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內附

這也是衆人震驚的原因,地圖如此重要,而且還是自己國家的全圖,這種東西,竟然被六詔拿來作爲賀壽禮物,敬獻給了李世民,太瘋狂了——難道他們就不怕,有了地圖之後,大唐大軍延着地圖,攻擊六詔嗎?

“段使者,這是何意?”李世民畢竟是一代帝王,雖然被六詔最後的禮物嚇了一跳,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地圖乃是國之重寶,如何能當做禮物,送給外國?”

“陛下請容臣詳稟。”段延平跪下,又取出一份物,真誠道:“大唐乃天賜之地,物華天寶,天下之中,六詔國人上下早已心嚮往之,奈何六詔國小民貧,不敢對大唐有絲毫奢望,只願依附於大唐餘蔭之下……今幸得越王殿下提點,經國王及六大酋長的共同商議,六詔舉國請求內附大唐,六詔雖無大用,但好在國內百姓還算悍勇,願爲大唐衝鋒陷陣,出生入死……此乃我國百姓的萬民書,上面共有三十六萬三千兩百一十五個指印,每一個指印都是國人所留,無有一個造假……今六詔舉國請求內附大洋,還請陛下恩准。”

這話說完,現場直接炸了。

“什麼?內附?開什麼玩笑?”

“好好的怎麼就突然想着內附了呢?”

“我說,這六詔的國王,是不是腦袋抽風了?”

“爲了祝壽,將自己的國家給搭了進去,這神經病吧?”

“……”

各國使節非常不理解六詔的選擇,但是作爲大唐自己,卻是終於明白了六詔的打算——道理很簡單,六詔是南洋的國家之一,而衆所周知,南洋如今除了六詔之外,別的地方都被大唐佔領了,國人也都變成了奴隸,下場悽慘無比。這番下場也嚇壞了六詔的人,眼睜睜的看着大唐的兵鋒越來越近,六詔上下君臣只能絕望的看着大唐鐵騎的到來。

然而也就在這時候,大唐越王使者卻來了,並且問了他們幾個問題:想不想活下去?

這是當然的,六詔君臣根本想都沒有想的就回答了出來。

使者又問:想不想避免南洋各國的下場?

這是當然的,六詔君臣同樣是想都沒有想的就回答了問題。

使者再問:想不想連帶着自己的百姓也過上好日子?

這是當熱的,六詔君臣又是想都沒有想的就回答了出來。

那就舉國內附大唐吧,這是越王留給你們的唯一一條活路。使者最後說道。

可以。對於使者的話,六詔君臣還是想都沒有想的就答應了下來。

他們回答的很乾脆,因爲他們已經看明白了,這真的是他們唯一的活路了,如果不答應這個要求,等大唐大軍到來,他們依舊是滅亡的下場,而到時候他們這些上位者或許能混一條活路,但國內的百姓卻是要淪爲奴隸了,這是他們不想看到的。

何況,以大唐的性格,說不定就連他們自己,都不一定能活的下來,就算能活下來,估計也只能被幽禁起來,一輩子出不了長安城。而只要內附於大唐,不但自己能過上好日子,就連六詔百姓都可以過上和大唐百姓同樣的生活,這可比做奴隸可要好多了。

於是,在得到了越王殿下的首肯之後,正好李世民的大壽也快要到了,六詔國主便遣六詔丞相段延平作爲使者,帶着六詔地圖,向大唐請求內附。

“內附?”李世民大喜,他是真的沒有想到,在自己的大壽上,竟然得到了這麼貴重的禮物。

內附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某地本身是朝廷的屬國,而後去國降階,自請設立行政單位,也就是說將一個藩屬國變成宗主國的行政區,這就叫作內附。

內附這種事情,在華夏曆史上可是真的很少見的,畢竟人都是有野心的,尤其是一國君王,位居萬人之上,富有四海,手握生殺大權,掌控萬人生死。沒有特殊情況,誰沒事會捨棄自己的無上地位,成爲另一個國家的臣子呢?

在唐朝之前,也就發生過一次,《論衡·恢國》中有記載:“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內附,貢獻牛馬。”

再然後就是五代時候有過一次,清朝有過一次,這三件應該是有歷史記載的唯三次了,別朝代或許也有,但並沒有列入史書之中。

由此可見,內附這種事情的稀少。

但一旦這種事情發生了,那一般都是要大肆宣傳的,畢竟這可是一件非常長臉的事情啊。

就比如大唐這一次,李世民就非常興奮,六詔舉國內附,這說明了什麼?大唐的生活水平已經遠遠超出六詔,大唐的強大已經讓六詔君王寧願捨棄自己君主的位置,也要過上大唐百姓的生活。

這無疑從側面證明了自己這個君主的英明,更穩固了自己的地位——自己能將國家治理的讓外國舉國內附,這樣的成就,歷史上又能有幾人做到?

“貞兒啊,你可真是給父皇,送了一份大禮啊。”高興過後,李世民又想起了李貞,他如何看不出來,這一次六詔內附,就是李貞的手筆?

這一次李貞沒有回來,但他的賀壽使者已經到了,那就是岑文本,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長孫無忌。

在岑文本回來長安之後,就立即覲見了李世民,並且奉上了李貞的密信。信中所說的,就是一些祝福的話,然後就是這一次關於六詔的事情,當然具體的情況他沒有明說,只是請李世民將六詔的地位排在第一位,說六詔會有一份重禮送給他,但是卻沒有說什麼東西。

李世民也沒有在意,因爲他了解李貞,是不會騙他的,於是便力排衆議,按照着書信中所交代的那樣,將六詔拍在了首位。

只是任憑李世民有多大的腦洞,他也沒有想到,李貞送給自己的禮物竟然如此重——這可是一個國家的內附啊。

可以說只要將這件事宣傳出去,大唐必定民心大振,這無疑穩定了大唐的統治,至少三年之內,大唐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混亂髮生了。

第五十二章 想起來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鎮國金獅、光明之山以及怪異的第三件寶物第兩百五十一章 事情解決+李世民看越州(二合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重後手第兩百五十六章 香料島的作用第兩百六十一章 魏徵的鍋第七十七章 李貞的怨念第二十八章 得意忘形反被**第三百章 撲棱蛾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三百一十八章 密議(下)第五十四章 臭彈第一百八十七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二百一十二章 連環船(第十七更)第三百零八章 元帥歸屬第兩百一十四章 價值萬貫第二百二十八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三百三十五章 新的佔領模式——殖民地模式第兩百八十八章 離去+陰雲第兩百二十八章‘義正言辭’第六十一章 少年軍,出擊第兩百三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一章 開炮!(三千字)第二百零八章 準備工作和崔大傻子第一百零九章 君臣秘議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發長安+意外來客第十八章 極品海鮮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懷鬼胎(1)第一百一十章 殺!殺!殺!第三百三十六章 通過第二百二十二章 決絕(二合一)第一百零四章 魚雷再發威(四千字)第一百九十五章 陳大夫第五十九章 被嫌棄了+報復(四千字)第八十六章 當潛伏者碰上破妄之眼第八十二章 蕭銳告御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貞的驚世之語第二十九章 意外收穫,因禍得福第三百四十二章 正確的拉攏的人方法第兩百九十七章 敵人或許並不強……第四十一章 海路還是陸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再度出發第五十七章 飯桶崛起第三十章 馬車的革命(2)第一百六十六章 懷疑第兩百二十章 大唐大亂第兩百九十八章 理由+海軍歸屬(二合一)第七十二章 斬獲與損失第七十六章 刺客死全家第兩百二十七章 百官震驚第兩百八十六章 絕境第一百八十二章 堅決反對第三百五十章 鬱悶……(三千字)第八章 證據第七十五章 計劃泄露第十一章 生病第一百零五章 我都說了些什麼啊?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化戰爭第三十二章 解惑第兩百三十七章 受罰第三十五章 賠償?第二百三十一章 征服之路之狼牙特戰隊第一百二十六章 識破第一百一十四章 真心投降第八十一章 罰俸一年第九十八章 萬衆翹首第四十五章 被困與救援第二章 三道聖旨第一百四十三章 倭國(2)第八十九章 怒火沸騰第九十九章 諸皇子獻禮(3)第三百四十七章 船隊到達+雙方矛盾(四千字)第三百零三章 李承乾到來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口困境(四千字)第三百四十七章 船隊到達+雙方矛盾(四千字)第七十四章 大唐兵鋒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世民的考慮第兩百八十三章 高達州總督+薩倫船長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國曆代人口普查第一百三十章 石見銀礦(2)第一百四十八章 圖謀少年營第九十五章 鏈彈發威第六十六章 敵人的身份(四千字)第十五章 呂得言的刁難,李世民的輕鬆應對第三十四章 改進製糖工藝第三百二十八章 無恥之論+活捉侯君集(四千字)第三百四十七章 船隊到達+雙方矛盾(四千字)第兩百章 宇文化龍第一百八十九章 洛克的條件第四十一章 離去第七十二章 斬獲與損失第兩百四十九章 瘋狂+刺殺+倒賣軍火(二合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侯君集的動作第一百六十三章 準備後撤第三十八章 大炮第八十二章 撤都護府,劃分州府?第三百一十二章 戰爭局勢(五千字大章)第一百零七章 世家陰謀(下)第五十六章 《析衙策》+較量開始(四千字)
第五十二章 想起來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鎮國金獅、光明之山以及怪異的第三件寶物第兩百五十一章 事情解決+李世民看越州(二合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重後手第兩百五十六章 香料島的作用第兩百六十一章 魏徵的鍋第七十七章 李貞的怨念第二十八章 得意忘形反被**第三百章 撲棱蛾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三百一十八章 密議(下)第五十四章 臭彈第一百八十七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二百一十二章 連環船(第十七更)第三百零八章 元帥歸屬第兩百一十四章 價值萬貫第二百二十八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三百三十五章 新的佔領模式——殖民地模式第兩百八十八章 離去+陰雲第兩百二十八章‘義正言辭’第六十一章 少年軍,出擊第兩百三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一章 開炮!(三千字)第二百零八章 準備工作和崔大傻子第一百零九章 君臣秘議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發長安+意外來客第十八章 極品海鮮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懷鬼胎(1)第一百一十章 殺!殺!殺!第三百三十六章 通過第二百二十二章 決絕(二合一)第一百零四章 魚雷再發威(四千字)第一百九十五章 陳大夫第五十九章 被嫌棄了+報復(四千字)第八十六章 當潛伏者碰上破妄之眼第八十二章 蕭銳告御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貞的驚世之語第二十九章 意外收穫,因禍得福第三百四十二章 正確的拉攏的人方法第兩百九十七章 敵人或許並不強……第四十一章 海路還是陸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再度出發第五十七章 飯桶崛起第三十章 馬車的革命(2)第一百六十六章 懷疑第兩百二十章 大唐大亂第兩百九十八章 理由+海軍歸屬(二合一)第七十二章 斬獲與損失第七十六章 刺客死全家第兩百二十七章 百官震驚第兩百八十六章 絕境第一百八十二章 堅決反對第三百五十章 鬱悶……(三千字)第八章 證據第七十五章 計劃泄露第十一章 生病第一百零五章 我都說了些什麼啊?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化戰爭第三十二章 解惑第兩百三十七章 受罰第三十五章 賠償?第二百三十一章 征服之路之狼牙特戰隊第一百二十六章 識破第一百一十四章 真心投降第八十一章 罰俸一年第九十八章 萬衆翹首第四十五章 被困與救援第二章 三道聖旨第一百四十三章 倭國(2)第八十九章 怒火沸騰第九十九章 諸皇子獻禮(3)第三百四十七章 船隊到達+雙方矛盾(四千字)第三百零三章 李承乾到來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口困境(四千字)第三百四十七章 船隊到達+雙方矛盾(四千字)第七十四章 大唐兵鋒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世民的考慮第兩百八十三章 高達州總督+薩倫船長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國曆代人口普查第一百三十章 石見銀礦(2)第一百四十八章 圖謀少年營第九十五章 鏈彈發威第六十六章 敵人的身份(四千字)第十五章 呂得言的刁難,李世民的輕鬆應對第三十四章 改進製糖工藝第三百二十八章 無恥之論+活捉侯君集(四千字)第三百四十七章 船隊到達+雙方矛盾(四千字)第兩百章 宇文化龍第一百八十九章 洛克的條件第四十一章 離去第七十二章 斬獲與損失第兩百四十九章 瘋狂+刺殺+倒賣軍火(二合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侯君集的動作第一百六十三章 準備後撤第三十八章 大炮第八十二章 撤都護府,劃分州府?第三百一十二章 戰爭局勢(五千字大章)第一百零七章 世家陰謀(下)第五十六章 《析衙策》+較量開始(四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