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溥儀出逃(下)

“御前會議”沒有什麼結果,會後的“從長計議”也沒有得出決定。但是,土肥原與溥儀相見的消息第二天就登了報,並且還點明土肥原這次的目的就是要溥儀到東北搞復辟。民國政府很快就派了監察委員高友唐來做說客。

高友唐五十四歲,漢軍旗人,畢業於京師大學堂仕學館,一度任過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文案。他以前也是張園的客人,還曾自動替溥儀向南京國民政府索要“歲費”,雖然沒有結果,但溥儀認爲他還是“心懷舊朝”的。在“帝妃離婚案”之前,他與五十一歲並已分居多年的妻子離婚案也轟動一時。

“皇上,我接到電報,受託來告訴你。”高友唐對溥儀說,“民國政府願意恢復優待條件,每年照付優待費,或者一次付給一筆數目,數目由你定。至於住的地方,希望你選擇上海。”

溥儀冷冷地說:“民國政府早幹什麼去了?孫殿英掘了我的祖陵,民國政府管都不管,現在纔想起優待。我哪兒都不去,你還是大清的舊臣,不必替他們說話!”

高友唐陪着笑臉說:“民國政府過去做得實在不算好,但這次是認真的。如果皇上認爲有必要,可以由外國銀行做保。有了外國人做保,民國政府自然就不敢不兌現。”

溥儀挖苦道:“我不過是一介平民,實在不值得中央掛心。況且,當前內憂外患,災民遍野,國家要是有錢花不完,我建議救濟災民。”

高友唐繼續勸道:“皇上,優待條件恢復了,當然也要恢復帝號,假使想回北平,也可以商量。就是想出洋,除了東北和日本以外的任何地方,也都是可以的。”

可是在東北,皇帝的寶座正向他招手。溥儀沒有興趣聽下去了,揮揮手:“你的話我知道了,今天的談話可以告一段落了。”

走不走尚未定,治安情況卻越來越糟了。有人往院子裡丟死貓死狗,玻璃窗被人扔石頭砸碎。有人送恐嚇信,有人打恐嚇電話,甚至還有人送藏有炸彈的果籃。在靜園的周圍,還出現了“形跡可疑的人”。據日本人說,那些人都是張學良派來的。雖然是日租界,又有日軍裝甲車的門口“保護”,溥儀還是整天心驚肉跳,寢食不安。天津不能呆了,本來就想“啓駕”的溥儀,決定立即動身。

動身的日期訂在十一月十日。可是怎麼走呢?溥儀雖說已經不是皇帝了,只是中華民國的一個“公民”。但他這個公民比較特殊,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受人關注的。現在就更不用說了,他的周圍有各式各樣的人物在盯着。而且在靜園,還有日本駐津領事館派駐的警察。因此,溥儀決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出走。要是消息傳出去,事情就不好辦了。不僅是肯定走不了,而且還會引起別的事情。

出走事也不能向“大臣”問計,因爲很容易走漏風聲。溥儀正在愁眉不展之時,他的隨侍祁繼忠爲主分憂,倒是想出了好辦法:用汽車“偷運”。祁繼忠只有二十出頭,在溥儀被攆出紫禁城之前不久入宮。他機敏聰明,深得溥儀的寵信。在天津這幾年,他晚上作爲溥儀的陪寢人員,白天掌管司房財務開支。

初冬的天津黑得早,殘陽直線墜落,一晃就不見了。很快,院子裡在寒風中搖曳的樹葉,也變和模糊了。院子內,院牆外,人聲也逐漸稀少了。溥儀這一次很有耐心,一直等到天已經完全黑了才動身,而且不要說衆多的“大臣”不知道,連他的“皇后”也沒告訴。

汽車是一輛雙座敞蓬跑車,是花了一萬五千元大洋買進的。爲了掩人耳目,溥儀躲進跑車的後箱裡,佝僂做一隻蝦狀,樣子極爲不雅,但此時也顧不上了。祁繼忠坐在副駕駛位上,另外叫一個佟功永的侍衛當司機,把“空車”開出了靜園。

雖說是日本租界,但街巷也是破舊狹窄,坑坑窪窪的。佟功永的開車技術基本上是坐車“看”來的,而且一共也沒開過幾次車。這次又是晚上開車,心情更緊張,開得搖搖晃晃。汽車一出了靜園大門,就撞上了電線杆,溥儀的腦袋被後箱蓋狠狠地碰了一下。但在緊張和興奮中,溥儀並不覺得疼痛。

此時保安隊和便衣隊正打得熱乎,槍炮聲不時在近處響起,日本租界和周圍一帶整日戒嚴,路上寂靜無人。有吉田的汽車在後面護送,一路通行無阻,溥儀順利地到達了預定地點—日本的料理店。溥儀爬出車箱,在料理店裡匆忙換上日本軍裝,打扮成日本軍官,乘上日軍的軍車,沿着白河一直開到碼頭。碼頭上停泊着一隻日本運輸汽船,走進船艙,看到早已在此等候的鄭孝胥父子。而且他的警衛官工藤鐵三郎,關東軍的代表上角利一也在,溥儀這時心情才穩定下來。

汽船順着白河向海口疾行,一路有驚無險,緊張刺激,半夜時分到達大沽口外。到了這時,幾個人才放下心,津津有味地吃着日本兵給的醬湯、鹹白菜,喝着日本清酒。早上,他們登上日本商船“淡路丸”,向東北駛去。興奮之中,一行人無法入睡,聽鄭孝胥講了一整天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溥儀歷經種種艱難,“龍”作狗狀,終於從天津出逃到了東北。本以爲當他登岸時,必定有一場民衆歡呼的場面:無數的“子民”搖着黃龍旗,向他高呼萬歲,歡迎他這個“真龍天子”。但輪船駛近岸邊時,從船上往岸上看,似乎沒有什麼動靜。船靠碼頭時,根本沒有什麼人羣,更沒有他想見到的黃龍旗。不但迎接的人很少,而且全是日本人,有的穿軍裝,有的穿便裝。除此之外,只有初冬的寒風呼呼地吹過海面,使人倍感淒涼。

這樣的場面使溥儀感到渾身發冷,他木然地,臉色蒼白地踏上了碼頭。這時一個彬彬有禮、戴着一副細腿近視眼鏡的一個日本人迎了上來,上角指着他對溥儀介紹道:“這位是阪垣大佐派來的內藤雄一君,內藤君和我一同照顧宣統帝。”

這個內藤雄一的真名叫甘粕正彥,在中國名不見經傳,沒有幾個人知道他。但是在日本,他卻是大有“名氣”。提起甘粕正彥,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中午,日本關東地區突然發生大地震。此時正是家家做午飯的時間,地震引發大火,燃遍了東京和橫浜幾乎所有的住宅區,被大火燒死的人近十四萬人,財產損失無法準確統計。地震剛過,爲了尋找替罪羊,也爲了趁機拔掉“眼中釘”。謠言無故四起,說是朝鮮人和左翼分子冒犯了先祖英靈,引起了地震。於是日本憲兵、警察和極右分子四處搜捕朝鮮人和左翼分子。被捕之人,有的當街就被砍了頭,有的被投入監獄,隨便亂問幾句便殺掉。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工人運動領袖大杉榮,他的妻子伊藤野枝葉,以及七歲的外甥橘宗被憲兵抓捕。

甘粕當時是東京麴町區的憲兵大尉,受上司之命,他在九月十六日的晚上,悄悄地進入東京憲兵司令部關押大杉榮的牢房,突然從背後把大杉勒死。然後甘粕又到大杉妻子的牢房,把伊藤和橘宗也勒死,裹上棉被投入井內。

後來,這件慘案被揭露出來。軍人殘害兒童觸犯了衆怒,並且還有傳言說是天皇指使的。爲了天皇的名譽,甘粕被拋出來當了犧牲品。經過東京地方法院的審判,他被解除軍職,判了十年徒刑。但他僅在牢裡呆了三天就獲得釋放,在一位自稱是“天皇的朋友”的資助下,到法國去學習“美術”。一九二九年夏天,他改名換姓竄到了東北。“九·一八”事變前後,他在吉林、哈爾濱煽動日本浪人四處散佈謠言,搞破壞,爲關東軍出兵找藉口。

對此一無所知的溥儀一行,從營口上岸後,跟着他們又是火車又是馬車地趕路。一路上沒有任何解釋,稀裡糊塗地到了鞍山湯崗子溫泉療養區,住進了對翠閣旅館。

湯崗子溫泉位於鞍山市的南郊,晝夜不息滾滾噴涌的泉水無色無味,清澈透明,水內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水溫高達72℃。據說湯崗子溫泉在唐代貞觀十八年即被發現,唐太宗李世民,金太宗完顏晟,清帝乾隆都曾在這裡“坐湯”。日本人在這個“名池”勝地,也修建了“玉泉館”和“對翠閣”。

對翠閣旅館是座日本風格的歐式洋樓,有三十餘間客房,一應傢俱俱全。溫泉浴池由大理石所造,各種設備也相當華麗。溥儀被帶到樓上一間客房,在這裡見到了一直爲復辟奔走的“臣子”羅振玉和商衍瀛、佟濟煦等人。

見到溥儀,羅振玉拖着一條花白的辨子,按宮廷禮節一本正經地向他跪叩請安,然後說:“皇上,臣正和關東軍商洽復辟建國的事,在商談結束之前,不宜把皇上到達這裡的消息泄露出去,而且除了臣之外,別人也不宜出頭露面。”

“原來是這樣!”溥儀點點頭,自作聰明地說,“怪不得我沒見有人在碼頭迎接,原來人們還不知道我來。沒有關係,這我理解。”

溫泉區環境優雅,景色秀麗,一片湖光山色。優雅的環境,高檔華麗的住處,美好的未來,溥儀的心情變好了。他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餐日本飯菜,在窗口眺望了一下美麗的夜色,心曠神怡地睡覺了。

第二天一早,漱洗之後,溥儀興致勃勃地招呼隨侍祁繼忠:“我要出去蹓躂蹓躂,看看附近的風景。”

不料祁繼忠搓着雙手,苦着臉說:“不行啊,皇上,不讓出去了!”

“怎麼不行?”溥儀驚異地問道,“誰說的,到樓下去問問!”

“連樓下不讓下啊!”

啊!溥儀四處一瞧,果然到處是持槍的日本兵,頓時覺得渾身發軟。祁繼忠見“皇上”快要癱倒在地上了,急忙把他扶到屋裡。

“這、這、這是怎麼一回事?”溥儀坐在沙發上氣呼呼地說不出話來。

聞迅跟着進來的鄭孝胥父子也大爲生氣:“羅振玉呢,他跑到哪裡去了?怎麼能這樣?皇上,應該找日本人問問這是怎麼一回事。”

跟着來“照顧”溥儀的日本人只有上角和甘粕,上角笑嘻嘻地用日本腔的中國話說:“這是爲了安全,是爲了宣統帝的安全。”

“我們在這裡要住到什麼時候?”鄭孝胥問。

“這要聽阪垣大佐的安排。”

“熙洽他們呢,”溥儀問,“不是羅振玉說熙洽要接我到奉天的嗎?”

“這,也要由阪垣大佐安排。”

“那羅振玉呢?”鄭孝胥的兒子鄭垂問。

“他到奉天找阪垣大佐去了。他們現在還正在討論新國家的問題,待討論出一致的意見,就來請宣統帝去。”

“哦,討論新國家的問題,”溥儀聽了懷疑地問,“土肥原和熙洽都說一切沒問題,就等我來主持大計了嗎?你說的這新國家的問題還在討論是什麼意思?”

上角不作正面回答,含胡其詞地說:“這樣的大事,哪能說辦就辦的呢!宣統帝不要着急,到時候自然要請宣統帝去的。”

“到哪裡去呢,”在一旁的鄭垂插嘴問道,“是到奉天去嗎?”

“這也要聽阪垣大佐的安排。”

“什麼都要聽阪垣的安排,”溥儀氣恨恨地跑到另一間屋問佟濟煦,“你從奉天拍電報說的‘萬事俱備’是什麼意思?”

“這是袁金鎧他們說的,”佟濟煦說,“我也不知這是怎麼一回事。”他是溥儀身邊的管家,只是個跑腿的角色,哪裡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哪你說,”溥儀轉臉問商衍瀛,“你說這是什麼一回事?”

“我也不是很清楚。”商衍瀛苦着臉說,“這地方真是糟透了,連個‘乩壇’都沒有,否則的話,我可以請大仙出來問一問。”商衍瀛是進士出身,任溥儀的“南書房行走”,善長算卦求神、扶乩問卜之術。

“你們這些人到底是怎麼辦事的!”溥儀此時氣得無話可說了。

溥儀在惶恐不安中渡過了一個星期,終於這天上角告訴他:“宣統帝,剛剛接到阪垣大佐的電話,叫你搬到旅順去。”

“去旅順!”溥儀不解地問,“爲什麼不去奉天呢?”

“這還要等和他們阪垣大佐談過妥了才能定。”上角笑嘻嘻地說,“因爲湯崗子這地方附近有土匪,很不安全,不如住旅順好。旅順是個大地方,一切都很方便。”

已經到了這裡了,還有什麼說的。溥儀嘆了一聲:“好吧,你說的也有理,那就去旅順吧。”

到了旅順大和旅館後,仍然和在對翠閣旅館一樣被軟禁着,溥儀總是聽到無時不在他身邊的上角和甘粕對他說的幾句話:“新國家問題還在討論,不要着急,到時候就會有人來請。”

溥儀最不安的倒不是因爲受到封鎖、隔離,他知道日本人不至於把他弄到這裡來加害他,而是所謂的新國家的國體問題還未確定。這對於他來說,比起沒有人在碼頭迎接更爲堵心。沒有人在碼頭迎接,可以說是“籌備不及”或“尚未公佈”的話來解釋。但這“國體未定”又是什麼意思呢?

“你說,”溥儀問鄭孝胥,“既然國體未定,土肥原幹嘛要請我到滿洲來呢?”

“皇上,”鄭孝胥解釋說,“土肥原沒有說謊,關東軍支持皇上覆位和主持大計的話全不錯。不過這畢竟是滿洲的事,當然還要和滿洲人商量。沒有商量好之前,自然叫未定了。”來到旅順以後鄭孝胥父子不再受軟禁了,可以自由地與日本人“商談國事”。

“皇上天威,不宜出頭露面,一切宜由臣子們去辦。待爲臣子的辦好了,到時候皇上自然就會順理成章地面南受賀。”鄭孝胥勸慰道,“在事成之前,不宜宣揚,因此也不要接見一切人員。關東軍目前是這裡的主人,在皇上未登極之前,在這裡暫時還算是客人。客隨主便,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是這樣麼?”縱然是自己的“近臣”和“皇親”,但溥儀此時也不太相信了。但也沒有什麼辦法,只好耐着性子等下去。

溥儀在等待,等待就是有希望。而恭親王溥偉此時已經絕望了,正收拾行裝,離開瀋陽回大連。

愛新覺羅·溥偉,祖父是咸豐皇帝的六弟、第一代恭親王奕欣。因爲是出生於恭王府的王孫,溥偉十歲時就獲得了頭品頂戴。一**八年二月,奕欣病故,其長子載澄早死,由過載澄繼子、十七歲的溥偉承襲恭親王的爵位。溥偉後來任過正黃旗漢軍都統、鑲黃旗蒙古都統、正紅旗滿洲都統、禁菸大臣、內書房行走等等一大串職位和名銜。

溥偉長像不錯,一個風度翩翩佳公子,而且文才口才也不錯。但畢竟太年輕,少不更事,有些狂妄。不僅和宗室親貴相處得不太好,對漢人的大臣將領也不尊重。李鴻章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國藩之後漢大臣第一人。而且他比老恭親王奕欣還年長十歲,溥偉見了他竟直呼其號“少荃”。因此,溥偉雖身兼多種職位,但卻沒有實權。

光緒皇帝去世時沒有子嗣,溥偉二十八歲,正當年。按理說,他是繼承帝位最合適的人選。但據說慈禧太后欣賞溥儀的父親載灃,痛惡溥偉的名義父親載澄,同時也爲了能繼續垂簾聽政,選定了三歲溥儀做皇帝。沒有繼承帝位,溥偉爲此忿忿不平,嘴不饒人,更是爲人疑忌。

辛亥革命時期,溥偉與肅親王善耆等人組織“宗社黨”,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主張整兵與革命黨決戰。但隆裕皇太后等人已經嚇破了膽,拒絕了溥偉等人“忠勇”,溥偉憤而離京到了青島。一次大戰開始,溥偉等人在青島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黨,妄圖復辟清王朝。在日本軍部的支持下,他們組織起“勤王復國軍”,進行了兩次“滿**立運動”。但隨着袁世凱突然病死,日本政府對華政策的改變,以及這倒行逆施的運動沒有多少人支持,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宗社黨也再次被迫解散。

傷心之餘,無奈之下,一九二二年秋,溥偉移居大連,建起了一座“星浦山莊”做起了寓公。清王朝被推翻後,皇親貴族們頭頂上那些金燦燦的爵位,以及把老百姓嚇半死的名銜沒有用了。昔日八面威風的王公,今天成了默默無聞的平民,門前冷落車馬稀。只能結交一些無聊的文人,賦詩作畫,藉以打發雖奢華卻又惆悵而漫長的歲月。

“九·一八”之後,幾天的時間,日軍就佔領了十餘個市縣,傅偉又開始興奮了。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能放過,他認爲這是一個時機,便從大連竄到了瀋陽。在一幫遺老遺少的支持下,也靠着他多金,就當上了“遼寧四民維持會”的副會長,負實際責任。

建立“新國家”需要民意,有溥偉這樣一個有王位的滿清皇族之人跳出來,日本人那是求之不得,自然是大加鼓勵。而有了日本人信誓旦旦的支持,溥偉也就信心十足,準備在東北建立一個“明光帝國”,重振大清雄風。他當上會長後,便四民維持會裡設了五個部,作爲將來“明光帝國”的內閣。

過了幾天,溥偉在日本軍警的保護下,率領他那一幫遺老遺少、食客隨從跑到北陵祭祖。爲了吸引更多的人蔘加,以壯聲勢,他們放出話:“凡是參加儀式者,每人發一套新衣服。”這一來,爲了這一套新衣服,貧民窮漢,賭徒乞丐蜂涌而至,竟有兩千多人,場面一時頗爲壯觀。

上百喇嘛在陵前誦經,溥偉身着親王的藍袍紫褂,頭戴瓜皮平頂帽,在衆人的簇擁下,跪拜致祀,宣讀祭文,最後還高聲三呼中日親善萬歲。

兩千多人耐着性子站了半天,好不容易等到儀式完結,卻什麼也沒有發。眼巴巴地看着溥偉一行揚長離去,大呼上當,一片怨罵聲。

有了日本人的支持,有了一幫遺老遺少的幫襯,溥偉馬不停蹄的四處奔忙,不斷出席各種集會,進行演說。月底,他在大和旅館召開“建國”準備會議,討論關於“明光帝國”如何建立,採用什麼政體等問題。在會上,他表示要承擔責任,帶領“新國家”走向富強。

溥偉做夢都想復辟大清,但此時卻打着“明光帝國”的招牌,而不是打大清的招牌。一方面是關東軍要建立一個新國家,並不打算復辟清朝。別一方面,他是想撇開溥儀,自己坐上“龍位”。但以維持會委員、原內務大臣金樑爲首的一幫遺老認爲:你溥偉雖是親王,但“皇上”還在,就輪不到你。

在土肥原主持、日本特務、滿洲青年聯盟的參與下,這一幫遺老遺少開了好幾次會,沸沸揚揚地鬧了好些天,還是沒有定下來。

直到得知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溥儀已從天津到達了東北。溥偉才醒悟過來,原來日本人是利用他搞熱身宣傳,根本就無意於他。他所做的一切,無非是大戲前的跳加官。現在溥儀到了,他的作用也失去了。如果他執迷不悟,妨礙了日本人的計劃,恐怕連命都難保。溥偉是個聰明人,他趕緊摘下招牌,收拾行李,乖乖溜回大連繼續當寓公。

溥儀在爲“國體未定”而不安,其實是日本政府並不同意關東軍的“建國”計劃。國聯在十一月十六日要召開會議,外務省正使出渾身解數,爲日本的出兵進行辯解。得知關東軍自作主張,已經把溥儀弄到了東北,恐怕國際輿論對日本不利,堅決反對讓溥儀露面。陸相南次郎爲此還特意發電給本莊,命令關東軍不得讓溥儀參與政權問題。

不過三個月以後,情況不同了。佔領了錦州、哈爾濱,馬占山已經服軟,整個東北業已在握。而且幾個省、區都已經宣佈脫離中國,獨立自治,軍部中央和內閣政府又已經換了人,形勢是一片大好,“建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日本人攻佔哈爾濱已是春節,中國人慣稱的陰曆年。這年還沒有過完,張景惠就按到本莊的傳話,要他到瀋陽去一趟,有要事商量。

張景惠作爲張作霖的把兄弟,他資格高,地位尊貴,舊部下、子侄遍及整個東北。而且他與人和氣,不大張揚,多取低姿態,與各部隊首長從不交惡,和日本人的交往也很密切。土肥原在上報東京的材料中,對他的評價是:“……在滿洲有一定的聲望,但毫無學問,人既顢頇又無大志遠謀,手下盡是阿諛之輩,全無人材可言。”當然,關東軍看中了張景惠的可利用資源,阪垣曾向他許諾,如果能帶領東北能脫離南京中央政府實行自治,就讓他坐上東北的第一把交椅。

張景惠雖然學識不高,但社會閱歷豐富,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對“難得糊塗”體會最深。當年他就心甘情願地把保險隊頭領的位子讓給了張作霖,自已當副手。因爲他很清楚,張作霖是不甘居人之下的,如果不讓出位子,不僅統馭不了張作霖,到時也許連小命都沒有。日本人許諾的東北王這個寶座當然是誘人的,但他知道,自己不是這塊材料。離開東北軍中樞已多年,感召力大不如從前,最致命的是自己手上沒有軍隊。在這亂世當中,軍隊就是一切,僅靠日本人扶助起來的一隊警察,那是那是撐不了臺、掌管不了東北的。再說,在日本人的控制下,這個東北王是那麼好當的嗎?

因此,張景惠觀風使舵,採用敷洐政策,對誰都說好,誰也不肯得罪。雖然是在日本人的壓力下成立東省特別行政區維持會,但他是報告了張學良的,是得到了張學良默認的。日本人要他當黑龍江省長,他與馬占山談好了,應承但不到職,虛着位子給馬占山。李杜和丁超他們組織吉林自衛軍保衛哈爾濱,他不僅同意,還把警察總隊交給自衛軍指揮,表示他支持抗戰。但是,他和日本人又保持着密切的聯繫。

張景惠就是這樣,什麼都要盤算清楚,遇事留有後路。由於他應付得面面俱到,雖不象熙洽那樣有權有勢有槍,但也不象臧式毅那麼受擠壓。同時,又與北平張學良保持聯絡,文電往來仍不斷。

既然是本莊的傳話,張景惠二話沒說,起身到了瀋陽。

“張先生,”本莊開門見山地說,“雖然目前張學良的軍隊已被逐出了滿洲,各省政權也已經恢復,但各地分治,於事很不利,希望能統一起來,建立一個新組織,以便安定民心,安定社會,發展經濟,統一政治。”

“是的,我很贊同司令官的意見。”這還有什麼可商量的?本莊既然說了,那就是要這麼辦,反對是沒有用的。張景惠點頭附和道,“東北本爲一體,現在各省分治,政令不統一,確實不妥。”

“閣下地位尊貴,以閣下的名義召集各省長官來商議一下,提出一個統一的方案如何?”

“很好,應該。”張景惠說,“不過應該如何統一呢,本莊司令官是否能示意?”

“既然張學良已被逐出了滿洲,那麼滿洲的事當然要由滿洲三千萬民衆來做主了。”本莊說,“各省已經獨立,與南京政府脫離了關係,現在所說要統一,就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以便政令統一。”

“既然是這樣,那我就明白了。”說好話討人喜歡,又不花錢,張景惠說,“有了日本的幫助,新的國家必定能使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張先生如此有信心,我就更有信心了。”

“不僅是我一個人有信心,遼寧的臧式毅,吉林的熙洽,以及其他大多數人,對此都很有信心。”

“嗯,馬占山已經表了態,我們也同意他將仍主政黑龍江,他當然要到會。”本莊擔心如果馬占山不到會,那這個會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當然,當然,馬占山肯定是要到會的。”

馬占山與多門會談後,從哈爾濱回到海倫,便召集全軍營以上的軍官開會。他把敵情及赴哈爾濱交涉的情況一講,會場立即就象開了鍋似的熱鬧起來了:

“我們和日寇勢不兩立,怎能向敵人低頭?這樣做怎麼對得起戰死的弟兄!”

“可現在沒有別的辦法呀!敵強我弱。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現在首要的事情是保存自己,別的以後再說。”

“脫離中央搞什麼‘聯省自治’,這豈不是賣國當漢奸嗎?”

“這怎麼是當漢奸呢?自治就是自己治理,又不是放下武器、屈膝投降,當然更談不上賣國了。”

“笑話!自治要經過日本人同意,由日本人給軍費,不是投降是什麼?”

“可現在有什麼辦法呢?兵疲力竭,外無援軍,硬頂下去豈不是死路一條!”

“這是怕死要當漢奸的說法!我寧死也不當漢奸!”

“我們打了這麼久,結果呢,江橋守不住,省城守不住。如果日軍再進攻,我們還往哪退呢?”

“是啊,幾個月來,關內一兵一卒不發,一座又一座城池陷落,眼看我們被敵人重兵攻打。”

“中央和張副司令都不要東北了,我們已是沒有了爹孃管的棄兒了。現在死活全靠自己,再打下去還有什麼意思呢?”

爭來吵去,多數人認爲,中央和張副司令不下令與日軍開戰,也不發兵回來,甚至連錦州都不守,顯然是要放棄東北。所以,現在只剩下黑龍江部隊在海倫、海拉爾、滿洲里幾個地方硬撐,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而且也撐不下。能和日軍講和,實行自治,獲得喘息的機會,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

“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散會時馬占山說,“我們並不是投降當漢奸,我們抗日的決心,是不會改變的。現在和日軍講和,只不過是爲了緩和目前緊張形勢的一種暫時辦法,藉此機會爭取時間,整理部隊,籌集軍需,爲繼續抗戰做好準備,所以我們不可因此鬆懈下去。你們回到部隊後,要加強訓練,向士兵講清抗日的道理。至於外交方面,由我完全應付,你們不必掛慮。”

可是一出門,宋承文就快步跟上苑崇谷,不滿地問道:“這到底搞什麼名堂,一會要打,一會要和。苑旅長,你是怎麼看?”

“我也弄不清,但我絕不投降。”苑崇谷鐵着臉說,“從大的方面來說,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民族。從小的方面來說,對不起張副司令的信任和栽培,對不起戰死的弟兄。”

“是呀,”宋承文氣恨恨地說,“我們以死相拼,死了那麼多的弟兄,到頭來還要向小鬼子低頭求和,那還不如當初不打。我咽不下這口氣呀!”

“你們旅長怎麼看?”

“他倒覺得利用機會喘一口氣很好,也可以等看中央和張副司令有什麼動靜。”

“嗯,這口氣就這麼好喘的嗎?那是要付出大代價的。”苑崇谷說,“我對馬主席說了,這是小鬼子在套降,那是要吃大虧的。我決不會這樣做,大不了我一走了之,不當這個旅長。”

“幹嘛一走了之?”宋承文瞪大眼睛說,“要走也要把部隊帶走呀!”

“不行!宋團長你不能這麼幹。”一個溫和的聲音在他倆背後響起。轉身一看,原來是參謀長謝珂。謝珂說,“我說過,現在是非常時刻,情況複雜,心態不穩。你要是拉部隊走,肯定會造成騷亂,極有可能發生火拼,自相殘殺。這麼一來,不用日本人來打,我們自己就完了,這事千萬幹不得。”

“難道聽任他投降嗎?”

“所以我們應該儘量勸阻馬主席,要他丟掉幻想,抗戰到底。”

“可要是他鐵了心,勸阻不了呢?”宋承文問。

“那也不能那麼幹,只有等待靜觀。”謝珂輕輕地說,“就是要走,也只能個人走,絕不能讓黑龍江的部隊自相殘殺。我和徐團長、樸團長、吳團長他們也談過,目前穩住部隊是最重要的事。中央和張副司令沒有命令,馬主席究竟是怎麼想的,我們一時還搞不清,但我看他不象是個甘心投降的人。不管怎麼樣,如果內部先打起來,後果非常嚴重,我一直擔心的就是這個。”

“是這樣啊,”宋承文想了想,說,“那好吧,我就等一段時間,看看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第15章 爲虎作倀(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22章 魑魅魍魎(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17章 江橋阻敵(下)第23章 溥儀出逃(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上)第7章 濁浪翻滾(上)第3章 暗潮涌動第13章 權慾薰心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20章 棄守錦州(上)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2章 迷夢久遠(下)第14章 宋家父子(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22章 魑魅魍魎(下)第10章 孤注一擲(下)第1章 瀋陽驚變(上)第1章 瀋陽驚變(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上)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2章 迷夢久遠(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下)第5章 參謀雙英(下)第18章 孤軍苦戰(下)第22章 魑魅魍魎(上)第23章 溥儀出逃(下)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1章 瀋陽驚變(上)第14章 宋家父子(上)第23章 溥儀出逃(上)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1章 瀋陽驚變(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13章 權慾薰心第19章 闖營誘降(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21章 哈埠淪陷(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下)第14章 宋家父子(上)第5章 參謀雙英(上)第16章 赴任救危(下)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3章 暗潮涌動第15章 爲虎作倀(下)第6章 中堅顯威(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上)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下)第24章 僞滿建國(上)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3章 暗潮涌動第21章 哈埠淪陷(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下)第16章 赴任救危(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7章 濁浪翻滾(上)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20章 棄守錦州(上)第1章 瀋陽驚變(上)第13章 權慾薰心第9章 烏雲密佈(上)第2章 迷夢久遠(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3章 暗潮涌動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下)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20章 棄守錦州(上)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6章 中堅顯威(下)第14章 宋家父子(下)第23章 溥儀出逃(下)
第15章 爲虎作倀(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22章 魑魅魍魎(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17章 江橋阻敵(下)第23章 溥儀出逃(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上)第7章 濁浪翻滾(上)第3章 暗潮涌動第13章 權慾薰心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20章 棄守錦州(上)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2章 迷夢久遠(下)第14章 宋家父子(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22章 魑魅魍魎(下)第10章 孤注一擲(下)第1章 瀋陽驚變(上)第1章 瀋陽驚變(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上)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2章 迷夢久遠(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下)第5章 參謀雙英(下)第18章 孤軍苦戰(下)第22章 魑魅魍魎(上)第23章 溥儀出逃(下)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1章 瀋陽驚變(上)第14章 宋家父子(上)第23章 溥儀出逃(上)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1章 瀋陽驚變(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13章 權慾薰心第19章 闖營誘降(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21章 哈埠淪陷(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下)第14章 宋家父子(上)第5章 參謀雙英(上)第16章 赴任救危(下)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3章 暗潮涌動第15章 爲虎作倀(下)第6章 中堅顯威(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上)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下)第24章 僞滿建國(上)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3章 暗潮涌動第21章 哈埠淪陷(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下)第16章 赴任救危(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7章 濁浪翻滾(上)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20章 棄守錦州(上)第1章 瀋陽驚變(上)第13章 權慾薰心第9章 烏雲密佈(上)第2章 迷夢久遠(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3章 暗潮涌動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下)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20章 棄守錦州(上)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6章 中堅顯威(下)第14章 宋家父子(下)第23章 溥儀出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