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濁浪翻滾(上)

就在若槻內閣成立的這一天,日本代理公使重光葵在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正廷交談中,得知中國國民政府的“革命外交”程序。中國國民政府計劃分五個階段,對以往不平等條約進行廢除和改定:第一階段收回關稅自主權。第二階段廢除治外法權。第三階段收回租界。第四階段收回租借地(包括旅順、大連)。第五階段收回鐵路、內河航運權和沿海航運權(包括南滿鐵路)。如果與各國的交涉不能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中國將單方面廢除條約,斷然收回一切權利。

王正廷,字儒堂,四十九歲,浙江奉化人。早年就讀於天津北洋大學堂,一九一○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法律系國。王正廷民國後在北京政府和廣州政府都任過外交要職,是一九一九年中國出席巴黎和會全權代表之一。一九二八年六月八日,王正廷接替因“濟南慘案”而辭職的黃郛,就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兼條約委員會會長。

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五日,南京國民政府發表《統一宣言》。同日發表《修改不平等條約宣言》(即廢約宣言):“國民政府所倡導之國民革命,其根本目的在於建設一個新國家,以謀國民之自由福利,以圖國際之平等和平。中國八十餘年間,備受不平等條約之束縛,此種束縛既與國際相互尊重主權之原則相違背,亦爲獨立國家所不許。當今中國統一告成之際,實行重訂新約,以期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權之宗旨。國民政府深信一切國際間束縛解除之後,中國與各友邦物質上精神上互相援助,必能促進世界文化之進步。”

一九二八年七月七日,王正廷以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名義宣佈了廢除舊約,重訂新約的三項原則:已屆滿期之條約,當然廢止,另定新約;尚未滿期者,國民政府當以相當之手續解除而重定之;舊約滿期而新約未定者,另定臨時辦法而處理一切。

實際上,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後,至一九二八年年底,與中國有商貿關係的主要國家,均與中國簽訂了關稅條約,承認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日本最初只是默認,至一九三○年五月六日才簽約)。廢除治外法權和收回租界也正在交涉中,並且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

關稅自主也罷,治外法權也罷,這些都還好說,有得商量。至於“滿蒙權益”,特別是旅順、大連和南滿鐵路,那就對不起了,沒得商量!從日本的高官、企業、黨派、軍人到一般平民百姓,大多認爲這是日本人流血犧牲從俄國人手中奪得的,在心裡早就視爲日本的財產,從來就沒有想到還要歸還。日本還在想着怎麼擴大權益“滿蒙權益”之時,中國竟然要強行收回!

重光葵感到問題嚴重,立即回國,向外務省作了報告。再次出任外相的幣原,也感到此事重大,向首相彙報的同時,將情況向陸軍和海軍作了通報。

當外務省的通報到達關東軍時,石原驚跳起來,叫道:“中國竟敢如此!”

根據一**六年清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和一**八年清俄《旅大租地條約》規定,中東鐵路(含南滿鐵路支線)清俄合資,由俄國管理經營,期限爲八十年,但通車三十六年後清政府可出價收回。旅大租借期限是二十五年,期滿前可由兩國相商是否展限延長。

根據一九○五年清日《東三省事宜條約》的規定,日本繼承了俄國在南滿的權益,安奉鐵路經營至一九二三年,屆期估價賣給中國。因此,旅大的租借期、安奉鐵路的經營期都在一九二三年到期,南滿鐵路到一九三九年中國可出價收回。

但是,根據日本與袁世凱政府一九一五年簽訂的《民四條約》,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滿、安奉兩鐵路管理期限延長爲九十九年。這樣,旅大的租借期滿是一九九七年,南滿鐵路交還期是二○○二年,安奉鐵路的經營期滿是二○○七年。原南滿鐵路通車後三十六年出價收回的約定,“毋庸置議”。

對於武力威逼下籤訂的《民四條約》,在中國人民的壓力之下,袁世凱之後歷屆政府都不敢承認其具備法律效力。一九二二年七月,遼寧各界人士組織國民外交後援會,向全國和北京政府發出收回旅大的呼籲,得到全國各地的響應。同年十月三十日,二十一名國會議員聯名向衆議院提出宣告《民四條約》無效案,該案於十一月一日由衆議院一致通過,移交參議院議決。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九日,參議院也一致通過此案,並責成北京政府與日本進行交涉。

三月十日,中國外交部照會日本外務省及駐華公使,聲明:“……中日條約及換文,本國輿論始終反對,本國政府迭次在巴黎、華盛頓會議提出此案,要求取消,原以全國民意爲根據。茲本國國會議決,所有民國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締結之中日條約及換文,除已經解決及已經貴國政府聲明放棄並撤回所有保留各項外,應即全部廢止,並希指定日期以便商酌旅大接收辦法,及關於民國四年中日條約及換文作廢後之各項問題。”

被日本視爲生命線的“滿蒙權益”,豈能放棄!三月十四日,日本外務省復照:“……此實出於日本政府之意外,且頗爲遺憾;貴國政府欲將兩國間有效存在之條約及換文,任意廢棄,不但非所以謀中日兩國國民親善之道,且有背於國際通義,此日本政府斷難承認者也。”

華盛頓會議的結果與巴黎和會相比,雖然有些進展,但不平等條約仍未被廢除,中國民衆大失所望。《民四條約》是中國的一個痛,廢除這個不平等條約,已成爲舉國上下的一致要求。日本拒絕中國的要求,也就激怒了全中國人。三月十七日,在國共兩黨及其他社會知名人士推動下,上海成立了“國民對日外交大會”,宣告“日本猶固執不遜,即實行經濟斷交”。

三月二十四日,由上海幾十個團體組成的“上海對日外交市民大會”通電全國:“收回旅大,並絕對不承認二十一條,在未達目的前,全國對日經濟絕交”。

什麼是對日經濟絕交?上海《總商會月報》對此解釋道:“既雲經濟絕交,則不僅禁止購用日貨而已,實含有與日人斷絕一切社交之意味。既雲斷絕一切社交,則凡日人在華所營之事業,吾人皆應與彼脫離關係。如不受日本公司僱聘,不登廣告於日本新聞,不載貨於日本商船,不向日本公司保險,不向日本銀行存款,不收受日本紙幣,不往日本醫院治病均是也。”

對日經濟絕交從一九二三年四月正式實行,宣佈在商品、金融、交通等方面不與日人合作。得到了全國的支持,一時間全國各地“經濟絕交”的呼聲四起,上海、北京、濟南、合肥、武漢、長沙、廈門等地相繼推行。

這一招還是蠻狠的,在五個月時間,使得日本對華出口貿易額下降了近30%。如果繼續下去,那不僅是日本對華出口貿易受損,日本在中國的各種企業都會很難過。因此,各地衝突不斷爆發,時有流血事件發生。

在吵鬧抗爭之中,九月一日,日本發生了關東大地震。八級地震使十四萬多人喪生,二十多萬人受傷,東京85%的房屋毀於一旦,橫濱96%的房屋被夷爲平地,財產損失難以統計。

一貫喜歡對外人以德報怨顯示偉大愛心的中國人,沒有趁你病要你命,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一聽別人有災難,不管是朋友還是敵人,同情心立刻氾濫起來了。一時間,全國從政府官員到平民百姓,都勒緊褲腰帶,積極捐錢捐物援助受災的日本,以彰顯中國人的“博大胸懷”。同時以心度心,企望日本能對中國的善意有所回報。這樣一來,“經濟絕交”自然也就終止了。

但日本並沒有被中國人的“博大胸懷”所感動,中國除了得到幾聲感謝之外,別的一無所獲!在大地震中,日本軍警和極端暴力分子不僅趁機屠殺朝鮮人,日本左翼人士,而且也屠殺中國勞工。更令人氣憤的是:殺害中國勞工的兇手,因爲他們是“出於愛國之心的誤殺”,沒有一個人被判坐牢。

現在,中國國民政府“革命的外交”態度強硬,甚至不惜單方面廢除條約。

上個月石原纔剛剛精心泡製出一份《爲解決滿蒙問題的作戰大綱》,信心十足地提出:“由於漢民族無力親自維持治安,日本軍應占領滿蒙,並在政治上指導中國本土。”中國“革命的外交”政策,簡直就是當頭給了他一棒。

“阪垣君,日本帝國面臨着巨大的危機了。”

“是的,”阪垣陰沉着臉說,“解決滿蒙問題已經是刻不容緩了。石原君,還記得多年前山縣元帥對此說過的話嗎?”

“記得,印象深刻。”石原點頭說,“不得不承認,山縣元帥確實眼光遠大,早就看到了這一問題。”

山縣有朋一九○九年在他的《對清政策》中就提到:“遼東半島,應建立永久爲我帝國領土之確乎不拔基礎,此已不容置疑。若存有到期歸還中國之意,則不如早日予以放棄爲上。蓋此半島之地,爲耗去二十億資財,傷亡二十萬生命所獲得。若到期尚未確實成爲我之純粹附屬地區而予以歸還,則不僅對前人及後代爲莫大之恥辱,亦有何面目見兩次戰役之陣亡勇將烈士之英魂於地下。此餘之所以常抱深憂,而敢於草此卑見,幸諸君諒之。”

阪垣晃着手中的通報,說:“如果這些成爲事實,日本必然是全面撤退,到那時,我們真是有何面目見兩次戰役之陣亡勇將烈士之英魂於地下?”

“由此可見,是進還是退,現在日本必須作出選擇了!”

夜已經很深了,海浪拍岸的聲音隱隱傳來,這是一個平和安詳的夜晚。但石原無法入睡,他在思索着:“中國現在正進行恢復國權的民族運動,有廣泛人民支持,這一運動必將獲得成功,而張學良正依仗這一運動爲後盾進行排日。而蘇聯的一個五年計劃,亦在順利進行,當他國力充實時,軍備則必然增強。不久的將來,日本將面對這個強大的敵國。爲了在中國真正統一之前,立即將滿蒙形成某種特殊局面,造成對蘇俄赤色勢力即將南下的防波堤,必須在最近以武力佔據滿蒙。

武力佔據滿蒙的行動必然會引起國際聯盟的干涉,而且未來的日美戰爭,必然也是因日中衝突面引起,但縱觀日美綜合國力,在二十年內須設法予以避免。日美戰爭必將發生,但就日本來說,進行這場戰爭的先決條件,是建設、鞏固、利用好滿洲基地。

滿洲決不能丟,後退是日本的死路,也是我個人軍事生命的終結。沒有其它的選擇,必須實行武力佔領,而且要快。”

石原提起筆,在紙上疾書,一直到東方發白。

以武力佔領“滿蒙”,必須要得到國內民衆的支持。關東軍在按計劃備戰的同時,與關東廳、滿鐵合作,首先統一日本僑民輿論,然後煽動國內輿論。

一九三一年初,“滿鐵”調查科科長佐多弘治郎,在關東軍司令部進行題爲《科學地觀察滿蒙對策》的演說。他所謂的“科學”,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把滿洲置於日本絕對權力的統治之下。

三月,前滿鐵副總裁、滿鐵情報調查機構創始人、政友會議員松岡洋右,印發了《動盪之滿蒙》的小冊子。他在其中聲稱:“今天滿蒙之地位,對我國說來,不僅在國防上十分重要,而且對國民經濟也是不可缺少的。換句話說,作爲一個現實問題來看,不僅在我國的國防上,就是在經濟上,也可以說是我國的生命線,我們要牢固地確保和死守這條生命線,而不必害怕任何國家和任何人。”

三月底,板垣與永田、岡村等人制止了“三月事變”後回到旅順。他以關東軍高級參謀的身份,對從日本國內來視察的各兵種學校的教官們,發表題爲《從軍事上看滿蒙問題》的演講。他的論點是:日本帝國的使命是爲了維持東洋永久和平和世界和平,日本必須掌握着滿蒙這個關鍵的戰略據點。在對俄作戰上,滿蒙是主要戰場;在對美作戰上,滿蒙是補給的源泉。從而實際上,滿蒙在對美、俄、中的作戰上都有最重大的關係。

五月下旬,阪垣完成了《對滿蒙問題的處理意見》,他在部隊長會議上作演講時宣稱:“打開我國目前經濟困難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發展,佔領滿蒙,變滿蒙爲日本領土,是當前的急務”。

幾乎在同時,石原的《關於滿蒙問題的個人意見》完稿,他四處演講,宣稱:“……支那人果然能建設近代國家麼?對此頗有懷疑。我深信,在我國維持治安之下,謀求漢民族之自然發展,方可爲彼等帶來幸福。作爲反對俄國之東洋保護者,爲使國防安定,應刻骨銘心,不忘滿蒙問題的解決辦法,除將滿蒙作爲我之領土以外,當絕無他途。”

甚至連關東軍司令官菱刈隆,看了新調來的第二師團演習後,在作訓示時,也強調:“當前是日中抗爭時期,各國勢力的滲透也很明顯。所以爲根本解決滿蒙問題,需要舉國一致的當機立斷。”

這些論點、看法經整理後,六月初,作爲關東軍正式意見上報陸軍中央。他們鼓動說:“在確定戰爭計劃時,不在於動機,只要決定時間,按以前日韓合併的要領,向中外宣佈日滿合併就行了。如果國家的情況難以做到這一點,那就可能靠謀略製造機會,軍部主動地迫使國家實行。”

陸軍中央的兩個首腦是大分縣同鄉,而且又都是由宇垣扶持提拔起來的人。一年前晉升爲陸軍大將的南次郎,比參謀總長金谷範三大將小一歲。一九三○年二月,鈴木莊六年滿六十五歲編入後備役,金谷接替參謀總長之職。兩個月後,由陸軍三長官會議舉薦,南次郎出任若槻內閣的陸相。

若槻內閣喊着“繼承浜口內閣政策,完成浜口遺志”的口號,繼續原來緊縮財政計劃。一九三○年財政支出預算爲十六億日元,比上一年度減少10%左右,但仍然出現了赤字。因此,一九三一年的財政支出預算計劃比上一年再緊縮8%。財政支出預算減少,直接軍費預算自然也將減少。

“政府要再緊縮預算,”南次郎與金谷商量,“我們陸軍看來也不得不作縮減。”

“我們計算過。金谷說,“考慮到航空、野炮、裝甲等新式部隊的裝備還要加強,這樣的話,大概要縮減兩個師團。日中關係處於緊張惡化之中,不能擴充軍備,反而要縮減軍隊,這對國防傷害極大。”

“縮減兩個師團呀,”南次郞喃喃地說,“在滿洲局勢很不樂觀情況下,這樣的幅度是大了一些,好在現在俄國還不會對我國發動戰爭。在財政緊縮之下,減少軍費支出,恐怕我們也不得不爲之。”

“日俄之間不會有戰爭的判斷,參謀本部的同僚不敢苟同。”金谷搖着頭說,“近期內也許日俄之間不會有戰爭,但決不能說俄國不會對我國發動戰爭。如果因爲財政困難,經過了五、六年的改善和充實,軍備仍然趕不上俄國,那就很成問題了。特別考慮到滿洲局勢,日中如果發生軍事衝突,俄國就有可能乘機行事。我認爲,陸軍絕不能縮減了。”

參謀本部就一個意思,強調俄國的威脅,充實陸軍的軍備。如果說日俄之間不會發生戰爭,政府豈不是正好有理由縮減陸軍軍費?但如果說日俄之間會發生戰爭,又沒有什麼根據。因此只能推測,日中如果發生軍事衝突,可能會引發日俄戰爭。日中近期發生軍事衝突可能性,日本將採取什麼對策,這要根據對目前形勢的判斷,以及預測形勢的發展變化,由軍事參議官,各部局進行充分討論才能作出結論。

由參謀本部情報部秘密進行研究的《一九三一年度情勢判斷》,已經正式制定出來了。結論是:在中國反日、排日運動高漲的情況下,“滿蒙問題”無法從政治、外交上解決,只能通過武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滿蒙問題”。解決方法將分三步:第一步是建立一個新的親日政權,取代張學良政權。第二步是建立一個獨立的親日政權。第三步是武力佔領滿蒙。

《情勢判斷》還提出:“滿洲不可不處理,政府若不遵從軍方的意見,就要下決心堅決地進行處置。”對於這個代表着陸軍中堅蠻橫的意見,有反政府的意味,陸相、總長、教育總監三長官居然予以認同。爲了研究具體的措施和步驟,專門設置了一個由陸軍省、參謀本部聯合組成秘密的核心會議。它以參謀本部情報部部長建川美次少將爲委員長,動員編制課課長山脅久隆、歐美課課長渡久雄、中國課課長重藤千秋、陸軍省軍事課課長永田鐵山、人事課課長岡村寧次五位大佐爲委員。爲了不泄密,他們在省部以外的地方秘密聚會。幾經討論、反覆磋商,花費了一週的時間,終於在六月十九日完成了《解決滿洲問題方策大綱》:

一、爲緩和滿洲張學良政權的排日運動,在努力與外務當局取得密切聯繫的基礎上使其實現。對此關東軍之行動各須慎重。

二、雖經以上努力,而排日行動仍有發展時,最終須有軍事行動之準備。

三、解決滿洲問題,必須得到國內外的理解。因此,陸軍大臣應通過內閣會議,努力使各大臣知悉當地情況。

四、應使全體國民特別是新聞界知悉滿洲實情。此項事務主要由軍務局負責,情報部予以協助。

五、軍務局與情報部,要和外務省的有關局、課取得密切聯繫,使有關各國瞭解滿洲排日行動之情況。萬一發展到需採取軍事行動時,使各國對日本的決心予以諒解,不致產生反對和干涉。爲此要訂出預案,並經批准以便實施。

六、採取必要的軍事行動時,所需要何種兵力,由作戰部與關東軍聯繫後,定出計劃報上級批准。

七、爲求得國內外對此施策的理解,並得以順利實施,從現在起至明年春天,約需一年之時間。

八、應使關東軍領會中央之方針,在未來一年內隱忍持重,避免由於排日行動而發生紛爭。萬一發生時,應努力不使事件的範圍擴大,限於局部處理。

“總算是告一段落了,諸位辛苦了。”建川笑呵呵地說,“我敢說,我們已經盡了努力。但是,我們的軍中同僚是否滿意,我就不敢說了。特別是關東軍,我想他們恐怕是不會滿意的。”

按照這個大綱,即使要採取軍事行動的話,至少也要在一九三二年夏季以後。而且,行動的決定權在軍部中央。

“建川部長說的是,”“永田認真地說,“關東軍估計不會滿意,至少石原這個傢伙是不會滿意的。”

“他當然不會滿意,我差不多可以想象石原看到大綱時會有什麼表情。”岡村拍拍腦袋,學着石原的口氣,“唉,軍部中央的這幫官僚,只會誇誇其談,什麼時候才能務實啊!”

“哈哈哈,這個石原呀,真不知怎麼說他纔好!”

“石原還真是個人才,精力充沛。不僅在司令部的本職工作幹得不錯,在引導在滿僑民輿論方面,也相當出色。據說,有不少青年軍官和僑民對他還很崇拜。”重藤是中國課課長,特別關注中國的情況。

永田說:“在輿論引導方面,不僅是石原和板垣兩人配合,做得相當不錯。而且,包括司令官在內,整個關東軍,連同滿鐵在這方面都做得相當好。”

“是啊,在滿僑民的呼聲很大。”建川很滿意地說,“現在政府軟弱外交受到各方猛烈的批評,已經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在關東軍和滿鐵的輿論引導下,滿洲青年聯盟等右翼團體與之相互呼應,頻頻舉行各種會議,宣傳日本僑民的“危險性”,叫喊要用最強硬的手段來保護日本在中國的權益。

這些輿論衝擊着幣原的外交政策,在五十九屆國會上,幣原批評日本僑民說:“一面徒然以優越感對待中國人,一面對政府一味依賴,這是滿蒙形勢不佳的原因。”

幣原的話引起滿洲青年聯盟極大的反感和憤慨,他們立即組織了一個“全滿日本人自主同盟”。發表聲明:“我們不依靠政府,爲自主獨立地死守滿蒙和擁護國權,全滿同盟實行大同團結。”

滿洲青年聯盟還印發了一萬冊《滿蒙問題及其真相》的小冊子,在中國和日本廣爲散發。宣稱:滿蒙不僅作爲我國國防第一線和國軍的軍需產地有它的重要性,而且作爲發展產業的原料產地和食品供應地,對我國的生存來說也是極爲重要的地區。因此,日本的特殊權利,我們可以光明正大地向世界各國聲明,當然更可以向中國提出。從政治上或超政治上都有這樣做的根據和理由。在全部既得利益即將廢於一旦的今天,我們要奮起促使九千萬同胞猛省。(*九千萬包括臺灣和朝鮮)

六月中旬,滿洲青年聯盟在大連召開“打開困難局面問題大會”。爲了製造緊張氣氛,以便於軍方武力解決,他們向旅順、鞍山、四平、瀋陽等地派出演說隊,進行巡迴演講。向僑民宣傳:必須把滿蒙特殊權益,當作生存權來加以保衛。

同時,在關東軍特務機關、滿鐵調查局及其他右翼團體的策劃、鼓動和資助下,爲了督促“在火山口上悠閒跳舞”的政府和國民,“滿洲青年聯盟”決定向日本國內派出演說團,以“喚起國內輿論”。帶着“死守現有條約、確保帝國生命線”的聲明書,演說團回到日本,在全國各大城市進行演說。

經過兩年的工作,現在國內國外、軍隊民間,輿論已經統一。也就是:“軍事佔領滿蒙,一舉解決全部問題。”而且關東軍的軍事計劃已經完成,與軍部中央的勾通也很順達。石原認爲時機已經成熟,決定動手採取軍事行動,時間定在九月底。石原現在考慮的,是尋找一個最佳的動手藉口。

可是,三宅參謀長從東京帶回《解決滿洲問題方策大綱》的精神,給磨拳擦掌、正要大幹一場的石原迎頭潑了一瓢冷水。

“中央是怎麼一回事呀,”石原果然如永田他們所預料的一樣,怒叫了起來,“採取軍事行動要報上級批准!這幫官僚,能不能務實一些,不要坐在辦公室裡誇誇其談!關東軍在滿洲,情況比中央更瞭解。中央應該尊重一線部隊的主動權,在緊急時刻,關東軍有權採取斷然行動。”

天氣雖然還不算十分炎熱,但石原火氣大,絲毫不顧禮貌,在三宅面前把襯衣的扣子全部解開,一手扠着腰,一手揮舞,繼續嚷道:“隱忍持重!還要忍到什麼時候?現在不僅日本在滿洲的權益受到嚴重損害,在滿洲的日本人還慘遭殺害。國民信任國軍,但我們只會這樣隱忍嗎?”

三宅性情溫和,而且已經習慣了石原這個異類,倒也沒有特別不滿。他糾正石原說:“在萬寶山被殺的不是日本人,是朝鮮人。”

“日朝合併後,朝鮮人也就是日本人。”石原爭了一句,然後說,“要說時機,萬寶山事件就是一個動手的絕好時機。”

萬寶山村是一個有近百戶人家的村屯,位於長春西北約三十公里,爲長春縣三區區公所的駐地。四月初,長春“私立長農稻田公司”的老闆郝永德,用公司名義租得萬寶山村附近的荒地五百垧(換算標準各地不一,東北地區每垧約十五畝)。租地契約草簽後,郝永德未經縣政府批准,就擅自將土地轉租給李升薰等朝鮮僑民耕種。

四月下旬,李升薰帶着四十戶、近二百名朝鮮僑民到來,開始搭建茅舍、開荒墾地,計劃在此建一個水稻農場。將五百垧旱地改爲水田需要水,他們準備從十多公里之外的伊通河引水。此工程要在“馬家哨口”砌壩截流,修築一條全長十公里的灌溉水渠。但是,砌壩截流後,伊通河上游兩岸窪地的二千餘垧良田,在汛期將被淹沒。而且橫貫在伊通河中的攔水壩會使來往船隻受阻,影響農業和交通。同時,當地地主的熟地也會被渠道佔據。但朝鮮僑民不管不顧,未經當地地主同意,就祭拜河神,破土動工。

當地地主多次勸阻無效,便上告到長春縣政府。縣政府久不處理,地主又上告長春市政籌備處、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府早有明令規定:“凡僱傭朝鮮人十人上未滿二十人者,須經縣政府批准;超過二十人以上者,須經省政府批准。”因此,吉林省政府作出批示:“朝僑未經我當局允許,擅入農村,有背公約,令縣公署派員同公安警察前往勸止,令朝僑出境。”同時,下令出租土地的當事人解除契約關係。

但是,郝永德和縣長、區長都有關係,還自恃與有日本人撐腰,命令陽奉陰違,拖延不辦。五月三十一日,長春縣公安局長奉令帶警察前往勸止,並扣留了幾個領頭的人。面對中國警察,朝鮮僑民也不敢硬幹,當天就撤走了一百多人。剩下的人也簽了具結書,表示願意停工撤走,事情眼看就這樣結束了。

事情看起來並不大,只不過是擅自轉租土地所引起的問題。但是,事情卻沒有這麼簡單,朝鮮僑民問題有着複雜的歷史背景:

朝鮮原是中國的屬國,兩國明朝以後,鴨綠江和圖們江爲邊界。但由於地處僻荒、人煙稀少,雙方並沒有仔細勘測過邊界。一七一二年,清朝打牲烏拉府總管穆克登率中朝官員登長白山勘界,在兩江分水嶺上立了一塊簡陋的石碑,標明“西爲鴨綠,東爲土門(圖們)”。兩國邊界一經確定,在此後一百六十八年的時間中,都沒有什麼問題。

滿清政府對東北長期實行封禁政策,但也有朝鮮人爲了生計冒險越境進入中國,私自開荒墾地。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朝鮮北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大批災民外逃求生。災民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進入中國後,大多定居在兩江的北岸地區。東北地廣人稀,朝鮮僑民的到來,使人口增加,耕地增加,糧食增產。因此,最初無論是官方還是民衆,對朝鮮僑民都是持歡迎態度。

清朝末期,東北危機日益嚴重,爲鞏固挽救危亡,清政府決定廢除封禁,移民實邊。這一政策使越境墾荒公開化、合法化,朝鮮人開始成羣結隊移民中國,數量大增。東北土地肥沃,朝鮮僑民多以農業爲生,或租種中國地主的土地,或開墾荒地。爲了管理朝鮮僑民和墾地,清政府與朝鮮政府締結《吉韓通商章程》,專設了“越墾局”,並“劃圖們江北沿岸爲韓民專墾之區”(越江墾種區)。

隨着朝鮮僑民的增加,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爲了長期居留,合法擁有土地所有權,朝鮮方面開始提出了領土要求,聲稱:兩國邊界應是鴨綠江和土門江,土門江並不是後來的圖們江,而是海蘭江。圖們江是豆滿江,因此豆滿江至土門江地區是朝鮮領土。(海蘭江上游與發源於長白山的松花江相通。)

既然已經作了勘察,應該有圖本和記載,只要拿出來就可以封住朝鮮人的嘴。但是,因爲“遠年檔案久已黴爛無存”,清政府拿不出證據。爲此,雙方進行了兩次勘界,舉行了多次談判,反反覆覆,但都沒有最終解決問題。

甲午之後,朝鮮獲得了“獨立”。一九○四年,朝鮮官員舊事重提,行文清政府越墾局,把圖們江中的一塊灘地稱之爲“間島”,說“此土介於一江分派之中,始由韓民墾種。”

在朝鮮成爲日本的保護國之後,日本就插手其中,聲稱中朝國界未清、“間島”歸屬未定。並且將“間島”擴展爲海蘭江以南、圖們江以北的延邊大部地區,打着保護朝鮮僑民的旗號,在該地區設置了“統監府間島派出所”。

一九○九年九月,中日簽訂《圖們江清韓界務條款》。此中規定:“完全承認間島爲清國領土,以圖們江爲國境;所有圖們江北雜居區域內韓民之地產房屋等,由清國政府與清國國民一樣切實保護”。

日本呑並朝鮮後,大肆侵呑土地。朝鮮幾乎沒有工業,失地的朝鮮人連進廠當工人都不行,許多人因此被迫進入中國求生。加上不願意作亡國奴,因反抗日本侵略而受迫害的進入中國的,以及日本鼓勵朝鮮人進入中國拓殖,到一九三○年,在東北的朝鮮人達到一百三十萬左右。在圖們江北岸的延邊地區,朝鮮僑民估計近三十萬,遠遠超過了漢族人和滿族人,已經佔有絕對優勢。

清政府沒有什麼“國籍法”,對朝鮮僑民管理方法很簡單,只要是“剃髮易服”者,就視爲清國臣民,擁有土地所有權,“領照納租”,編入華籍。但是,朝鮮人的民族觀念很強,不願背叛祖先,願意以剃髮易服換取土地所有權的人很少。朝鮮人在中國開墾土地,長期居留,但又不願意歸化入籍。這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且也是政治問題了。於是,清政府採取了勸誘、強制的辦法,使朝鮮僑民歸化入籍。而且在官府明的暗的支持下,有的漢人搶奪朝鮮僑民開墾的土地,迫使朝鮮僑民淪爲漢人地主的佃農。

既不肯剃髮易服歸化入籍,更不願意失去自己的雙手開墾出來的土地。爲此,他們想出一種“佃民制”的辦法。就是由已歸化的僑民辦理土地執照,是名義上的地主。出資辦照的僑民是真正的地主,但名義上卻是“佃民”。

日本在東北的經營權、租借權、雜居權等,在各級地方政府的抗阻之下,一直沒有得到完全落實,更沒有土地所有權,他們被限於租借地和滿鐵附屬地。於是,日本就企圖利用已歸化入籍的朝鮮僑民來達到目的,搞出一個雙重國籍:按朝鮮法令,不許朝鮮人脫離朝鮮國籍,因此,朝鮮僑民即使歸化中國,仍然有朝鮮國籍;日本和朝鮮已經合併,因此,朝鮮人,包括入了中國籍朝鮮人,仍然是“日本國臣民”,日本對其享有管轄權;既然都是日本人,那麼都享有治外法權,相互之間當然可以進行土地買賣。

日本的這一套把戲並不太高明,一眼就可以看穿。自《民四條約》簽訂之後,官府開始禁止通過佃民制來獲取土地。此後又出臺了一系列的規定:非歸化者入籍利用歸化入籍者之名購買土地,絕不承認其土地管理權和地上權,並無條件地沒收其土地。地方省、市、縣政府並且還對已歸化入籍朝鮮人的土地買賣,加強了監督。對於中國人向朝鮮僑民出租土地,僱用朝鮮僑民,都作了嚴格的規定。

因此,如果讓萬寶山的事情就這樣結束了,那以後再發生此類的事,中國政府就可以援引此例進行處理。事關日本帝國的“滿蒙權益”和拓殖政策,日本駐長春領事急派遣警察到現場。日本警察到了現場後,以“保護朝鮮人”的名義,制止朝鮮僑民撤走。隨後,又增派警察,保護朝鮮僑民繼續砌壩築渠。

中國警察阻止無效,官府軟弱,眼見壩渠就要完工了。當地的地主、農民忍無可忍,決定自己動手。七月一日,三百餘人手持鍬鋤,來到馬家哨口平溝毀壩。第二天,近五百人再次強行填埋溝渠時,與前來制止的日本軍警發生暴力衝突。雙方對空射擊約三十分鐘(有農民帶着獵槍),幸而沒有人員傷亡。

事情越鬧越大,中日雙方都調集軍警進入,形成雙方軍警對峙局面。但中國政府除了習慣性的反對和抗議外,並不敢有大的動作。而朝鮮僑民在日本軍警保護下,繼續進行築壩、掘溝。七月五日,全部工程完成。七月十一日,壩渠通水。

事情發生地既不是“滿鐵”附屬地,也不在越墾區內,而是在中國政府所轄之地,是中國地主擅自轉租土地的問題。退一萬步說,即使根據某某條款,朝鮮僑民有權租地,但官府是針對中國地主違規,按章處罰。若是認真論起理來,日本並沒有什麼說辭。

但是,謊話千遍成真理。七月二日當天,日本駐長春領事館將精心泡製的、二百名朝鮮僑民被中國八百農民所殺的消息文稿,交給朝鮮《朝鮮日報》和《東亞日報》駐長春特派記者金利三。未經實地認真調查覈實,金利三以誇大、渲染的手法,將文稿寫成通訊稿,以急電發回漢城。第二天,被冠以在《朝鮮日報》、《東亞日報》頭版顯著位置上,以聳人聽聞的標題,登載了金利三的通訊稿。隨後,各地日文、朝文報紙大量轉載。

已經亡國的朝鮮人,在國內受日本人的壓迫和奴役,在中國受中國地主的剝削,現在竟然又“無辜被殺”。對日本人不敢怎麼樣,對中國人則不同了。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強壓在心底的怒火有了發泄的地方。在漢城、平壤、仁川、釜山、元山、新義州等地,一羣羣憤怒的朝鮮人手持木棒、鐵棍、刀斧等兇器,衝入華人商店,住所,進行燒、殺、搶。

由於擔心朝鮮人的獨立革命運動,平時裡日本軍警控制得很嚴,絕不允許朝鮮人成羣聚集。而這時,日本軍警對滿街亂哄哄的人卻羣視而不見。在暴亂中,有近二百華僑被打死,傷者超過五百,財產損失慘重。許多華僑走投無路,被迫離開朝鮮回國。不到一個月,回國人數超過在朝鮮華僑的三分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仇恨加深了。無可避免的,朝鮮人被視作“二鬼子”遭到中國人的報復。各地流血事件層出不窮,大批朝鮮人被迫離走。

萬寶山事件在進行中,中朝仇殺進行中,中日兩國的交涉也在扯皮中進行。

第7章 濁浪翻滾(下)第21章 哈埠淪陷(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14章 宋家父子(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4章 狼心險計(下)第16章 赴任救危(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23章 溥儀出逃(上)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16章 赴任救危(下)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22章 魑魅魍魎(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章 瀋陽驚變(下)第6章 中堅顯威(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上)第24章 僞滿建國(上)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14章 宋家父子(上)第13章 權慾薰心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20章 棄守錦州(上)第20章 棄守錦州(下)第15章 爲虎作倀(下)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24章 僞滿建國(上)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上)第5章 參謀雙英(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上)第22章 魑魅魍魎(上)第3章 暗潮涌動第19章 闖營誘降(上)第20章 棄守錦州(下)第14章 宋家父子(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上)第22章 魑魅魍魎(下)第2章 迷夢久遠(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16章 赴任救危(下)第10章 孤注一擲(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下)第10章 孤注一擲(下)第22章 魑魅魍魎(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5章 參謀雙英(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下)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5章 參謀雙英(上)第22章 魑魅魍魎(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上)第22章 魑魅魍魎(下)第2章 迷夢久遠(上)第2章 迷夢久遠(下)第16章 赴任救危(下)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章 瀋陽驚變(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20章 棄守錦州(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下)第1章 瀋陽驚變(上)第1章 瀋陽驚變(下)第2章 迷夢久遠(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2章 軍政之間(下)第7章 濁浪翻滾(上)第6章 中堅顯威(下)第15章 爲虎作倀(上)第16章 赴任救危(下)第24章 僞滿建國(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上)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3章 暗潮涌動第5章 參謀雙英(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15章 爲虎作倀(下)
第7章 濁浪翻滾(下)第21章 哈埠淪陷(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14章 宋家父子(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4章 狼心險計(下)第16章 赴任救危(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23章 溥儀出逃(上)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16章 赴任救危(下)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22章 魑魅魍魎(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章 瀋陽驚變(下)第6章 中堅顯威(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上)第24章 僞滿建國(上)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14章 宋家父子(上)第13章 權慾薰心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20章 棄守錦州(上)第20章 棄守錦州(下)第15章 爲虎作倀(下)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24章 僞滿建國(上)第21章 哈埠淪陷(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上)第5章 參謀雙英(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上)第22章 魑魅魍魎(上)第3章 暗潮涌動第19章 闖營誘降(上)第20章 棄守錦州(下)第14章 宋家父子(下)第8章 諜梟造勢(上)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上)第22章 魑魅魍魎(下)第2章 迷夢久遠(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16章 赴任救危(下)第10章 孤注一擲(下)第17章 江橋阻敵(下)第10章 孤注一擲(下)第22章 魑魅魍魎(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5章 參謀雙英(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下)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17章 江橋阻敵(上)第5章 參謀雙英(上)第22章 魑魅魍魎(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上)第22章 魑魅魍魎(下)第2章 迷夢久遠(上)第2章 迷夢久遠(下)第16章 赴任救危(下)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章 瀋陽驚變(下)第19章 闖營誘降(下)第20章 棄守錦州(上)第18章 孤軍苦戰(上)第15章 爲虎作倀(下)第1章 瀋陽驚變(上)第1章 瀋陽驚變(下)第2章 迷夢久遠(下)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下)第12章 軍政之間(下)第7章 濁浪翻滾(上)第6章 中堅顯威(下)第15章 爲虎作倀(上)第16章 赴任救危(下)第24章 僞滿建國(上)第10章 孤注一擲(上)第4章 狼心險計(上)第12章 軍政之間(上)第3章 暗潮涌動第5章 參謀雙英(上)第11章 百人百態(上)第9章 烏雲密佈(下)第15章 爲虎作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