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

朱玉剛在安慶城中得到了王陽明南昌大捷的快報不由得激動萬分他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寧王倒行逆施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且他的末日也不遠了。安慶城中也是一片歡騰老百姓奔走相告歡慶南昌的收復畢竟他們在被圍城那段時間裡吃盡了寧王的苦頭如今看到寧王吃了敗仗都感到出了心頭的一口惡氣。

安慶城中的大小官員都來給朱玉剛道喜畢竟攻佔南昌是朱玉剛出徵以來的第一次大勝仗前面解安慶之圍雖說也獲勝了但是寧王撤退的快主力部隊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反而是這次攻佔了他的老巢將他多年苦心經營的根據地徹底收復截斷了他的退路。現在擺在寧王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掉轉槍口再攻安慶拿下安慶掃除屏障直接攻取南京城作爲新的根據地再徐圖發展;另一條路是回師南昌將南昌奪回來然後整軍再戰。不過朱玉剛通過手下的介紹加上這幾日得到的情報料定寧王是不會也不敢走第一條路的而且走這條路風險極大不僅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因爲在路上糧草、兵員的補給都無且士氣也會一天比一天低落而且如果攻取不了南京城那麼擺在寧王面前的只有失敗一條路了。所以朱玉剛認定寧王絕不會再回過頭來進攻安慶了他心裡立刻打定了一個驚人的主意。

底下的官員還在不停的稱頌着朱玉剛的英明神武朱玉剛畢竟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知道這次能夠攻下南昌城可以說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完全是王陽明的功勞。如果硬要往自己身上攬的話未免有點自欺欺人了。那些稱頌的話語在朱玉剛聽來簡直就像在對他進行諷刺一樣他的臉微微紅了一樣忙擺手讓衆人安靜下來然後說道“諸位不必再往朕的臉上抹金了朕很清楚其實這次大捷。都是王大人的功勞你們要稱讚的應該是他啊。”

衆人聽了朱玉剛的話都面面相覷原來皇上什麼都明白呀頓時都尷尬的低下了頭不敢說話了。朱玉剛看在眼裡說道“既然在你們的眼裡朕是如此的英明那麼朕也不能辜負了你們的好意呀所以朕決定親率一支精兵前去和王陽明匯合而其餘部隊就順着寧王撤退的路線追擊一舉將寧王殲滅在南昌城下!”

“皇上萬萬不可!您乃萬金之軀怎可輕易冒險呢?萬一——”

“沒有什麼萬一!”朱玉剛急忙打斷了他們的話他覺得和這些迂腐的官員爭辯的話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還不如拿出帝皇的權勢壓迫他們屈服於是冷冷的說道“你們不用再勸了朕已經決定了的事絕不會更改況且這絕不是朕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寧王現在一心想奪回南昌所以這兒不必再擔心只要留下少數的兵力守城即可其餘部隊都去追擊寧王另外寧王勢必傾盡全力進攻南昌朕怕王大人兵力不夠會吃虧所以才決定前去增援。”

果然朱玉剛的口氣一強硬那些官員個個都啞了口一來是迫於朱玉剛的氣勢二來是因爲朱玉剛說的有理他們實在無法駁斥。因此出兵的方案就這樣決定了下來朱玉剛認爲兵貫神速絕不能耽誤片刻時間於是立刻傳旨下去做好行軍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因爲皇帝親自下令所以每個官員都賣力表現很快在黃昏前把糧草和武器等輜重都備齊了朱玉剛一聲令下三千神機營士兵和五千精銳在茫茫的夜色中向南昌城的方向出發了。

到了拂曉時分經過一夜的急行軍大軍終於來到了一座小城前朱玉剛看到城牆上掛着的還是明軍的旗幟本想進城休息一下但是一想到如果驚動了城中的官員恐怕又要使他們忙裡忙外虛驚一場於是決定還是在城外駐紮休息片刻後再出發。

朱玉剛坐下不久就感到頭昏腦脹這幾天他實在是太辛苦了整日整夜的不睡覺腦子裡想的都是行軍打仗的事他以前可是隻知道吃喝玩樂的主一下子轉變到這種地步確實爲難了他所以精神疲憊思維枯竭剛坐下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朱玉剛正在沉睡中忽然聽到耳邊似乎有人在輕輕叫他懶洋洋的睜開嚴禁個一看原來是戎帥想想戎帥爲人謹慎如果沒有重要的事是不會在這個時候來打擾他的朱玉剛立刻清醒過來急忙問道“出什麼事了?是不是關於王陽明的?”

“哦不是。”戎帥淡然一笑道“皇上不用緊張王大人穩操勝券想必已經做好了殲滅寧的所有準備了。”

“那是什麼事?”朱玉剛有點不悅他正睡得香呢!

“皇上剛纔巡邏的士兵抓到了一個形跡可疑的人問他姓名、來歷他卻不肯說而且到那裡去也不知道所以我們懷疑他是寧王派來刺探我軍情報的奸細請皇上定奪。”戎帥看到朱玉剛的神情連忙將來意說出。

“這種小事也要來麻煩朕?”朱玉剛覺得戎帥有點小題大做打了個哈欠說道“你自己看着處理就行了難道朕還不相信你的能力嗎?”

“皇上那個人說要見你。”戎帥平靜的回答。

“哦原來是這樣。”朱玉剛一愣猜不透那人究竟是誰爲何一定要見他?不過事出蹊蹺定非尋常他決定不管如何先見他一面再作打算於是沉吟道“好吧帶他進來。”

戎帥出去後不久那人就被帶了進來他低着頭但是仍舊可以看出他身材修長氣度不凡朱玉剛第一眼看到他心裡就產生了一絲好感他說道“將頭擡起來不必拘束你說要見朕究竟有何事?”

那人慢慢擡起頭來朱玉剛看到的是一張略顯清瘦但是閃現智慧的面孔他年約四十一身白布衣裳顯得乾淨整潔他看了一眼朱玉剛卻並不露出膽怯的神情微微欠身道“敢問上面坐的可是當今皇上?”

朱玉剛一愣他還從未見過有人敢這麼大膽的和他說話呢仔細打量他一眼卻見他嘴角間露出一絲笑意暗思這人必定有些來歷不是普通人物於是提高了警惕說道“正是你見朕有何事情?”

“皇上不是我要見您而是您的部下把我抓來的。”那人似乎心有不滿。

“哦如果你不是奸細的話就和他們說清楚他們一定會將你放了的。”

“皇上這是您的想法他們可不一定這麼想。”

“是嗎?”朱玉剛打趣道“只要你真的不是奸細朕一定會讓他們把你放了的這兒是兵營可沒有那麼多的飯管你這個書生吃哈哈!”

Www▲ т tκa n▲ c○

那人聽了朱玉剛的話眉毛一動似乎有點慍怒朱玉剛的話聽上去像在諷刺他不過他張了張嘴還是閉上了過了一會兒才說道“皇上我不是什麼奸細只因爲寧王造反我們百姓遭殃所以只好四處逃難一路流落到此纔會被誤認爲奸細的。”

“聽你的口音並不像是江西人啊?怎麼會流落到這裡來呢?”

“現在天下不太平所以只好四處流浪了。”那人含糊其詞的回答道。

“呵呵既然你不是奸細那朕就不留你了你走吧。”朱玉剛覺得這人不卑不亢不像是寧王手下的人也就不想爲難他於是決定放他走待那人快要走出去時他忽然想起來還未問問他的名字於是叫住他“你叫什麼名字朕還不知道呢!”

“我叫唐寅名伯虎。”那人說着話腳步卻沒有停下來仍在向外走着。

“等等!”朱玉剛只感到腦子裡‘嗡‘的一聲差點人事不知他真的懷疑自己來錯了時代唐伯虎竟然也在這時候出現了而且還離自己這麼近!這個明代最最風流倜儻的人物怎麼會在這兒呢?他不是應該在蘇州一帶的嗎?朱玉剛的腦子裡越想越糊塗但他潛意識裡在提醒自己不能放過這樣一位有名的歷史人物一定要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說不定還能和他發生一點故事呢!

這位男子正是唐伯虎他聽到朱玉剛叫住他於是不慌不忙的回過頭來帶着幾分戲噱的味道說道“皇上叫我難道是想管小民的飯了嗎?”

“對對對你想吃多久的飯都行!”朱玉剛興奮的從座位上跑下來走到唐伯虎跟前欣喜的問道;“你真的就是那風流才子唐伯虎嗎?”

“不錯本人就是唐伯虎不過風流才子就稱不上了。”唐伯虎看到朱玉剛的表情仍舊是將信將疑的樣子於是不屑的說道“皇上不相信我的話嗎?那唐伯虎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人物我幹嘛要來冒充他呢?”

“呵呵說的也是。”朱玉剛自我解嘲道“誰叫你是唐伯虎呢想必天下想假冒你的人也不少。”

“皇上說笑了伯虎不敢當。”看到朱玉剛如此熱誠唐伯虎倒也放下了傲慢的架子本來他對皇帝是抱着偏見的因爲他是那場“科場舞弊案”的被牽連者可以說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朱玉剛見到唐伯虎大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唐伯虎的爲人性格都是他所喜歡的那種不畏強權風流倜儻的脾性令他一直欽佩不已今天能見到真人當然不會就這樣放過於是連忙叫人上了一些酒菜唐伯虎剛開始還不肯入座直到朱玉剛端起了皇帝的架子他才勉強坐下了。

唐伯虎雖然狂傲但是和皇帝同坐一桌喝酒還是讓他表現出了一種拘謹的神態不過三杯酒下去後他恢復了正常慢慢的回答着朱玉剛的提出的問題。

朱玉剛看到唐伯虎神色中隱有一絲憂慮猜想到他一定有什麼煩惱如果自己能幫他解決的話那麼唐伯虎以後一定會跟着自己的不管他爲自己做什麼自己總能給他一個可以更好的發揮他才能的地方。

“唉說來話長了。”唐伯虎喝完杯中酒長嘆一聲於是將他如何被寧王逼迫抓到王府中又如何隨軍來到安慶城下途中他如何趁寧王敗退時逃脫的經過一五一十說了出來說完又是連連嘆氣。

朱玉剛安慰道“唐解元不必擔心你到了這兒寧王拿你奈何!再說了朕即日就將他消滅了天下又將太平。”

朱玉剛說完這話發現唐伯虎還是愁眉不展心念一動頓時就明白了他心裡在想什麼於是呵呵笑道“唐解元果然是一個癡情種子啊到了現在這種時刻還放不下心上人啊!不過你放心朕答應你一定將秋香完好無缺的交到你的手中!”

唐伯虎一聽大喜天下還有什麼能比皇帝的保證更能讓人放心呢?他急忙謝恩但又疑惑的問道“我和皇上非親非故又素昧平生皇上爲何要幫助伯虎呢?伯虎不明白還望皇上明示。”

“呵呵誰說你我素昧平生的?當初要不是你出謀劃策寧王也許已經把南京城打下來呢現在的形勢究竟如何還不好說呢!”朱玉剛意味深長的說道。

唐伯虎又驚又喜道“皇上您怎麼會這樣想呢?當初我可是極力勸說寧王馬上去攻打南京的呀雖然他沒有采納我的意見。”

“你當然知道他不會採納你的意見所以故意這樣說的對不對?寧王此人疑心很重你越是勸他做某事越是言之鑿鑿他就越不會相信你正是抓住了他的這種心理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寧王最終上了你的當!”朱玉剛得意的說道。

唐伯虎激動的離開座位跪伏到朱玉剛面前說道“皇上您真是神機妙算伯虎的這點心思竟然沒有瞞過您的眼睛伯虎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伯虎願意爲皇上效勞!”

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四章 新式軍校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二章 寧王覆滅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三章 情報戰(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章 整貪風暴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二章 寧王覆滅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十五章 計除妖僧海瑞傳第十章 皇后之爭第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二章 寧王覆滅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十八章 後宮之首第十四章 宮廷秘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十八章 陽明之計第二十六章 先聲奪人第十九章 智取軍權第九章 一網打盡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三章 通州之行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十二章 嬌豔妃嬪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第十章 夜半偷窺第七章 臨幸媚娘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十一章 煙消雲散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章 幕後黑手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二十七章 鐵證如山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三章 陰謀(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九章 航海之說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二十九章 九江稱帝第十七章 聲色誤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斷案(下)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八章 大明軍威第三十章 權監伏首第一章 轉世爲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十一章 朱寧伏誅(中)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章 羣起而攻第十四章 古寺驚魂(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九章 狐狸尾巴(中)第八章 正德選美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六章 皇帝出馬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三章 軍事學院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二十八章 險中求勝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七章 開學典禮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十二章 二虎相鬥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十六章 風流唐寅(下)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十八章 居心叵測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六章 攻城第二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海瑞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三章 揚名立萬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七章 滄州遇險
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四章 新式軍校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二章 寧王覆滅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三章 情報戰(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章 整貪風暴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二章 寧王覆滅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十五章 計除妖僧海瑞傳第十章 皇后之爭第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二章 寧王覆滅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十八章 後宮之首第十四章 宮廷秘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十八章 陽明之計第二十六章 先聲奪人第十九章 智取軍權第九章 一網打盡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三章 通州之行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十二章 嬌豔妃嬪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第十章 夜半偷窺第七章 臨幸媚娘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十一章 煙消雲散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章 幕後黑手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二十七章 鐵證如山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三章 陰謀(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九章 航海之說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二十九章 九江稱帝第十七章 聲色誤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斷案(下)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八章 大明軍威第三十章 權監伏首第一章 轉世爲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十一章 朱寧伏誅(中)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章 羣起而攻第十四章 古寺驚魂(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九章 狐狸尾巴(中)第八章 正德選美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六章 皇帝出馬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三章 軍事學院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二十八章 險中求勝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七章 開學典禮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十二章 二虎相鬥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十六章 風流唐寅(下)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十八章 居心叵測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六章 攻城第二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海瑞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三章 揚名立萬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七章 滄州遇險