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清洗北京

似乎是在和歷史開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慈禧太后桌上的珍饈美味變成了中國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艦,當這一年兩江的漕銀突然一下子斷絕之後整個北京都陷入了恐慌,這些年旗人們的日子可是越來越不好過,爲了讓南方的諸省如數交上錢糧漕運總督一下子又變成討債大臣,運河現在已經沒有他什麼事了,所以慈禧給了這個位子全新的職權,那就是監督各省錢糧的繳納。這位總督自從接過了這個任務之後就開始了他充滿辛酸的討債之旅,到目前爲止只有直隸如數繳納,其他的省份都或多或少的拖欠,尤其以兩廣、湖廣最爲惡劣,李鴻章現在一個大錢都不想給,所以他的藉口也總是最多。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李富貴一下子把口袋徹底紮緊簡直就等於斷了北京上百萬八旗子弟的活路,他們自從新年之後就一直只能領到一張張白條,很多下層子弟已經揭不開鍋了,現在一聽說兩江這個大進項又斷了豈有不着慌的道理。

慈禧知道李富貴這麼做是在報復她,對此她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除了一道道聖旨催繳之外就是藉着寡婦的身份撒起潑來,每每對着朝中的飽學正直之士哭訴自從先帝駕崩之後她一個婦道人家的艱難,希望能夠撈取一些同情。

在這件事情上士林並沒有站在慈禧一邊,只要一出北京讀書人基本上就開始採取不偏不倚的態度了,這固然有各省都欠朝廷的銀子使得大家站在不同立場的原因,更主要的還是南方的官員更加廉潔和節約,這其中以曾左爲代表的湖廣派系堪稱典範,李鴻章雖然暗地裡撈了不少錢不過他面子上做得比誰都像,李富貴不尚奢華的性格大家也早就知道,相對而言北京的王公大臣們的生活就讓人覺得有些看不慣了,這段時間新派學者以此爲切入點頗做了一些文章。

就如同當年恭親王在臺上的時候一樣那些滿人知道他們不能把李富貴怎麼樣,所以雖然嘴上罵的是南邊,可是心裡邊卻逐漸積累着對朝廷的不滿,前一陣子朝廷突然改變了湖北巡撫的任命程序因爲沒有引起衝突所以在外省倒沒有掀起太大的反應,但是北京就不同了,這裡可是天子腳下,就算一隻螞蟻都有其政治嗅覺,所以大家都在爲這個勝利歡呼雀躍,可是現在他們卻要爲勝利餓肚子了。到了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認爲慈禧不應該去招惹李富貴,只不過西太后一向心狠手辣,大家在表達這種意思的時候都比較委婉。

慈禧這個時候決不肯認輸,她倒是真的拉起架勢要勤儉節約一番,這使得漕銀的危機一下子就從下層蔓延到上層,各位滿族大臣雖然也作了一些表面工作來應付太后,但是真的想讓他們吃苦可並不容易。

北京的這場經濟危機並沒有就此止步,原先在供應朝廷的問題上南方的軍閥們實際上還是盯着李富貴的,雖然遮遮掩掩的剋扣了不少但是既然李富貴還在交納漕銀他們也不能太明目張膽,可是現在既然兩江毫無理由的突然把所有的錢糧都斷了那他們也就不必再客氣了,所以很快各省原有的那一點供奉也都不見了,在經過這些年原始資本主義的洗禮以後所有的地方官都明白了財政對他們意味着什麼,平白無故的把大把的銀子交出去實在很讓人心疼。

很快浙江、福建、兩廣還有云貴都先後跟在李富貴後面不再像北京交錢了,而湖廣這個時候卻出了問題,先是湖南出了亂子,本來湖南巡撫劉長佑也想積極跟進的,不過他偏偏多此一舉去向曾國藩請教,曾國藩覺得貿然斷絕朝廷的錢糧不太妥當,朝廷最近風頭比較盛,還是採取中庸之道不要太過激進爲好,劉長佑一向十分欽佩這位老上司的做人爲官之道,所以他就決定暫時不動,卻沒想到這樣一個看似穩妥的方法卻給他惹來了很大的麻煩。

這一天劉長佑坐轎出行在城門口突然從路邊跳出一個人,高呼了一聲:“打倒滿清走狗劉長佑”然後對着轎子擡手就是一槍,現場立刻大亂,這個時候城門聚集了不少老百姓一看到有刺客殺官一下子就炸了營,沒想到這麼一亂最後連刺客也沒有抓住。劉長佑左肩帶傷逃回了衙門,等到子彈取出包紮完畢驚魂稍定的他才反應過來刺客爲什麼要殺他,急忙找來鎳臺兼警察局長商議。

這位鎳臺大人一進門就跪在地上請罪,現在巡撫是一省的元首,職權之大前所未有,所以劉長佑被刺鎳臺自忖自己不死恐怕也要脫層皮。劉長佑倒沒有責怪鎳臺的意思,這段時間還不夠他培養出帝王之氣,拉起了鎳臺劉長佑愁眉不展的說道:

“這次兄弟我這一槍挨的真是冤枉,我怎麼就成了滿清的走狗了,這幫新黨鬧得也太不像話了。”

鎳臺急忙附和,“誰說不是呢,這兩年新黨的氣焰越來越囂張,新軍裡面也有不少他們的人,兄弟我有時候也不敢惹他們。”

“新舊兩黨互相攻伐已有多年,這段時間眼看着新黨是佔了上風,也的確很多地方都離不開他們,可是我怎麼就成了朝廷的走狗了呢,就算我今年漕銀多交了一些也不至於拿槍打我吧。”劉長佑這一年的巡撫生涯並不快樂,湖南紛亂的形勢連曾國藩都彈壓不住到了他手上就更是快要亂成一鍋粥,可要是說起本心來劉長佑自認日月可鑑,所以會被人刺殺實在是很傷他的心。

“刺客或許也就是那麼一喊,也未必就真的是因爲這事,誰不知道大人出身湘軍和朝廷並無過多的往來。”

這一次暗殺讓劉長佑很受刺激,本來準備接着往北京匯的銀子都立刻停了下來,到了這個時候他算是明白曾國藩的路子恐怕走不通了,現在的湖南不是新就是舊,新黨言必稱兩江,舊黨則是還沒開口就先向北行禮,關於究竟要站在那一邊劉長佑倒是用不着太費心思去權衡,雖然朝廷的確前一陣子有復興的樣子,可是這一次漕銀事件讓所有人都看清了北京的外強中乾,好像連四川的王慶雲也開始把給朝廷的銀子截留下來練軍備戰,以往他可是對朝廷最有信心的人,看來現在也是徹底失望打算憑藉四川的地形自己來對抗李富貴了。劉長佑本人沒有抗拒李富貴的意思,他所要做的只是在北京和南京之間選一個而已,所以在捱了這一槍之後劉長佑反而完全倒向了新黨,從此之後湖南政府對舊黨的鎮壓就日趨嚴厲。

與此同時湖北也在就是否繼續向北京輸送銀兩爭論不休,大部分官員都認爲湖北這些年發展的不錯,如果加大投入就可以快馬加鞭,所以應該把錢留下來投入建設,不過王珍卻說河南是朝廷的地方,如果湖北也把漕銀中斷很可能會引來朝廷的懲罰,因爲誰都知道北京奈何不了李富貴,但是對湖北就不同了,這個說法不是很有力,不過王珍畢竟是巡撫而且他上臺之後也提拔了一批保皇黨,所以湖北暫時沒有加入到對北京進行經濟封鎖的省份當中,但是經由這件事湖北的新黨對王珍頗爲失望,已經隱隱的與他對立起來。

兩江在一八七一年憑空多了一大股財源財政上的壓力一下子輕鬆了許多,而南方各省也都同樣在這一年迎來了一個建設高潮,可是到了這一年的年底北京城的那些八旗子弟們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痛苦了,在一八七一年清廷的收入減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二,這無疑是災難性的,八旗子弟們陷入貧困的人數越來越大,在他們當中不滿的情緒也日漸高漲。受他們的影響滿族的上層也開始不太安分起來,在他們當中對慈禧的不滿日漸聚集,有些人天真的以爲只要廢除慈禧手中的權力,然後由皇帝出面安撫南方就可以恢復漕銀,這一年的冬天看來的確是一個好機會,因爲不但那些旗人都在人心思變而且太后最近身體一直不好。

實際上當前的機會遠沒有這些人想象中的那麼好,對他們來說很不幸的是一個病中的女人脾氣會變得相當糟糕。

慈禧身染惡疾已經有半個多月沒有上朝了,可是這並不代表她喪失了對朝廷的控制,實際上這個女人已經清楚的知道了有人正在密謀廢除她。在慈禧看來那幾個傢伙不過是跳樑小醜,她只需要用一根小指頭就能把他們碾死,可是處死這些人並不能讓她度過目前的危機,如果財政情況繼續這樣惡化下去大亂是遲早的事情。讓慈禧頭疼的是整個直隸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滿人,當然以前並不是這樣,可是自從大片的國土不再接受滿人去做官之後直隸的滿官比例就開始直線上升,所以如果真的是滿人要作亂的話她在本地缺少可以放心使用的力量。

慈禧知道自己必須依靠誰,她再一次宣招東得勝,“湖北的事情你做得很好。”

“可是鎮南王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難對付,”東得勝垂手說道。

“那不怪你,是我低估了他,現在好像突然全國都要和我們做對。”

“聖母皇太后英明神武,必能將他們一一收服。”

“攘外必先安內,這幫子八旗子弟,親王貝勒只會空費錢糧,一點用處都沒有,當年六爺想要改改他們的臭毛病,他們可倒好聯合起來把老六給趕下去了,還真是有趣。”一回想起自己和奕欣的鬥法慈禧倒是很興奮,這位恭親王被自己那麼輕鬆的擊敗可以算得上一次很了不起的勝利了

“太后是想對付整個八旗?”東方勝有些吃驚,他當然知道有些貴族在密謀廢除慈禧,東方勝現在就是慈禧的特務頭子,那些情報都經過他的手。

“六爺見識還是有的,要救大清國就救不了八旗,要是不救大清國八旗還是要完蛋,所以說來說去八旗都是要動的,只不過看怎麼動罷了,那個時候老六與虎謀皮,自然是得不到好結果。”

“太后的意思是去和獵人謀皮?”東方勝本身是個狠角色,在最初的驚訝過去以後他的腦子很快就上了軌道。

“這件事情別人我信不過,你親自去跑一趟吧。這些年我給僧格林沁的好處那可是數都數不過來,連他兒子、孫子也一併封賞,他的女兒用不了多久就是皇后了,現在是到了該用他的時候了。”

東方勝有些躊躇,“僧王是三朝老臣,如果太后招他來對付那些心懷不軌的亂臣賊子他自是在所不辭,可是要他來把整個八旗清洗一遍,奴才怕他未必肯幹。”

慈禧微微一笑,“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僧王年事已高,現在軍旅上的事情多交給他小兒子執掌,這次只要他兒子帶兵前來就可以了,年輕人難免氣盛,做事衝動一些也是很正常的。”

正如慈禧希望的那樣東方勝悄悄潛出京城很好的完成了太后給他的使命,當他隨着外援回到北京的時候家家戶戶還在燃放爆竹慶祝新年,雖然今年的春節對於北京來說非常的蕭條,一座這樣大的城市如果突然被切斷了資金的來源一切都變得難以運轉。

託穆格爾在這個時候來到京師讓大家有些吃驚,隨着他的到來城內很快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搜捕,各個營的禁軍統領也都被軟禁了起來,實際上這些人對慈禧還是很忠心的,要不然造反派們可能早就動手了,對此慈禧知道的很清楚,不過她也明白一旦鎮壓的範圍擴大,這些人就未必還能老老實實的聽自己的話了,所以乾脆先把他們拿下。不過軟禁了這些人並不代表慈禧就能牢牢地掌握住北京的兵馬,因爲她要面對的是整個滿人集團,與此同時漢人也並不能夠被信任,南方不斷傳來“驅除靼虜”的呼聲時刻在提醒着慈禧這些漢人很可能與自己站在不同的立場上。這個時候宮中的太監就成爲一支病榻上的太后可以依靠的對象了。因此在抓捕亂黨的同時東方勝率領着一批太監接管了整個禁軍的指揮權,這當然立刻遭到了滿朝文武的一致反對,雖然蒙古人入城還有對幾家王爺的逮捕也讓他們明白這陣子北京的形勢緊張,可是他們併爲參與政變的陰謀,而且這次太后做的事如此出格,要知道滿清的歷朝歷代對於太監干政都是深惡痛絕,這一下驍騎營、虎賁營什麼的一古腦都被太監所掌握,實在是很難然人接受。所以那些腦子沒轉過彎來的大臣就很自然的站了出來,完全沒有想到這是一次腥風血雨的前兆。只有一些對政治極度敏感的人物纔多少察覺到一些慈禧的真正意圖,這些人無一例外的都閉門謝客,這裡面就包含了恭親王一黨,後來的事情證明他們的行爲有多麼的正確。

大清洗是逐步開始的,被捕的幾個人受到非常嚴厲的審問,很快就把同黨招了出來,到這個時候大家還認爲慈禧做得並沒有什麼不對,畢竟這些人密謀政變現在要掉腦袋也是理所當然,雖然有些兔死狐悲。可是接下來逮捕那些拒絕參與政變的人就讓他們感到有些不講理了,雖然知情不報也的確是個罪名。同時大量的處決開始出現了,在正月裡這樣做讓人心寒,所有人都發現今年北京的冬天特別寒冷。

在東方勝的主持下審訊相當有效率,每當一個人被抓起來以後很快他周圍的親友就會受到大片的株連,當然證據是相當充分的,一份份供詞上面書寫的非常詳細,被牽連進來的人雖然一個勁的否認但是毫無用處,實際上他們很快就明白了這些供詞是怎麼被編造出來的了,那些該死的太監一邊用刑一邊隨便抓住他們的一句話就開始誘導,等到受刑者支持不下去的時候一份有鼻子有眼的供詞也就被炮製出來了。這一次慈禧需要大範圍的摧毀滿族的上層階級,因爲在朝廷發不出錢糧的情況下他們會成爲反抗的領袖,當然她還是挑選出了一些人才保護了下來,畢竟不可能把滿人殺光,慈禧只是想通過這次清洗得到一個軟弱且服從的滿族統治階層,屠殺一直持續到二月,當天氣真正的暖和起來後屠刀終於被收了起來,北京的滿族貴裔經過這場災難死了一半以上,受到牽連而死的中下級旗人更是多如牛毛,抄家所得的財富足夠朝廷再支持好幾年,讓人吃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竟然沒有一起公然的反抗。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98章 破城第116章 海外第一百七十九章第57章 清洗第150章 聯軍第212章 遠航第一百二十章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166章 外交第29章 凱瑟琳(下)第65章 變法第82章 京都見聞第36章 共產主義第142章 歡樂的馬尼拉第132章 平局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九十八章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八十二章第一百六十章第四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一章第180章 兩廣第83章 得勝回朝第208章 繼承權第54章 回家第99章 入城第99章 入城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91章 辯論會第63章 禁毒第七十一章第一百零九章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一百三十二章第166章 外交第一百七十八章第21章 種馬第49章 活在北京第88章 壬戌事變第130章 大比武第七十二章第七十一章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148章 宣判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53章 捻子第76章 大阪府第161章 螳螂捕蟬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一百七十四章情節發展梗概第119章 分割越南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一百八十三章第48章 政變第七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78章 藝妓風波第118章 阿斯本艦隊第207章 巡遊第211章 廢帝(下)第125章 新海軍第16章 戰廣州第95章 突襲第七十八章第186章 帝王第四十三章第201章 海戰第七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113章 三巨頭第一百五十七章第121章 和平(中)第七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七章第五十章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八十九章第186章 帝王重逢作者文海第26章 天津(下)第118章 阿斯本艦隊第119章 分割越南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12章 天京事變第50章 北京條約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187章 經略蒙古第89章 新教育第17章 廷議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一百四十四章第44章 交易(上)第67章 戰爭輿論第111章 李府
第98章 破城第116章 海外第一百七十九章第57章 清洗第150章 聯軍第212章 遠航第一百二十章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166章 外交第29章 凱瑟琳(下)第65章 變法第82章 京都見聞第36章 共產主義第142章 歡樂的馬尼拉第132章 平局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九十八章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八十二章第一百六十章第四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一章第180章 兩廣第83章 得勝回朝第208章 繼承權第54章 回家第99章 入城第99章 入城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91章 辯論會第63章 禁毒第七十一章第一百零九章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一百三十二章第166章 外交第一百七十八章第21章 種馬第49章 活在北京第88章 壬戌事變第130章 大比武第七十二章第七十一章第141章 人心隔肚皮第148章 宣判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53章 捻子第76章 大阪府第161章 螳螂捕蟬第6章 見官、趙世祖第一百七十四章情節發展梗概第119章 分割越南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一百八十三章第48章 政變第七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78章 藝妓風波第118章 阿斯本艦隊第207章 巡遊第211章 廢帝(下)第125章 新海軍第16章 戰廣州第95章 突襲第七十八章第186章 帝王第四十三章第201章 海戰第七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113章 三巨頭第一百五十七章第121章 和平(中)第七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七章第五十章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八十九章第186章 帝王重逢作者文海第26章 天津(下)第118章 阿斯本艦隊第119章 分割越南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12章 天京事變第50章 北京條約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187章 經略蒙古第89章 新教育第17章 廷議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一百四十四章第44章 交易(上)第67章 戰爭輿論第111章 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