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

七十章突破方向廣陵

石青下了死令,左敬亭不敢馬虎,親率敢死之士衝在第一線;桓衝乃是荊州軍中少有的猛將,兼且年輕氣盛,怎肯向對手示弱?五千民軍和五千荊州軍在兩員猛將的指揮下,拼死搏殺,混戰成一團。

戰場附近,石青率部迂迴到左敬亭部左翼,桓溫的一萬人馬緊跟着到了桓衝部右翼,防止親衛騎衝擊。戰馬的速度雖然快多了,奈何荊州軍迂迴路途短,趕過來的速度不比親衛騎慢上多少,竟是沒有多少破綻可尋。

“走!回去,看看荊州軍能運動到幾時。”

石青乾脆地一撥馬,欲待再回到戰場東邊。這時,一小隊遊騎兵飛奔而來,揚聲稟報道:“報——大將軍,荊州軍大營內集結了大隊人馬,正整裝待命,隨時有出營作戰的打算。”

“哦?”石青勒住戰馬,恍然憶起自己此行的目的,民軍此行不過是虛張聲勢,並沒有做對陣硬撼的準備,荊州軍恰恰相反,竟是做好了一戰而決的打算。這種態勢下決戰,對民軍太不利了。

“傳令左敬亭回撤——”

石青很快做出了決定。“何三娃,你帶弓騎兵過去掩護左敬亭撤走,弓蠔和小耗子率槍騎兵隨我阻擊桓溫。”

三千親衛騎一分爲三,弓騎兵向東北迂迴,弓蠔率一千槍騎兵向東南方桓溫部右翼逼近,石青和小耗子率一千槍騎兵向桓溫部中鋒逼近。左敬亭接到後撤的命令,停止了向前衝擊的態勢,開始穩固陣腳。

桓溫很快做出了反應。“右翼、中鋒衝上去,纏住敵騎!左翼向東北方向包抄,阻斷敵騎後路。”

荊州軍三個步卒戰陣毫不示弱,中鋒、右翼迎着親衛騎殺上來,左翼側轉,斜斜切向親衛騎後路,意圖用數量上的優勢將親衛騎纏在己方軍陣之中。

桓溫感覺到難得的重創對手良機的到來,連聲下令道:“傳令桓衝,不可顧慮只管向前掩殺。傳令孫盛,即刻率後軍殺出營。中軍騎兵——隨本公殺敵衝陣!”

桓溫躍馬挺槍率領中軍騎隊向前掩殺,準備接應可能會被親衛騎衝散的步卒。就在這時桓豁快馬飛馳來報:“兄長且慢,朝廷有使前來,詔令荊州水軍即刻東下,協防建康。”

“協防建康?”

桓溫愕然間勒住戰馬,沉聲喝問:“使者是誰?揚州出了什麼事?爲什麼要荊州水軍協防建康?”

桓豁喘着氣回道:“朝廷宣詔使是吏部侍郎中王薈,王薈說揚州戰事不妙,廣陵城岌岌可危,國丈褚衰和揚州刺史殷浩聯名向朝廷求救,請朝廷發兵救援揚州軍脫困。朝廷水軍一部分被困寶應湖,剩下的需要謹守長江門戶,沒有多餘戰船水手用於裝載掩護渡江作戰大軍,是以想敦請荊州水軍東下馳援。”

“三萬多人馬被兩三萬對手堵在城中動也不敢動,褚衰、殷浩也好意思求援。”桓豁說罷,桓溫一股怒火涌上來,惡聲惡氣地咒罵一句,截然說道:“汝只管看好大營,不要理會這些污糟事。諸兒郎!隨本公殺敵——”聲音未落,他撇下桓豁,率領一千馬隊迎着民軍親衛騎殺去。

桓溫、桓衝一萬五千人馬膏藥一樣沾上來,孫盛的一萬五千後隊也衝出大營,荊州軍不惜代價地想把民軍八千馬步人馬留下來決戰。事態的發展完全超乎出石青意料,虛張聲勢不僅沒能成功,反而暴露出己方不願硬拼的弱點,但他還是無奈地選擇了後退。“傳令弓蠔,不要纏戰,遲滯敵軍追擊速度即刻!”

騎兵畢竟有機動優勢,荊州軍步卒向前衝殺的同時無法進行箭矢打擊,親衛騎因此可以在不承擔大量傷亡情況下,和對方前鋒進行稍沾即退的接觸。

“殺——”

兩千槍騎兵在荊州軍衝突前方橫向來回奔馳,逼得對方不得不放慢腳步鞏固防禦。一千弓騎兵抵近左敬亭、桓衝兩部衝突的中線附近,用弓箭騷擾荊州軍,掩護己方步卒後撤。開始桓衝強行命令部衆頂着箭矢追擊,追擊了一段距離後,他發現桓溫部被遲滯,自己遠遠脫離了兄長的掩護,側翼正暴露在弓騎兵和對方槍騎兵回程的路上,隨即放慢了腳步。對方騎兵能輕易與兄長脫離接觸,自己再若向前,很可能會成爲對方步騎夾擊蹂躪的命運。

桓衝的遲疑給了左敬亭一個機會,在弓騎兵的掩護下,民軍步卒迅速脫離了和荊州軍的接觸。

桓溫將這一切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一時也沒有好辦法。民軍久經沙場訓練有素,進退皆由章法,石青臨陣應變迅速果斷,根本沒有荊州軍可以鑽的空子。想了一想,桓溫命人傳令,讓桓衝放棄左敬亭部,率部向西攻擊敵軍騎兵側翼,爭取和向東包抄的三千步卒會合,合圍斷後阻截的兩千敵騎。

石青沒有參與衝殺,他一直在注意荊州軍的動向,待桓衝部剛剛調轉方向,便即命令弓蠔部脫離戰鬥,趕過來與小耗子會合。

號角聲中,馬蹄奔騰,兩千騎兵會合一處,唿哨一聲,在荊州軍合圍之前,從北邊的縫隙竄出去,向宛城絕塵而去。望着親衛騎遠去的背影,桓溫發了一陣呆,喝令全軍收兵回營。這一戰對桓溫的影響極其深刻,從此刻起他便下定決心,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建立一支編制騎兵,否則所謂的北就是空談。

石青垂頭喪氣地進了宛城,將召集衆將到王朗的大帳,然後凝重地說道:“石某準備今晚啓程北上,到鄴城耽擱兩天,處理些事務順帶再組織一支人馬,然後就北上去救援冀州,爭取入秋前擊敗慕容氏,將燕軍趕回幽州。燕軍騎兵衆多,石某原打算帶上親衛騎回轉,如此對陣之時多點倚仗,只是桓溫用兵老辣,心思細密,石某擔心沒有騎兵護衛,宛城可能有失,是以決定把親衛騎留下來,暫歸王將軍麾下,進行統一指揮調度。”

王朗插言道:“有魏將軍、左將軍襄助,宛城固若金湯;大將軍勿須在意,請帶親衛騎一起走吧。”

石青擺擺手,憂慮地說道:“四月初戰事開啓,中原受到燕國、大晉三面夾攻,一個多月來,我軍有攻有守,應對的非常好,眼前的局面可算是很不錯;儘管如此,我方在戰局中依舊處於劣勢,真正的轉折還未到來,苦戰的日子還很長。石某走後,可能一兩個月內都不會有援兵過來,宛城戰事需要各位獨力支撐了。這是一場艱辛而又漫長的戰事,每多一個士卒,力量就會增大一分,親衛騎留下來很有必要。石某在此需要告誡的是,中原非常空虛,荊州軍一旦深入豫州,後患無窮;諸位務必小心謹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用心守好宛城就是,切切不可因爲急躁貪功中了桓溫之計。”

左敬亭和王朗、魏統同時起身,肅然應道:“謹遵大將軍之令。”說罷,他沒有即刻歸座,卻一摸腦袋呵呵憨笑道:“大將軍這個稱呼該改一改了,回鄴城以後,大將軍先進了王號再去對陣燕軍,呵呵,免得在慕容俊面前低了身份。”

“對啊!大將軍該當進王了。”王朗、魏統猛然一悟,笑容滿面地起身諫勸,連帶着弓蠔、小耗子、何三娃等小將也跟着湊熱鬧,一起嚷了起來。

石青笑了笑,道:“這次只怕再躲不過去了,石某原說要在鄴城耽擱兩天,爲的就是此事。戰事正緊之際,石某稱王該當會提振些士氣。”

向諸將交待完畢,當天晚上,石青帶了何三娃和兩百隨身親衛悄悄出了宛城,日夜兼程趕赴鄴城。

五月十七日下午,石青抵達許昌,並在此湊巧遇上了韋伯陽。韋伯陽是受麻姑、祖鳳兩人差遣到宛城向石青通報鄴城和對燕之戰諸般事務的。他主要向石青稟報了三件事:

一是在麻姑、祖鳳的維持下,鄴城很穩定,政務部、秘書監等正在籌備石青登基稱帝之事,並已遣使四方向天下士人昭告。二是徵北大將軍府上下在王猛統帶下,進退有度,接連在安國、冀州城、無極三地大敗燕軍,自戰事開始以來,民軍以不到三萬的傷亡代價,斬殺俘獲燕軍近十萬,燕軍已經失去銳氣,在也無法威脅到民軍了。三是條子的宿衛軍和蔣幹的宿衛軍合兵一處,除留下兩萬人馬衛護城防外,另外兩萬人馬聯手魏憬部混編騎、黎陽張溫部五千步卒一同啓程,準備南下救援宛城,如今已經到了汲縣。

韋伯陽剛把第一件事說出來,石青立馬安心了許多,冀州城有王猛在,所以他最擔心的不是對燕戰事,而是麻秋身死可能帶來什麼影響,羣龍無首引發的混亂可大可小誰都無法預測,萬一引起中原地方上的叛亂,對現在的鄴城來說可就真是雪上加霜了。對韋伯陽說得登基稱帝一事他倒不是很在意;作爲有現代意識的穿越客,是稱王或是稱帝,更或者依舊保持大將軍的稱號,他並不很在意,他在意的是實打實的權力,只要能將中原九州牢牢控制在手,只要能讓中原士民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無論什麼名號都是浮雲啊。

韋伯陽說出第二件事後,石青徹底放下心來。儘管對王猛很有信心,但是對方的表現仍然給他帶來了許多出乎意料的驚喜。十餘萬人馬對陣三十萬大軍,這種情況下不僅擋住了對方的勢頭而且尋隙消耗了對方大量人馬,這絕非一般人能所爲,石青甚至認爲,就算換上自己,結果也不可能比這更好。

當韋伯陽說到第三件事時,石青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能令戰局出現轉折的方向。當即喚來何三娃吩咐道:“三娃子。連夜派人趕赴官渡浮橋,向張溫將軍傳令,南下援軍不用去宛城了,即刻轉道樑國,儘快抵達下邳,準備渡過淮河,進入揚州作戰。”鄴城新遣的三萬人馬暫時是由張溫統帶南下的。

何三娃答應一聲匆匆下去安排人手,韋伯陽詫異道:“大將軍,宛城是敵強我弱,揚州卻是我軍佔據上風,大將軍爲何不救援宛城,反倒去襄助不需要救援的揚州呢?”

石青得意地一笑道:“荊州軍驍勇善戰,不是易於之輩;就算張溫部三萬人馬到了宛城,短時間內依舊難以和荊州軍分出上下,很可能還是僵持的局面,與其如此,不如從大晉最薄弱的揚州軍入手,傾盡全力奪取廣陵,徹底蕩平揚州軍。如此以來,我軍將同大晉共有江淮之險,以後攻略建康可就簡單多了。而且我軍一旦佔據廣陵,建康肯定會嚇破膽,必將不顧一切地招回荊州軍救援,這樣的話,宛城之困不救便解。當然,桓溫若是一意孤行,抵死不肯退兵,石某就不會再和他客氣,到時率主力大舉回師,以壓到多數的兵力徹底擊潰荊州軍。”

“善!大善!大將軍運籌帷幄,妙算萬里。屬下佩服。”韋伯陽喜笑顏開,趁機大拍馬屁。

石青呵呵一笑道:“伯陽。你不用忙着回鄴城了,明日和石某一道南下廣陵去吧。”

“能在大將軍身邊侍應,屬下幸甚。”韋伯陽大喜,繼而問道:“大將軍親自主持廣陵之戰嗎?這樣的話,只怕會耽擱稱帝一事。”

石青無所謂地說道:“登基稱帝之事緩一緩無妨,眼下先把大晉的兩支人馬解決了,然後看看有沒有擊敗燕軍的機會再說,這纔是最緊要得。”

“大將軍說得是。”韋伯陽老老實實地附和。

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八十三爲了勝利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十一章 雛形第6章 石虎死了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十五章 接戰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第7章 義士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第4章 抵達鄴城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十五章 接戰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第9章 行蹤泄露七十二章 分道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3章 小耗子歷險記(下)第8章 原來如此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十六章 放膽直言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四十九孫威來了二十章 郗愔迴轉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七十二章 分道二十二章 狩獵上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七十九章 博浪四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六十章 驚變中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三十一章 雙贏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三十六章 邂逅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五十九章 媾合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三十三章 值得七十章 奉詔北上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六十五章 懲戒第2章 博彩第10章 匕現四十八章 三月三十全面開戰中二十六章 並肩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四十五向西追七十二風滿樓中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二十五章 詐城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四十三章 血修羅第4章 幫我作間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三十三章 值得第3章 無法選擇五十一章 失望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六十五章 夜襲下四十二章 中毒六十一等你進攻七十七章 博浪二四十八章 三月三十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六十五章 懲戒
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八十三爲了勝利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十一章 雛形第6章 石虎死了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十五章 接戰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第7章 義士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第4章 抵達鄴城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十五章 接戰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第9章 行蹤泄露七十二章 分道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3章 小耗子歷險記(下)第8章 原來如此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十六章 放膽直言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四十九孫威來了二十章 郗愔迴轉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七十二章 分道二十二章 狩獵上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七十九章 博浪四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六十章 驚變中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三十一章 雙贏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三十六章 邂逅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五十九章 媾合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三十三章 值得七十章 奉詔北上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六十五章 懲戒第2章 博彩第10章 匕現四十八章 三月三十全面開戰中二十六章 並肩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四十五向西追七十二風滿樓中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二十五章 詐城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四十三章 血修羅第4章 幫我作間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三十三章 值得第3章 無法選擇五十一章 失望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六十五章 夜襲下四十二章 中毒六十一等你進攻七十七章 博浪二四十八章 三月三十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六十五章 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