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章 消息

六十四章消息

半年前,爲了孫家塢幾千人丁的安危,堡主孫昱向段龕開門納降。

孫家塢是個中等規模的塢堡,容納不了三萬段氏部落民衆。段龕入主後,將單于牙帳設在孫家塢,又在惠濟河東岸新起了兩個簡易塢堡,讓部落民定居。即便如此,三個塢堡仍然無法將所有的部落民全部容納,好在段氏鮮卑還保持着遊牧習俗,許多部落民自願到惠濟河平坦的河谷地帶結帳而居,放養牲畜,這部分人丁分流之後,三個塢堡恰好容得段氏鮮卑和孫家塢原住民居住。

半年來,段氏部落忙着築堡過冬,祭竈春耕,無暇顧及其他,孫家塢原住民的日子還能勉強維持。一個月前情況出現了變化,豫州軍屯兵尉氏,對陳留虎視眈眈;遊牧的鮮卑人不敢在外放牧了,趕着牛羊牲畜涌進了三個塢堡;這些人的到來,沒有給本部族人帶來多大的影響,只管禍害孫家塢原住民。

除了幾個身份稍高的,孫家塢原住民房屋大多被牧民強行佔有;孫昱找段龕說理,段龕將他狠狠羞辱了一通,暗指孫家塢住民是段氏部落的俘虜和奴隸,段氏給他們一條活路已夠大度,怎能挑三揀四?

孫昱暗自惱怒,便有心投靠豫州軍;只是未等他與豫州軍聯絡上,豫州軍先找到段龕,與其聯手攻擊新義軍;孫昱失望之餘,便把主意打到新義軍頭上;後來新義軍大敗枋頭軍,驚退豫州軍,嚇得段龕惶惶不安派人請罪,孫昱更加堅定了投靠新義軍的主意,得知段欽從白馬渡無功而返後,他便遣嫡親侄兒孫顥前來聯絡,言道願爲新義軍攻伐陳留之內應。

“孫督護能夠深明大義,本帥很是欣慰。汝回去轉告孫督護,多則七八日,少則三五日,新義軍必定南下討伐段氏鮮卑。他可遣人前來聯絡,到時自有他立功之處。”

石青和氣地說着,打發走孫顥後,便與王猛商討起攻略陳留事宜。

“按孫顥所說,段龕因爲兵力有限,決定放棄惠濟河畔的兩個塢堡,集中兵力守衛孫家塢。有孫昱爲內應,新義軍破孫家塢易如反掌,而一旦破了孫家塢,陳留戰事就等於完結了。這是否太容易了?”石青疑惑地問。

王猛一笑:“石帥多慮了。戰事無常,該勝的時候,不廢除灰之力,敵人便會瓦解崩潰;該敗之時,任你殫思竭慮,精心謀劃,也是枉然。今日之新義軍要風有風,要雨得雨,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不佔,實乃該勝之時,段氏鮮卑憑什麼抵擋!”

石青自失一笑,道:“石某連番被張遇算計,許是落下了症候,一旦靠近豫州軍,便有些疑神疑鬼。只怕這次張遇與段龕合謀,又給本帥設下什麼圈套?”

“石帥無憂!此次新義軍以勢壓人,三萬大軍橫推過去,即便豫州軍與段氏鮮卑公開聯手,又有何懼?孫昱這着棋,可用便用;不用也是無妨。他們若想設下圈套,我們正好將計就計。。。”

說說笑笑之間,石青和王猛已定下攻取陳留的方略,剩下得就是等待鄴城批准魏統部精騎參戰的詔旨。

白馬渡和鄴城距離不過五百里左右,信使五六日便可跑上一個來回;石青初三派遣快馬趕赴鄴城報捷,按說初十之前必定會有迴音,奇怪地是,一直到三月十二,鄴城的詔旨依舊未見蹤影。與之相反的是,其他的好消息卻是接二連三地登門。

第一個好消息是灄頭人楊亮帶來的。

作爲姚弋仲的使者,楊亮前來傳報道,灄頭人願意遷居樂陵,自此以後,與新義軍結盟互助;三公子姚若正在組織灄頭民衆遷移,以趕在春耕前抵達樂陵,並請新義軍予以資助。

楊亮說罷,石青禮節性地笑了笑,沒有露出特別高興的樣子,只派人通知樂陵賈堅,讓他丈量耕地,劃分出供灄頭人屯耕的區域;隨後單獨叫來權翼,將這個消息告訴他,並請他安置接待楊亮。除此之外,石青再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做什麼,好像沒有這回事般。

第二個好消息是護送麻秋入涼州的新義軍衡水營水手帶回來的。

他們不僅將麻秋送到陳倉,登岸後還向西護送了百十里,眼瞅着麻秋進了涼州地界,這才順流而下,趕回白馬渡。無論是石青還是麻姑,對這個消息的反應都很強烈,石青打破不插手軍侯以下將士拔擢的慣例,以軍帥的名義直接對二十名水手好生獎勵提撥了一番。麻姑整日笑面偃偃,圍着石青團團打轉,瞅人不注意時便在他身上抓一下撓一下,逗得石青當天天還沒黑便早早睡覺休息了。

第三個‘好消息’是荀羨帶來得。

段氏鮮卑偷襲稟丘之時,荀羨投到司揚軍中,協助新義軍防守大清河一線,間或帶幾百人充作援軍渡過大清河,對段氏鮮卑施加騷擾;段龕退兵後,荀羨回了一趟廣陵,和殷浩一番長談後,再次北上抵達白馬渡。

指望枋頭軍充當北伐主力的打算,隨着蒲氏的垮臺而煙消雲散;殷浩將北伐的希望轉而寄託在新義軍身上,這次他下了重注,託荀羨明言告訴石青:東平國公的爵位,左將軍的職銜,實領的兗州刺史之職,假節的禮遇已經準備好了,只要新義軍投靠大晉,旬日之間,詔書便至。

殷浩準備的一系列名爵中任何一個都足以讓人心搖幟動,這些職位一旦落實,甚至比殷浩還要高些;荀羨因此平添了不少信心,他興沖沖地前來拜見石青,隨後將殷浩的條件一一列舉出來,請石青斟酌。

石青還未回答,王猛撲哧一聲先笑了出來。“令則兄。你隨石帥日子不短,怎地至今還不知石帥性情?石帥豈會在意這些?再說了,王猛記得,蒲健所授之職和殷浩許諾石帥的好像相差無幾。都是假節,一個左將軍,一個右將軍;一個襄國公,一個東平國公;一個監河北諸軍事,一個兗州刺史。敢情在殷浩眼中,將枋頭軍打得狼狽逃竄的新義軍反而差了一等,石帥與蒲洪相比也差了一等。”

王猛如此較真,荀羨並不尷尬,借俞歸說張重華之論從容辯說道:“景略兄有所不知,朝廷對於胡人、晉人有些不同;胡人畜之也,朝廷給以虛名乃權宜之計,以爲驅使罷了;任用石帥爲方伯,榮寵極矣;豈是蒲洪可以比擬的。再說,功有大小,賞有重輕,今日若加石帥爲王,日後石帥掃平河洛,恢復中原,迎朝廷北歸,修復宗廟,又該如何賞賜。”

石青原本打算微笑旁觀兩人爭論,他對大晉封爵根本就不在意,可是荀羨的這番言論卻觸動了他的心事,讓他忍不住插口駁斥道:“有功當賞!有罪當罰!不僅爲治軍之本,亦爲治國之要;令則不知,這頂‘賞無可賞’的帽子扣下來,曾讓多少英傑裹足不前,再不敢進取。曾讓多少豪雄熱血冷卻,只求明哲保身。以至於中原淪陷,社稷傾頹之時,依舊無人敢挺身而出;以至於桓徵西抵平巴蜀,未見有功,反似有罪,成了舉朝上下猜忌指摘之公敵。如此作爲,好不讓人齒冷。。。”

荀羨臉色一白,正欲辯說桓溫之事。石青擺手阻止了他,繼續道:“。。。有些無用書生,沒有經見過世事,不知成事之艱難曲折;只以爲天下事盡皆如他所想所料,只以爲天下英雄盡皆在其鼓掌之中;他們不知道嗎!自大晉南渡以來,可有一個胡人受過他們驅使?可有一個胡人中了他們的權宜之計?他們苦思冥想的所謂妙計,不過是爲胡狄蠻夷作嫁罷了。哼,對同族之人有功不賞,刻薄寡恩;對蠻夷胡狄高高捧起,恣意放縱。如此糊塗昏庸。怎能讓人信服。”

荀羨失意而去。

二月十五,鄴城詔書終於來了。

詔書很長,洋洋灑灑數千字,其中有一半是對新義軍和軍帥石青的褒揚讚譽之辭,獎勵有功將士的名單也佔了小一半篇幅,最後部分,李閔同意石青所請,命令魏統部暫歸石青麾下,協助新義軍對段氏鮮卑作戰。

石青此次升遷幅度很大,越過衛、平數級,被李閔越階拔擢爲鎮南將軍,爵封贏縣侯,贏縣屬泰山郡,歸新義軍下轄,石青的這個侯爺可算實領的。

除了石青之外,韓彭、王龕、丁析、諸葛攸、孫霸、諸葛羽。。。。。。等十多名校尉被李閔拔擢爲將軍,虛領關外候;諸葛羽、施單、張凡等二十多位有功將士被李閔指爲郎將、牙門將不等。

除了職銜、爵位之外,李閔依據職銜高低,又給予諸將士不少金銀布帛賞賜。至於戰死傷殘士卒家人撫卹也頗爲優厚。

對於這次勝利的表彰,大魏朝廷做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新義軍將士大多興高采烈,聚在一起議論紛紛,言語所及盡是爵位、職銜、級別。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爲之高興;王猛就很不高興。

在營中轉了一圈後,王猛沉着臉來到石青牙帳,行了一禮後,幽幽說道:“石帥!鄴城作得太過分了。”王猛沒有稱呼“鎮南將軍”或着“贏縣侯”,依舊使用石青原來的稱呼。

石青明白王猛的意思,李閔對新義軍士卒拔擢賞賜得太厚,太細,有些過界了;其中有許多拔擢賞賜應該是石青施加的恩惠,結果被李閔包辦了。不過,他對這些不是很在意,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石青揚了揚手中的書信,道:“景略兄。有些東西不要太在意,我等應該在意的是這些。來,你看一看。”

這封書信隨詔書一道送達白馬渡,名義上是郎闓以朋友的身份和石青敘話家常,不過,石青看出,這份書信應該是李閔授意的;書信比詔書更長,零零總總,說了許多鄴城內外的消息,內容極其豐富。

首先,郎闓告訴石青,三月初二,鄴城舉行大典,皇上恢復祖姓冉氏,遵母王氏爲皇太后,立妻董氏爲皇后,立子冉智爲太子,冉胤、冉明裕爲王;以李農爲太宰、太尉、錄尚書事,封爲齊王;李伯求兄弟三人皆被封爲縣公。大典當天,皇上分遣使者持節四處奔走,赦免諸軍屯前罪,敦請各軍屯歸附朝廷;大多軍屯聽從張舉等世家號召,不願聽從。皇上大怒,三月初五,攜齊王同出鄴城,四處掃蕩叛逆。表彰新義軍詔書因此晚了幾天。

將詔書遲緩的原因說明後,郎闓接着告訴石青,三月初八,石祗在襄國稱帝了,國號依舊使用後趙的國號,改元永守;封石琨爲襄國,張舉爲太尉。據有州郡之蠻夷胡狄聞之,紛紛響應。皇上爲此很生氣,對襄國用兵之心久矣,奈何軍屯未平,後方不穩,無法輕易率軍北上。新義軍多爲忠誠義士,戰力強悍,值此危難之時,應該多爲朝廷出力。郎闓敦請石青,與段氏鮮卑戰事瞭解後,可遣一支人馬來鄴,幫助皇上撫平軍屯。

石青、王猛認爲,郎闓書信主要的目的,應該是要求新義軍出兵。這個請求說出後,郎闓又說了一些北方的形勢。

郎闓憂心忡忡地告訴石青,慕容鮮卑大軍南下路上沒遇到任何抵抗,不過月餘,已經撫平幽州全境;徵東將軍鄧恆和幽州刺史王午率十萬部衆節節後退,一直退到冀州之魯口再無退路之時,才駐紮下來,擺出堅守的態勢。中原英豪若是都如鄧、王一般作爲,想來鮮卑慕容鐵騎要不了多久就能飲馬黃河。

“嘿!這廝可惡,裝做一副悲天憐人之狀,說來說去,就是要讓新義軍出兵,要新義軍頂上去。”王猛惡聲惡氣地說着,對郎闓極其不滿。

石青無所謂地笑笑,道:“有些事明知不可爲,也不得不爲。景略兄不要意氣,你且好生揣摩,試試能否在其中發現些什麼。”

“還能有什麼?不就是要殺李農嗎?”

王猛一抖書信,道:“齊王齊王,這世間哪有與皇上一般齊的王?皇上先是調走周成,眼下又以李農爲太宰、太尉、錄尚書事,封齊王,諸子封縣公,榮寵之極,不過是爲了去其戒心。李農也是迷了心竅,只怕依舊懵懂不知呢?”

“不知道就不知道吧。既然不能避免,且由他去,讓悍民軍出其不意地火併乞活,總比雙方鬥得兩敗俱傷好。”石青淡漠地說着,他感覺自己的心越來越硬,彷彿堅鐵一般。

第10章 回家第1章 天塹變通途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三十五章 惡客六十一章 驚變下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十九章 穩住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四十三章 契機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十六章 蟄伏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六十九章 合併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十八章 江湖高手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八十章 博浪五四十七章 夜戰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七十六章 博浪一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七十七章 博浪二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第1章 序八十四章 博浪九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六十三章 建制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第10章 回家十八章 江湖高手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十六章 蟄伏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第10章 回家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七十四章 前夕上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五十二章 你在害怕什麼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十二章 離開鄴城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十五章 笑臉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四十章 兩個密使第10章 聯合操演
第10章 回家第1章 天塹變通途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三十五章 惡客六十一章 驚變下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十九章 穩住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四十三章 契機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十六章 蟄伏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六十九章 合併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十八章 江湖高手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八十章 博浪五四十七章 夜戰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七十六章 博浪一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七十七章 博浪二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第1章 序八十四章 博浪九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六十三章 建制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第10章 回家十八章 江湖高手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十六章 蟄伏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第10章 回家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七十四章 前夕上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五十二章 你在害怕什麼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十二章 離開鄴城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十五章 笑臉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四十章 兩個密使第10章 聯合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