。

“那天確實是僥倖,”鄧名指了下週開荒,笑道:“當時吳三桂和趙良棟醉得比周千總還厲害……”

宴會盡歡而散後,袁宗第就問起鄧名此行的來意:“是不是督師聽說房縣郝將軍要出兵鄖陽,就讓先生過來替督師他老人家過來監軍?”

“郝將軍要出兵鄖陽麼?”鄧名並不知道此事,房縣位於大昌的北方,湖廣鄖陽府境內,駐防的將領是前闖營大將郝搖旗,距離鄖陽、襄陽等地都不遠。在房縣駐守的郝搖旗是最靠北的明軍,負責防禦清軍從北方的進攻。不過這幾年來清軍從來沒有進攻過房縣,反倒是郝搖旗不斷騷擾清軍控制區:“我並不知道此事啊。”

郝搖旗出兵鄖陽府城的主要目的是迫使清軍退入府城防守,讓他能夠在府城周圍尋覓一些糧草,同時設法搬遷一些人口。以往每次出兵的時候郝搖旗都會給奉節去信,不過這也是象徵性的,奉節不會干涉郝軍的行動,也不可能遙控指揮房縣的戰事。鄧名從奉節出發的時候,郝搖旗的信使剛通過大昌,可以說與鄧名一行擦身而過。

“是啊,這也是託了鄧先生昆明大捷的福了。”袁宗第告訴鄧名,這次郝搖旗並沒有獨自出動,而是去信給大寧賀珍、大昌袁宗第、巴東劉體純等人,建議他們與自己合兵掃蕩鄖陽一帶。因爲鄧名在昆明的行動,清廷不能把湖廣派去支援吳三桂西征的部隊調回來防守,據郝搖旗、劉體純等人的偵查,目前夔東明軍對面的敵人相當空虛,明軍遠較清軍要強大。因此郝搖旗建議統一行動,如果僅是房縣孤軍出擊的話,雖然可以迫使鄖陽的清軍退回府城,但周圍的援兵一到郝搖旗就得撤退,無法安心地收集糧草和物資;而如果房縣、大昌、大寧還有巴東的明軍合起來,大概可以出動兩萬左右的部隊,這樣大規模的一支軍隊就是遇到谷城、襄陽等地的清軍來增援也不怕,郝搖旗覺得這樣就可以迫使幾處的清軍都各自堅守城池,明軍可以毫無顧忌地在地方上收集糧草、補充兵員,時間也會充裕許多。

袁宗第當然很心動,重慶一戰他損失最大,兵力折損了好幾千,要不是鄧名帶回來一千多人,這次的行動恐怕他都無法參加。其它的人損失雖然沒有袁宗第這麼大,但積蓄的糧草多半也被叛變的譚詣給燒了,既然湖廣參與遠征西南的部隊還沒回來,他們就都打算抓緊時間恢復一下元氣。

聽袁宗第說完前因後果後,鄧名搖搖頭:“我不知道此事,這種軍機督師也不會干涉的吧。”

袁宗第心想:“督師當然不會干涉,不過郝搖旗的信裡也提到若是你已經回到奉節,衆將很歡迎你代表督師來監軍,這不是爲了和三太子你拉交情,讓你記住我們的功勞麼?”

“我是打算出五百戰兵,輔兵二千五去房縣的。”大家都知道重慶失敗讓袁宗第傷筋動骨,所以郝搖旗、劉體純他們都表示袁宗第少派些人來就可以,他們會多給他分些人丁、糧草,幫助他儘快度過難關。本來袁宗第沒打算親自去,而且只計劃多派輔兵去搬運東西,不過若是能說服鄧名的話……袁宗第慷慨陳詞:“我打算親自帶兵去助郝將軍一臂之力,鄧先生反正也是無事,不妨一起去吧。”

“最近一個月倒是無事,不過不能呆太久。”鄧名有些遲疑,對方盛情邀請,如果拒絕了恐怕會讓這些將領失望,他也不打算對袁宗第隱瞞,就告訴對方自己打算在七月前後到達南京,然後看看有沒有什麼能夠幫上鄭成功的地方。

聽鄧名說完後,袁宗第皺眉沉思了片刻,居然有了和文安之、李星漢他們一樣的疑問,就是鄧名此行離開後是不是不打算再回四川來了。鄧名只好又對袁宗第解釋了一遍,對方聽完後好像還有些將信將疑。

“鄧先生打算如何去南京?”

“我打算沿江而下。”鄧名原計劃化妝成商人,矇混過清軍關卡,這個奉節方面有經驗,趙天霸也深諳此道。此番來大昌的時候,鄧名還想再向袁宗第請教一番,因爲周開荒說大昌經常派人喬裝打扮去清軍控制區走私,在各道關卡里也有內應或是受過明軍賄賂的人。

但袁宗第反對鄧名的這個計劃,他稱長江一路上關卡密佈,因爲清廷知道這是明軍進攻最方便的路線,駐防的軍隊也遠比其他地方密度高。袁宗第根本就不贊同鄧名去清軍控制區冒險,他認爲鄧名最好就老實地呆在奉節,沒事可以到各將的防區走走,視察官兵鼓舞士氣。不過鄧名這性子也勸不住,袁宗第就建議他走更安全的路,不要圖省事走江陵這條近路。

“鄧先生不妨和我們一起去鄖陽,此番我們多半還會到襄陽城下走一遭,到時候韃子肯定龜縮回城裡,野外沒有什麼敵人,鄧先生可以帶着屬下從襄陽走漢水到武昌,然後去南京,這樣就避開了韃子最多、戒備最嚴密的一段長江,安全得多啊。”

除了安全因素外,袁宗第依舊希望鄧名能夠跟着他們去鄖陽周圍轉一圈,闖營衆將對鄧名的車駕都是翹首以盼,若是鄧名隨軍出征肯定能讓衆人興奮不已,而且在大軍之中安全也有保證。

“你們會攻打鄖陽、襄陽嗎?”鄧名覺得袁宗第說的有道理,若是明軍攻打城池的話,他也有機會觀摩一下這個時代的攻城戰術,上次在重慶鄧名並沒有機會就近觀看,而且當時他還心神不定,對各種攻城手段也沒有太大的興趣。而現在不同了,幾個月下來鄧名覺得自己多半是沒有機會回家了,南京之戰又近在眼前,鄧名琢磨着若是能有闖營衆將言傳身教,自己也更有可能給鄭成功幫上忙。

“這個……”袁宗第露出一個苦笑:“攻多半是要攻一下的,不過肯定攻不下來。”

“爲什麼肯定攻不下來?”鄧名見袁宗第毫無信心,也是有點意外。

“此去的主要目的是在四周收集糧草,如果集中軍隊在城下,那收集糧草的人手就不夠了,而且打造攻城武器需要時間。這裡也不是重慶,若是見到我們有強攻的意思,韃子很快就會從河南派援兵來。頓兵堅城之下,兵力有限也沒有足夠的糧草,最後多半會得不償失。”不僅袁宗第,郝搖旗、劉體純他們也絕沒有強攻城池的打算,雖說打破城池肯定能繳獲衆多,但闖營沒有重炮,光靠雲梯、塔車攻城,損失肯定會非常驚人,是現在的明軍難以承受的。

“那爲何還要攻一下。”剛纔想到可以向闖營衆將學習攻城手段時,鄧名就動心要和袁宗第一起去房縣,但現在有些失望了,不過他還是有些不解,爲何明知打不下來還要攻城。

“因爲要教兒郎些手藝。”袁宗第答道,雖然這幾年來一直沒有太多攻城的機會,但誰都知道驅逐韃虜的大業不可能靠單純防守來完成,將來一定會有大量的攻城戰。袁宗第、劉體純他們都會抓住一切機會鍛鍊年輕的官兵,雖然不可能攻下城池,但至少要手下們見識一下攻城的場面,感受一些攻城時的氣氛。

“我們雖然沒有重炮,但也有幾門小炮,到時候也會向城牆上放幾炮。打造幾具雲梯,讓兒郎們都看看攻城時應該注意什麼,敵人會有什麼樣的防守手段,如何對付,免得將來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懂,對着城牆束手無策。”袁宗第耐心地給鄧名解釋了一番:到時候可能還會在城牆下挖幾個洞,讓沒經驗的年輕軍官看看應該如何穴攻;在壕溝外開鑿兩道渠,由有經驗的老人給指點一下如何引走護城河的水。

“我和幾位將軍一起去趟鄖陽吧。”鄧名很清楚這些攻城舉措都是淺嘗輒止,只是擺個樣子給年輕人看罷了,不過這些對他來說都正是急需的知識。

“好。”袁宗第聞言大喜,他馬上就讓手下去房縣、巴東等地報信,告訴幾路將帥三太子會隨軍出征。袁宗第建議鄧名不用繼續前進,這幾天就先呆在大昌,然後和自己的軍隊一起出發,反正到房縣也能見到劉體純。

鄧名覺得這樣也好,正好再看看袁宗第統帥數千人行軍時的舉措。一開始袁宗第根本不打算派幾個戰兵去,剛纔對鄧名說的五百戰兵也是個虛數,但鄧名既然真去,袁宗第就真的點出五百戰兵來,打算在鄧名面前露一手,挽回一些因爲重慶失利而受到影響的形象。

第38節 買賣(下)第17節 衝擊(下)第36節 分攤(上)第60節 戰俘第21節 受降第24節 掠奪第25節 壓力(下)第11節 兩全(上)第60節 算盤(下)第13節 債務第53節 齊射(下)第42節 升級(下)第15節 相識(下)第43節 靖難(上)第14節 強攻(下)第3節 壓力(上)第38節 奔波第31節 佯攻(上)第37節 立碑第48節 失誤第54節 權變(上)第7節 交易第41節 失控(上)第16節 龍騎(上)第2節 抵x制第20節 萬縣第9節 送神(上)第58節 戰書第23節 代理(上)第36節 修路第43節 續戰(上)第41節 阻擊第19節 感慨(下)第32節 才能(上)第60節 戰俘第37節 立碑第66節 加入(上)第4節 平衡第25節 捷報第12節 強渡(下)第26節 判斷(下)第45節 顏面第7節 仲裁(下)第8節 戰備(上)第58節 狙擊第6節 戰俘第34節 攻勢第4節 推薦(上)第48節 專利(上)第41節 失控(上)第65節 援助(上)第55節 壓力(下)第3節 君臣第36節 宿命(上)第57節 分贓(下)第28節 算計(下)第14節 強攻(上)第66節 加入(上)第54節 議和(上)第42節 反擊第44節 先行第7節 窮途第6節 魯王第3節 君臣第21節 東進(上)第52節 私心第40節 泥潭(下)第33節 通牒第16節 龍騎(下)第9節 送神(下)第30節 新年第9節 海權第14節 肉票第5節 協作(上)第36節 修路第24節 怒潮(下)第58節 接觸(下)第2節 軟硬(下)第15節 雙贏第51節 求戰(下)第45節 顏面第4節 一致(上)第46節 計劃第37節 等待(下)第18節 對手第6節 事變(下)第18節 恐怖(上)第27節 合作(上)第36節 修路第38節 包抄第65節 援助(下)第3節 信號(下)第8節 震怒(上)第58節 同盟(下)第25節 投奔(中)第36節 宿命(下)第29節 機密第44節 條約(下)第17節 衝擊(下)第58節 同盟(下)
第38節 買賣(下)第17節 衝擊(下)第36節 分攤(上)第60節 戰俘第21節 受降第24節 掠奪第25節 壓力(下)第11節 兩全(上)第60節 算盤(下)第13節 債務第53節 齊射(下)第42節 升級(下)第15節 相識(下)第43節 靖難(上)第14節 強攻(下)第3節 壓力(上)第38節 奔波第31節 佯攻(上)第37節 立碑第48節 失誤第54節 權變(上)第7節 交易第41節 失控(上)第16節 龍騎(上)第2節 抵x制第20節 萬縣第9節 送神(上)第58節 戰書第23節 代理(上)第36節 修路第43節 續戰(上)第41節 阻擊第19節 感慨(下)第32節 才能(上)第60節 戰俘第37節 立碑第66節 加入(上)第4節 平衡第25節 捷報第12節 強渡(下)第26節 判斷(下)第45節 顏面第7節 仲裁(下)第8節 戰備(上)第58節 狙擊第6節 戰俘第34節 攻勢第4節 推薦(上)第48節 專利(上)第41節 失控(上)第65節 援助(上)第55節 壓力(下)第3節 君臣第36節 宿命(上)第57節 分贓(下)第28節 算計(下)第14節 強攻(上)第66節 加入(上)第54節 議和(上)第42節 反擊第44節 先行第7節 窮途第6節 魯王第3節 君臣第21節 東進(上)第52節 私心第40節 泥潭(下)第33節 通牒第16節 龍騎(下)第9節 送神(下)第30節 新年第9節 海權第14節 肉票第5節 協作(上)第36節 修路第24節 怒潮(下)第58節 接觸(下)第2節 軟硬(下)第15節 雙贏第51節 求戰(下)第45節 顏面第4節 一致(上)第46節 計劃第37節 等待(下)第18節 對手第6節 事變(下)第18節 恐怖(上)第27節 合作(上)第36節 修路第38節 包抄第65節 援助(下)第3節 信號(下)第8節 震怒(上)第58節 同盟(下)第25節 投奔(中)第36節 宿命(下)第29節 機密第44節 條約(下)第17節 衝擊(下)第58節 同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