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問候(下)

李國英聽了高明瞻的一番話,覺得明軍就算本來沒有奪取重慶的決心,也會因高明瞻的這些話而士氣大振。不過李國英也不好在大庭廣衆之下痛罵自己的老戰友和一直竭力栽培的副手,只能壓低聲音責備他幾句。李國英心裡也很清楚,圍在身邊的一羣人都是被鄧名嚇破了膽的。或許孫思克和山西綠營還好一些,畢竟他們只是敗逃,而王明德這些心腹大將都被鄧名抓了三次了,心理劣勢已經無法挽回。就是李國英作爲一個旁觀者,也已經把王明德他們戰敗視爲理所當然的事了,不再認爲他們會給鄧名絲毫的威脅感,或是能在面對鄧名的時候表現出勇氣來。

“下官有些緊張,緊張了。”高明瞻低頭認錯,不過心底還有一絲不服氣:“總督大人明見,下官絕對能夠對付鄧名,只要讓他覺得攻打重慶無利可圖……”

“閉嘴。”李國英打斷了高明瞻的辯解,自古以來誰聽說有用這種辦法退敵的?李國英並不知道上次王明德與鄧名談判時威脅要殺自己的人、放火燒自己的軍營,因爲李國英一想起那件事就氣得胸悶,沒有仔細地追問。高明瞻和同僚們交換對鄧名談判的經驗時,也總結、摸索出一些竅門來。

在金湯門城前聽了高明瞻的喊話後,鄧名回頭環顧了一圈身後,對左右的衛士們笑道:“沒錯,我記得我們也就一百多個人啊。”

說完這句玩笑後,鄧名讓士兵端出來了一個箱子,把箱子蓋打開,將裡面的東西倒在地上展示給城樓上的人看。

“我剛從緬甸回來,帶回了大量緬甸的珍寶。”箱子裡裝着許多各種式樣的寶石——主要是緬甸盛產的翡翠。後代人珍愛的寶石級翡翠大都產自緬甸北部,但在目前這個時代還不值什麼錢,鄧名就用它來充數。箱子中也有一些貨真價實的紅寶石、藍寶石:“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李總督、高巡撫、諸位將軍和鄧某也是多年的鄰居了,我路過重慶,送一些禮物給諸君鑑賞。”

除了寶石以外,鄧名還贈送了三根象牙。要不是距離太遠而且李國英就站在旁邊,高明瞻一夥兒人估計早就道謝了。他們把“鄧提督太客氣,這怎麼好意思吶”憋在肚子裡,不少人都迷惑地互相交換意見:不是說緬甸那邊一片荒山,住在那兒的人都穿樹皮、吃草根麼?

“我聽說夔東軍有一些人失陷在重慶,如果諸君能夠把他們還給我,鄧某願意用寶石、金幣來付賬。”鄧名在箱子裡也放了一些緬甸出產的黃金,他大聲對城上喊道:“一個夔東軍折算兩頭牛的價錢,這幾天的伙食費另算,若是你們還不滿意,價格好商量。”

話都交代清楚了,鄧名就把那一箱子財寶留在原地,帶着衛隊向着江邊的小船而去。

見鄧名走遠了,高明瞻就自告奮勇:“總督大人,下官這就下城去,把那些東西給您取回來。”

李國英還在沉吟,孫思克卻不放心,大聲叫道:“當心有詐,莫要被他賺了城門。”

高明瞻望了望那百來個明軍騎兵,他們已經到達岸邊了,高明瞻搖頭道:“鄧名既然說了是來送禮的,那就一定不會出爾反爾,不會搶我們的城門。”

高明瞻就差沒責備孫思克休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再說重慶西北還有三個大豁口呢,人家用得着騙城門麼?見李國英沒有反對,他就一溜煙地跑下城去,帶着幾個隨從取回了那隻財寶箱子。

翡翠雖然不太值錢,不過這些緬甸翡翠有紅的、綠的還有黃的,看上去每一塊都是細膩潤滑,晶瑩亮麗,還是挺漂亮的,引起不少人的嘖嘖稱讚。但李國英只是掃了它們一眼,就鄙視地評價道:“假玉。”

箱子裡面的緬甸黃金質量不錯,紅寶石、藍寶石也都質量上乘。

除了這些寶石以外,緬甸還出產少量的金剛石,也就是鑽石。不過這個時候金剛石被人們認爲也是一種寶石,並沒有驚人的價格。既然金剛石不屬於奢侈品,鄧名就統統運回成都儲備起來,打算以後用來做刀具,畢竟金剛石是一種重要的工業材料。

三顆象牙上繫着鄧名寫的一封信,說明其中的一顆是贈送給李國英的。這一顆象牙的市價差不多抵得上川陝總督一輩子拿的俸祿了;一顆是贈給高巡撫和甘陝綠營將領的,還有一顆是給滿、漢八旗佐領的。

在信的末尾,鄧名稱他手裡還有很多象牙和寶石,現在川西提供直接銷售服務,如果重慶方面有意購買的話,鄧名很願意賣給他們。貨物的價格可以商量,品質優良絕對有保證,並且可以在三個月內無理由全額退貨。

“哎,這麼說,緬甸不是很窮啊,誰說緬甸是窮山僻壤的?”聽高明瞻朗讀了鄧名的信後,城樓上的清軍衆將交頭接耳起來。

最讓衆人覺得麻煩的是,夔東軍的俘虜該如何處理?有的人主張把俘虜賣給鄧名,反正俘虜放在手裡也只能當苦力——苦力還不是到處都能找到?可並不是每個苦力都能換寶石的。不過兩頭牛這個價格明顯不能答應,鄧名不是自稱從緬甸帶了許多寶石、象牙回來麼,那肯定要找他多要一些。

就是孫思克這些八旗將佐,也動了心思想和鄧名做交易。自打到了重慶,無論是駐防滿八旗還是漢八旗,都惦着帶些四川的土產回京孝敬上面的高官。不過李國英被打得龜縮在重慶城裡,除了周圍林子裡的鹿皮,他們什麼好東西都沒見到過。

緬甸黃金倒也罷了,可是寶石還有象牙可都是珍稀的財寶,以往也就是藩國的使者進京朝貢會獻給皇家一些,哪裡會輪得到普通將領和軍官呢?最近幾十年來因爲政權更迭,朝貢時有時無,崇禎年以後基本中止,象牙這種東西更是絕跡,帶回北京那比黃金還要珍貴啊。

川陝總督李國英毫無疑問就是攔路虎,只要他不點頭,大家就是想出售明軍俘虜也沒有機會。不過李國英並沒有像大家擔心的那樣,他觀察了一會兒大家的表情後,搖搖頭,深深地嘆了口氣,表示此事完全交給四川巡撫高明瞻負責了,他依舊回房去休息。

帶着大家的殷切希望,高明瞻輕裝簡從,出城直奔江邊,招呼明軍帶他上船去見鄧名。在離開重慶的時候,缺少經驗的山西人還覺得高巡撫此舉太過冒險,而高明瞻一臉的大義凜然:“爲國無暇謀身,就是龍潭虎穴也要闖上一闖!”這番豪言壯語頓時又讓山西人受到了感動,心情和當初看到王明德他們主動斷後時差不多。可是等高明瞻出了重慶後,陝西人就把巡撫大人的底給泄了。高明瞻被鄧名抓住兩回了,毫毛都沒有少了一根,他這哪是闖龍潭虎穴啊,分明是去老朋友那裡敘舊喝茶去了。

鄧名和高明瞻討價還價了一番,最後同意按照五頭牛一個人的價格贖買夔東軍的俘虜,而重慶衆將接受鄧名用寶石和象牙付賬——在高明瞻出發前,有人認爲應該一個明軍換十頭牛、二十頭牛地要價,當有人指出他們一向是按一頭牛的價格出售時,提議者還不屑地反駁說:最近這幾年,清軍這邊總是大批地被俘,自然價格偏低,這和穀賤傷農是一個道理;而好不容易抓到一批明軍俘虜,當然要狠命地要錢。

不過這批俘虜歸根到底不是川西人,要價太狠估計鄧名不幹,而且胡文科還指出:“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乃是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要是這次宰鄧名太狠,下次清軍被俘後就不好說話了。難道有誰認爲自己一定不會落到鄧名手裡麼?那時鄧名來個贖身費上浮十倍、百倍怎麼辦?

鄧名給的價格不低,而且寶石的折算價格更是便宜,高明瞻對談判結果很滿意,如果不是手邊實在窘迫,高明瞻很想收購一些寶石去北方轉賣。

“這事倒也容易,”鄧名一句話就給高明瞻以及其他重慶守將指明瞭方向:“生鐵、黃銅我都要,尤其是工匠,從石工、鐵匠到琉璃工,只要你們能幫我從內地把人找來,價格都好商量。”

緬甸那邊肯定無法用黃金付清大筆的戰爭賠款,鄧名知道自己將來必然要接受大量象牙、寶石等物品作爲替代物,而這些東西賣給山西、陝西綠營也算是多找一條銷路,給東南的督撫們找個競爭對手。

高明瞻帶着初步協議返回了重慶,孫思克和袁佳文弼覺得這個條件似乎好得有些過分,並因此對鄧名的信譽產生了一些懷疑——本來漢八旗是不需要俘虜的,但這次重慶殘破,到處都需要人力,所以孫思克他們也留了一百來個明軍俘虜整修自己的營地。

正在孫思克他們猶豫着是否該和鄧名交易時,一個漢八旗的牛錄跑來報告,稱駐防八旗的滿洲太君們今天殺了兩頭豬,說是要給他們的明軍戰俘加餐。

“給夔東賊吃肉?”孫思克大吃一驚:“還管夠吃,這不比綠營的待遇還好啦?”

“王總兵他們也是這麼幹的,駐防八旗就是學的王總兵——他們把分給綠營的豬都拿去給夔東賊吃了,說是鄧名答應支付伙食費了,到時候就按三倍算給他,可以多要幾塊寶石。”

第31節 戰備第57節 觀感(上)第37節 回返第1節 精明(上)第24節 內憂(下)第58節 戰書第41節 阻擊第34節 經濟第40節 入寇(上)第32節 爭奪(上)第4節 推薦(上)第53節 霸氣(上)第22節 突破(上)第5節 密信第40節 擁立第27節 飲血第54節 議和(上)第61節 未來第13節 天明(上)第50節 動向(下)第41節 失控(上)第16節 攀談(上)第8節 戰備(下)第12節 混亂第38節 包抄第32節 突圍第67節 守法(下)第19節 帝國第34節 攻勢第30節 成長(上)第45節 隊友(下)第41節 爭奪(上)第37節 干涉(上)第15節 軍心第7節 仲裁(上)第19節 感慨(下)第14節 初捷第53節 齊射(上)第12節 調整(上)第18節 詔書(下)第50節 誤判(下)第7節 變臉(上)第51節 保衛(下)第45節 突破(上)第1節 精明(下)第37節 報告(上)第51節 夢想(上)第36節 施琅第1節 交換第16節 龍騎(上)第31節 血戰(下)第11節 兩全(上)第44節 條約(下)第19節 感慨(上)第12節 強渡(下)第56節 待遇(上)第13節 債務第10節 決議(上)第11節 優待第47節 贖買(下)第17節 隱姓第45節 移民第19節 防區第14節 亂戰(上)第32節 血戰(上)第29節 解圍(上)第59節 黃雀(上)第41節 阻擊第50節 誤判(上)第43節 續戰(上)第34節 經濟第58節 處罰第45節 移民第41節 難民第28節 城前(下)第64節 平息(上)第38節 整頓(上)第57節 分贓(下)第13節 勇氣(上)第32節 意外第10節 負責(上)第56節 蠱惑第54節 險境第7節 仲裁(下)第13節 提督第54節 權變(上)第48節 融洽(上)第6節 親征(上)第23節 代理(下)第43節 續戰(上)第16節 示威第31節 佯攻(下)第53節 衝鋒第55節 報紙(上)第4節 國民(下)第55節 報紙(上)第29節 搏鬥(下)第6節 親征(下)第28節 算計(下)第30節 新年
第31節 戰備第57節 觀感(上)第37節 回返第1節 精明(上)第24節 內憂(下)第58節 戰書第41節 阻擊第34節 經濟第40節 入寇(上)第32節 爭奪(上)第4節 推薦(上)第53節 霸氣(上)第22節 突破(上)第5節 密信第40節 擁立第27節 飲血第54節 議和(上)第61節 未來第13節 天明(上)第50節 動向(下)第41節 失控(上)第16節 攀談(上)第8節 戰備(下)第12節 混亂第38節 包抄第32節 突圍第67節 守法(下)第19節 帝國第34節 攻勢第30節 成長(上)第45節 隊友(下)第41節 爭奪(上)第37節 干涉(上)第15節 軍心第7節 仲裁(上)第19節 感慨(下)第14節 初捷第53節 齊射(上)第12節 調整(上)第18節 詔書(下)第50節 誤判(下)第7節 變臉(上)第51節 保衛(下)第45節 突破(上)第1節 精明(下)第37節 報告(上)第51節 夢想(上)第36節 施琅第1節 交換第16節 龍騎(上)第31節 血戰(下)第11節 兩全(上)第44節 條約(下)第19節 感慨(上)第12節 強渡(下)第56節 待遇(上)第13節 債務第10節 決議(上)第11節 優待第47節 贖買(下)第17節 隱姓第45節 移民第19節 防區第14節 亂戰(上)第32節 血戰(上)第29節 解圍(上)第59節 黃雀(上)第41節 阻擊第50節 誤判(上)第43節 續戰(上)第34節 經濟第58節 處罰第45節 移民第41節 難民第28節 城前(下)第64節 平息(上)第38節 整頓(上)第57節 分贓(下)第13節 勇氣(上)第32節 意外第10節 負責(上)第56節 蠱惑第54節 險境第7節 仲裁(下)第13節 提督第54節 權變(上)第48節 融洽(上)第6節 親征(上)第23節 代理(下)第43節 續戰(上)第16節 示威第31節 佯攻(下)第53節 衝鋒第55節 報紙(上)第4節 國民(下)第55節 報紙(上)第29節 搏鬥(下)第6節 親征(下)第28節 算計(下)第30節 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