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先聲奪人

朱玉剛回到宮中即刻下旨衆大臣驚訝於皇帝的雷厲風行果斷剛毅這在他們的印象裡簡直是不可能的不過聖命難違各個部門立刻迅速準備大軍出發所需要的物資馬匹、糧食、武器很快一切準備停當三軍將士誓師後在楊一清等人的率領下浩浩蕩蕩的向安化王發動叛亂的陝西而去。

送走平叛大軍朱玉剛還是感到有點忐忑不安朝會時天天議論的都是這事隨着形勢的發展局勢漸漸明朗起來安化王的軍隊畢竟是烏合之衆而且又不得民心老百姓對正德還沒有恨到那種要起來造反的地步。衆大臣臉上的笑容也一天比一天多而劉瑾等人的身影也一天比一天少見了安化王造反的藉口就是因爲劉瑾的殘暴皇上因爲在表面上不能屈服於安化王所以即使知道劉瑾的罪行也會硬撐着不動劉瑾分毫的但是如果安化王被鎮壓的話形勢就不同了皇上一定會明白劉瑾等人不除還會引起更大的動亂更有可能危及到大明的江山。所以劉瑾等人閉門不出一方面是在靜觀事態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在尋找出路。

朱玉剛卻越來越感到興奮終於有一天正是安化王發動叛亂的第十九天前線傳來捷報叛亂已被鎮壓下去安化王也被生擒正在押往京城的途中。朱玉剛高興的差點手舞足蹈起來細問回來報信的人才知道了詳情原來一個曾經假裝歸順安化王的將軍設計抓住了反叛的首領們並且擒獲了安化王本人因此安化王的軍隊頓時土崩瓦解這場叛亂也只持續了十九天。

朱玉剛看着奏章哈哈大笑他迫切的想看看這個膽大包天的安化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竟然敢不自量力造反還打着什麼“清君側”的幌子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那些奸佞此刻已如驚弓之鳥自己早就和王陽明等人商量好了計策。

果然在特意安排下由士李東陽帶頭六部、督察院、六科的幾百名官員又集體向皇帝呈遞了一份請求嚴處劉瑾等幾名太監的請願書。這次和上一次不同的是由內閣牽頭聲勢更加浩大安化王叛亂的起因從表面上看就是劉瑾引起的他心中自然理屈縱然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再像上次那樣把百官阻撓在午門外了而且此次起草請願書的正是當今才子戎帥此書言辭犀利慷慨激昂歷數劉瑾種種罪行聲淚俱下罄竹難書人神爲之共憤因而得到了許多人的響應。

劉瑾等人得到風聲不敢再像上次那樣到朱玉剛面前來哭訴和哀求了而是躲在家中外人根本不知道他在幹什麼其餘幾人除了張永尚在途中都躲藏了起來。

朱玉剛接下了請願書但按照和王陽明所商定的計劃並沒有作出明確表態派人傳劉瑾等人當面質問也沒有對那些上書的百官有任何舉措而是將它晾在一邊。所謂以靜制動此刻最慌張的是劉瑾等人亂則錯錯則敗。

最好的時機終於來到了安化王在楊一清等人的押送下來到了京城朱玉剛顧不得犒賞三軍決定親自提審安化王。在一番周密安排下朱玉剛命人把安化王帶到了刑部大堂安化王不知上面坐的是當今皇上倔強的站在那兒把頭一扭鼻子裡重重的哼了一聲

“大膽反賊見了皇上竟敢不跪左右給本官大刑伺候!”刑部尚書一心要在朱玉剛面前表現他的忠心迫不及待的就想給安化王一個下馬威反正他已是階下囚根本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不用就讓他站着說話好了他好歹也是朱家的一個王爺嘛!”朱玉剛阻止了刑部尚書的行爲在他看來要使敵人臣服僅靠武力是遠遠不夠的。

“安化王你爲什麼要背叛朕做出如此令人髮指的行爲來?如今你還有何話要說?”朱玉剛冷靜的發問。

“哼原來你就是那個只知道貪玩好色的小皇帝呀!”安化王轉過身來狠狠的盯了朱玉剛一眼竟然沒有一點懼怕他冷笑道“大明的江山交在你的手裡真是太可惜了你偏信劉瑾那些奸佞不理朝政遲早會葬送祖宗辛苦打下的江山我身爲太祖的子孫自然有責任站出來挽救這一切可惜啊最後功敗垂成!”安化王仰天長嘆。

朱玉剛被他說的臉上青一陣紅一陣自己的確如他所說行爲荒唐了點但是畢竟大部分的事還是那個正德皇帝做的自己竟然做了他的替罪羊!他大怒猛的拍了下桌子道“大膽朕用不着你來指責縱然朕有萬般不是也輪不到你來教訓縱然你有萬般理由起兵造反就是死罪一條你死到臨頭還反悔嗎?”

“哈哈哈!”安化王仰天大笑道“所謂成王敗寇我死而無憾沒啥好說的要殺要剮隨便吧!”

朱玉剛當然不會就這麼輕易讓他求死的他的目的還沒達到呢於是換了一種平穩的語氣說道“聽說你要清君側啊朕的身邊真的有那種奸佞嗎?”

“哼別人都說你荒唐糊塗我還不相信呢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安化王輕蔑的一笑道“劉瑾等人的罪行天下皆知恐怕普天之下只有你還被矇在鼓裡吧!”

“不可能呀他們對朕一直忠心耿耿的怎麼會背叛朕呢?”朱玉剛裝出一副不相信的樣子“恐怕你也是道聽途說吧?”

“哼別人可能道聽途說但我絕不會。”安化王忽然嘆口氣道“即然劉瑾對我不仁那我也就不義了其實本王和劉瑾一直有往來本想讓他在京城裡應外合的沒現象到他怕死不敢答應因此本王才以討伐他爲藉口起兵的如果不是他本王早就坐了你的位子了!”

“朕還是不信除非你能拿出確鑿的證據來。”朱玉剛將信將疑的搖了搖頭。

安化王吃不住朱玉剛如此激將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丟到地上說道“這就是我和劉瑾密謀的內容你應該相信了吧另外別怪我不提醒你劉瑾還陰謀立你的從孫爲帝呢!誰讓我也姓朱呢要不然誰願告訴你當然信不信在於你了。”

朱玉剛從地上揀起那封書信走到安化王面前道“多謝你的提醒念在同姓朱的分上朕會讓你死得很痛快的帶下去!”

第二天早朝時張永正式將安化王和其他俘虜獻了上來朱玉剛特命人將劉瑾等幾個太監都叫了過來劉瑾一見安化王臉色略顯尷尬頭微微側過去不願看他而安化王卻朝着他狠狠的吐了一口口水罵道“姓劉的你這個閹人好陰險啊!你貪生怕死大事都毀在你的手裡不過你也不要高興的太早了遲早會和我一樣下場的我在陰曹地府會等着你的!”

劉瑾當武百官這麼多人的面被安化王罵了個狗血淋頭頓時惱羞成怒這麼多年來他一向作威作福慣了仗着皇帝對他的寵信耀武揚威誰都不放在眼裡其他大臣不管對他是否真心臣服表面上都得給他幾分面子今天這個安化王卻讓他下不了臺。

劉瑾臉色冷峻眉毛直豎瞪着一雙快要冒火的眼睛走到安化王面前仰起手臂狠狠的打了他兩個耳光罵道“叫你嘴硬你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

安化王的嘴角頓時鮮血涌出但他把頭一仰將血吞了下去哈哈大笑道“任你猖狂反正你也沒有幾天好活了哈哈!”

朱玉剛怕劉瑾起疑心他並不想馬上動手還差一些證據沒有得到於是怒喝道“大膽大殿之上竟敢如此咆哮來人掌嘴!”

殿外立刻跑進來兩個錦衣衛左右開弓轉眼的工夫就把安化王打得暈了過去地上掉了幾個滿是污血的牙齒。朱玉剛的眼神冷冷的從劉瑾臉上掃過劉瑾急忙低下頭去他後悔剛纔自己的舉動皇上還沒發話自己卻動起了手此舉實是大不敬不知皇上會不會責罰自己?劉瑾的一顆心七上八下跳個不停其餘幾個太監也知道情況不妙都低着頭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諸位愛卿你們覺得該怎麼處置安化王?”朱玉剛的眼光最後落在了大臣們的身上劉瑾鬆了一口氣。

“皇上此等逆賊無須再議應該立刻處決方纔大快人心不然恐有變化。”朱玉剛話音剛落幾個以李東陽爲首的士就站了出來彷彿事先說好似的異口同聲的說道其他大臣見此情形頓時紛紛附和。

“好既然大家意見一致朕即可下旨將安化王正法以告天下。”朱玉剛將手一揮自己感到頗有一絲帝皇的氣勢。

“皇上那引起這場叛亂的人該怎麼辦呢?”李東陽緊接着追問道一雙犀利的眼睛卻在劉瑾等人身上掃來掃去。

“是啊是啊皇上請您下旨明示。”其他和李東陽一派的大臣也紛紛進言。

平時附和劉瑾的大臣此時見情況不對勁也一個個閉口不言生怕引火燒身劉瑾看到自己成了衆矢之的饒是他膽大包天也不敢多言皇上沒有發話他哪還敢造次?

不料朱玉剛卻沒有理睬衆大臣他的臉上看不出一點表情只是冷冷的看了衆人一眼說道“今日的朝會就到此結束有事他日再議。”說完也不管衆人的反應如何轉身朝侍奉在旁的太監使了個眼色那太監立刻大聲宣佈退朝衆人無奈只得依次退出劉瑾暗暗得意不已臉上又恢復了往日的神色。

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八章 狐狸尾巴(上)第十章 皇后之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四章 立杆見影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三章 揚名立萬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十五章 計除妖僧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二章 調戲宮女第八章 春滿堂中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二十八章 險中求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十四章 古寺驚魂(二)第十二章 嬌豔妃嬪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十六章 挑撥離間第九章 宮廷隱私第二十六章 大戰鄱陽湖(下)第九章 宮廷隱私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三章 陰謀(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二章 閱兵儀式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一章 宮中八虎第五章 三千佳麗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四章 航海大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斷案(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九章 巨擘落網(中)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五章 比利遇險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六章 意外驚喜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十章 皇后之爭第十六章 挑撥離間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一章 塞外警報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九章 航海之說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三章 陰謀(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七章 開學典禮第十九章 回京之策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六章 虎膽龍威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七章 先鋒遇阻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章 脣槍舌戰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章 狐狸尾巴(下)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十二章 朱寧伏誅(下)第十六章 風流唐寅(下)第六章 神秘樂工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二章 情報戰(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十四章 宮廷秘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章 羣起而攻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四章 大鬧何府(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五章 節外生枝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十三章 欲仙欲死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六章 虎膽龍威第五章 賑災風波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五章 大鬧何府(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六章 虎膽龍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五章 比利遇險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三章 陰謀(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
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八章 狐狸尾巴(上)第十章 皇后之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四章 立杆見影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三章 揚名立萬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十五章 計除妖僧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二章 調戲宮女第八章 春滿堂中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二十八章 險中求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十四章 古寺驚魂(二)第十二章 嬌豔妃嬪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十六章 挑撥離間第九章 宮廷隱私第二十六章 大戰鄱陽湖(下)第九章 宮廷隱私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三章 陰謀(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二章 閱兵儀式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一章 宮中八虎第五章 三千佳麗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四章 航海大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斷案(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九章 巨擘落網(中)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五章 比利遇險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六章 意外驚喜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十章 皇后之爭第十六章 挑撥離間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一章 塞外警報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九章 航海之說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三章 陰謀(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七章 開學典禮第十九章 回京之策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六章 虎膽龍威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七章 先鋒遇阻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章 脣槍舌戰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章 狐狸尾巴(下)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十二章 朱寧伏誅(下)第十六章 風流唐寅(下)第六章 神秘樂工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二章 情報戰(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十四章 宮廷秘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章 羣起而攻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四章 大鬧何府(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五章 節外生枝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十三章 欲仙欲死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六章 虎膽龍威第五章 賑災風波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五章 大鬧何府(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六章 虎膽龍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五章 比利遇險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三章 陰謀(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