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曰南北西東,爲中!

遼國東京,遼陽府地處遼東之地,唐朝時屬於黑水靺鞨和渤海族的地盤。

後來靺鞨族漸漸衰敗退出歷史舞臺,這裡就一直屬於渤海國,成爲其中樞之地。

契丹人的崛起破壞了北地原有的秩序,渤海國煙消雲散,就是今日大遼的東京。

冬季的料峭尚未退去,遼陽府內外甚少有人煙出沒,整座城市在夜色下一片寂靜。

但對於如今生活在這座城市內外的渤海人來說,今夜卻註定難眠。

“大族長,南面有消息了。”匆匆的腳步聲傳入昏暗房屋,內裡的火光盡數被布革遮擋。

“說吧。”大乙支是渤海皇族的後裔,如今三十左右年紀,看起來卻像個常年勞作的老農。

哨探頷首後先看了眼坐在大乙支身邊的阿骨打,這纔開口言語。

“大族長,前去牽制宋軍的女真人已經盡數身死,據說宋人召喚了天雷相助,戰場十分慘烈。”

“斡裡衍!”大乙支還未反應,一旁的阿骨打卻猛地站了起來,滿面痛苦。

銀可術和婁室是他的左膀右臂,如今一個受了箭傷,一個直接命喪戰場,怎能不讓他心痛?

“大汗節哀,這宋人咱們還是少招惹的好。”大乙支話音有些吞吐,渤海族一向和中原交好,他並不想與宋朝爲敵。

阿骨打自然清楚大乙支的心思,強忍住心中哀痛點了點頭。

“大族長,如今萬事俱備,咱們還是先取了這遼陽府!”

“正是此理!”大乙支開懷大笑,暗中示意那哨探離去,隨後就和阿骨打開始安排起來。

今夜,正是早就準備好的良機!

數不盡的渤海族人在家中暗自集結,隨着接連三聲夜梟鳴叫,猛然發動!

他們缺乏兵器,就用木棍、菜刀、鋤頭代替,數以萬計的渤海人曾經是這座城市的下賤人,幹這最苦的活計,吃着最少的糧食,被契丹肆意欺壓。

而如今,他們瘋一般的向城門席捲,遇到的所有契丹人,都活活打成肉泥才足夠出氣!

鎮守遼陽府的契丹將軍調集軍卒開始鎮壓的時候,女真騎兵已經從洞開的城門攻入,局勢在瞬間崩盤!

火光和喊殺聲瀰漫了遼陽府的夜色,當第二日清晨到來,阿骨打和大乙支帶着麾下部族,正式登臺宣告脫離大遼,另立汗國!

一時間整個遼東響應者甚重,各地渤海族和女真人紛紛叛亂,遼國駐軍疲於應付,節節敗退。

不僅如此,隨着蒙古族在北方也突然出兵響應,好不容易安穩一陣的大遼,再次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

中京,大定府,冬季按鉢之中,剛剛得到消息的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正在大發脾氣。

“一羣廢物!朕養你們,還不如一羣蠢羊!”

往日裡最爲喜愛的瓷器都被耶律洪基一腳踹翻,滿帳遼國文武,無一敢言。

太子耶律延禧也是面色難看,女真反叛算不得意外,可這遼東丟的,也太快了,簡直讓人難以相信那些駐軍也曾經是縱馬馳騁的契丹男兒。

“說話啊!怎麼一個個啞巴了?朕要把女真和渤海這些叛族統統滅殺!你們連個主意都沒有!”

面對祖父的憤怒,耶律延禧也不由無奈苦笑,唯一有辦法的耶律大石都被下大獄了,誰還敢說話?

“阿果,你身爲我大遼繼承人,沒有辦法?”耶律洪基幹脆點名了。

“兒臣......覺得應該等宋軍到來,大遼和大宋聯手,區區女真不過手到擒來而已。”耶律延禧顧不得帳中其餘契丹將領的目光,開口迴應。

“此計甚好,來人,去探探大宋援軍到哪裡了。”耶律洪基露出了一副孺子可教的神情。

下方其餘契丹將領和部族首領此時縱然不願,也只好聽令行事。

半個時辰的光景,呼延慶引着呂璟一行人順利到達大定府,很快來到遼國皇帝的冬季按鉢。

“臣呼延慶(張叔夜)爲遼帝帶來南方大宋官家的誠摯問候。”

“好,朕對那手足兄弟也很是想念啊,不知你們此次北上,有何辦法對付女真人?”耶律洪基滿面笑容。

“稟遼帝,臣率軍在灤河曾與女真人交手,雖斬敵兩千,但女真人的戰力確實非比尋常。”

張叔夜上前開口,稍微停頓了下繼續說道:“故臣已經稟報吾皇,想要徹底解決女真人,大宋和大遼必須前所未有的團結!”

“這是何解?”耶律洪基來了興趣,下面的契丹將領卻恨不得衝上來砍人了,自從那自由貿易區和大量宋人前來遼國開辦工廠,他們手下的百姓就開始不安生起來。

“陛下,臣斗膽發問,聽聞大遼實行南北面官制度,漢人治漢,遼人治遼?”

“這是先祖的智慧。”耶律洪基覺得能讓宋人欽佩也是件很有面子的事,當下還點了宰相蕭兀那解釋了一番南北面官制度。

“契丹先祖的智慧勝過皓月,臣在路上斗膽想,能不能把這南北面官制度,實行到整個大遼......和大宋?”

張叔夜話音落下,不管是耶律洪基還是其餘遼人,目光中全都被震驚取代!

這天下還有這般好事?難道宋朝要歸降大遼?

耶律延禧此時卻還能保持清醒,開口問道:“宋使的意思是,大宋皇帝願意退位?”

張叔夜笑着搖頭,“臣的意思是,這南北面官制度,說白了很簡單,就是一國兩制!”

“想要對付女真人,需要遼宋全力聯手,所以臣認爲,可以只定一國號,北面由遼帝爲主,南面仍歸吾皇,但兩者共奉一國,對女真人的用兵事宜,也進行統一管理。”

“一國兩制?”耶律洪基陷入了沉思,他一向對漢家文明仰慕,若是能借此成爲一國,似乎也不是壞事,反正只是個名義。

可是,耶律洪基想想呂璟的年紀,又忍不住開口道:“那這南北二帝,如何區分高下?”

“吾皇願認遼帝爲兄!”張叔夜躬身開口,這下就連在場的契丹將領都說不出話來了。

這怎麼看都是對大遼有利的事情吧,不僅能合力對付女真這個心腹大患,而且等於遼國的版圖一下子擴大了一半,而且大宋的富庶遠非遼國可比。

“那這國號?”耶律延禧心中還有警惕。

張叔夜笑了,這遼國人的反應,已經完全被官家料中啊。

“偉大的遼帝曾言,願來世生在中國,臣認爲,不若就以此爲號?”

“餘其宅茲中或,是爲中國,不錯,不錯。”耶律洪基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在遼國一向乾綱獨斷,既然拿定了主意,剩下的內容商討起來自然就很迅速。

呂璟就在軍中,隨時可以和張叔夜通氣,整個談判過程進行超乎想象的迅速。

新的堪輿圖也在遼國工匠夜以繼日趕工下終於完成,呂璟還特意囑咐張叔夜加上了勒石爲記的要求。

想想若干年後,萬一後人不爭氣,那些不要臉的夷狄大吼着自己曾經統制世界的時候,忽然挖掘出了帶有中國印記的勒石,該是怎樣的精彩?

“領隊,這堪輿......”大帳之中,韓世忠和李綱等新科文武進士都聚集在這裡,目光不停向前瞟。

巨大的堪輿圖北面直達貝加爾湖,東面瀕臨無邊大海,西面一直延伸到祁連山,南面是被大理和海洋包裹,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大!

“這才只是開始,等到有朝一日你們把這南北東西變爲一箇中國,等到有朝一日,將我們繁衍生息的地球化爲一個村落,纔是華夏文明光芒萬丈的時刻!”

呂璟下意識握緊了堪輿,藉此機會讓遼國打開了門戶,他相信大宋遲早有一日,會將其完全同化,戰爭只是保留手段。

韓世忠等人則完全沉浸在呂璟的話語裡,如果他們在有生之年將眼前的堪輿真正全部變成大宋土地,甚至實現那不敢想象的地球村偉業,死而無憾矣!

“吾願爲之畢一生而求索!”韓世忠第一個開口呼喊,隨後李綱也按捺不住心中盪漾,呂璟今日所說,像一顆種子,深深紮在了他們心中......

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二百八十四章 韓世忠和銀可術第七十四章 陳衍奏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趙才旺第二百八十四章 哲宗微服私訪第三百六十一章 宋遼聯軍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三百零四章 夫子和西進大潮第一百四十一章 被殃及的魚第一百八十一章 蕭關攻防大戰(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西去秦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三百二十九章 英雄還是魔鬼第二百九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威第一百一十五章 憨人熊猛第二百八十六章 曰南北西東,爲中!第十一章 張士良第三十六章 蘇過的消息第五十一章 前行第二百八十八章 史上最強都護府第二百五十一章 潭州應試第二百四十四章 先驅者第二十三章 夜襲監牢第二百九十四章 宋旗飄揚第三章 爭論第二十九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決遼騎第六十九章 官營工坊 (元宵節快樂!)第一百三十五章 庫穀道遇襲第一百六十二章 被遺忘的帥臣--章楶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二百八十五章 悍勇女真第三百零六章 安排和建制第三百二十五章 西軍之殤第七十章 高俅南下第三百七十章 捨我其誰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流言第三百二十三章 北地漢兒第三百五十六章 冰牆第三百零三章 報紙引發的改變第三百一十四章 徹底瘸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陽山關第七十二章 官人呂璟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志第三十一章 衍變第三百零七章 司禾府韓維第二百八十五章 嶽峙劍,淵渟刀。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唐易主第二百五十八章 身世謎團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一百一十一章 千年義帝寶藏(二)第三十七章 豬肉逆襲的開始第三百六十一章 宋遼聯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六十章 繞山第九十五章 策反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決遼騎第三百九十五章 岳飛進京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一百九十五章 牛痘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坡居士(二)第五十四章 峽谷攻防第七十八章 府衙議事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八十三章 燃燒的郴江第一百五十九章 好水川夜雨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興慶府第二百四十一章 淨土寺第二百八十章 朝會爭執第六十二章 城中的異常第八十五章 以一敵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僧與道第三百零八章 蘇轍的勸說第一百三十章 牢城營的戰鬥力第一百零八章 戰後生機-肥皂的故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面聖第一百三十九章 入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吳用三人組第二百七十章 三甲進士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三十八章 鬧事的廂軍 (所有人節日快樂。)第二百五十四章 州試(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攏西軍第八十八章 安濟坊第八十二章 求援方略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來友人第二百四十章 江浙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關口失守第五十四章 峽谷攻防第二百五十五章 鄉貢揭榜!第一百零八章 戰後生機-肥皂的故事第九十三章 呼喚吾的名
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二百八十四章 韓世忠和銀可術第七十四章 陳衍奏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趙才旺第二百八十四章 哲宗微服私訪第三百六十一章 宋遼聯軍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三百零四章 夫子和西進大潮第一百四十一章 被殃及的魚第一百八十一章 蕭關攻防大戰(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西去秦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三百二十九章 英雄還是魔鬼第二百九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宋威第一百一十五章 憨人熊猛第二百八十六章 曰南北西東,爲中!第十一章 張士良第三十六章 蘇過的消息第五十一章 前行第二百八十八章 史上最強都護府第二百五十一章 潭州應試第二百四十四章 先驅者第二十三章 夜襲監牢第二百九十四章 宋旗飄揚第三章 爭論第二十九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決遼騎第六十九章 官營工坊 (元宵節快樂!)第一百三十五章 庫穀道遇襲第一百六十二章 被遺忘的帥臣--章楶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二百八十五章 悍勇女真第三百零六章 安排和建制第三百二十五章 西軍之殤第七十章 高俅南下第三百七十章 捨我其誰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流言第三百二十三章 北地漢兒第三百五十六章 冰牆第三百零三章 報紙引發的改變第三百一十四章 徹底瘸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陽山關第七十二章 官人呂璟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志第三十一章 衍變第三百零七章 司禾府韓維第二百八十五章 嶽峙劍,淵渟刀。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唐易主第二百五十八章 身世謎團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一百一十一章 千年義帝寶藏(二)第三十七章 豬肉逆襲的開始第三百六十一章 宋遼聯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六十章 繞山第九十五章 策反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決遼騎第三百九十五章 岳飛進京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一百九十五章 牛痘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坡居士(二)第五十四章 峽谷攻防第七十八章 府衙議事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八十三章 燃燒的郴江第一百五十九章 好水川夜雨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興慶府第二百四十一章 淨土寺第二百八十章 朝會爭執第六十二章 城中的異常第八十五章 以一敵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僧與道第三百零八章 蘇轍的勸說第一百三十章 牢城營的戰鬥力第一百零八章 戰後生機-肥皂的故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面聖第一百三十九章 入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吳用三人組第二百七十章 三甲進士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三十八章 鬧事的廂軍 (所有人節日快樂。)第二百五十四章 州試(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攏西軍第八十八章 安濟坊第八十二章 求援方略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來友人第二百四十章 江浙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關口失守第五十四章 峽谷攻防第二百五十五章 鄉貢揭榜!第一百零八章 戰後生機-肥皂的故事第九十三章 呼喚吾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